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第19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条消息对林斌来说非常重要,毕竟他无论再怎么强大都不能与整个世界为敌,乌桓族和夫余人地战争无疑给他一个结交朋友的机会。
“不若派人联系夫余王解娄?”
林斌摇头,他是想交朋友没错,但绝不是主动凑上去,一个合格的强者总是那么淡定的让别人来求自己,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从中获得最大限量的好处。他的计划也不复杂,打算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所以无论是乌桓还是夫余、肃慎来说,最后都是敌人,全部属于在预定吞并的目标之内,一切只是时间的长短罢了。
“盘踞辽地的各个势力会没有发现有一百五十多万人进入辽地吗?”
答案非常明显,这么多人的迁移不可能不被获悉,林斌迁移的作业又是那么的大张旗鼓,可能在进入辽地前,辽地的传统势力早该接到情报了。
“辽地各国并不和睦,他们之间常年都在互相攻伐。我原本担心突然加入进来会让辽地的传统势力感到紧张,联合起来对抗我们。现在乌桓族进攻夫余国却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夫余人在辽地的口碑一向不错,没有多少侵略性。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猜测辽地的各个势力会倾向于夫余,帮助夫余对抗乌桓?”
方浩情不自禁的点头,他转头与袍泽低声交换意见。
坐在方浩旁边的随军参谋名叫周超,是一名白白净净的中年人,他是渔阳郡人,是在林斌进入河朔之间主动来投,目前是狼军的部参政。
方浩十分确定的说:“多面进攻的部署恐怕要延迟,王目前所想乃是分化辽地诸国,如此一来多面的作战计划便要推迟了。”
周超一直都在笑,给人一种很无害的印象,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那笑容之下是一颗时刻都在算计的心,袍泽们都叫他笑面虎,他也喜欢这个称号,毕竟袍泽愿意替自己取外号也算是一个接受了的表现。他点头,然后又摇头,弄得方浩有点云里雾里。
周超乐呵呵道:“王非常人,不可以常理视之。超窃以为王必不会放弃多面交战之战策,甲统领让人会率领狼军进攻鲜卑;陈统领与蒙统领依旧会兵发辽东,联合战高句丽克三韩。理所当然,吕统领必然还会进攻乌桓。”
那些也都是在进入辽地前的战略部署。
林斌不介意自己在说话时部下们交头接耳,通常在这种时候他会停下来让部下交换意见,自己也整理一下思路。他还是比较满意部下能够动脑筋思考。毕竟随着势力的发展壮大。部族以后肯定是要面对多面的战争,及早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地将领,日后也不至于会到了选将时无将可用地地步。
因
是决定是否调整战略的会议。各部各军的主要将领边坐地全部是五官(含随军参谋)系统的人员;右边自然就是各部的主要负责人和一些新近被吸收的文士。
林斌已经做好考虑,一个成熟的部族总是能够分清各自的职责,他拥有一块固定地根据地后不但要整顿军队,更要设立一套文武相辅的官员制度出来。按照某些人的建议,林斌将借鉴汉国成熟的官场规章建立自己的中枢。完善部族的管理系统。
同时,因为是要作为长久的根据地,林斌需要在辽地选择一个地方成为首府,确定政治中心的所在地。这么一块地方地地理位置一定要有优势,所谓的优势不是考虑防守的难度与否,而是行政命令的覆盖范围是否便利。简单地说就是交通要便捷,使得行政命令传达快速。
—
无数次提到林斌缺少军事上能够出谋划策的谋士,等待林斌真正到了辽地后才发现。原来手底下不止缺少谋士,更是缺少行政地人才,就连建设最需要的匠人也是奇缺无比!
林斌想到这里不由自主的转头看向右边,那边的人比起左边整整少了两倍。人数只有可怜的二十一人,其中有一大半还是在部族建立时。硬着脑壳接受管理部族的人,这些人其实都不适合行政管理,只是林斌无人可用不得不用罢了。
林斌的眼瞳突然一缩,目光在郑元的身上停顿。到目前为止林斌都还不完全信任郑元,任何人都无法一时间就相信某个人,他之所以将制订律法的重任交给郑元也是出于不得已,只不过是想通过重用郑元给汉国的一些人看,希望汉国的某些人才看到郑元的例子后来投效,算是一个‘千里买马骨’的意思。
“是不是也要学朱元璋盖一座聚贤楼什么的来收买贤士?”
在林斌的印象里,古人似乎都很爱面子的,说不准那么做后真的能起到什么作用也说不定?
郑元被委以重任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在忙于制订律法,一个月余的时间才完成三条律法的规章,自我感觉精力不足之际派人前往汉国禀告自己的师尊,将林斌治理部族的理念传回去,他在信中说林斌虽然是一名武将,但是从行事作风来看应该是一名法家信徒,法家在汉国的地位受到儒家威胁的现状下,将重心倾斜到林斌这个新兴的势力上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前曾经提到过由于汉国天子刘彻重视儒家,导致百家遭受排挤的事实,郑元是法家的探路者,他来到林斌这里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得到林斌明确的肯定,确定汉族将依法律治理后又被林斌委以重任,自认找到了发挥才能的舞台,重心倾斜成了必然的事情。
郑元正在想是不是邀请自己的几位好友过来,他感觉好像有人在注视自己,随即抬头寻找,看见的是林斌目不转睛的凝视。
林斌对郑元看过来的举动报以微笑,之后他缓慢抬起右臂,那些低声交流的人静了下来。他依然微笑,环顾部下一圈后,“你们交换出了什么意见吗?”
武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陈汐站起来抱拳。
“卑下以为当行‘远交近攻’之策。”
狼军所属的武将和随军参谋跪坐着抱拳,齐声道:“我等皆是如此想法。”,他们算是在给自己的统领壮声势?
林斌看向吕炎。
吕炎当然也看见林斌向自己看来,他只是简单的站起来吼一嗓子:“末将亦赞同陈统领。”说完立刻坐下,表现的十分反常。
林斌把四位统领看了个遍,得到的回应都是大同小异。他心里自嘲,作为一名统治者而言,他还没有学会将真实的想法隐藏在心里面,部下们都知道自己拿定主意了,除了比较喜欢追求功名利禄的陈汐,谁还愿意多说什么?
“远交近攻……,谁来说说该是怎么一个远交近攻法?我要的是完善的计划,不是笼统的一个概括。”
这下可好,武将这边全部都噤声了。
林斌习惯性地用手指敲击案几,目光在武将与文官之间扫视,随着时间的流逝敲击的节奏越来越快,像极是在催促‘快点’。他倒是知道自己的部下有几斤斤两,如果不给个两三天根本弄不出一个计划来。林斌也知道现状就是这样了,强制抛开心里的失望,倒是出言鼓励了部下,让各军统领带领团队在三天之内各自做出一份作战报告上缴。
送走了武将集团,林斌回到帐中又是对文官集团一阵鼓励,并且严令在安排部众时需要谨慎,尽量多听取部众的请求,务必要减少乱子发生的机率,这才又亲自送这些文职人员到了帐门。
“什么时候才能有几个可以用的谋士文官?”
一声在心里的叹息,林斌转身要走回去的时候眼角却是看到吕炎、郑元、中行说、方浩去而复返,这让他心里稍微有了一些安慰,觉得还是有人可以分担一些压力。
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二百二十二章:远交近攻
斌率领部族到达辽地的第十六天,辽地的传统势力终应,最先做出反应的不是别人,正是被乌桓压得抬不起头来的夫余。
夫余王解娄派出大量使者向东面的娄和肃慎求援之余得到了西面方向来了一个庞然大物的消息,林斌的来历并不难探知,解娄很快了解来的正是一年前把乌桓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汉族’,他心里既忧又喜,忧虑的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进入辽地想干什么;喜悦的是乌桓的仇敌来了应该会放弃继续攻打夫余,不是进行逃窜就是掉头作战。
娄和肃慎这两个国家当中,肃慎的实力相对比较强。肃慎又因为与夫余相隔一个娄国,夫余和肃慎两国的国境不相连,明里基本上没有多少冲突,但是由于娄本就出于肃慎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肃慎一直以来都是支持娄对付夫余。
其实若不是还没有明确的国际定论关系,娄和肃慎从种族的渊源上来讲更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因为卫氏朝鲜的存在,两个在种族上很有渊源的部族竟是没能获得统一。
很明显的讲,从中原迁移到辽地的卫氏朝鲜由于是原燕国的贵族所建立,拥有文明优势的条件下玩玩所谓的离间计或者什么计谋并不是难事,如果不是旁边的汉国的虎视眈眈,卫氏朝鲜还是很希望能够分出精力统一辽地,蓄积辽地的力量和汉国来一个一决雌雄的。
辽地地形式很像是春秋战国时期地局面,一个小小的辽地存在数十个敌对又或是友好的势力(种族)。有初步文明地国家以卫氏朝鲜的实力最强。许多还处于部落体系的势力则是以乌桓最强。两个实力最强的国家(民族)不像现代两极那般的对抗,很多时候都是互不侵犯忙于各自吞并小势力。
林斌利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初步了解辽地地局势,错愕的发现辽地错综复杂的势力版图上竟是以卫氏朝鲜最为强大。原来这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高句丽国存在,高句丽民族只是辽东一个中等的部族,既有隶属卫氏朝鲜的管辖高句丽部落又有在汉国境内生活的高句丽人。人们在谈到高句丽时,称呼在卫氏朝鲜内的高句丽人为北高句丽人,而生活在汉境内地高丽人则是被称呼为南高句丽人,有点现代时国际称呼的北朝鲜人和南韩国人的意思在内。
高句丽种族在辽地不强大。但是对于很多势力来说,反复无常的高句丽人绝对是一个不小地祸害。比如在汉境内的南高句丽人就时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地小事聚众暴动;在卫氏朝鲜管辖内的高句丽人聚众反叛更是家常便饭。
林斌开玩笑一般的对吕炎说:“可能就是因为高句丽人祖先的不甘愿被统治,高句丽才能成为一个国家?”
事实上林斌并不知道高句丽其实并不是高句丽族内的人建立,而是在刘彻灭掉卫氏朝鲜后,辽地的局势产生巨大变化,一个叫朱蒙的夫余人在公元前37年建立,成了高句丽人的王。在朱蒙死后,很是搞笑的事情发生了。夫余人建立起来的高句丽却是被夫余国和鲜卑联合入侵,多次进行迁移国都,后来身为夫余人后裔的朱蒙之子朱类利把夫余国灭掉,夫余消失在历史长河。
吕炎脑袋上悬挂巨大的问号。他有点莫名其妙地看着林斌在一旁直乐。
既然已经打算执行远交近攻的策略,那么对周遭势力的探查行动肯定是在进行。就目前而言,林斌停顿的区域与鲜卑、乌桓、卫氏朝鲜相连,这三个国家(民族)成了林斌第一波打击的对象。
鲜卑就不用多说了,林斌与鲜卑人本就是死敌,不用找任何借口就能直接发兵征伐,目前陈汐已经率领本部屯兵于饶乐水的北面、靠近大兴安岭的地段,随时都可能绕过大兴安岭从东北侧进入鲜卑的势力范围。
说到大兴安岭,林斌心里颇为有些不是滋味,原因当然还是现代的纠葛,当然,这里就不需要来谈现代的纠葛了。
辽地的地形对骑兵作战多有限制,这就注定林斌的扩张不会很快速,他本人也清楚征服辽地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有了清楚的认知,林斌现在要做的是先集中优势将鲜卑解决掉,所谓的集中优势当然包括物资、人、马,如果陈汐无法单独解决掉鲜卑,林斌随时有可能派出新的部队参战。在陈汐率领三万狼军出发时,霜和韩安也各自率领本部人马进行迂回,从饶乐水出发,目的地是鲜卑西南方向的乌珠大草原。这是一个两面作战的策略,像是在为胜利加上一个保险。
百倍的谨慎;万分的小心。这不但是体现在军事上,政治上更加需要谨慎与小心。在军事上有安排的同时,林斌派出以中行说为主、燕戈(豹军副统领)为副的使节团前往卫氏朝鲜。林斌比任何人都明白什么叫作使节团,说白了使节团里面只有一小部分文官,更多的是探子,其中有一部份人更是会长期潜伏起来,成为所谓的间谍。这个用意有两种:一方面是与卫氏朝鲜进行接触,降低卫氏朝鲜的警惕;另一方面这是利用出使探查地形。
要做的事情太多,时间却太少,这是林斌目前的感受。
既然要在辽地长期潜伏,那也就是说除了放牧之外需要有固定的栖息地,林斌已经下令让部众收集材料,务必在冬天来临之前建造足够的房屋用以抵御寒冷,索性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