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新列强时代 >

第222节

新列强时代-第222节

小说: 新列强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途官府无不热情招待,生怕怠慢了救援京畿之师,出了问题吃不了兜着走。所幸吴可也没在吃的方面计较什么,只要有顿热气腾腾的饭菜,晚上休息之时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成,行军打仗又不是吃喝玩乐哪顾得了那么许多?

此时安徽清军长期坚持野外拉练的效果显现出来,出了后勤物资供应充足的河南之后,尽管到了苏北直隶一带无论交通状况还是官府的承接都出了不少问题,但依靠丰富的野外拉练经验不用当地官府手忙脚乱弥补,自己就给轻松解决。

吴可现在心急如焚,恨不得背后多出两扇翅膀,可以直接飞到天津前线,生怕朝廷顶不住压力向洋人服了软。只知一门心思闷头赶路,根本不知晓朝堂之上因为他的那封奏折而闹翻了天。

英法联军舰队突然拿下大沽炮台,小型炮船直逼天津城下,这样的结果自然震惊朝野。咸丰帝震怒之下直接将天津守备部队指挥将领拿下砍了脑袋,悬旗示众威慑军心动荡的天军守备部队将士。

如果没有吴可之前的提前也就罢了,谁知道洋人竟如此疯狂,直接驾驶战船威胁京畿安全,说不定心头一慌腿就软了。

可现在不是有吴可这个异数么,提前早就打好了招呼,而且还得到了朝廷的高度关注,不说前玎玲万嘱咐,起码也是郑重其事提出了警告。

不仅如此,兵部还特意加强了天津守备部队的人马和物资,只希望真出现了吴可担心情况之时,天津守备部队能够给力一些。

可结果却是让朝廷上下郁闷得差点吐血,天津守备部队几乎一触即溃,大沽炮台还没发挥自身作用便已落入洋人之手,天津县城更是直接面临洋人炮船威胁。

这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上至咸丰帝下至每一位朝臣,无不震惊莫名心头寒凉一片,没想到洋人如此疯狂更没料到洋人军队的战斗力如此恐怖。

一时之间,朝堂一片混乱京城更是人性惶惶不可终日,一股悲观绝望的气愤笼罩头顶压得京城上下几乎喘不过气来。

朝堂之上甚至出现妥协之声,最可气的是附和者竟然甚众。咸丰帝国也是惊得手脚发软不知所措,一边要求兵部调派护京之师,一边任由这种妥协声音在朝堂之上又小渐大不加控制。

咸丰帝的态度,让一干主战大臣心寒不已,原本激烈的主战要求声势也渐渐弱了下来,既然皇帝都这个摸样他们还蹦达个什么劲?

这时吴可的周折以加急方式赶到朝堂,其激烈的言辞和要求让朝堂一震,而后又掀起一阵激烈朝议。

这小子太过分了!

瞧瞧周折里的语气,请求朝廷千万别急着洋人洋人的讹诈?

他们就那么傻吗,明知道洋人不怀好意还兴冲冲撞上去?

还有什么等他率兵赶到再做计议?

尼玛丫以为自己是谁,大清少了丫就不成么?

这是赤落落的鄙是啊,这混蛋家伙当朝堂衮衮诸公是什么了?

一些脾气不好的朝臣当场便讽刺开了,有那言官更是弹劾吴可蔑视朝廷罪大恶极。

不过经过如此一闹,朝堂上原本笼罩着的悲观气氛倒是一扫而空,一时间竟没朝臣再提什么妥协之议。

傻子才会干这样的蠢事,虽然朝堂上讨伐声一片,但不可否认吴可此时的地位十分微妙,人家可是早早预测洋人可能依靠战船直逼天津,既而威胁京城安全。

如今事实俱在,不管心中再怎么不乐意,朝臣们也不得不对吴可的意见重视三分。

咸丰帝似乎也从之前的打击中清醒过来,对吴可的奏折十分重视,第一时间征求朝臣们的意见想议个应对办法出来。

这还议个什么,人家不是说让他赶到天津再说么?

朝臣们尽管心中腹诽不已,可是这时候却是再无妥协退让之音,按照吴可奏折上的说法先拖上一拖,等各地的护京之师赶到再说其它不迟。

与此同时,朝臣怂恿咸丰帝下令,让紧急赶赴直隶天津而来的吴可跟其所部河南清军一部加紧赶路,顺其要求要吴可接手天津防务,以应对洋人近一部的动作和挑衅。

“哈哈,这帮家伙真不是玩意,不过哥喜欢!”

吴可接到命令之后自然大喜过望,只要朝廷还没服软就成,对付天津外海的洋人舰队他没啥办法,可要是洋人胆敢登陆的话他也不介意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第377章憋屈的‘谈判’

吴可这次可真是下了狠心……

身边带着的一万战士不必多说,时间太赶来不及抽调更多人马。

单单三千骑兵就是一股极为强悍的战力,两千火枪兵也是战斗经验丰富,虽比不上洋人火枪手,但凭借地利还有武器优势也不是没一战之利。

两千刀盾手跟三千后勤部队虽然在纯火器战斗中作用不大,但某些时刻能够发挥的作用又不是骑兵跟火枪手比得上的,总之虽然缺乏重武器但是这一万人马实力确实不差。

他又没打算跑到洋人舰炮射击范围内找虐,只需挡住洋人陆军杀出天津即可,点把握他还是有的。

以英法联军加起来不足三千的陆战人马,说句不客气的真要拼起命来,吴可甚至都都全歼把握,可是不能将洋人惹得太急,只能以被动防御为主。

不过这样也好,洋人的炮兵部队还是让他非常忌惮的,有完备的防御工事手下弟兄也用不着担心伤亡过大的问题。

唯一担心的就是朝廷扯后腿不给力,不过眼下看来还算不错,没有慌了手脚任由洋人拿捏。只要他这边不出问题,朝廷也就有底气跟洋人说‘肉’。

而英法联军此时却是志得意满,英、法、美、俄四国专使向朝廷递交了照会,限令于6日内答复他们的侵略要求。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后,于5月26日进犯天津,并威胁朝廷速派大臣谈判,否则将进攻北京。

他们并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应对,只从朝廷以前一贯软弱的态度可知,朝廷就是个任由他们捏圆搓瘪的花架子,此时他们优势在手根本不怕清廷不就范。

为了迷惑联军高层,又或者为战败后找个合适台阶,朝廷尽管调派吴可负责天津防御事务,但依旧派出以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花沙纳为代表的谈判团赶赴天津与洋人交涉。

谈判从开始就不顺利,洋人傲慢无礼以为吃定了朝廷,在谈判中态度蛮横之极,不断以进攻北京相威胁,对其所开列的条款根本不容磋商,连一个字都不允许更改,否则将中止谈判继续进攻下去。

桂良和花沙纳气得够戗,他们何时受过这等鸟气?要不是不愿意将英法联军彻底得罪死,他们还真想不管不顾拂袖而去。

当然,如果能够在不出卖大量利益的前提下和平解决事态那是更好。为此,虽然不相信美、俄两国特使,但桂良个花沙纳还是请两国专使帮忙出面调停。

俄人此时正在东北动手,加上与英法美诸国面和心不和,除了想要讹诈东北利益之外,并没有在天津事务上过多插手,可美国专使就不同了。

其实到了50年代,美国等国对它们在大清的原有特权不再满足,于是在1854年、1856年两次向清朝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开放中国内地,以便美国产品更顺利地进入中国,并扩大《望厦条约》已规定的各项权益。

这实际上是另订新约。清朝政府对美方的要求,均予以拒绝。1856年底,英国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国虽然表示中立,但这一中立仅限于不直接出兵大清,而在扩大其在华侵略权益这一点上,与英、法的利益完全一致。美国充当了可耻的帮凶角色,参与了侵华战争的谋划。

1858年(咸丰八年)4月,已经占领广州的英法联军进逼大沽口,美国公使列卫廉与朝廷直隶总督谭廷襄开始谈判,讨论了美国所提出的草约。5月19日,因英法联军即将于次日发动进攻,美国应英国的要求,不动声色地中止了正在进行中的谈判。

美国人以调停名义,趁机要求朝廷答应其的无理要求,要挟之意昭然若揭。

如果没有吴可的提前警告,或许美国佬此时已经达成协议,而朝廷也软弱的连续签定三份不屏风条约,可此时情况自然大不相同。

美国人看似合理的要求,自然不给桂良跟花沙纳接受,当然他们也没有立即拒绝,只是秉承一个‘拖’字决给着急赶路的吴可争取时间。

见清廷使节一味‘软弱’,英法诸国专使特别更加嚣张气焰更是不可一世。到了后来根本就不跟桂良等人罗嗦,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条约直接要求签字执行。

桂良等使节团成员看到那一连串无礼要求,目呲欲裂气得差点吐血,可却不得不强忍心头火气虚以委蛇,不管几国专使乐意不乐意一条条争论不朽。

英法等国驻华使节并各眷属及各随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可在北京租地租屋,雇觅夫役。英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

单这一条便是桂良等使节团成员难以答应之事,开什么玩笑洋夷进驻京城,他们要是答应了就等着咸丰帝给他们穿小鞋吧。

还有什么凡传基督教者,清廷应一体保护。英法等国国人可前往内地游历、通商。除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外,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各口;长江汉口以下至海沿岸,除增开镇江一口外,再选择不超过三处地方开放;许英商船驶入长江至长江沿岸各口岸经商;英国兵船亦得进入各通商口岸。

这真是开玩笑,要不是有洋人的传教士又哪来的洪杨而逆,以及他们的‘拜上帝会’?

要是让洋人可以在内地随意行走居住,以后的乱子还少得了吗?

至于允许洋人兵船可以进入各通商口岸,真是开玩笑当大清的水域是你们自家的后花园啊?

英法等国国人有权雇佣华人,可在各口并各地方租地盖屋,设立栈房,建立教堂、医院、墓地。凡是涉及英法等国国人的纠纷案件,英法等国当事人及财产,皆归英法等国官员查办;英法等国国人犯法,由英法等国国官员惩处;中国人扰害英法等国国人,则由朝廷官员惩办。中国人与英法等国之人争讼而又不能劝息,由大清地方官员与英法等国领事会同审办。

简直就是岂有此理,这分明就是国中之国那一套,而且还完全偏向洋人,答应了就向吴可当初在朝堂所言那般,以后想找洋人麻烦都没有借口。

如此种种条件那是一件连着一件,各种居住,驻兵,传教,领事裁判,税收还有大额赔偿一大堆苛刻条款,只逼得桂良跟花沙纳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差点就没忍住拂袖就走。

大清使节团拖延的态度让洋人专使十分不满,认为朝廷没有诚意,于是几位专使密谈决定给朝廷一点颜色,让京城紫金殿里的咸丰帝好好感受他们的厉害。

而是就在谈判期间,英法联军陆战部队在战船炮弹支援下尝试着进攻天津城内的清军部队。

一时间炮声隆隆枪声不绝,喊杀声一时甚嚣尘上让人好不心惊。尽管天津守军拼尽全力屡次打退英法陆军进攻,可自身伤亡却在战船炮火侵袭下损失惨重。

桂花良跟花沙纳惊得不轻,第一时间便向英法等国专使提出严正抗议,抗议英2法联军在谈判期间的不轨行为。

可惜英法专使却是理都不理,更叫嚣清国谈判代表赶快签订条约,不然直接打近京城云云。

尽管知道对方只是威言恐吓,可桂良跟花沙纳却不敢冒险,只得强忍心头比区继续谈判,暗地里却是与直隶总督谭廷襄联络,请他派精兵强将驻守天津万不可失。

谭廷襄虽然很不情愿,但形势所迫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派兵顶上,不给洋人军队拿下天津的机会。与此同时也不断向朝廷催促,希望早日解决天津问题避免京畿危机。

朝堂上再起风波,一些大臣认为京畿安危不可忽视,洋人的某些要求可以适当选择让步,最好不要搞到撕破脸皮这种不利情形。

这样的言论在朝堂上甚嚣尘上,加上江南地区与长毛的战斗又有了新变化,感受到长毛极大威胁的咸丰帝不免有些动摇。

幸好此时吴可率军已赶到天津外围,听到朝堂动静立即又上了一封请战奏折,认为洋人兵力不足只是虚张声势,有他在必定不让洋人有跨出天津地界的可能。

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容不得朝廷再退让萎缩,只得让吴可跟手下将士负责天津一线防御,务必不使洋人军队有机可趁占领天津。

吴可自然‘感恩戴得’领受皇命,并不急着进入天津县城,而是先休整两日恢复状态,等待后续七千人马全部到达之后,这才将手下三千骑兵中的两千骑分派出去,以中队为单位散布在天津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及其附近平坦地区。

而后命令手下后勤部队在洋人舰炮范围之内挖掘连环壕沟防御工事,留下一千火枪队和两千刀盾手驻守,其余人马全部跟随他进入天津县城地域。

进入天津县城后,来不及跟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