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明-第30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尔哈朗有一种直觉,就是大清军队南下攻城略地的话,很可能大清本部人马会不尽心,会担心没了性命,没法再享受好不容易得来的富贵。
不过他也明白,占领了明国京师后,如果不对手下进行赏赐的话,必然会闹起来。反正赏赐和不赏赐都会削弱大清军队的战斗力,这点是由于自身从贫瘠的辽东走出来的必然后果。
也因此,大清控制京师后,最好还有一支另外的军队替大清征战天下,而大清勇士则只需在后方监军,既能控制伤亡,又能作为一支威慑的力量存在。基于此,他才向皇太极提了这个说法。
皇太极微笑,老奸巨猾的建虏第一人,自然也明白这道理。他正想自己的打算时,却忽然发现城外好像有什么不对。
仔细一观察,忍不住勃然大怒道:“多尔衮搞什么鬼,只是多了一支明军而已,他竟然未得军令转身就跑?”
济尔哈朗也注意到了,脸色也有点愕然。不过他了解多尔衮,眉头一皱马上道:“陛下,这里面必有蹊跷,他不是那种临阵脱逃地人!”
皇太极在愤怒地说出口之后,也马上明白过来,同样没了刚才的笑容,眉头紧皱地自言自语道:“该不会是出了什么大事吧?”
644马上听旨
孙承宗所领的明军士卒,原本士气正低落得很,忽然望见有一支明军向他们汇合过来,而且当他们看到是洪承畴的旗号,也就是从他们这边抽调出去精锐士兵所组成的明军时,一个个不由得振作了起来。
他们马上又发现,身后像个拖油瓶一样托在后面的多尔衮军队,竟然在这个时候转身跑了,而且还是一蜂窝地跑,不讲建制,不讲行军队列,哗啦啦地如流水般往后跑。
他们这些普通士卒,并没有考虑太多,直观地就以为是多尔衮怕了城外明军太多而逃跑。如此一来,原本低落的士气经过这么两件事的振奋,顿时高昂了起来。
再说洪承畴这边,他刚到晋地便被日夜赶来的吴三桂追上。听到京师失陷的消息时便大吃一惊,他没有选择,马上领军勤王。
作为一名崇祯朝崛起的文官,还是一名一直领军剿匪,打建虏的文官,他并不太怕与建虏对战。特别是他的手下还是勤王军中的精锐,他有自信,就算打不过,想退走却是没问题的。
吴三桂几乎是嚷着冲进军营,很多人都知道了京师失陷,如果身为儒臣不去救驾,会被天下文人口诛笔伐骂死,这样的事情,洪承畴承担不起。
也因此,他便领着军队赶来勤王。没想到一路上没有碰到建虏大军,只有领近京师的几座城池换了建虏的旗号,关紧了城门只是防御而已。
他更没想到,到达京师的时候,竟然发现了勤王军的存在。看样子,还在和京师的建虏对持。
洪承畴自然不用多加考虑,马上领兵过去,要合兵一处,共御强敌。
没多大功夫,两支明军便合到了一处。城头上的建虏也没任何反应,只是在城头看着而已。这让洪承畴有点好奇,不过当他看到孙承宗在城墙底下,而城头上,竟然站着崇祯皇帝时,他一切便明白了。
洪承畴马上低声命令身边的心腹大将吴自勉,让他带好军队,而后才转身驱马往城墙那边而去,脸显悲愤之意,大声哭喊道:“陛下,微臣来晚一步,罪该万死啊!”
说话间来到了孙承宗的身后站住,仰头注视着城头上披头散发地崇祯皇帝,泪如雨下。
孙承宗见洪承畴也和自己一般心怀陛下,忠于大明,并没有去讨好建虏获取荣华富贵,心中不由得很欣慰。
不过此时此刻,并不是夸奖洪承畴的时候,他马上转回头,看着城头上的崇祯皇帝,哭喊道:“陛下,高起潜传旨要罪臣交出兵权,说此乃陛下的意思。罪臣不信,如今亲来面圣,只听陛下亲口所言!”
洪承畴听了有点吃惊,原来勤王军在这里,是有这样的内情。他心中虽想着,但表面还是和之前一样,并无变化。
崇祯皇帝在城头上看到洪承畴和孙承宗一般忠于自己,忠于大明,心中多少有点安慰。此时一听孙承宗所提之事,不由得大怒道:“京师失陷,就是高起潜这个阉人诈开了宫门,罪大恶极……”
正说着,忽然身后传来动静,他转身一看,只见自己的两个贵妃和几个子女身后都站着几名建虏,揪着他们的头发,各有一把刀横在他们的脖子上。刚才的动静,就是他们惊恐下所发出的声音。
崇祯皇帝自然明白这是建虏在要挟自己不要乱说话,他抬头望去,只见箭楼的窗户上站着奴酋皇太极,正一脸阴沉地看着自己。
全家落入建虏之手,之前要挟的话再次回响在崇祯皇帝的脑中。他明白,只要自己说错一句话,建虏就绝对不会给自己好日子过。
而自己要是按照建虏的意思,亲口劝降城外的孙承宗和洪承畴的话,怕是这城外的几万大军马上就要换旗易帜了。大明江山就会真正的断送在自己手中,断送在今日。
城头下,孙承宗气得脸色通红,他没想到高起潜这个阉人竟然先投靠建虏,再为虎作伥去诈开宫门,以至于君主受辱。
不过此时他也没空去和那阉人计较,崇祯皇帝突然收声转头,他自然明白是建虏在出什么幺蛾子,很可能是威胁陛下。可自己为人臣子,却不方便说什么,只能静待陛下再说话。
城头上,崇祯皇帝面无表情,缓缓地转回头,看着底下的两人,用没有生气的语调问道:“孙承宗,洪承畴,你们两人可还认朕这个大明皇帝,听朕的旨意?”
谁也不知道崇祯皇帝接下来会说什么,眼下如此直截了当地问,这答复的份量就重了。因为不管接下来崇祯皇帝说什么,只要说听他话,那自然就要去做了,哪怕是就地降了建虏,也是要做的。
这其中的关键,孙承宗自然明白,不过他没有犹豫,当即在马背上一躬身道:“陛下在罪臣心目中自然是大明皇帝,而罪臣乃是大明臣子,自然是要听的。”
洪承畴听见,在稍微犹豫了一下后,等到孙承宗说完之后,也跟着差不多的意思做了表态。
京师城内,一骑快马从西门疾驰向北门,显然是有要事要飞报那边的皇太极。在他的身后,隐约可见有两人跟在后面,不用说就是多尔衮所派,绕道西门进城的亲卫和信使了。
北门城头上,崇祯皇帝得到答复后,神态顿时变得肃穆,腰板不自觉也挺直了。他转身看看箭楼里的皇太极,脸上呼入出现一丝嘲讽之意,然后就又马上转回身,看着城下两人道:“孙承宗、洪承畴马上听旨……”
箭楼里,皇太极看到崇祯皇帝的表情,眉头不由得一皱,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感觉那位年轻的明国皇帝要做一些意料外的事情。如果是劝降,那就应该不会额外要求在马背上听旨吧?
就在此时,城头上响起了崇祯皇帝慷锵有力,语速略快的声音:“大明立朝两百六十余年中,天子守国门,无投降、逃跑之君;太祖驱除鞑虏,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朕虽无能守不住国门,却能死社稷,不会让大明重陷鞑虏之手。朕最后一道旨意,即令卿等拥原唐王朱聿键为大明皇帝,驱除鞑虏,还我大明江山……”
645非亡国之君
皇太极刚听了个头,便知道坏了。他气极而怒,指着城头上的崇祯皇帝正要下令时,箭楼内响起一个喘气地禀告声:“陛下,紧急军情,叫天军侵袭辽东腹地,盛京危急!”
“什么?”皇太极一听,顾不得下令,转头惊讶地看过去,却是两名信使跪在箭楼入口处,呈着一封信件在禀告。他马上回过神来,顿悟多尔衮突然回军,怕是与此事有关。
叫天军乃是皇太极心中最重视的敌人,突然出现在大清境内,这一惊非同小可。就算他再沉稳,一时之间,也有点慌了。
边上的济尔哈朗也是大惊失色,不过当他看到皇太极急着走过去看急报时,又发现崇祯皇帝已经说了一大堆话,吓得他连忙把上身探出箭楼,大声吼着命令道:“快,拦住他,让他住嘴!”
如果不是刚好有个惊天的急报,或者皇太极在第一时间就下令,崇祯皇帝也没法说出自己想要说得话。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刚好辽东急报到了。等到城头上站在崇祯皇帝附近的监视的建虏,得到济尔哈朗地命令连忙上前时,崇祯皇帝已经说完了最为重要的话。
他从箭楼上下来时,在听到皇太极的威胁,看到自己的直系血脉在建虏的屠刀下时,便已知道自己如果想活着,就绝对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没得选择,苟活于世不是他想要的。自从当上了皇帝之后,中兴大明才是他唯一的志向。
如今自己和直系血脉肯定要交代在这里,那么有谁能继承自己的遗志呢?崇祯皇帝只是稍微一想,便想到了原唐王朱聿键。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只有这个朱聿键在崇祯二年末建虏入侵京畿之地时,有胆子不顾禁令而领兵勤王。当时的崇祯皇帝闻讯便记住了这个人,怕这个朱聿键不甘于藩王之位,最终把他贬到了凤阳去。至于其他藩王,都是碌碌无为之辈,犹如圈养着的猪而已。
此时此刻的崇祯皇帝,深知要当大明皇帝,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自诩是个非常努力的皇帝了,可还落得如此的下场。要是圈养着的猪来继承自己的意志,那绝对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城头上的崇祯皇帝,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重新披上了金黄的龙袍,整个人的精气神也一下高涨起来。大部分要交代的话都已交代出去,如今唯一的担心也没有了。
崇祯皇帝相信,唐王朱聿键在孙承宗和洪承畴的拥戴下登基,就算不能击退建虏,但要保住大明半壁江山,那应该不会有多少问题。如此一来,自己到了九泉之下,也算是对列祖列宗有个交代!
耳边听到箭楼上传来的气急败坏声,听到边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崇祯皇帝看着底下泪流满面的孙承宗和洪承畴大声喝道:“朕把大明江山托付给卿等,不要让朕死不瞑目,拥戴唐王朱聿键……”
就在这时,一名建虏已到了他身后,同时一把腰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暴怒喝道:“汉狗给我闭嘴,否则……”
崇祯皇帝全然不惧,就仿佛脖子上贴着的冰冷根本不存在,转过身子直视那名建虏,身上似乎重新焕发出了皇帝的威严,散发的气势让那建虏感觉到了不安,竟然威胁的话都说不下去了。
崇祯皇帝抬头看了眼箭楼窗户上露出上半身的济尔哈朗,还有刚刚露出脑袋的皇太极,再转回头看看那些曾经的文武大臣,如今已是满清走狗的那些人,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爱妃和儿女,忽然他中气十足地郑重宣布道:“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国之君!”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忽然伸手一把抓住那把冰冷的刀刃,用力一扯,鲜血喷涌而出,洒向京师的城头,也喷到了那建虏的脸上。身子随即软倒,就靠在城垛上慢慢下滑,最后不再动弹。
这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没人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管是和崇祯皇帝打惯了交道的那些满清走狗,还是视崇祯皇帝为毛头小子的皇太极,全都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刚烈如此。他真得用自己的命来守护国门,国门即陷,命便交代在这里。
都说阿斗聪明,安然活过了下半辈子;但阿斗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义?可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含义?
城头上,有的人被震撼了,有的人脑子一片空白,有的人则是被吓到了。
“哐当”一声,那把带血的钢刀掉到了地上。那名建虏缓缓后退,嘴中惊慌地辩解道:“不是我杀的,不是我杀的,不是……”
“陛下……”一声尖锐的悲呼声响起,伺候在边上的王承恩几步冲向前,抱起崇祯皇帝的身子时,却发现他已没了气。
王承恩泪如雨下,小心翼翼地抱着崇祯皇帝,就仿佛怀中的崇祯皇帝只是睡着,不敢惊醒他一般抱着,缓缓地站了起来。
此时此刻,城外也传来了陆续地悲呼声。孙承宗的声音,洪承畴的声音,祖大寿的声音……
人都是有感情的,哪怕有的人已经麻木不仁,那也只是因为能刺激到他的程度不够而已。
崇祯皇帝在城头上交代后事,慷慨赴死的一幕,刺激了几乎所有人。
明军是怂,经常打不过建虏,有人逃跑就跟着跑;反正大家都这样,所以都这样做也无所谓了。
可眼下的一幕,崇祯皇帝的每一句话,都仿佛格外地清晰,回荡在他们的脑海中。
“大明立朝两百六十余年中,天子守国门,无投降、逃跑之君。”
“太祖驱除鞑虏,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朕虽无能守不住国门,却能死社稷,不会让大明重陷鞑虏之手。”
“……驱除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