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第18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战争的结,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大明终于进入了难得的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良好阶段。
仅仅1868年到1869年之间,全国各:就新增了工厂四百余家,尤其以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大明产的纺织品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得以以价廉的价格售往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各地。
自1864年第一家器纺织厂在上海成立之后,短年时间内,大明的纺织品就夺取了本国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市场,以及东南亚百分之二十的市场甚至已经开始远销欧美。
大明航运业的发展也迅速,全国拥有二十艘以上蒸汽轮船的航运公司已达十四家之多,不但成功的从洋商手中夺回了一半以上的国内运输业务,还正在向东南亚航运市场进军。
至于矿、冶炼等行业,由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故在竞争力上与欧美企业还有一些差距同样也在稳步的发展。由于政府所采取的贸易保护,对外商矿炼企业的生产规模做了严格的限制其无法做大做强,而本国矿冶企业则不受则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外商企业的竞争优势。
更因纪泽本人地地质知识。使得本国地矿业企业。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漫长而低效地地找矿探矿工作能湖南、云南、湖北、江西等金属资源丰富地省份开辟出一座座品味高、储量大地优质新矿。这更是洋商所不具备地优势。
此时地中国农业仍然是业之根本。发展农业经济自然也是曾纪泽经济改革地重头戏。而改革首要完成地。便是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根据中国耕地地实际分布情况。在北方大平原地带。政府从美国引进了大型机械农具织动员多户人家采取合作生产地模式。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节省了机器购置费用。
而在南方水网。以及西北山地型农田府则为农民们引入小型地廉价机械农具。以适应当地地地理实际情况。
当然解决中国地吃饭问题。并不是靠引进点先进地生产工具就能实现地。提高耕地产量。不仅仅要从外部入手。还要从内部着眼。
所以。早在曾纪泽还是前清地江苏巡抚之时。他就已经在着手一项伟大地工程。
68年秋,曾纪泽对苏州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农场进行了秘密的考察,这座名为“稻花香”的农场早在四年之前曾纪泽攻陷太平天国所据的苏州之时就已建立,现在隶属于大明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科研司”。
曾纪泽身着便装,在几十号便衣御林军的簇拥下,走进了这座神秘的农场,此时已是金秋十月收获的季,生长在苏州河畔一片片金灿灿的水稻田,河风袭来,金色的波浪层层叠叠,叫人瞧着就欢喜,不用说,今年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曾纪泽摘下一根稻子,放在手中细细的观察着,但他其实对农作物的知识非常有限,便问道:“震山呀,你觉得这些稻子长势怎么样?”
白震山将那稻谷剥开,手指碾了一碾,又放入口中一嚼,答道:“这谷子比寻常的谷粒要饱满许多,只是质地稍逊色一些,不过寻常人家只求个吃饱,这么好的粗壮的谷子,对他们来说,已是大丰收了。”
白震山早年也在乡下干过几年庄稼把势,谷子长得好坏,他当然晓得,曾纪泽从他那惊异的口气与表情已经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郑爱卿,你觉得呢?”曾纪泽又问跟随在旁的农业总长郑观应。
郑观应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惭愧呀,臣虽管农业,却对庄稼好坏知之不多,臣还是找几位专业人士给皇上回话吧。”
言罢,郑观应便向着稻田中正在收割的那几个庄稼汉大声招呼,不多时,一名戴眼镜的农夫便踩着泥巴地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实在对不住啊,总长大人,这不,光顾着收割了,把你要来这事给忘了,有失远迎,还请见谅呀。”那人抹着额上的汗水说道。
郑观应摆了摆手,笑道:“我见谅没用,你得问问这位爷才行。”
那人目光投向了一旁笑而不语的曾纪泽。
在大明这个报业越来越繁荣的国度,曾纪泽的肖像时不时登上报纸也是常事,那人瞧了一瞧,猛然间认出是谁,顿时又惊又喜,便要在那泥巴地里下跪,口中道:“臣不知皇上龙驾前来,有失远迎,万望皇上恕罪。”
曾纪泽忙将他扶起,和蔼道:“朕事先没有通知便来打扰,马成炽先生是专注于本职之事,朕又岂能责怪呢。”
马成炽是出广东,求学于香港,留学在英国的植物学博士,当初曾纪泽在江苏推广洋务之事,向国内外诚邀各行各业的才相助,马成炽便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投入到了他的幕下。
曾纪泽根据他的专业力,以及偶尔得到一个灵感,让他从事起了农业作物方面的科研工作。这些年来,工矿业的一些英才们风起云涌,扬名天下之时,马成炽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守着稻香农场这一亩三分地做研究,但曾纪泽并没有忽视掉他,在登帝位大赏群臣的名单之中,就有这个不起眼的人物。
他对成炽的期望并没有落空,不久之前收到他的消息,他进行了近五年之久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曾纪泽比听到他的军队打败了俄国人还兴奋,兴冲冲的便赶了来要一睹马成炽带给他的惊喜。
马成没有让他失望,接下来,当马成炽将这田里种的特殊水稻介绍给众人时,在场的农业部的这些官员们一个个的都听傻了。
不错,这就是传说中的杂水稻!
“杂交水稻拥有杂种的优势,利用这种优势,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我们的试验班子通过多年的寻找与培育,已经成功的培养出杂交水稻量产的三系稻,这就意味着,这种高产的水稻从今以后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了。”
“三系,什么是三系啊?”郑观应听不太懂马成炽的专业术语,困惑的问道。
所谓三系,就是雄花不育的母稻,即不育系;给不育系授粉使其传宗接代而后代仍然保持不育的保持秒;以及给不育系授粉使其恢复正常的结实,优势又强的公稻,即雄性不育恢复系。只有三系齐备,杂交水稻才能实现推广。
当年的历史之中,袁隆平从受到启发,到成功完成水稻三系配套,共花费了将近十三年的时间。
当然,袁隆平是在走了六年多的弯路之后,才决心到广阔的野外寻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最终为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
曾纪泽就省事了,他直接将杂交水稻的基本理论与简单有效的培养方法告诉马成炽,而马成炽则根据他的指引,在两年之前就在野外获得了优良的不育株,在经过两年多的三系配套试验之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马成炽又耐心为郑观应等人讲解了一番,但他们还是一头雾水,曾纪泽却手一挥,干脆利落的说道:“听不懂就算了,朕也听不懂,你直接告诉朕,这种杂交水稻每亩能增产多少。”
马成炽默默算了算,道:“按照保守估计,每调至少可以增产两成到三成以上,也就是说,一亩的产量至少可以提高到一千两百斤左右。”
这个数字,足以令在场的所有人咋舌。
郑观应惊叹道:“这稻子要是推广开来,那岂不是要改‘湖广熟、天下足’为‘湖广熟、世界足’了不成!”
曾纪泽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遂令农业部对杂交水稻再做进一步的试验,时机一旦成熟,便先在江苏推广,进而向全国推广。
欣喜的马成炽想起了什么,忙道:“皇上,这杂交水稻的名字怪不听的,百姓们都吉利,请皇上给赐个吉祥的名吧。”
曾纪泽沉思了片刻,道:“这水稻在国家兴隆,天下太平之时而生,就叫它‘隆平稻’吧。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大动脉
在大明这趟变革的列车开始加速运行时,在大明的岛国日本却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
1853年,美国海军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在武力的胁迫下,次年,日本被迫与美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另外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
日本从此被迫开国,接踵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同时,日本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在此口号下,他们展开了要求改革幕政、抵御外侮的斗争,进而发展为武装倒幕。
在英法列强的幕后支持下,倒幕派与幕府间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在1866年的第二次长州蕃战争中,幕府军遭到惨败,形势开始向倒幕派有利的方向发展。
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死,明治天皇继位,旋即下达讨幕密,双方同年1月在京都附近展开激烈的战斗,德川庆喜败走江户。天皇军遂大举东征,兵临江户,德川幕府已经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历史上,明治政将在这一年完成日本事实与形式上的统一,重夺大权,并于次年颁布山寨版的《五条誓约》,拉开传说中的“明治维新”大幕。
这一场政治革命,无论对日本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然受到影最大的自然就是中国自己。
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国力迅速上,仅仅在维新的六年之后,日本即开始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1874年出兵侵略台湾、1875年装入侵朝鲜、1879年并吞琉球……至80年代末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基本形成,乃至其后的甲午战争,获得空前的成功。
日本实乃中国近代以来外地根源。
当然。曾纪泽已经改变了历史。他当然会允许这样地悲剧发生。
他不会坐看日本维新成功国力剧增。然后双方来一场决战。再以胜利者地姿态。逼迫日本割地赔款。这除了能获得灭红警电脑人地快感之外实是很愚蠢地作法。
与其放任敌人崛起。倒不如将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所以。早在一年之前。曾纪泽就派使者前往日本。秘密地与幕府首领德川庆喜进行谈判。表示大明愿出兵帮助幕府扫灭倒幕派为交换条件。大明将仿照美国日本签订一个《明日亲善条约》。
当时地幕府实力仍然强大。德川庆喜自以为有法国人地支持平定倒派幕那帮子泥腿子。
但日本乃弹丸小国,当时的列强也没怎么把它当回事国人所谓的支持,无非是走私点军火,派军官帮他们训练下军队,仅此而已。
何况,倒幕派后面也有英国人的支持,且受到全国大部分中下层人士的拥护,所以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幕府军一败再败,德川庆喜只能龟缩回江户,巴巴的等着讨幕的大军前来抄他的老窝。
这个时候,大明本着友好的态度,旧事重提,德川庆喜别无选择,只好同意与大明合作,于是,双方经过短暂的谈判,以最快的速度在江户签订了《明日亲善条约》。
1868年5月中旬,一支由五千人明军组成的“志愿军”,在打着商船旗号的北海舰队护送下,由海参崴起航,几天之后登陆日本江户。
明军正规军的参战,彻底改变了日本内战双方的实力对比,这支武装着最先进枪炮,经过西式训练和明俄战争锤炼的军队,战斗力岂是日本这些还在用旧式火枪作战的泥腿子们可比的。
更何况,倒幕派总兵力也不过一万七千人,明军与幕府军总合起来也有一万三千多人,在兵力上也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倒幕军的失败是可想而知的。
果不其然,5月十七日的江户东郊大战中,连战连捷的倒幕军突然遭遇到明军,只片刻之间,他们便被明军强大的火力和诡异的作战方式给打蒙了。
二十分钟后,倒幕军全线溃退,明军在幕府军的配合下全线出击,倒幕军大败而归,死伤达一万之众。
江户大战之后,幕府重振声势,德川庆喜在明军的协助下,转守为攻,相继夺回了数座重镇,并在7月初,开始向天皇所在的京都采取战略包围。
对日本的干涉只是曾纪泽对外扩张的一个小小试探,只要打断了日本维新的脚步,使这个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处在幕府的腐朽统治之下,以为大明争取到更多的崛起时么,这个小小的岛国便不会对大明构成实质性威胁。
而在出兵日本的同时,曾纪泽的关注的重点首先还是国内的发展。
68年7月,经皇帝批准,国务院正式成立一个新的部属,名为“铁路规划部”,宣告曾纪泽大建铁路的决心。
伴随着铁路规划部的成立,一系列促进铁路发展的法案也相继出台,国家彻底放开修建铁路的限制,允许私人投资铁路,采用“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方式构建国家铁路体系。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全国各地许多的富豪商人们都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们或独自出资,或联合集资,大大小小的铁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