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第19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家通城就这么陷落了,而沙堆乡勇新兵大营更是被付之一炬,之前的辛苦化为泡影任谁都心痛万分。
幸好之前他早就准备,从起家时便让吴村族人会合周围友好山村于山中挖地堡藏兵洞,如今两年时间过去工程基本完工,留守新兵大营和老家的弟兄,还有父老乡亲提前得到消息藏身于地堡群中,安全避了一场死祸。
更让他惊喜的是,接任太平军通城地方政权首脑的竟然是销声匿迹很长时间的熊光宇那厮,吴可立即秘密派遣心腹赶回通城与熊光宇接触,希望这家伙识相点别招惹乡勇队留守人马和乡亲。
当然他不可能将所有希望都放在心思不明的熊光宇身上,之前投奔的通山知县钟荣光在通山陷落之后,受乡勇队留守人马帮助退到九江修水和武宁两地,手头握有乡勇队战士过三百,另有招募之团练近千,时刻威胁通城,通山还有崇阳三地太平军地方政权,熊光宇就是想打什么主义也得好好掂量掂量后果。
眼下的湖广局势完全可以用糜烂形容,看得严密关注此地战事的张亮基,左宗棠还有吴可都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除了大骂失地官府饭桶之外都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湖北大半陷落,湖南也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就是不知此时的湘军跟曾剃头做好准备没有?
不管这些吴可在剿匪平叛的空闲当口,回开封休整或处理要务时探问,张亮基有没有冲冲复湖广总督的可能?
眼下的河南匪患在他不遗余力的征剿,冒头的差不多都灭了,没灭的家伙不是跑去了外省就是投降了事,河南治安在这段时间内竟出现前所未有之良好。
就这表现,要说朝廷没看到那根本就不可能,没见消耗听最近一封封表彰文书下来,吴可手下核心小弟如做火箭般迅猛提拔么?
甚至朝廷一度想调吴可部人马参与剿灭太平军北伐残军,要不是张亮基极力阻止吴可现在都到山东直隶一带去了。
“可能性不吧,朝廷也要顾忌面子啊!”
不需要询问张亮基朝廷动态,左宗棠便明确回答了吴可的疑惑,脸上表情很有些嘲讽不屑的味道……
第323章大乱之兆
乱了乱了,在局外人眼中此时的湖广乱成了一锅粥……
幸好湖南那位历史上号称剃头的大牛及时跳了出来!
南路太平军在石祥祯指挥下似乎有横扫湖南之势,时清廷侍郎曾国藩率新建湘军由长沙北上抵御,太平军被迫退出湖南。
结果石部在湖北与春官副丞相林绍璋所部援军汇合,后气势凶凶再度入湘。
1854年4月7日太平军南路人马再克岳州,占靖港(今望城西北),由石祥祯率部驻守,林绍璋则率主力继续南进,24日占领湘潭,谋南北合击长沙。
而在太平军攻占湘潭后,曾国藩立即派副将塔齐布、知府褚汝航等领湘军水陆师,围攻湘潭。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湘勇表现出惊人战斗力太平军大败,被迫于5月湘潭。林绍璋率部西向常德等地,与北路曾天养部会师后,于6月29日越洞庭湖,退守岳州,与曾国藩之湘军对峙于洞庭湖畔。1854年上半年,除鄂北襄樊、鄂中荆州未能占领外,太平军兵锋遍及鄂东、鄂中和鄂南。6月,太平军主力集中武昌周围,陈玉成也率军自应城南下,准备围攻武昌。
此时,新任湖北巡抚青麟困守武昌孤城。外面交通隔绝,援兵被堵,且斗志涣散,城内粮饷严重缺乏,每个兵勇每天只发制钱20文、米1升,苟延残喘数十天。
6月2日,守城兵勇4000人出袭豹子澥太平军据点,打劫未获,狼狈回城,饿着肚子,怨声叹气,由商贾出资,每人发了两个面饼充饥。
而清廷所派的援兵借故迟迟不敢接近武昌,最新一任湖广总督台涌统兵2000人坐守德安(今安陆县)按兵不救,陕西提督桂明6月即抵应山,借口乘马跌伤,不敢率援军南下。
6月26日,太平军总攻武昌,水师由汉口攻塘角,由汉阳鹦鹉洲直扑鲇鱼套。陈玉成率500强卒缒绳攀上城墙,太平军的黄旗飘扬在城头之上,“天兵进城了”的喊声威震敌胆。
紧接着城中多处起火,清官兵慌乱一团,纷纷夺路而逃。
太平军从大东门进城占领武昌,斩布政使岳兴阿、按察使曹懋坚、粮道李欲即等;巡抚青麟率败兵6000人逃往荆州(后被清廷处决)。
陈玉成在再克武昌的战斗中立了大功,被提升为殿左十八指挥,后又升为殿右三十检点,统率陆军后十三军和水师前四军。当时陈玉成年仅18岁,被老洪誉为“赵子龙”。
真真好一场大戏!
在一直关注湖广局势变化的吴可等人看来,这就是一个天大闹剧。
一边关注湖广战事,吴可还有张亮基等人一边处理河南内部的麻烦事儿。
咸丰三年下半年黄河在丰北厅工西坝决口,造成河南兰考很附近地区财产人员损失惨重。
捻军一度因此势力大增,可还没等他们彻底适应便被吴可率部强力弹压下去。
可是救灾安置工作连累前后两任巡抚,张亮基之前的那位就因为境内不稳下课,张亮基虽有吴可部帮衬但只能解决军事问题,让人头疼的民政问题依旧让巡抚衙门焦头烂额。
而咸丰三年清廷上半年下达的定各省捐资备垧,还有下半年的铸当十大钱和当五十大钱给了河南地方沉重一击。
上一任抚台借此大肆搜刮一通,搞得民怨沸腾府库空虚,等张亮基上任后面对的绝对是个烂摊子。
面对流民遍野下面暗流汹涌的局势,尽管有吴可大发神威震慑豫州大地,整得暗地里的捻匪不敢抬头,但这也是一时的安宁。连肚子都填不饱甚至还可能处于县易子而食的惨状,为了吃的啥都能做的时候,谁还管你吴可有多大威风还不是先抢了再说?
而那些殷实百姓也是意见不小,面对手头钱财迅速贬值的情况,任谁遇上了都痛快。
为了安抚骚动的民心,可以说张亮基想尽了办法,各种手段频出在吴可等亲信的帮助下总算安然度过咸丰三年末到咸丰四年初这段难熬日子。
可咸丰四年初,1854年3月7号,清廷疯狂的铸造当百钱,当五百钱当千钱货币体系濒临崩溃,这下不要说普通就是那些地主大户都受不了拉。
某些黑心粮商跟地主大户开始囤积居奇,巡抚衙门派人交涉无果后开封,洛阳等地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粮价一日一变,河南民心动荡局势随时都有崩盘可能。这时候周围山东,河北还有陕西等地流民还来捣乱,顿时紧张局势一橱即发。
吴可见势不妙,没心情在豫鄂边境游荡,收缩防线一路退回开封,分兵驻守河南要城省府与洛阳,同样暗地里向焦头烂额的张亮基献策。
此时张亮基的日子真叫一个难过,民心骚动需要安抚,市场紊乱需要稳定,富商地主囤积居奇需要解决,还有朝堂政敌暗施冷箭简直快把他逼疯。
张亮基刚开始还有些犹豫,不过在越发紧张的局势逼迫下,默认了吴可的狠辣计划任由其放手施为。
三日后某天傍晚,洛阳城五大嚎商之一的周家粮店糟哄抢,不带周家反应过来城外的庄子又被暴民洗掠一空损失惨重。
周家自然不甘,发动官府势力要找那些抢粮刁民麻烦,可洛阳府衙除了派人在洛阳街面意思意思一下,完全没有出城市缉凶的打算。
周家气个半死,气势汹汹找上府衙却被告之有能耐自己出城去弄,衙门差役没有兵爷们的保护是绝不出城的。
周家不爽,真的组织了一帮家丁护院婶还雇了一家镖局趟子手跟随,结果刚刚出城二十里便被不知哪跑来的捻匪武装抢个底儿掉光着屁股蛋子灰溜溜逃回洛阳。
无独有偶,洛阳另一家地主大户在城外两个庄子一夜被抢,损失的财产倒在其次,主要是那家囤积的大批粮食一粒不落被抢个精光,顿时损失惨重伤筋动骨。
这一下,洛阳城顿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第324章新的征程
开封和洛阳一连多家富商大户家粮庄被抢,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这时代士绅的力量是强大的,可再强大的力量在现官有充足理由不管的前提下也是白瞎。
闹腾了一阵没啥效果,那帮河南士绅直接找关系在京城折腾起来,一封封指责张亮基不作为的折子雪片般递了上去,张亮基的政敌们见势也跟着搅合了进来,一时间京城谣言漫天飞舞好似张亮基随时都可能倒霉一样。
与原来历史上被弹劾冒领功劳被革职遣戍军台不同,此时张亮基的表现极为不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河南的局势之所以还能勉强保持稳定,张亮基本人着实功不可没,就是想装没看见都不可能。
咸丰帝也明白这一点,可明白归明白眼下河南士绅闹腾得这么厉害,显然张亮基再待在河南已经不合适,于是下旨主动咨询张亮基本人的意见。
张亮基还有什么好说的?
上折子表示为了稳定河南局势他算是殚精竭虑了,既然当地士绅如此不欢迎他离开就是,皇上你干脆调我去战场吧,那地方虽然危险但没这么多糊糊事儿,至于河南巡抚之职谁爱干谁干!
咸丰帝感动了,这才是大清的好臣子啊!
正好安徽巡抚吉尔抗阿调任江苏巡抚,张亮基既然这么想表现忠心,那就担任空缺下来的安徽巡抚吧!
至于河南巡抚由谁顶上,咸丰帝询问了一下几位中堂的意见,一个个却是摇头摆手表示没有合适人选。
开玩笑,眼下的河南就是一个火药桶,稍一不慎就可能爆炸,将新任巡抚炸得粉身碎骨永无起复之日,这时候他们怎么会推销兜里的亲信?
如果河南本就是个烂摊子还好说,反正都烂了再烂一点也显不出什么来。
可是此时河南局势真的很稳定,特别是有吴可那小子坐镇的时候,就算有饥民闹事也不敢做得太过,一听到南阳镇总兵麾下人马到来立即一轰而散,不到绝境那些饥民决不会闹起太大乱子。
这能耐真真了不得啊,关键是河南那帮捻匪此时竟然不闹腾点动静出来老实做人,尼玛这还是他们印象中桀骜不逊折腾不嫌事大的捻匪么?
后来一打探,才知道捻匪大首领张乐行被这小子在襄阳差点整得全军覆没,刚到河南又使劲敲打了一番境内捻匪人马,这尼玛妥妥一名将风范啊!
他们手下可没这样能打的狠人,派心腹去河南简直就是送菜!
张亮基由此也被无数朝堂大佬羡慕嫉妒恨,眼下时局混乱手下能有这么一位能打的悍将,妥妥的前途似锦中堂在望。
咸丰帝顿时气结,之前倒张的时候一个个积极得很,眼下要任何出力了一个如避蛇蝎,真真岂有此理!
……
不提朝堂上的糊糊事儿,话说张亮基等人接到命令之后,收拾了收拾带齐手下近两万小弟浩浩荡荡直奔战火连天的安徽而去。
至于这些人马哪来的,河南不是闹饥荒么,愿意投军吃皇粮的精壮汉子多得是,随便招招手便聚起上十万来,而且大多还是那种身家清白的,不像民国时期那般几乎家家通匪户户出贼。
吴可的威名可不是开玩笑的,大半年时间虽然不足以止小儿夜哭,但是吓破个把蟊贼的胆还是能做的滴。
在这大半年时间内他就稍微这么一扩军,结果实在撑不住河南汉子们的热情,招了一千又一千,最后都感觉后勤压力大有些吃不消才停手,等回头一望得,手下小弟人数已过了万,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二千余!
不同于此时湘勇的编制方式,吴可麾下是以小队中队大队还有团级划分编制的,一个小队五十来人辖十个伍五个什,一个中队三百来人辖六个小队,一个大队一千来人下三个中队,一个团则是三千来人辖三个大队。
鉴于这时代打仗依旧靠人堆,吴可的打算是中队为基本作战单位,以自家弟兄的精锐程度一个中队对付同等数量的太平军不成问题。
一个大队就是小号的基本战略单位,斥候,后勤还有战兵一应俱全,只要环境地形合适抵挡三五倍敌人的攻击轻而易举。
至于三千人团级就是真正的基本战略单位,以吴可部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参与万人规模大战,当然前提最好不是孤军奋战或者被包围的情况。
吴可估计以后很难有一次性出动手下一万二千来人马的机会,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不是参加与太平军放方面主力决战,就是他和手下小弟到了不得不拼的时候,他有这个自信很难出现这样的不利局面。
因为他总兵的身份,可领一镇几千朝廷给予承认并拨付一部分军费的人马,因此手下万余人马也一份为二,一部五千人左右成了朝廷正式官兵,其余七千来人依旧还挂着乡勇队的拍子自筹粮饷。
另外值得高兴的是,水牛那几个担任内部团总职务的小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积累因功都升了上来,不是参将,游击就是都司的,一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