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第2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军队的军费问题,李玉昌就获得了胜利。全国代表们大多数认为在出动前几个月,身为光复军陆海军总司令的韦泽会做出决断来。那时候再讨论绝对来得及。其实大家不想说出口的是,只要韦泽一句话,额外要多少军费都不是问题。此时争吵这个扯淡的问题,真心是居俊峰自找不痛快。难道他还想让总参谋部摆脱韦泽都督的领导,获得财政权不成?
李玉昌也不是和每一个部委都要争论,例如教育部已经连续三年财政预算翻番。光复都督府除了在授田令所在村落开始推行扫盲班之外,还颁布了《军人家属强制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这是未来全国所有范围内实施的《义务教育法》的第一个阶段,作为光复都督府的基本盘,年龄低于14岁的军人家属有义务接受四年制的脱产义务教育。年龄低于24岁的军人家属,必须在当地接受每年农闲时期四个月的教育。并且在六年内完成规定内的学科科目。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读书是件好事。不过光复军现在的征兵对象可以说99%都不是能够让自己所有孩子都去读书的家庭。这倒不是小看光复军军人的家庭,与中国其他家庭相比,光复军的军人家庭收入绝非穷困。在整个中国,能让所有孩子都去读书的家庭,顶多占到中国所有家庭的1%的比例。
即便光复都督府在城市和农村都兴建起了幼儿园,想把军人家庭享受的社会服务提高,依旧是非常耗钱,或者说非常耗粮的工程。这一年多来英国试图对光复都督府动武的迹象越来越小,虽然他们失去了在广东的大烟贸易,却因为正常商业贸易的暴增,让英国人赚钱的机会大大增加。
原材料的铜矿、硫磺、石油,轻工业品的棉布,呢绒,工业品的火车,纺织与缫丝机械,只要是光复都督府暂时无法生产的产品,英国人运到广东就能赚钱。
在以往的正常贸易商品中,外国对中国最大的输出品是银元。能占到所有商品贸易的22%左右。自从海关结算、清算银行建立之后,英国人不用运银元到中国,只要在海关银行有账户,就能根据以商品清单获得各种额度。英国香港方面提供了有关英国部分的内部结算,光复都督府负责起中国方面的内部结算。至少英国方面不用冒着巨大的风险运输大量银元到中国来。
如此大量的贸易,如此大量的工业,引发了脱产劳动力的暴增。要养活这些人,就需要大量粮食来稳定需求。例如教育部想提高教育覆盖范围,那帮老师们定然是吃粮而不会去种粮。
所以教育部的讨论刚结束,从广东省长毕庆山就蹦出来提出要求,“根据调查,我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面,已经把越南的米价抬高了两成。虽然越南方面还要加大对我们武器的购买,不过他们不可能年年买我们几万条的步枪。今年我们能从越南收购到多少粮食是个大问题。不知道都督有什么想法?”
所有视线都落在了韦泽身上,韦泽开辟了与越南大规模进行粮食贸易的途径,的确缓解了光复都督府沉重的粮食压力,可人就是这样。如果是以前那种饿死人是常态的世道,大伙也就罢了。现在终于能不饿死认了,而且光复都督府在1859年,也就是去年,通过在市场上大量出售越南大米,硬是把米价生生打压下来之后,政府部门深知自己能够取得这样辉煌胜利的根本完全依赖于对别国市场的介入与采购。
对这样的结果,大伙生出的是危机感,而不是安心感。一旦越南不能如此海量的提供粮食,两广粮食供应立刻就得出问题。
韦泽笑道:“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们不仅要与越南做买卖,还要与暹罗做大米生意。暹罗盛产大米,也没有军事工业,他们距离英国更近,说服他们购买卖给越南的步枪,估计着还能卖几万支。用大米换步枪,估摸着也能撑上一两年。”
毕庆山皱着眉头问道:“也就是说,如果对暹罗的买卖顺利的话,我们顶多保证到1864年能够稳定的提供粮食了?”
这种皱眉意味着毕庆山对未来并不乐观,即便是得知了韦泽提出的从海外输入粮食的计划,毕庆山对韦泽领导的光复都督府的能力依旧有质疑。韦泽并不觉得这种质疑损害了韦泽自己的面子,他反倒觉得毕庆山是个好同志。
韦泽知道爱尔兰大饥荒,1845年至1852年间的饥荒。在这7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原因是因为英国几乎吞并了所有爱尔兰的土地,身为工业国的英国自然需要大量进口农产品,爱尔兰人只能在小块土地上种植土豆为生。因为土豆疾病导致的土豆产量锐减引发了为期七年的爱尔兰大饥荒。
即便是在饥荒时期,英国依旧大量从爱尔兰进口农产品与畜牧产品。毕竟么,私营的农业资本家搞农业与畜牧业是为了卖钱。爱尔兰的穷鬼们没有购买力,供给英国吃的牛肉、牛奶、小麦,爱尔兰穷鬼根本买不起。既然爱尔兰穷鬼们买不起,那么爱尔兰穷鬼就去死好了。
很明显,毕庆山并没有让中国穷人去死的想法,只有稳定了从海外获得粮食的渠道,才能保证广东几十万脱产劳动者的粮食供应。才能保证广东农民们好不容易获得的稳定生活。
没等韦泽再说什么,商业部长李维斯说道:“现在我们进口越来越多,如果不能获得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茶叶,光靠广东的茶叶与生丝,贸易出现赤字是迟早的事情。不知道都督什么时候用兵打仗?”
这番直白的话一说,光复会全国代表们都闭嘴不言。哪怕是在看各种议题文件的代表们都抬起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韦泽身上。
经过这些年的经营,随着新的工业时代一点点的展露雏形。战争对光复会的意义也在改变,战争在获得最终的全国政权之前,就已经有了获得更多的商业意义。光复都督府能够有今天的兴盛,靠的就是工业与商业。现在,想维护这样的兴盛,就得用刀剑来维护商业的繁荣与兴盛。不知不觉之间,战争已经不仅仅是胜利与霸权,而是加入很多全新的意义。
第153章 入局与出局(十七)
从元旦开始连续半个月,光复会全国代表会议讨论完了大部分有关1860年的各种财政议题。这个权力机构迅速转变了姿态,从权力机构变成了行政机构。
这时候各部委开始内部的专业会议,例如身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韦泽就得参加总参谋部的军事会议。第一个议题还是与钱有关,军工部门提出了“要不要采取被铜弹头”的问题。
韦泽现在很清楚为何铅弹头最终被淘汰,因为弹头高速飞出枪膛的时候难免要与枪膛摩擦,摩擦的结果就是“枪膛挂铅”问题。早期的滑膛枪不用在乎这个问题,线膛枪就不得不考虑挂铅了。挂铅之后,凹陷的膛线很快就铅膜填平。用通条裹了布,仔细擦拭枪管就能解决火药灰问题。铅可不是什么火药灰,金属铅紧密附着在钢枪管内壁上,极难处理。
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解决挂铅的办法很简单,用铜铸成弹头外壳,内部填充铅,这就是“被铜弹头”。铜弹头的外壳如同被子把铅芯包在里面。这个方法除了解决了挂铅问题,被铜弹头在实验的时候还有新发现,铜的硬度比铅高,弹头处理的光滑些,就能大大减小摩擦力。而且铜弹头还能加工成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形状,在实验中,子弹的有效射程与精准度都大大提高。
当然,被铜弹头的问题与工业时代面临的问题完全一样。解决了各种技术问题的同时,就需要更大的投入。中国一直缺乏铜,随着光复都督府工业实力的提升,对铜的需求是大大增加了。先不谈加工费用,生产一枚被铜弹头需要的铜,就足以制造一枚流通用的铜元。
所以谈了一圈,大家发现也没谈出什么新意来。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光复军的情报网就是整个光复都督府的情报网。即便是在战时,韦泽依旧让情报网搜集各地的矿产,特产。五年前,光复军从天京一带南下,抛弃了很多没必要的行礼。可从转战各地时搜集的文书,档案,却是认真的打包带走。这包括了安徽、江苏、山东、直隶等不少城市搜罗来的文书档案。其中有关地理、水文、矿产的资料,光复军是仔细整理。
有了诸多情报,就能做出判断。大家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很是普通。对内,光复军要出兵夺取福建、广西、湖南等产茶地区,除了掌握旧有的各种矿山,还要派出探矿队去寻找新的矿藏,权力挖掘内部潜力。对外,则要把这些地区的生产能力纳入到光复军的手中,通过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来获取铜矿。
信任总参谋长居俊峰叹道:“都督,我是真服了你了!要不是你领头,不管大家理解不理解,都把科学体系,对外贸易这套东西给建起来。咱们面对眼下的局面就只能抓瞎啦!”
这话可以列入拍马屁之列,不过居俊峰感叹明显引发了光复都督府众将的赞同。跟着韦泽固然辛苦,在韦泽的带领与推动下,光复军向着以前从未想象过的方向狂奔而去。同志们一路上跌跌撞撞,吃尽了苦头。吃苦归吃苦,敢起来造反的家伙命都不要了,那里还怕吃这么一点苦。可跟着韦泽走,前面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总是有路可走。韦泽在事前都做出了准备工作,上路的时候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有总参谋长带头,众将们一通马屁就拍上来了。“明察秋毫”“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神机妙算”“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各种词能达意或者词不达意的话纷纷出笼。
韦泽摆摆手让众将先停下来,他说道:“我能不能这么理解,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应该听我的话?”
“没错,我们当然听都督的!”人事部长韦昌荣立刻答道。
韦昌荣带头,其他将领发自内心地说道:“我们都听都督的!”
韦泽点点头,“很好,那么在石达开被撵出广西之前,咱们抓紧这几个月干一件事,哦,是干两件事!第一,把政委给我普及到位,光复会支部建到连队上。第二,把士兵委员会组建起来!”
第一件事倒也没什么,光复会很乐于吸收优秀的军人加入,在部队里头光复会发展的很迅猛。但是第二件事以前韦泽说过,可罕见的遭到了将领们的反对。士兵委员会是干什么的,是士兵们自发的组织,目的是用来监督军官们的行动是否符合军队制度。当官的指使当兵的,这在大家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当兵的居然能组织起来和当官的对着干,大家都觉得这是翻了天了!
听韦泽再次提出组建士兵委员会的建议,将领们都闭嘴了。这种沉默中大部分自然是对韦泽建议的否定。当然,随着光复都督府的发展,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了韦泽的远见卓识。大家方才也发自内心的表示愿意接受韦泽对未来的判断和设计,大伙对此也没有完全持反对态度。众人心中其实感觉的更多是迷惑,韦泽到底要建立起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
居俊峰身为总参谋长,他不想说话,可他知道自己此时必须说话。所以居俊峰终于开口了,“都督,你能不能更详细的说说为什么要建立士兵委员会!咱们军队里头讲纪律,士兵委员会怎么看都不是讲纪律的。”
韦泽说道:“我现在说我们是光复会讲民主,大家能理解了么?民主不是讨论的时候人数多的就算数,民主是有基础的。首先,光复会里头不能有不和咱们一路的人。咱们反清,若是有人是支持满清的,那就没有民主。因为大家不是一路人。其次,民主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分赃,而是为了干事!这不是你居……呃,张三或者李四,因为有了某个地位,所以就能以这个地位拿到钱,拿了钱之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分了。所以人来这里都是要干事,大家讨论的是你们要干什么事情,所以需要多少钱。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那就没有什么民主可言。我这么说,大家能理解么?”
光复军自打建立起总参谋部以后,大家不管理解不理解,都是如此运行的。这七八年过去之后,每个人不管是不是真心接受,至少都真的理解了这些道理。
韦昌荣身为人事部长,他立刻表态,“和咱们不一条心的,来部队里头混的,这几年我们都在清除。”
大家看着在军队里头有“铁面包公”之称的韦昌荣,既然韦昌荣话说的这么大,这帮二十多三十多的男人们出于刻在DNA里头的斗争本能,都忍不住想出言嘲讽两句。不过韦昌荣管人事,他作为韦泽的侄子,作为光复军资格最老的将领,这两年在军队整顿纪律手段很硬。积威之下,没人敢嘲讽。再说,这话原本也没错。
见众将不敢公开反对,韦泽才继续说了下去,“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不是你支持我的意见,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