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113节

三国旌旗-第113节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就是埋锅造饭了,不多时,河畔就升起缕缕炊烟,饭菜的香气飘出去好远。

吃过晚饭,廖化也一副百无聊赖的摸样,靠着一辆粮车不知在想些什么,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天空等待着太阳落山。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远方忽然响起一阵战马的嘶鸣声,一阵嘈杂的喊话之声传入廖化的耳中。

足足有上千乌桓骑兵顺着河岸杀了过来,而廖化手中的兵卒也不过两千人,根本挡不住乌桓骑兵的冲击,但奇怪的是,这些兵卒并没有丝毫慌乱的神色,反而一个个面露阴笑,就像刚偷了一只小鸡的狐狸一样。

眼看乌桓骑兵就要冲到百步之内,廖化忽然大喊一声:“远道而来的乌桓兄弟,你们学会游泳了吗?”

还没等乌桓骑兵反应过来,远方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响声河水忽然暴涨起来,几乎在一刹那间,廖化脚下的河水就涨到膝盖位置。

第二百一十四章敌我不分的毒计

更新时间:2012…10…16

水火无情,汹涌而来的河水凶猛咆哮,携带者摧毁一切的架势,让远道而来的乌桓骑兵魂飞天外,一时间也不顾不得攻击廖化的兵卒了,高喊一声,四散奔逃。

但乌桓将领底之才静海治愈却有些不解,廖化这是要干什么,同归于尽吗?就算大汉的兵卒熟悉水性,可以凫水,但你这两千来人总不能都会水吧。

思索之间,河水就已经涨到腰腹的位置,底之才(乌桓人名)忽然发现廖化的兵卒都聚集在辆车附近,用手抓着木箱,更有甚者用一根绳子将自己和木箱捆在一起,底之才猛然间明白过来,但是已经晚了。

河水上涨的速度太快了,转眼间就将乌桓骑兵淹没,廖化的兵卒也好不到哪去,一样被洪水淹没。

但木箱的浮力派上用场了,十几名兵卒使用一个木箱,慢慢向水浅的地方游去,当然也有极少数倒霉鬼动作不够快,被汹涌的河水淹没,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这点损失在廖化的意料之中。

大汉的百姓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水性,但乌桓的兵卒就惨多了,他们几乎都是标准的旱鸭子,入水即沉的货色,除了一些幸运的兵卒没和战马被洪水冲散,剩下的都哭喊着沉入水中,在浑浊的水中留下帽子、皮囊什么的携带之物。

乌桓将领底之才就是倒霉鬼,这家伙武艺不错,甚至比廖化还高一些,但武功高一点用没有,他一样不识水性,沉的比普通的兵卒还要快上一些,那是因为底之才身上穿的铁甲。

所以这名在乌桓颇有名声的将领留在中原的痕迹只有……几个水泡!

暴涨的河水来得快,去的也快,不一会儿就归于平静,廖化坐在一个木箱上嘿嘿直笑,这仗打得太轻松了。

那些逃过一劫的乌桓骑兵也好不到哪去,一个个累的口吐白沫,连躲藏的力气都没有了,廖化的兵卒早就得到指示,自行搜捕这些乌桓骑兵。

战果极为丰厚,抓捕了一百多俘虏,问了下口供,廖化这才知道,出战的乌桓骑兵共有一千一百余人,也就是说有近千乌桓骑兵葬身漳河。

此战不但剪除了乌桓骑兵的游击力量,更重要的是缴获了七百余匹战马,乌桓骑兵不识水性,马匹可是天生就会游泳的,一般来说是不会被淹死的,廖化顿时风光了许多,相比之下丢掉的假粮草真的不值几个钱。

回过头来看李卓的计策,真是没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让廖化带着一批假粮草渡河,然后在河岸休息,然后就可以等待了。

上游当然有人堵住河口了,只需等待乌桓骑兵来的时候放水就算完事大吉了,乌桓骑兵不来,那也就是就多等几天的事。

此计唯一高明的地方就是敌我不分一起淹,乌桓骑兵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廖化会拿自己的兵卒做诱饵,中计也是必然的。

示敌以弱,然后破之……这是李卓的核心思想。

这一战廖化扫清了乌桓骑兵的外围力量,将战场控制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问清楚在没有别的乌桓骑兵了,廖化一使眼色,李卓就知道什么意思了,低声吩咐几句,兵卒立即将乌桓俘虏打晕,扔到漳河之中……

三日后,廖化将第一批粮草运到南皮,也借机向粮草推荐了李卓。

大仗之中李重却面无喜色,只是冷冷的看着李卓,良久才沉声问道:“李卓,你是何方人士?”

李卓立即恭声答道:“启禀主公,小人乃陇西郡漳县人士。”

“嗯!”李重点点头,忽然死死的盯着李卓的眼睛,厉声问道:“你真名叫什么?竟敢隐姓埋名欺骗于我。”

李卓脸色不变的答道:“小人不敢欺骗主公,小人确实叫李卓。”

“有何人可以为证。”李重接着问道。

李卓立即说出几个名字,不用李重吩咐,当即有几名亲兵前去查证。

过了好一会儿,亲兵来到李重身边低声说话,证实李卓并无虚言,李卓确实有几名同乡可以证明,李重听闻却呵呵一笑,随即沉下脸来,缓缓说道:“李儒,想不到你居然隐姓埋名藏在本侯军中,有趣有趣……不知道你所图何事呢?”

李卓低下头,恭声答道:“主公……小人确实不是李儒,主公……认错人了。”

李重笑道:“那不如我叫高顺将军前来相认,如何?不过几日路程而已。”

高顺此时正在界桥的广宗县驻守,所以李重才有此一说。

李卓终于抬起头来,面露苦笑,低声道:“既然主公认定小人就是李儒,哪小人也无话可说,却不知道主公为何认定小人就是李儒呢?”

李卓这句话也就间接承认了自己就是李儒,帐中众人脸色大变,廖化更是用一副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李卓,嘴唇抖动,良久才叹息一声,跪倒在地,颤声说道:“廖化有罪,不知李卓……是李儒假冒,请主公降罪!”

“哈哈哈……”李重一阵大笑,先让廖化起身,这才说道:“元俭快些起身,此事并不怪你。”

李重确实没有怪罪廖化的意思,现在可是汉末时期,那有什么身份证,人肉搜索啊,廖化认不出李儒才属正常。

又将眼神放到李儒身上,李重轻笑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李儒莫非以为你还能瞒过一世不成?想要瞒过本侯的眼睛,你还不够资格。”

李重这话说道自信满满,帐中众人却感到十分正常,主公是什么人?那可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赵云甘宁是绝世武将的人,还启用程昱于微末之时,天生慧眼,发现李儒是假冒的有什么了不起的。

殊不知李重这话完全是吹牛,他那有什么慧眼,能猜出李儒的身份主要是因为他熟知历史,再加上运气的因素。

通过回忆,李重知道三国时期并没有李卓这个人,当然李重不能确定这一点,不过李重的运气不错,他猜对了。

那么就可以采用排除法来确定李卓到底是谁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李儒的战略眼光

更新时间:2012…10…16

在这个时期,如郭嘉、荀攸、周瑜、贾诩,荀彧等人都已经各为其主了,不可能出现在李重的帐下,而没出名的谋士就是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了。

再刨去年龄不符的,可以选择的人就很少了,也就在有限的几个人之间选择了,其中嫌疑最重的就是徐庶和李儒了,徐庶有过改名的经历,但李儒自己说了,他是西凉人,军中的兵卒可以证明这一点,毕竟人的口音是不能变的,徐庶是河南人。

最然李重有信心的是这个敌我不分的计谋,三国时期能用的出这么毒辣计谋的也只有贾诩和李儒了,简单的一个排除,那就李儒的嫌疑最大了。

以上的推断有些漏洞,毕竟李重读的不是史书,而且史书也不一定正确。

(书上记载李儒出生在144年上下,但推算一下,董卓是在192年死亡的,按照当时的描写,董卓死的时候应该40岁以上了,也就是说董卓应该在152年以前出生的,不然怎么收吕布当义子呢,同样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应该不会比董卓大吧,所以推断一下,李儒怎么的也应该在152年以后出生,也就是顶多40多岁,三十多岁也是有可能的,蜘蛛认为李儒应该和吕布差不多岁数。)

总之李重很幸运的,连蒙带猜的猜中了李儒的身份,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儒、董卓这个名字太容易叫人联系到一起了,不说也罢,李重不会想不到这一点的。

既然李儒已经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那么李重就要详细问问李儒所图为何了,李大官人自认为自己还没修炼出王八之气这种东西。

结果李儒的回答却叫众人嘿然不语,李儒投靠到廖化的手下第一是为了隐姓埋名,第二是为了复仇。

没错,李儒就是为了帮董卓复仇。

杀死董卓的是吕布,这是无容置疑的,但李儒却知道,吕布也就是一把刀而已,真正置董卓与死地的是王允和献帝。

而李儒最恨的人就是王允,所以李儒一直在打听王允的下落,等到确定王允投奔了曹操之后,李儒就投奔了李重,李儒此人眼光长远,在他的设想里,能跟曹操一争长短的也就是李重和袁绍了。

不过袁绍和董卓之间有着血海深仇,自然不能投奔,那么李重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本来南方的孙策也是一个好人选,不过李儒认为南方氏族林立,实在不是发展的好地方。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各路诸侯对献帝的态度,其中最不拿献帝当回事的也是李重,李儒眼光毒辣,当然看得出这一点来。

至于李重也曾经攻打过董卓,那在李儒眼里真不算什么事,要按这么说,全天下谁没打过董卓呢。

所以李儒很明确的表态了,我可以效忠李重,但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杀王允,至于高顺等人,我可以和他和睦相处。

李重立即就答应下来,在他的眼中,王允真算不上什么忠臣烈士,充其量就是一个用女人成事的小人。

本来李重只是对王允不待见而已,绝对算不上鄙视,但是别忘了,很王允的不止一个人,还有一个绝世美女貂蝉呢,虽说貂蝉现在还没跟李重发生什么暧昧关系,但是色艺无双的貂蝉却是李重内府的常客,经常和蔡琰、甄宓等人聊天。

言语之中自然要提及王允了,可想而知,貂蝉口中的王允自然是卑劣不堪了。

同样是女人的蔡琰、甄宓对王允能有好印象才怪,能不再李重耳边递小话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枕头风了。

很可惜,李重这人的革命立场不怎么坚定,对王允的态度从不褒不贬逐渐转变成鄙视,说这一切还为之过早,李重还没抓到王云呢。

但这不妨碍李重答应李儒的条件,对于李重来说,能收到一个顶级谋士有那么容易吗?我管你王允死活呢,你又不是我老丈人!

既然李儒投奔了自己,李重也不吝啬,当即就封了李儒一个郡掾祭酒的官职,这是一个主管教育的官职,不过李儒也就是挂个名字而已,李儒需要做的还是参议军事。

在李重所知道的历史中,嗯……或者说是历史游戏中,李儒的智力是很高的,就是消失的太早,所以李重也有心试探一下李儒这个人的能力到底如何,设计水淹乌桓骑兵那是战术,李重想要知道的是李儒的战略水平如何。

所以李重先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说了一下,然后就等着李儒发表看法了。

李儒想了好一会,这才措辞道:“主公,属下认为主公有些操之过急了。”

“怎么说?”李重饶有兴致的问道,一直以来,大的战略构思都是李重一手制定的,虽然李重的战略眼光不算出色,但依靠着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李重的战略构思还没出现什么纰漏,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改变,李重也会逐渐失去这种优势,那么李重自然也就急需这种人才和自己商议了,拾漏补缺等等。

强如曹操也需要郭嘉荀彧辅佐呢,就别说半路出家的李重了。

李儒缓缓说道:“主公的意思是和曹操争夺南皮,扼守曹操北进的门户,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但李儒认为却有些操之过急了。”

“官渡,界桥两次大战,曹操出力甚多,所以曹操绝对不甘心幽州、冀州都落入主公之手,那么如果曹操不能再幽州分一杯羹,曹操会不会立即对主公用兵呢。”

想了想,李儒又接着说道:“虽然主公并不惧怕曹操,但李儒认为现在绝对不是和曹操开战的时机。”

“何时才是和曹操开战的时机呢?”李重问道。

李儒沉吟一下,缓缓说道:“这个属下也不清楚,但属下认为,南方的刘表、孙策等人迟早要和曹操一战,待到曹操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南方,才是主公进攻中原的最好时机。”

李儒这句话就是说:待到天下有变!

第二百一十六章一针见血

更新时间:2012…10…17

李重闭上眼睛,良久才缓缓说道:“李儒,你为什么会确定……南方的刘表、孙策一定会和曹操一战呢?”

李儒淡淡一笑,轻声道:“属下敢用性命保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