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顺明 >

第39节

顺明-第39节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孟笑了笑,对他来说,这种官府的人和前任那些盐丁不同,那些盐丁都是地痞无赖土匪出身,杀了也就杀了,连苦主都没有,这两个人好歹是锦衣卫的士卒,而且满大街许多人都是看到他们进巡检的宅院,而且刚才那书办也进门,总归是不方便,这次给他们个警告。

不过方才有个事情,却让他感觉有些不舒服,看着还在厅内的盐丁们,现在站在厅靠里面,也就是方才走在前面的,都是那些特招的骑马盐丁,而站在外面的那些,则都是自己的老盐丁,还有一个甚至就站在他身边。

第79章 谦卑的同知

方才自己喊“剁碎了这两个”的时候,脚步声虽然响起,可却不是自己身后响起,而是在更后面的位置响起。

步卒里面,自然都是老盐丁占据绝大的比重,可骑马盐丁里面,特招进来的那些,也就是被人说全是匪气的那几十个,和老盐丁基本上是一半一半的比重。李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好显得侧重一方冷落另一方。

所以带到州城里面来的也是一半一半,各占十个人,老盐丁各个觉得自己是跟着李孟的时间久,所以面对那些带着匪气的新人的时候,都有一种优越感,走路都是走在前面,不过刚才自己发令的时候,毫不犹豫动手的却是这些新人,老盐丁们都是落在了后面。

看现在这个厅上这些人所站的位置就是如此,新人冲在前,老人落在后面,想到这边,李孟心里面感觉到一阵火大,也不管身后走进来的书办,在那里沉声说道:

“那几个是从前就跟着我的,站到左边去,新来的,站到右边去。”

这句话说的是莫名其妙,不过厅上的二十人迅速的分成了两拨,李孟冷声说道:

“方才我发令的时候,倒是新人先动手,你们却慢了会,为什么呢?”

说完之后,老盐丁的脸上都露出不是太自在的表情,李孟冷笑着转头问刚才站在自己身边的人说道:

“汤老二,你还站在我身边啊,怎么?要保护我安全,免受那两个番子的毒手吗?”

李孟很少有这种语气不善的时候,在场的盐丁都是噤若寒蝉,那汤老二更是头都不敢抬起来,嚅嚅说道:

“大人,那毕竟是锦衣卫的,是官家的人,动手可就是杀官造反……”

“哦?那这两名番子杀了我就可以吗?”

面对李孟的反问,这汤老二更是无言以对,李孟心里却是气极,心想给这些人解决生计,发银子给他们养家,还用那么大的力气训练他们,为的是什么,结果到这个关键的时候却成了守法的良民。

李孟气极反笑,缓缓呼吸几下平静了情绪,开口说道:

“汤老二,你熬盐贩盐,那都是斩立决,绞首的罪名,那时候怎么不怕了,也罢,你愿意做良民,我也不为难你,下了他的刀,从今天起,你就不是我盐丁里的人,你家里的人也还回去本份种地,别沾染这违法的生意。”

这话说完,汤二先是抬头一愣,接着就反应了过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的磕头,乞求说道:

“大人,大人,小的知错了,下次一定是冲锋在前……”

“下次,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你要在‘良心发现’呢,李某平日给你们的好处,都是被狗吃了,今后他不是我李孟的人了,刀,马留下,人赶出去!”

李孟厌恶的看着在地上磕头的汤二,冲着站在那里的盐丁挥挥手,老盐丁的脸色都不好看,不过还是几个人过来,把汤二架了出去,汤二一直是大声的哭喊求饶,整个院子都听得清楚,李孟一直面色漠然的看着。

等到盐丁们回来,李孟冷声说道:

“老盐丁每人扣饷半年,新盐丁每人赏十两银子,你们要知道,是谁给你们的饭吃,谁让你们今天挺起腰板来做人,好好想想,山东六府这么多人,我不怕没有人当盐丁。”

扣饷半年,六两银六担米面,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老盐丁们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心里同样是憋屈,不过汤老二的遭遇更是让他们胆寒,李孟平日里给众人的印象是一名仗义的首领,对下属虽然严厉却不严苛,也很热心,盐丁队里面的都是些年轻人,除了把李孟看成首领之外,都是把李孟当作大哥。

李孟除了战阵杀人之外,所做的狠辣事情不多,赴任那天路遇伏击,回去之后把逃跑的几个人清除出盐丁队,这件事情让这些老盐丁的印象极为的深刻,这几个逃跑的盐丁回家之后还以为自己是看对了风向,不管如何保住命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没跑的岂不是傻了。

谁想到真傻了的是他们自己,灵山卫所的军户穷苦异常,也就是依靠李孟的这私盐买卖,才稍微日子好过了些,每年都是闹灾荒,单凭种地无法养活自己,这几个逃兵本以为自己的盐丁虽然无饷银,可煮海熬盐多少是贴补,但在李孟的命令下,他们连这条路也被禁绝。

而且卫所军户,这逃兵二字可是忌讳,整个灵山卫所差不多都是念着李孟的好处,你作为逃兵回来,谁会给你好脸色。

日子比从前更加的穷苦难做,在卫所里面还没有脸见人,众人鄙夷,连帮忙的人都没有,特别是看着身边的同伴和邻居生活过得比从前越发的红火,贫苦和悔恨交织在一起,最是折磨人。

那几名逃兵和家里人都是偷偷的离开了灵山卫所,尽管军户不得擅离所辖卫所,但都是懒得管他们。外面也不会比灵山卫所好到哪里去,有传闻说,这些人在外面的境遇很惨,有的遇见了贼兵,有的得了重病没钱医治。

每个盐丁都是知道这些事情,他们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人人都是深自警惕,避免自己遇到相同的情况,那样实在是太惨了。

谁想到今天又是有这样的情况,在正厅站着还能听到外面那名汤二的哭喊,那些老盐丁每个人都是一身冷汗,心想多亏出去的不是自己,下次无论如何不能这样做了,李大人说干什么那就冲吧!

那些新来的骑马盐丁则是各个脸上露出喜色,十两银子本来要赚一年才能到手,谁想到就因为没有犹豫的上前,这就得赏了。跟着投奔的首领,果然是没有好处多多,反正是在外面也要拼命,在这里也要拼命,还是赚钱重要啊!

李孟算是平息了怒火,不过心里面却决定了,一定要让下面的盐丁们知道,是谁发给他们的饷银,拿了银子应该做什么,不这么做的下场如何,要不然自己就成了花钱让他们锻炼身体还有钱拿的冤大头。

闹出来这么多事情,进来传话的那名书办尴尬的呆立在院子,也不敢插话,可也走不得,好不容易看着李孟说完了话,才小心翼翼的凑到跟前说道:

“老爷,本州新任的同知来拜见,已经是在前厅等了段时间,老爷你是不是过去看下。”

这同知可是从六品的官员,说起来是这胶州的二把手,地位上要比李孟这种九品不入流的高出太多,断没有主动前来拜访的道理。

今天的事情处处透着蹊跷,先是锦衣卫上门讹人,这边又有同知来拜见,真是邪劲了,莫非是流年不利,可对方既然上门,那还是过去应对下好些,喊来一名盐丁,吩咐说道:

“去逢猛镇告诉陈六子,如果我天黑时候没有回逢猛镇,让他带人进城找我!”

那名盐丁一愣,不过立刻一抱拳,匆忙的去乘马出城,李孟让剩下的这些骑马盐丁跟着自己,然后让人叫盐丁队做好准备,信步朝着前厅走去。

到了前厅,李孟才是松了口气,在那里等候的人看起来是个颇为文弱的中年人,一副读书人的模样,远远的见到李孟走近,那边先是站起来,遥遥的恭敬施礼,李孟顿时是错愕非常,这礼节未免太重了些。

哪有从六品的同知如此郑重的和不入流的九品巡检行大礼的规矩,好在是胶州城中,要是在大地方被什么御史文人的知道了,这可就是不合礼制,不大不小的罪名啊!

看起来这文弱书生也不像是有什么危险的模样,李孟放下心,这才是快走几步,上前扶起那个同知,开口说道:

“大人怎么如此,这可是折杀李某,快起来,应当是李某施礼才是,还愣着干什么,这里没事了。”

冲着后面使了个眼色,那些盐丁立刻是明白李孟眼神的意思,都是转身退出去。双方落了座,李孟也是看出对方的态度对自己很恭敬,而且是那种实实在在的,真是让他摸不到头脑,这几天的所有事情处处透着蹊跷,到底是有什么不对劲。

李孟不明白……

第80章 人生际遇总无常

自己既然驻扎在胶州,又是收入最丰厚的差事,知州衙门上下都要打点到了,这同知新来,见面的上任银子是必需的,李孟笑道:

“大人新来胶州,李某没有上门问好,这是李某的不对,等下给大人带些乡土的特产,也算是赔罪了。”

这都是官话套话,这土产大家心知肚明都知道是金银财货,那同知听到这“土产”二字后,果不其然,脸上的笑容更盛,李孟肚子里腹诽了几句,心想,果然是来要钱的。却听到那同知笑着开口说道:

“鄙人吴文颂,今年四十二岁,就托大叫你一声贤弟了,这次来贤弟府上拜见,是给贤弟从京师捎了封信来。”

那封信放在边上的茶几上,李孟刚要去拿,那个吴同知先一步的拿起来,双手捧着送到了李孟的跟前,这种恭敬的举动让李孟愈发的糊涂,还是客气的接过了信笺,一看信皮,上面写着“敬收”,落款则是司礼监秉笔刘福来。

这名字李孟是完全的陌生,只是司礼监的鼎鼎大名李孟可是清楚,别看李孟现在对一个知府是几品官、一省的长官有那几个官员还是糊里糊涂,可这司礼监的名头在现代的时候,李孟可就知道了。

大凡明朝的影视剧里面,大阴谋家,大坏蛋,大变态还有大高手基本上都是太监,这太监一般都是司礼监出来的,牛气哄哄,当然到了最后都是死在正义人士的手中,来到明代之后,李孟也从师爷和书办的口中知道,大明最有权力的机构是内阁,进入内阁就是一名文官升迁的顶点。

不过内阁并不是唯一的最高机构,在皇宫内还有和内阁不相上下,甚至还有所超过的机构——司礼监,内阁首辅普遍被大家认为是实际上的宰相,而司礼监的首席太监则是被称为“内相”,内廷太监入司礼监,被世人等同于文人入阁,地位高的吓人。况且有名一代,宦官专权,史上威名赫赫的人可真是少,从王振,刘瑾,冯保再到死了还不到八年的九千岁魏忠贤,可都是司礼监的首席。

当然,最高权力的所有人和决策者是皇帝。

今上崇祯即位,也说是要防止宦官专权,重用文臣,可没过三年,人人都知道大太监王承恩,可见宦官们的地位没有什么降低,这名吴文颂同知替司礼监的太监们传信,这和给大学士传信差不多,怪不得如此的惶恐。

可自己根本不认识,李孟很是纳闷的拆开了信笺,抬头是“恩公”两个字,通篇的字体工整漂亮,若不是身在古代,李孟几乎以为这是打印出来的小楷,想想也是,古代最高机构的人,文化素养是肯定是极高。

因为字体工整,所以对李孟来说,尽管没有分段和标点,还是大概能看明白了信上的内容,来信的这名秉笔太监自己还真是认识,就是去年腊月在济宁所遇见的那名跳河的老太监,信上说的内容不复杂,无非是感谢李孟的仗义相助,说是回京之后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安排的人才在济宁州打听到救人的是李孟,因为东虏大兵逼近京师,一时间也没有派人过来致谢云云,其余的都是什么义薄云天的套话,最后说随信奉上白银一千两,聊表谢意,希望李孟有机会进京,定当好生款待。

晃晃信封,里面掉出一张银票,是某钱庄的通兑一千两的银票,李孟摇头笑笑,当时帮忙还真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再说那两船精盐算上瓷罐,撑死也就是两百两银子,那用的了这么多。

不过这位“刘老伯”也就是现在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从当时的落魄不到半年就如此的显赫,真是不知道有什么际遇。

李孟也就是随口一问,没有想到坐在对面的吴文颂还真是知道这件事情,京师天子脚下,各种八卦,小道消息都是流传的特别广,刘福来从一个无品无级的老宦官,一下子到入司礼监为秉笔,虽然排名不靠前,可也是机要显赫的位置,凡是有兴趣的都愿意去打听下究竟。

这刘福来还没有回京的时候,所谓的罐装老青盐已经是在京城权贵之中有了风传,皇宫之内的青盐本就是没有什么存货,太监们都是拿外面的精盐说是青盐来应付着,可崇祯皇帝的嫔妃大多是宫外贵戚出身,外面有什么风吹草动,宫内很快就知道了,罐装老青盐的消息传开之后,就有人注意到宫内所用的漱口盐来。

负责这些的宦官想去市面上采买,可在济宁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