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第2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当天晚上,刘三的儿子没有回家。第二天,他儿子依旧没有回家。这下刘三感觉不对头了。难道他儿子真的出事了不成?
第三天,里长到了刘三家。一进门,里长就笑呵呵地说道:“刘三啊!你儿子当兵了,我这是来给你说说军属减免税收的事!恭喜啊!”
刘三只听到自己儿子当兵的消息,就觉得耳朵里面嗡的一声,后面里长说了什么,他是完全不知道了。
第126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六)
2月1日,平安镇的征兵宣传就开始了。
看着自己的儿子剪了辫子,留了个大光头,穿一身光复军的军装,在一众地方上的官员簇拥下披红挂彩的在走在新兵队伍前头的时候,刘三的目光里面有着复杂的情绪。
当了别人的兵,就等于是成了人家的人,刘三对这点有着清醒的认知,所以他满心都是怨怼。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不说留在家里面好好的孝敬爹娘,反倒是抛弃了家族,跑去给别人卖命。刘三无论如何都想不清楚自己的儿子这是从哪里学来的。
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刘三也没别的办法。他也尝试着去求里长,希望这位镇上的头面人物能够帮着把人给要回来。里长听了刘三的话之后冷笑一声,“刘三,光复都督府可从来不强拉人当兵。是你儿子自己跑去要当兵。人家部队上还专门派人来我这里问你儿子的情况,问你家的情况。你以为若不是出身清白,想去当兵就能当兵了么?”
刘三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被定性为“出身清白”。这本该算是对刘三称赞的话题,此时却让刘三感到极为不爽。刘三心里面骂道:你说我家出身清白,那你家儿子为什么不去当兵!可这只能在心里面骂,刘三反复拜托里长能够把他儿子带回来。
又过了十几天,平安镇第一批从军的青年们被带回了镇里面。他们是骑着高头大马回来的。牵马的是镇长、里长,还有一些没见过的光复军的官。
平安镇参军的人并非只有刘三的儿子一个人,镇长的儿子参军了,里长的儿子参军了,供销社里头一个管账先生的儿子也参军了。还有另外几个孩子多的家庭也都有人参军。数百户的平安镇,有十几名青年已经参军。仔细看来,近半的青年都是与光复军有关的官员家庭出身。
看到这些人之后,刘三觉得心里面舒坦了不少。官员们自然是最注重自家利益,若是当兵没好处,他们断然不会让自己孩子去当兵。接下来,刘三心中有喜有忧。喜的是自己的儿子没有被坑,忧的是自己的儿子与这帮光复军手下的官员儿子在一起,会不会被欺负。
不过刘三转念一想,自己的儿子竟然敢自作主张的跑去当兵,虽然刘三现在不能把儿子如何。想到这混账小子会多受点苦,刘三心中就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此时平安镇里头所有百姓都被集中起来,这么多年了,百姓们从来没听说过谁家人当兵的时候还要显摆的。这可不是考上了秀才举人,需要显摆。好铁不捻钉,好男不当兵。特别是在商业繁华的广东,当兵绝非是什么体面的差事。
所以这帮百姓看到镇里头的官们给新兵牵马,就议论纷纷起来。这帮当兵的到底有多凶狠,能逼得地方上的官们给牵马。而那些人如同靠上功名般披红挂彩,更是让百姓无法理解这当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一众人到了镇子里面平素唱戏,召开会议时用台上旁边,新兵们下马。然后光复军的官和镇上的官开始讲述《军人福利待遇法》的内容。
“一人从军,直系家属交税减三成!两人从军,直系家属交税减少六成!”镇长大声宣布着福利法的内容。
听到这些,人群中传出了一声惊叹声。此次从军人员中大多数都是一个家庭出一个孩子当兵。不过也有赵家山、赵家水兄弟一起从军。赵家有五个孩子,四个男孩。他们家分到了十亩地,本身收益就不低,现在两个男孩一起从军,他们本该交的三成税,现在只用交一成而已。而且两个兄弟从军,赵家剩下了五口人。一人平均两亩水田。赵家塘基上种植的是桑树,又有养蚕的收益。这五口人的生计立刻提高了一大截。百姓们计算这些都是极有天份的,大家忍不住都羡慕起来。
刘三心中也忍不住羡慕起来。他家只有一个儿子从军,也从交三成税变成了交两成,一家伙就能省下快两百斤稻米。那可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可是与赵家相比,刘三忍不住觉得自己吃亏了。
但这《军人福利待遇法》却不仅仅是给了这么一星半点的好处,镇长接着宣布,军人服役期间,家属若是申请去工厂干活的差事,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军人家属。
这个福利待遇又让百姓们中传出一阵惊叹。光复都督府自然是大力兴办工业。那些重工业部门需要的是有专门培训基础的劳动者,可制糖、缫丝等工厂却没有这么高的要求。稍加培训之后,普通人就能在里面干份差事。农村分农忙农闲,农闲时节那是真的闲下来的。此时若是能去工厂干活,立刻又是一份收入。这一年来,距离城市很近的平安镇百姓对此是颇有感受的。
“农忙时节,若是军队到农村帮助百姓干农活,优先照顾军属!”镇长继续宣布着军人拥有的福利。而这个福利可是愈发骇人了。
光复军去年已经到农村帮助地方上的百姓干农活,部队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所以镇上的百姓们见到的军人都是年轻小伙子,这可都是壮劳力。如果这条规定真的能够执行,等于是军人家属在农忙时节免费得到了短工。这收益可就太大了。不少百姓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兵,除了看不上当兵这个行当之外,他们同样担心的是自家损失了壮劳力。现在壮劳力也未必损失,很多人看向那些年轻军人以及军属的视线都变得热切起来。
此时镇长请光复军的军官讲话,军官则是把光复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给百姓们讲述了一遍。又把光复军是人民军队的理念说了一番。当然,军官自然也少不了要把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讲讲,光复都督府是保护百姓的政权,组建军队的目的就是打败满清,打败入侵中国的外国人。
光复军在镇子上宣传过“中华民族”“祖国”“中国人”“外国人”的时候,刘三也去听过。刘三很清楚广东有土家、有客家。双方之间冲突激烈,经常打仗死人。用中华民族来称呼这两边的人,刘三实在是没办法理解。
佛山是广东很重要的城市,刘三倒也见过两三次洋人。十几年前洋人打进广州城的时候,刘三也听说过。只是光复军用外国人来称呼洋人,这又用中国人来称呼自己人。刘三完全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至于祖国,刘三更是没有什么概念。大清是大清皇帝的大清,大清和刘三这小老百姓有啥关系。
但是此时听着光复都督府军官的讲述,刘三却有了些别的想法。他的儿子当兵了,那他从此就和光复都督府站到一起了。也就是说,刘三再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百姓,而是一个与朝廷有些关系的人啦。虽然他的儿子现在只是个普通的兵,可若是他儿子能够混上个一官半职的,刘家就从一个普通的百姓,变成了当官的。
虽然对这样的未来并没有什么信心,但是刘三却是真的忍不住有了些憧憬。
而其他百姓更在乎的是自己能否从这样的制度里面落到好处,刘三知道此次当兵的人中有镇长里长的孩子,乡里乡亲的,百姓也都看到镇长里长的孩子当了兵。到了军官讲完了好长的一番话之后,有些家里面孩子多的百姓就询问现在他们的孩子报名当兵行不行。
军官此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彰显部队对军人的重视来征兵,他立刻与镇长里长开始解答百姓的问题,并且呼吁百姓们响应光复都督府的号召,让他们的孩子踊跃报名参军。
不仅仅是平安镇,在整个广东各地,新一轮的征兵行动都在展开。原本总参谋部认为山区的百姓们或许会更积极的报名参军,可没想到数据收集上来之后,珠江三角洲实施了授田令的地区报名一点都不比山区差。如果仅仅计算从军的总人数,平原地区以征集了五万新兵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山区征集的两万三千新兵。
在中央委员会议上,广东省长毕庆山有点愁眉苦脸地说道:“都督,这可是损失好多的税收啊!”
韦泽笑道:“你以为我只让他们打仗不成?那可就太小看劳动力了。等他们退役之后,我们会给退役的军人安排工作,他们就会到工厂、矿山去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如果有相关的文化知识,我们还会让他们在各级行政部门去工作。咱们不相信自己的军队,难道还要相信那些读了几天破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的那些士绅么?”
毕庆山却没有韦泽这么乐观,军队的服役期现在定为五年。也就是说,大量的军人退役需要等到五年之后了。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不用说五年后的远水了。
韦泽看出了毕庆山的态度,他劝道:“毕庆山同志,广东从来不是一个单纯靠种地的省份。他自然有得天独厚的好处。”
“好处在哪里?这么多粮食到底怎么解决?”毕庆山并没有被韦泽说服。
韦泽正色答道:“粮食有的是啊!我们打通了去越南的海路之后,可以从越南买稻米。有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军队,发展军工业不过是两三年的功夫。那时候我们能够造出大量的船到越南去做生意,你算算这笔账。这可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了。”
毕庆山叹口气之后答道:“还是太久!”
“那就熬过去这一段!咬着牙熬过去!”韦泽回答的极为坚定。
第127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七)
大沽口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城的消息震动了满清朝廷。这几天,太监们走路都格外的小心,生怕一时引起的气急败坏的皇帝注意,接着就会被命令拖下去打死。当然,这等窝里横明显解决不了问题。咸丰可以轻松的把整个宫内的太监全部杀光,却没办法动洋人分毫。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紧军事准备。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孤立无援,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
咸丰皇帝觉得事情明显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外,此次英国的态度立场如此激烈,提出的理由就是关于换约的事情。1840年第一次大烟战争中满清战败,与洋鬼子签署了一系列的条约。满清方面自然觉得憋屈,所以在条约执行中是能拖就拖,能缓则缓。他们打的算盘是想把这些条约给拖黄了拉倒。
事实证明,这么做也有一定的效果。洋人依旧被挡在中国之外,极少有洋鬼子能够进入中国。甚至越来越猖獗大烟贸易,因为清廷从大烟贸易中收取到了大烟税,引发了国内大烟种植面积的暴增。国产大烟迅速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大有把洋烟赶出中国市场,甚至反攻国际市场的趋势。
然而英国人看样子却并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明确告诉满清政府,必须与英国人签署新的协议,并且切实履行新协议的内容。
“这些夷狄到底准备干什么?”咸丰冲着军机大臣们怒吼道。因为用力太大,刚吼叫完,咸丰就捂着胸口猛烈的咳嗽起来。
“万岁爷!保重龙体啊!”军机大臣们连忙说着体己话。
好不容易平复了些呼吸,咸丰再次喝道:“伺候我是太监们的事情,你们身为军机大臣,是要为国家打仗。瞎操这等心有什么用?”
在咸丰的呵斥下,军机大臣们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他们若是真的有能耐抵抗住洋鬼子的进攻,还需要跟太监一样献些小殷勤么?
咸丰又喘息了片刻,才沉声问道:“韦泽在广东是怎么赢的?”
一年前,韦泽在佛山击败了英国人,然后在国内可是到处散发榜文。这件事咸丰自然是知道,正因为如此,咸丰觉得英国人并没什么了不起。虽然韦泽这几年来素有凶名,清军根本不是韦泽的对手。但是韦泽的胜利证明了英军并非不可战胜。
“万岁爷!韦逆所说的可不能当真!”立刻就有军机大臣劝道。
“韦泽说的不能当真,你说的就能当真了不成?”咸丰立刻毫不留情的呵斥道。他身为皇帝,对手下的这帮人看得极为清楚。他们此时看似持言极正,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