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第2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人在对一些新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上很快,这让丁建鹏对此子不禁刮目相看,其实萧明和丁建鹏对宋代的人都有误解,认为他们是古代人,不太可能接受现代人的思想和事物,殊不知宋代人可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开放和富有创造力的时代。
赵伯棕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对于丁建鹏所说的一些新的知识和理念,总是拿来与里来的古代先贤的道理来印证,甚至拿一些佛教的理念去印证,这说明这个年轻人所涉猎的知识和书籍是非常多的。
丁建鹏对他很满意,但“圣人之言不惟信,鄙夫之言不惟轻!”这样的论断却出自赵伯棕这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之口,却是丁建鹏做梦也想不到的,但批判一切,否定一切的态度又是很危险的。
所以丁建鹏又教他孔夫子的牖启人心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圣人也是人,圣在于他们认识事物解决事物的方式方法,同一件事物可能圣人的理解和一般就不同,而价值就在于这个不同之上。
两人实际上在萧明的客厅之上也在不停地辩论和交谈,萧明在一旁看得兴致盎然,直到丁建鹏发现萧明正在微笑着看着让他们时,这才感觉不好意思,自己毕竟是来做客的,如今倒是反客为主了。
谈起这次这次的来意,丁建鹏指指赵伯棕道:“这一次完全是因为他,你可知道此人是谁?”
萧明站起来仔细的打量一下赵伯棕,摇了摇头道:“他不是你徒弟吗?”
“他既是我名义上的徒弟,但他还是当今圣上的义子!”丁建鹏叹了一口气道。
这一下连萧明都赶到了吃惊,他等着赵伯棕道:“当今陛下是你的义父?”
赵伯棕颇为无奈的道:“这的确是事实,但按照辈分来讲他应该算是我的族叔,况且他也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义子!”
原来赵伯棕正是大宋开国皇帝太祖一脉的子孙,赵伯棕实际上现在叫做赵瑗,他的初名伯琮,后改名玮,赐名瑗,字元永。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寿王赵德芳六世孙,秀王赵子偁子,生于秀州,封为建安郡王。
赵伯棕虽然被高宗赵构收为养子,赐名瑗,由婕妤张氏抚养。但由于深受高宗宠幸的吴氏另收养有太祖后裔赵伯玖,和赵伯韬,所以他在宫中并不是太受人重视,由于身份高贵,又没人管他,于是他就到处乱逛,广猎群书,并和福茂郡主赵福金关系匪浅。
丁建鹏道:“前些日收到你的书信,你对当下大宋朝廷之内关于制度变革的隐衷我也有些了解,至于办法吗?不是没有,无非就是渐变式和震变式两种,那震变式就如同原苏联那样,休克疗法!但渐变式却需要时间来慢慢搞!”
“但俄罗斯的国情怎么能跟中国相比哪?”萧明道。
“我知道,我只是这样说,我也认为中国的需要渐变式,可这是宋朝,在文化变革完成之前,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契机和时间慢慢来!”
萧明眉头紧锁嘴中囔囔道:“文化变革,文化变革,这该从哪里着手哪?”
丁建鹏道:“只要这个时候理学还没有受到人重视的时候,我看都是机会!这个时代被后人称为中国的文化复兴时期,就如同西方的文艺复兴,你既然消除了面对北方游牧文明的侵扰,那么他就该朝着那个革命的方向在走了!”
萧明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但这种未知数实在是太大了!我有点惶恐……!”
丁建鹏也沉默不语,旁边的赵伯棕虽然听不大明白两人的对话,但他隐约能明白,二人谈论的话题跟丁建鹏时常跟他讲的那个“制度”有关,他看看这个,望望那个,最后道:“如果未来的路是百姓自己选择的,那么你们就算是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的!”
这句话如同当头棒喝一般,惊得萧明嘴张的老大,等着赵伯棕半天说不出来话,他看看丁建鹏问道:“你说今日是为他而来?你的意思是……?”
丁建鹏点点头笑道:“你觉得如何?”
萧明吸了一口气,又仔细地打量了半响赵伯棕道:“我明白了!呵呵,这个主意真的不错!”
赵伯棕被萧明盯的很不自在,但看到他大笑,知道萧明应该是想明白了什么事情了,于是笑着说道:“今天可是上元之节,南方这里是要吃汤圆观灯的,既然百姓的想法最重要,不如我们去街上看看百姓的生活吧?而且杭州的灯会听说很有名啊,不要错过机会啊!”
毕竟是少年人的心性,萧明呵呵笑道:“说得对!我们是该上街上走一走,看看普通百姓的生活,就势观灯赏月!丁大哥意下如何?”
丁建鹏道:“正有此意,哈哈哈……!”
萧明吩咐下人道:“去后面跟几位夫人讲一下,今日上元之节,杭州城有灯会,我们同去赏玩!”
下人回到:“回侯爷,夫人和公子小姐们听到你有客人,不便打扰,他们已经出门赏灯去了,让我记得跟侯爷说一下”
萧明与丁建鹏两人面面相觑,不由得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第327章上元观灯
正月十五上元节,杭州的景色已不是秀丽可言了,而是到处充满了繁华和喜乐,街头巷尾到处一派喜庆欢乐的气氛,虽然还未入夜,但很多人家已经早早的将各式的灯笼挂了出来,各种红色和粉色的灯笼黄色橙色的灯笼都是暖色喜庆之色。
这一年杭州的上元节灯会有两处,一处在西湖之上,另一处则在东青门外菜市桥南,那里有一处地方叫做“青瓦台”非常适合作为灯会和群众聚会的场所。
太阳已经下山了,夜色正在笼罩杭城的水光山色,整个杭州城的百姓都已经吃过了晚饭,街上已经三三两两的出现了观灯的人群,而高宗在杭州的时候,将城内的很多街道都做了扩展,以适合在城内的街道上行驶马车。
如今的杭州城不但是有各种的马车还有各式的驴车,大宋朝其他城市中出现的牛车早都已经绝迹了,那是萧明主政朝廷内阁的时候,支持颁布的一项法令,那就是禁止使用牛车作为交通工具,而要将牛尽量的用于乡间的农业耕种。
杭州又是东南富裕之地,也是最早就是使用马车的城市了,所以马车的普及率很高,但如今上街赏灯,很少有人乘坐马车,除非是那些大户贵宦家里的夫人小姐,并且一般都是直奔目的地,而不是像普通人那样的边走边逛,边逛边看。
杭州城通往西湖的几条道路全都是被整修过的,这也方便了百姓,几天晚上观灯的人大多数都是前往西湖的,如今的西湖已经跟以往大不一样了!高宗曾下令整修湖堤和清理淤泥,本是一个小工程,但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工程,使得西湖凭空多出来近十平方里的空间。
其实西湖整饬已经有过很多次了,尤其是在宋代,北宋景德四年,王济为杭州知州,时西湖湮塞严重,乃命工浚治,增置斗门。天禧四年,知州王钦若奏报朝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以为祈福。后又葑土湮塞,并为豪族僧释侵占甚多。
庆历元年,知州郑戬用工数万整治。嘉祐五年,知州沈遘开南井,引西湖水入城,便民使用,人称沈公井、惠迁井。熙宁五年,六井俱废,知州陈襄于翌年修复,再引西湖水入井。
元祐四年,西湖又葑积为田,漕河失利,六井复废塞。苏轼任知州,奏请朝廷以救荒余款万缗、粮万石,度牒二百道,募民疏浚茅山运河、盐桥运河,以通漕运,并造堰闸,修六井。将浚湖葑泥筑为苏公堤,以通南北行人。
这样一直到了高宗时的建炎九年,杭州临安知府张澄调集厢兵二百余人专职浚湖,委任钱塘县尉兼领浚湖事宜。并公布法令,凡有占湖种田者,重置于法。这几乎是将西湖作为了大宋皇家的园林内胡,好在西湖四周未搭建围墙,杭州百姓仍然可以来此游玩。
但由于皇帝的专用,四周巡逻的兵丁使得西湖在不如以往那样可以随意来往,但降湖水引走种田的事情也从此绝迹了,官府并且在西湖四周的湖堤之上栽种了数万垂柳,环境也大为改观,这样一直到大宋迁都康京,湖禁放开,百姓又可以尽兴游湖了!
上元佳节西湖之上张灯结彩,完全是游船的天下,每一艘小型的游船之上都挂满了各式的花灯,灯下垂下纸条,这是灯谜,更有大型游艇采用的明轮设计,有客可以买票进入,观灯猜谜,赏月吃茶。
想来几位夫人定是会到此处游玩,萧明他们却不愿去参合游船上的玩意,这里毕竟都是杭州城上流社会搞得玩意,真正的一般百姓只能在湖岸边上远远的观赏,哪里有什么闲钱雇船进湖游玩,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在城中青瓦台。
萧明他们要去的地方属于杭州城勾栏瓦舍比较密集的区域,宋代所说的瓦舍或瓦子,指“娱戏之地”和买卖杂货的场所,勾栏或勾肆,则是在瓦舍内搭建的剧场。“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勾栏瓦舍之意不知起于何时,有人专门考据说:“瓦子勾肆不知起于何时。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杭城建炎间驻跸于此,殿岩杨和王因军士多西北人,是以城内外创立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今贵家子弟郎君因此游荡,破坏尤甚于汴都也。”
这时也是说这些地方原本不是什么好地方,但经过了战乱的几经兴衰之后,过去的勾栏瓦舍却已经成了一般市井百姓聚集娱乐之所,也是各种表演卖艺的舞台,瓦舍里表演的主要是说话、傀儡戏、皮影戏、杂技等,内容和形式多样,后来发展出宋杂剧。宋杂剧由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和宋代的诸色伎艺综合演变而来,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
当时的除了东青门外菜市桥南的菜市门瓦之外,杭州城还有很多大的瓦舍,数的过来的就不下十几家,城内城外都有,像清冷桥西南瓦、市南坊北中瓦、市西坊大瓦(上瓦、西瓦)、众安桥南北瓦(下瓦)、蒲桥东蒲桥瓦(东瓦)5瓦,其中北瓦最大,有勾栏13个。城外18处。
东郊最多,有便门外北的便门瓦、候潮门外北的候潮门瓦、保安门外东的小堰门瓦、新门外南的新门瓦(四通馆瓦)、崇新门外章家桥南的荐桥门瓦、东青门外菜市桥南的菜市门瓦、艮山门外的艮山门瓦。
城外更有城南嘉会门外的嘉会门瓦、钱湖门外的钱湖门瓦、龙山之麓的龙山瓦;北郊余杭门外的北郭瓦(大通店)、米市桥下的米市桥瓦、王家桥瓦;城西行春桥瓦、赤山瓦等等,这些勾栏瓦舍或大或小,基本上都成了聚会场所,就如同现代城市的小广场一般。
瓦舍之内虽然表演说话、傀儡戏、皮影戏、杂技等等,但最受欢迎的还是说话,宋代的“说话”源于唐代的“俗讲”,元明时称“评话”,今人称“说书”。“话”在唐宋人的口语中含有故事的意思,所以“说话”就是讲故事。唐代“俗讲”多半设在寺庙内,开场有一定日子。到了宋代,“说话”成为专门的职业演出。
宋代的杭州说话十分兴盛,瓦舍里天天开场,茶楼、酒肆里也可以卖座。人数众多的说话人还互相联络,成立行会,组织书会。书会中专门为说话人编写底本的作家称为才人。有的艺人把自己讲唱的故事记录下来,或请才人帮助整理出来,便由口头创作发展为书面文学,即“话本”话本是最早的白话通俗小说。说话可分为小说、说铁骑几儿、说经、讲史四种,称说话四家。
四家又可细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八类。灵怪讲妖怪故事,烟粉讲女鬼故事,传奇讲男女爱情故事,朴刀讲格斗故事。铁骑则为战争故事,大都是名将征伐英雄气概等!
但到了年节十五等的日子,如同今天的上元佳节,还会有“商谜”旧用鼓板吹《贺圣朝》,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等等,周围是茶社酒肆,各种小摊贩,也没有组织者,但反相中的花灯如果猜中谜面的话,可免费赠送。
这个地方对萧明和丁建鹏来讲都是十分的陌生的,丁建鹏带着赵伯棕回来已经两个多月,只有赵伯棕对此处非常的熟悉,原来这小子原来没事就和赵福金姐弟两人穿着便装,跑到这种市井之中玩耍,对这些地方想当的熟悉。
所以这里的一切都要听赵伯棕给他们介绍,像什么如今杭城的现在的说书艺人非常的之多,早些年还只是说些《莺莺传》、《钱塘佳梦》、《呼猿洞》、《花和尚》、《武行者》这些书,这次回来竟然有了一些新的书,如《金虏覆灭记》、《岳鄂王大战金兀术》《萧太师打破连环马》等等!
“二位师傅可能不知道,最近比较流行的说书的回目叫做《剑南候走马取黄龙》讲的是大金国的老窝被萧太师攻破的故事,金国皇帝下马投降,端是大快人心,我这次回来来此处听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