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贵公子-第1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合兴泰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最后被朝廷的几张纸就给收刮了。
这样合兴泰各家族肯定不干啊。而且就算是其他家族,这个过程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其实明庭这次再次发行纸钞,绝大多数世家都是反感的。而现在的合兴泰不但自己的木桶修得非常的结实,而且外边的水池还在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现在合兴泰已经不再惧怕与明庭的正面冲突了。
所以在去年年底接到这个消息以后,合兴泰十大家族在经过了十几天的商议之后,最终决定正面反击明庭的这次明显带有敌意的动作。首先,以最快的速度向合兴泰系统的各家商行下达了拒绝接受朝廷所发行的纸钞的命令。第二就是开始准备小面额纸币的发行,彻底掌控大明的货币系统。第三,停止免费和低价向皇宫大内供应各种物品,必须的进贡物品也降低等级。
因此,在一月二十四日朝廷正式发行纸钞那天开始,合兴泰所属各个商铺、分店都挂出了一个大大的招牌:本店拒收纸钞!不管是谁,都不给面子,纸钞一律不收。其他家族的商铺听到这个消息,也开始挂出类似的招牌。由此开始,大明境内广大地区都开始抵制纸钞。这股风潮的扩散速度甚至超过了纸钞的运送速度。一些地方大家都还没见到纸钞啥样哪,也都开始抵制纸钞。
明初的时候,朝廷发行的纸钞,新钞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这次,朝廷发行的纸钞刚一印出来意味着直接变成了废纸。各个商铺都挂着牌子说拒收了,普通民众谁还敢接这个东西。而且这次发行的面额太大,跟普通的平民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关系。
本来小额的代银券也可是早一点发行的,不过考虑到这样做针对的意味有点儿太明显了。而且等这一场货币战争的结果出来了,也可以让其他人看看合兴泰现在的真实实力,这样还有助于新币的流通。毕竟民众对于货币的认知,一千多年以来都是朝廷发行的金属货币。
现在想要以一个商行发行的纸币来替代它,这必须要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可才行。而获得认可的最佳办法,就是展现商行的实力。能同朝廷对着干而不倒的商行。这样的实力还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怎样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明庭当然也不会就这样就草草收场了。这样不是太丢脸了嘛。所以他们让顺天府等部门派人上街以武力相迫,逼着各家商行必须接受朝廷新发行的纸钞。不过顺天府这些官儿也不是傻子,这种对他们没啥好处却会引起众怒的事儿他们怎么会用心去做,只是派人上街虚应事故罢了。甚至还偷偷派人先去给合兴泰等大商行通风报信。
合兴泰等商行对此也不进行正面对抗,直接关门大吉。大概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整个北京城里几乎所有的店铺就全关门了。合兴泰的店铺最牛叉,直接挂牌:东主有喜,歇业三日。如果此时有后世的人来到这儿,肯定会惊呼:大明这个时候就有罢市啦?
这场间歇性的罢市一直持续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才算停止。这场货币战争的前半部分以朝廷罢免了印染局的一批官员宣告结束。没有办法,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官员们也都被这场大规模的罢市行动给搞怕了,就连皇宫内务府也开始告急了。
当然了,这场战争还没有完,下半部分就是从四月开始发行小额代银券开始。这次合兴泰决心彻底控制住大明境内的货币发行权。从小额纸币发行开始,合兴泰所属商行的所有商品开始以代银券和铜币两种货币进行标价。当然了,一开始这两种价格是一样的。
不过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两种价格开始出现差异。最开始出现差异的是价格高昂的奢侈品。一开始只是几文的差异,还没有人注意,或者说注意到了也没有关心。能买得起奢侈品的主儿都不会差这几文钱。不过等到其价格差异达到几十文时,就开始有人关注了。
虽然他们不差这点儿钱,但是按这种幅度的增幅来说,几个月后其价格差异就会到达上百文,以后甚至会达到上千文。当然了,这点儿差异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但是他们从这个现象上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代银券越来越值钱,或者说铜币越来越不值钱。也就是说,他们手里的铜币,其价值在逐渐缩水。
要知道现在市面上主要的流通货币还是铜钱,所以大家手里都有不少铜钱,特别是世家。按照这种比率来算,他们家里那些铜钱多所产生的差额可就不少了。因此不少家族就开始把家里的铜钱到富鑫换成代银券,以保证其价值。
其实早在富鑫开始发行小额代银券那天开始,所有的富鑫分号里都挂出了一个牌子,上面标注着铜钱与代银券之间的兑换比率。不过其变化很小,一直都是在小数点儿后第三位变化。也就是说一贯才有几文钱的差异,所以大多数人一直都没有注意这个问题。
当然了,这其实就是赵永泰从后世学来的汇率。不过这个汇率是合兴泰人为制造出来的汇率,而且还是本国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其目的就是增强民众对代银券的认可度,同时加快代银券成为大明标准货币的速度。
此后,富鑫银行的汇率牌上陆续还增加了对白银以及各种国外货币的兑换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明确货币兑换率的银行。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祯八年四月十日。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派出的代表到达了台湾安平港。他们此次前来是与合兴泰商讨西班牙在台湾的驻军问题,以及以后的商业合作问题。
一开始谈判并不顺利,西班牙人希望能够继续在台湾岛上保留其所占港口以及驻军,只同意减少驻军数量。另外西班牙人希望合兴泰能够向他们供应更多的明货,但同时需要在价格上进行下调。这对于合兴泰来说肯定是不可能接受的。
作为曾经的后世人,赵永泰对于领土、领海主权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此前他就以董事会的名义向所有相关人员明确了关于主权方面的要求。再加上此时的大明人内心都有一种优越感,看不起中原之外的蛮夷之族,因此双反的谈判一直没什么大的进展。
当然了,这样拖时间对于合兴泰来说更有利一些,所以合兴泰的谈判人员也不着急。不少人心里对于这场谈判都不以为然,大不了直接打下来不就完了。特别是对于护卫队的人员来说,如果谈下来了,他们不就少了立功的机会了吗。
不过这个僵局在四月二十日的时候被打破了,因为荷兰人的谈判队伍也来到了安平。对于西班牙人来说,荷兰人不单是他们的敌人,还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而且现在这个竞争对手的实力还比他们要强不少。如果继续跟合兴泰僵持,那如果合兴泰直接同荷兰人订立了合作协议,那他们以后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因此他们不得不主动放低姿态,一再降低他们的要求底线。此前他们咬紧牙关不松口。主要是因为这里没有竞争对手,那他们当然就想要获得更多的好处了。不过他们看到荷兰人不但来得也这么快,而且在码头上的姿态做得很低。西班牙人由此感到了巨大的威胁,当然也就不敢再继续坚持了。
其实他们本来也没有想过要获得这么大的成果,只是想着在没人竞争的时候能多占一点儿便宜就多占一点便宜罢了。就算是荷兰人不来,他们也准备在这几天开始松口了。当然了,按照他们的原计划,这松口的速度也是很慢的。反正最终目的还是能多占便宜就多占便宜。
只是荷兰人的提前抵达,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他们不得不加快降低己方要求的口头底线。因为他们知道荷兰人比他们会做生意,荷兰人与明国人的谈判速度肯定会比他们要快不少。
当然了,其实同荷兰人的谈判也并不顺利,不过荷兰人很聪明,他们把政治谈判和商业谈判给分开了。这样虽然双方在关于俘虏等方面的政治谈判上基本上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但是双方在商业合作谈判方面的进展速度却相当快捷。这不能不说荷兰人以公司的方式来参与这场大航海的盛宴,效果确实要好不少。
这个时代的荷兰人确实很会做生意,不过就算是再聪明的人都会有时代局限性。按照赵永泰的要求,安平府会在每天的谈判结束后,对外公布各个谈判组的谈判进度与成果。这一招而使得荷兰人也很头痛,就更不用说西班牙人了。这种公示既让他们喜欢,又让他们痛恨。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够很好的掌握竞争对手的进度,但是己方的进展情况也会被竞争对手了解得一清二楚。
由于台湾岛上没有大明的官府组织,为了方便管理,合兴泰以商行的管理方式在这里设立了临时行政机构。它与大明官府有很多不同。第一就是这个机构分成了两个互不统属的机构:行政院(行政管理机构)和法院(审查执法机构)。第二就是其所有成员都没有考过科举,也没有大明的官身。在此之前,他们都只是合兴泰商行的职员或者护卫队的成员。
这个临时政府当然是赵永泰捣鼓出来的东西。当然了,这不是他以前就计划好的。只是因为董事会接到报告说安平港等地区由于缺乏官府组织管理,日常生活以及农场的建设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赵永泰就说服了董事会,让他到台湾来组建临时性的官府机构。
本来合兴泰是想让大明官方出面到台湾岛上建立官府组织的。不过从去年年底开始双方的关系急速恶化,为了避免在岛上的发展受到官府的掣肘,同时也算是为了报复明庭。董事会一激动就同意了赵永泰这个“大逆不道”的要求。
虽然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应该还有一个立法机构。不过现在设立立法院或者议会之类的机构明显是不符合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所以这里现在只有行政和司法两个机构。此时台湾岛上没有大明官方机构,参加过科举的人也非常少,所以这两个临时机构的设立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波折。
特别是法院的设立,它就是在之前的临时法庭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而港口内的华人们通过此前的多项审判事例,基本上都已经认可了法庭的存在和地位。不少人都已经把它当成了官府,遇到事儿就会去需求帮助。此前临时法庭的行为让大家都知道了法庭里的人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也愿意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既然获得了民众的认可,自然大家也就越来越习惯于找法庭的人帮忙。以至于许多不是司法方面的事儿他们也去找法院的人帮忙。毕竟在明人的认知里,官府就是什么都管的政府机构。之前行政院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法庭的人也会勉为其难帮着解决一下,后来行政院建立起来之后,这些事情也就被转交给了行政院解决。
不过法院的人并不是直接把事情丢给行政院就完了,而是带着事主一起当面交接给行政院的相关人员。一开始大家伙儿还有点儿害怕,毕竟他们以前一直接触的都是临时法庭的人,没接触过行政院的人。不过接触之后发现两边的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和蔼。这才把那颗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行政院一开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港口内的华人进行身份登记,并发放身份证明。其实早在几年以前。赵永泰就要求商行详细登记所有成员的身份信息以及家庭成员身份信息。这样一来可以方便日常管理,二来也可以方便对可疑人员进行监控。由于有了经验,行政院完成这项工作的速度还是蛮快的。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此时台湾岛上的华人人数并不是很多的缘故。
登记了信息的人就安排他们进入合兴泰的商行或者农场工作。当然了,也有不少人想要像以前一样获得一小片地,自己耕种,依旧过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这当然是不能强求的,而且此时合兴泰也不缺乏人力,所以这部分人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不过几年之内,他们中大部分还是并入了当地的农场里。毕竟生产效率和收入都差了太多。看到农场工人干的活儿比自己轻松,收入却比自己高,生活比自家好,谁都会进行比较,进行选择。
当然了,这些本地华人的人数相对于新招募来的流民人数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上万人被送到安平港。在这里稍事休息后,他们就被分配到了个大农场里做工。海船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不过也没有后世中国人被当做猪仔卖到美国和南洋那么恶劣。
对于这些在老家只能忍受饥寒交迫的贫民百姓来说,这种只是稍微有点儿拥挤,还能吃饱穿暖的日子也算是不错了。他们在台州已经看到了新的希望,那不是虚假的宣言,而是实实在在的实例,所以他们现在大多数人眼中都充满了神采,而不是以前那种麻木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