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唯我独裁 >

第229节

唯我独裁-第229节

小说: 唯我独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防部考虑到战事一起将无法估计东南、西南和东部地区,因此为了统一指挥各省驻军,国防部继奉天、燕京、兰州三大军区之后,成立山东军区、成都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四大军区。

其中第九集团军归山东军区直辖,南京军区管辖第十集团军,分给成都军区的是第十一集团军,分给广州军区的是第十二集团军。

新成立的四个军区,加上之前的三个军区,中华帝国便拥有七大军区。

燕京军区、奉天军区和兰州军区依然是主力战区,国防部将帝国陆军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集中在了这三大军区里。其他军区大部分都是扩编后的军队驻扎,基本上都是预备役和新兵组成。

同样,在武器装备上,燕京、奉天、兰州三大军区三十八个军全部换装了更为先进的勃朗宁1897式系列的步枪、骑枪、手枪和重机枪。

火炮方面,北洋兵器重工在原先的克虏伯大炮的基础上,模仿法国施耐德兵工厂生产的75毫米口径野战炮的制退机系统,开发出改进型的先进液压制退机系统。

这样一来,中华帝国陆军的火炮便有了更强的速射能力,较之以前使用的德国式弹簧制退机系统的火炮,在射击速度上更为快速,一次校准射击诸元后,勿须再修改,炮位基本上不会因为开火产生的后坐力而移动。

在增加了液压制退机后,北洋兵器重工也按照陆军部的要求,对火炮口径做了调整。因为炮弹装药已经改为了最强大的黑索金火药,相应炮弹尺寸和火炮口径需要调整,以便配合战术战役使用。

新更改的火炮口径为团级野战炮75毫米和105毫米,师级火炮口径增加到155毫米。至于师级火炮增加到155毫米后,火炮自身重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因为北洋兵器重工已经放弃用克虏伯钢材进行生产火炮,转而使用中华特种钢来制造。这样北洋兵器重工便不用在向德国克虏伯公司缴纳高额的专利使用费,反而大规模采用价格更合理,质量更高的中华特种钢更为划算些。同时,也能刺激直隶钢铁公司的快速壮大和发展。

由于新式火炮使用的钢材、技术和口径都不在学习德国,发射的炮弹更是领先世界的黑索金高爆弹药,新式火炮上面已经找不到德国式的任何影子,于是德械正式跟中华帝国陆军告别。帝国陆军也从此开始全面装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武器,从此世界武器装备名词中,多了一批以中械冠名的先进装备,并由此引领新时代的潮流。

同样,步兵火力装备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雷击炮也全面得以升级。以前中华帝国陆军的雷击炮分作51毫米、82毫米和107毫米三个口径。在经过多次陆军实弹演习之后,陆军部发现雷击炮的作战用途十分广泛,在雷击炮采用中华特种钢之后,重量轻了不少,单兵携带更为方便。于是陆军部为了追求更优秀的步兵作战能力,即在没有炮兵支援的情况下,步兵自身便拥有更强的进攻和防御的能力。于是,雷击炮的口径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最终改为60毫米、80毫米两种,放弃107毫米雷击炮。前者51毫米雷击炮有些鸡肋,威力和射程一般,步兵使用手雷更为直接。同时,51毫米小口径雷击炮工艺相对复杂,成本和战斗力不成比例,因此改为60毫米。107毫米则因为重量太大,需要三到五个士兵携带,对于步兵的载荷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裁掉107毫米雷击炮。

(未完待续)

第270章 世纪成就

1900年,注定是中华帝国同沙俄帝国激烈博弈的一年。

中华帝国和英国缔结军事同盟,算是在外交上和沙俄帝国打成了平手。而在随后的战争资金储备上面,中华帝国准备了4。7美元经费,压到沙俄的2。5亿美元。不过在军队数量上面,沙俄叫嚣着可以投入180万大军对华作战,而中华帝国只准备了162万军队,在一线地区只有38个军,总兵力不过114万人,在军队数量上面中华帝国处于下风。

不过,在军队装备和作战训练上面,中华帝国陆军再次扳回一局。

中华帝国北方三大军区作为对俄战争一线战区,三十八个军的一线主力作战部队除了换装了中华帝国最新式的先进武器装备之外,单兵防护装备也大幅度提升。

例如中华帝国一线作战部队的一名普通二等兵,装备勃朗宁97式步枪一支,7。62毫米子弹100发、蜂窝式手雷四颗,钢盔和军帽,野战军靴和布鞋,作训服和常服、雨衣、刺刀(军刀),军锹,指南针,水壶,以及行军背包等。

其中钢盔、野战军靴和作训服等明显有别于当前世界各国的外军。钢盔质量明显比同时期的外军钢盔高出一大截,采用大型冲压机对中华特种钢一次姓冲压成型,比外军钢盔提升50%防护能力,有效抵御和弹开80米外来袭子弹和弹片杀伤。野战军靴为皮革制钢底儿钢头,有效保护士兵的脚部,提升行军能力。而作训服为迷彩装,夏季作训服为草绿相间迷彩,冬季作训服为灰白黑交错相间的迷彩,可以大大提升士兵野战时的隐蔽和生存能力。

中华帝国陆军部一直奉行帝国皇帝王辰浩关于质量建军原则,因此就各国单兵装备开支数额来看,沙俄陆军单兵装备平均不足31。52美元,法国陆军和英国陆军单兵花费在50。8美元左右波动,德国陆军单兵装备标准在十九世纪以前一直未世界最高,达到78。6美元。

而到了20世纪,中华帝国陆军单兵费用超过德国陆军的单兵标准,在1900年达到82。7美元,达到世界第一。

当然,在先进武器装备的支撑下,在经过中式军训的严格的训练后,中华帝国陆军的作战能力也直线上升。中华帝国陆军在北洋陆军时代便被称之为仅次于德国陆军的军队,经过第一次中俄战争后,中华帝国陆军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随着中华帝国国防部将原有的五十四个镇的常备陆军扩充为五十四个军的战时编制,总兵力达到162万的中华帝国陆军如今更是被各国陆军界认定为是世界第二强陆军。

而沙俄陆军在单兵装备上的开支一支没有多少提升,依然走数量压到一切的建军思想。而经过第一次中俄战争后,沙俄陆军的世界排名顿时降至第六位。

中华帝国在军队装备和质量上面对沙俄帝'***'队造成优势局面,随后双方再次展开了战略物资储备上面的博弈。

沙俄帝国叫嚣着一旦中俄开战,沙俄180万大军可以在三个月内打垮中华帝国陆军,并在六个月内结束战争,迫使中华帝国投降或者求和。

因此,沙俄参谋本部制定了六个月的战略物资储备机制,计划储备步枪200万支,重机枪10万挺,弹药10亿发,火炮6000门,弹药60000发,战马、挽马50万匹,储备粮食20万吨,草料100万吨,医药5万箱。

然而,摆在沙俄政斧面前的巨大难题是,这些战略物资在沙俄全国各地的仓库储备份额中只占不足五分之一,超过五分之四的战备物资需用重新采购。

沙俄总参谋部计划在1902年2月贯通西伯利亚铁路前完成全部战略物资储备计划。为此,沙俄财政部紧急拨款1。9亿卢布用于采购相关战略物资。

可是,沙俄帝国在全国各地的兵工厂面临严重产能不足和库存不足的问题。由于沙俄帝国陆军陆续开始换装纳甘步枪,只有莫斯科纳干兵工厂和皇家兵工厂生产改型步枪,截止1900年9月,两家兵工厂仅仅生产了90万支新式纳干步枪和4000万发子弹,连沙俄现役的两百多万陆军都还无法装备到位,更不要提额外储备300万支步枪和10发子弹了。

众所周知,战争期间,军械的消耗巨大,这个时期的枪支在战斗期间的寿命非常低,尤其是俄国的工艺和钢材落后,战争期间平均三个月就得更换新枪,因此沙俄军部计划储备200万支步枪以便可以保持战力。如今碰上这种产能限制的难题,沙俄政斧除了大规模增加生产线提高产能外,只好向法国和德国求助,但是法国和德国的枪械生产成本比俄国本土高很多,沙俄财政负担不起,因此沙俄只得建议参谋本部将要求降低。

俄国参谋本部没办法,只得敦促国内兵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另一方面降低库存储备要求,枪支数量由200万支减少到100万支的库存储备。这样一来,沙俄陆军枪支储备只够180万陆军再战三个月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后,沙俄陆军就得承受枪械战斗损毁带来的枪支不足的风险。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重机枪、火炮等武器装备上面,同样也是因为沙俄各大兵工厂的产能不足,以及长时间军队内部'***'导致这些武器装备质量差、数量不足等问题而降低要求。

其他战略物资的储备,包括粮食、草料、马匹等进展还算顺利,沙俄在这方面有着农业国的优势。

不过,在医药上面,沙俄悲催的发现,中华帝国限制了对俄出口医药类的必需品,尤其是外伤类的消炎、止血药品,工业消毒酒精,以及外科手术器材等取消了对俄输出,并利用专利权手段对欧美各国医药行业实施“劝告”,让他们不得向俄国出口。

中华帝国在医药领域的进步是飞速的,尤其是神农抗生素的超大规模生产,迅速取代其他国家在消炎、抗炎领域的医药产品,成为各国争相进口的战略药品。而中华特种钢其中一个领域是专业生产医疗器械的低毒姓合金不锈钢钢材,由此技术令中华帝国的医药器械公司得以生产更加安全的医疗手术器材,并迅速抢占世界医疗器械市场。

在中华帝国的医药器械出口管制的限制下,神农抗生素为代表的抗炎、消炎药,成为中华帝国战略物资储备项目,并限制对俄出口。如此一来,俄国在采购医药问题上面陷入了困境。很多国家的医药公司害怕被中国医药公司制裁,不敢再向俄国出口此类被中华帝国列入出口管制的药品,有少部分公司为了牟利而高价转卖,但沙俄政斧资金有限,太高的价格顿时给吓跑了。

在这种情况下,沙俄政斧最终只获得了一万箱此类的医疗药品和器械,其他四万箱药品和器械分别从法国和德国进口,但是效果显然不如中国的。

同样,在沙俄帝国大规模储备战略物资的时候,中华帝国国防部也在进行相关的战略物资储备工作。

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深知俄国这个国家很难被征服,世界最强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被俄国给整垮了,俄国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在王辰浩看来,俄国的历史上就没有投降的时候,因此跟俄国打仗,王辰浩就没指望俄国像曰本那样屈膝投降。

这样一来,王辰浩的战略思想就改为跟俄国打一场消耗战,只有拖垮俄国经济才可以让俄国放弃战争。

在这种战略前提下,中华帝国国防部便开始大规模储备战略物资。所有战略物资为可以供应中华帝国陆军消耗一年时间的。

其中,步枪500万支,重机枪30万挺,弹药50亿发,雷击炮40000门,火炮20000门,各型炮弹300百万发,炸药300万公斤,战马、挽马50万匹,汽车10000辆,储备粮食80万吨,油料300万吨,草料200万吨,医药22万箱。

如此庞大的战略物资储备,直接消耗掉2。6亿龙币,按照总后勤部的估算,这批战略储备物资可以在1902年6月完成。但是王辰浩认为应该更早一些完成,因为王辰浩不会等到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完成后,等到俄国准备好战争时再动手,王辰浩要先发制人,因此王辰浩给总后勤部下达的命令是要在光华元年底之前完成。

对于中华帝国张总后勤部来说,王辰浩给他们下达任务非常艰巨,但不是不可以完成。

随后,总后勤部向全国各大公司下达了采购订单,并提出了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做到快速生产的要求。

对于帝国高达2。6亿龙币的采购清单,国内各大公司工厂顿时欣喜若狂,纷纷增加员工数量和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生产帝国政斧所需的战略物资。

在中国,中国的大部分公司工厂的生产效率并不高,除了因为初创的缘故,更主要的是工人的个人技术不高。而当前各大公司基本上都没有实行流水线作业,因此整体效率低下。

不过,很快这个问题便解决了。王辰浩命令他名下的北洋工业集团将流水线作业方式的技术传给国内其他民族公司和工厂,让他们也采取流水线作业。这样一来,很多初学工人不需要掌握产品的全部生产技术,只需要熟练一项一个环节的技术就可以了。

而随着流水线作业方式在中华帝国国内的大规模施行,各大工厂公司的生产效率直线上升,不但可以按时完成帝国政斧规定的任务,更为公司创造的丰厚的产品利润,使得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帝国整体工业实力的提升,起到添砖加瓦的巨大作用。

很快,到了1900年底,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