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327节

张辽新传-第327节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马超三人打发走之后。张辽一时间也没什么事情了。妻子带着家中大小也和一群官员家眷在张新及各家护卫地保护下去了小汤山温泉。张辽到可以清净几日。也正好让他有空闲时间反思一下。现在他身边时一个人都没有。沮授、田丰在公学讲课。已经被曹操下令升迁为军师中郎将地荀在和夏侯尚他们一同制定各种预案。剩下地人也是各有各地事情。也算是难得感受一下这种孤单。

自从建安五年底履任幽州以来。经过两年地建设。幽州地元气正在慢慢恢复。即便

地战争也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到恢复地进程。不过幽)T太薄。而且也没有外力。如流民来充实幽州人口。那些内迁地乌桓人虽然也开始学着汉人进行耕作。但毕竟人数不多。张辽也不可能让他们全部从牧民转为农民。毕竟他还需要一直强大地骑军。军马场和擅长马术地百姓都是必不可少地。

如今幽州被曹军控制地六个郡地人口数量还不足一百万。张辽看过孙乾汇总地统计数据。六个郡总人口数量刚刚超过64万。平均每个郡十万都不到。原本幽州人口最多地郡如今人口不足三十万。不到原来地一半。广阳郡地人口也不过13万出头。也不足原来地一半。渔阳郡原本是幽州人口第二大郡。如今人口也就10万出头。不过是原来地四分之一。代郡6万余人。上谷、右北平各有3万余人。和巅峰时期地一百六十余万人口相比。足足少了一百万。

“人口啊!真是麻烦!”玩弄着手中地笔杆子。张辽长叹一声。

想想也是,战乱让人口急剧减少,幽州原本的人口就不过两百万出头,现在失去了三郡一属国,再加上长期战争,人口还能超过原本的三成张辽已经觉得幸运了。

而且这64万人口不像中原等豪门林立的地方多有隐瞒人口的事情,幽州自光和六年起边战乱频仍,原本就没有中原豪强实力强大的那些豪门也渐渐的将原本的底牌耗尽,如今这64万基本上就已经是真实数据了,偏差绝对不会超过一万。而张辽却清楚,在兖州时因为反对曹操而被张辽亲自拔起的一家中等规模的世家便隐瞒了近八千佃客,可想而知那些真正的豪门望族究竟瞒下了多少人口。

现在张辽为了扩充幽州的人口可谓绞尽脑汁,但是各地都缺人口,不可能向和平年代那样从别处调人实边,张辽的目光便盯上了胡人。要知道,不管是境外的胡人还是内迁的胡人,他们的人口都是不算在官方统计中的,而一个乌桓上谷郡大人难楼部便有近八万多人口,鲜卑轲比能部也有超过十万的人口,这如何不让张辽垂涎。

可是要以胡人填补,只有战争是最快捷的方法。而且胡人最重英雄,以强者为尊,只要击败他们的头领,收编他们的部民那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

不过幽州军此时还没有大规模出击的实力,虽然难楼部在难楼的统帅下和汉人相处的相当和睦,不过张辽可不会完全相信这些掌权已久的部落首领。这些人经历的太多,虽然没怎么读过书,可是从他们一生经历中演化出来的生存智慧却是不容人小觑的。若是没有绝对的把握,张辽还不想和乌桓、鲜卑人全面交恶。

“看来是有必要给阎柔再再多加些担子了!”张辽想到。

建安七年的战争中,阎柔是立下大功的。若不是他及时发现了轲比能派出的偷袭部队并及时向张辽做了禀报,说不定这三万骑兵就能打到蓟县城下,虽然不一定能攻破蓟县,但战火燃烧到幽州核心之后,战局一定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阎柔此功绝对不小。而且阎柔再居庸城也配合曹休歼灭了三千鲜卑骑兵,又随张辽追击拓跋败兵。轲比能退兵后又得张辽之命沿途袭扰,还在草原上圈回不少人口和牲畜,在削弱轲比能的战争潜力的同时也壮大了幽州的力量。之后又兢兢业业的履行好他护乌桓校尉的本职。这一切都让张辽对阎柔的感观有了改变,他有了提升阎柔的想法。

但张辽不会如此轻易决定,他的计划中甚至还包括着更改幽州的官职,即便护乌桓校尉他这个幽州牧管不了,可他还有镇北将军的官职,在现在曹操大权在握的时候,他这个曹操的心腹大将就连护乌桓校尉和度辽将军也能管一管。

“呵呵,我在青州施行新政,不过是多加了几部法令,微调了部分官职,根本就不敢如何大动干戈。如今青州政通人和,欣欣向荣,也算是给我在幽州动手提供了保证。这次是否可以动作大一些呢?”张辽盘算着。

不过无论如何,张辽也要首先取得幽州本地官员及世家的支持,然后才能谈得上向曹操报批。

“不管了,还是先和幼安他们谈谈再说。虽然幼安不是幽州人,不过他的人望却丝毫不损,有他支持,说服幽州世家将会轻松很多啊!”

张辽倒是想到就做,立刻起身,“来人啊!给我备马!”

第三卷 第384章 管宁劝张辽!

文远,你是准备在幽州也重新复制青州的经历?”管紧盯着张辽。

“差不多吧!不过也就是比青州的动作稍微大一些,若不仔细看,也就和青州差不多。我作为幽州牧,将曾经在幽州获得成功的经验拿到幽州来实行也算是正常的。”张辽说。

管宁微微一笑,道:“可文远你到幽州已经两年了啊!”

“没办法,两地情况不同,家底也不一样,再加上战争,我只不过拖了两年,并不算很久啊!”张辽笑道。

“也对。照你的说法,确实是和青州新政的变化差别不大,可是我怎么看,这些变化都更适合朝堂。莫不是……”管宁故意拖着长音说。

“别!”张辽赶紧开口,“我是何种人拟管幼安难道还不明白?何况我大舅子也了解我这个妹夫,只要我亲自去和他说明此事,并讲明白是在幽州实验新的朝堂官制,你觉得他会怀疑吗?”

“难说!”管宁瞥了张辽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人的位置不同了,他的心思也会发生变化的!十年前的你又何尝会寻思这些东西呢?”

“不用这样给我泼冷水吧?”张辽无奈的苦笑道。

“不是泼冷水,我是真担心。

你的计划中不但有文官的变动,还同样有武官的变动,这些可都应该是中央考虑的问题啊!你作为一个地方大员,没事就考虑这些,若我不是真的了解你,我也会超那个方面去想。曹公虽是你的妻兄,但涉及权力之争,便是父子都没有用处。即便你有郭奉孝、荀文若等人为你转寰,可一旦曹公确定了想法,这些都会成为另类的佐证。文远,不要过于涉及这些了,你没有更进一步的野心,又何必将自己置于险地!”管宁语气恳切的说道。

“这……”

张辽突然间无话可说。他知道管宁说地一切都是真地。自己似乎是有些过于兴奋了。看看自己如今地名头。百战地常胜将军。当代学宗地关门弟子。改革地先锋。还有那从中央到地方地良好人缘。若不是自己一贯地不拘礼法和懒惰散漫做派。估计早就会招来曹操地怀疑。兖州旧事就很能说明问题。只不过那时候自己随即就娶了曹清。曹操也需要人才为其服务。接着便是他先露出那些不同一般地做派。又有郭嘉等人从中帮忙。这才使得他地地位稳固。青州新政是迎合了曹操以此向朝中旧势力开战。但此时曹操地位稳固。若自己还要在幽州进一步进行改革。确实会让人有不好地想法。无论自己是否坦荡。却不能堵住别有用心之人地嘴。难道真地就什么都不做?张辽犹豫着。思索着。

“幼安。我若真地想做又当如何?”

张辽思考了片刻。抬起头对管宁说道。

“文远。你对军中体系地改革我看地很清楚。这完全是为了便于军队地指挥以及不让军权掌握在私人手中。这方面地改变。我不反对。即便是别有用心者也不能在这上面指责你什么。可是文官体系地变化与你有什么用处?这我可看不出来。”管宁说。

“啊?”张辽一愣。他计划中地官制可是以历史上评价极高地唐代三省六部制为蓝本。结合宋元明清四代王朝地优点制定地。怎么管宁竟然说没什么用处呢?

“幼安。你说地是真地?”张辽皱着眉头问道。

“你啊……”管宁见张辽似乎有些懵懂了,不由得暗中直摇头。

“文远,你所制定的这套中央官制可以成为三省六部制,没错吧?”

在张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后,管宁接着说道:“这套官制和如今的官制相比,更加强调了监察权和制令决策和封驳审议权,同时将如今司徒属下的诸曹的地位大幅度提升,成为六部主官。可是如今的官制中除了没有明确的对文书的封驳审议权外,其余的诸般职能官职皆各有所属。如果按照你的方法去改,朝堂上将会出现相互牵制的格局,臣子的力量大减,但行事的效率却一定会大大增加。而且权力将更多的集中到天子手中,你觉得此时向曹公建议实行这种制度适合吗?”

管宁的话已经让张辽有所触动,但最后一句话一出口,张辽才真正明白管宁之前那句“与你何用”的意义所在。此时的管宁已经察觉到曹系官员中有一股希望曹操上位的力量在活动,而他本人也并不是刘家的奴才,故而并没有提出异议。可是张辽的这套官制很明显是要实君虚相,只要曹操一天不上位,这套官制变是实际上在削弱曹操的实力。若是自己真的想曹操建议,不用说,倒霉的一定是自己。



此处,呼出一口浊气,感激的看着管宁。“幼安啊'安提醒,否则我就要犯下大错!”

“文远,你我相交数年,我岂不知你的为人。表面懒散,实则却对天下充满着一份热忱。只不过涉及到政务便不似你在战场上那般游刃有余,常有疏忽大意之处。虽然寻常公务你尽数推给属官,却也容易在其他方面露出破绽。我既得你相交为友,遇事自当提醒与你,朋友之间何谈谢字?”管宁微笑着,平静的说道。

张辽苦笑道:“幼安,休要谦虚,此事事关重大,若非你及时提醒,我便差点搞得全幽州皆知。到那时,便是主公身边有奉孝、文若为我说话,主公对我的信任也不可能再像从前那般。”

管宁这回没有再谦辞,只是将话题岔开,“文远,我知有人欲以曹公取代汉帝,以你平常的言辞,便知你亦是其中主事之人。我也知汉家气数已尽,曹公便是取而代之亦无不可。然而,你等可曾问过曹公本人的心意如何?”

管宁明白,当他说出三省六部制对张辽的危害时,以张辽的头脑便明白他的立场了,此时干脆的将话题摊开更便于两人无私的交流。反正此时地处自家院中的草堂中,四面视野开阔,根本就没有第三人在场,也不虞两人的私语会被泄露。

“嗨!”张辽闻言摇头叹气,说道:“主公自天子登基后那一桩桩事情的发生就渐渐对天子不满,可是却始终没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却常常有忠心汉室的言辞。我记得主公曾言道:操愿死后能于墓碑上刻‘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你觉得我们会在此时向主公揭开盖子吗?”

张辽直到历史上曹操终生没有篡汉,就连“孤为文王,吾儿可为武王”的话也只是在不利于曹操的野史中流传。虽然他们这些人暗中做了不少工作,可是曹操现在却一直没有表示。不反对,不赞成,由得他们去做。但是张辽还知道,曹操虽然没有篡汉,但却绝对是一个权力心极其强大的人,早就被废止的丞相制度也就是曹操率先恢复的,那可是真正的虚君实相,除了不用选举丞相,没有什么内阁、议会之类的东西,其余的也和后世的君主立宪差不多了。

想到此处,张辽觉得确实是该好好探探曹操的心思,否则马屁拍在马腿上也就罢了,若是因为拍马屁反而丢了信任甚至丢了性命就真的不划算了。

“你啊!”管宁没好气的说道:“无论你的心思是如何的为曹公着想,也需事先确定曹公自己的意愿才是。否则不说事倍功半,真的还会有杀身之祸。以后你行事当务必小心,弟妹虽为女流,然心思细腻,又是就在官宦人家,可成为你之臂助,若有私密之事不能与人明言时,先于弟妹商议也是好的。今日之事我可以确定,你必然未曾和弟妹说过!”

管宁的话语虽是劝诫,但语气中却充满了一种兄长对弟弟的宠溺。

这也能体现出张辽的本事,他的个人魅力还是很有用的,至少他的坦诚和率直帮他赢得了管宁的友情。

张辽心中却是感动,可表面上却拖长了语气道:“知道啦!管大婶!”

“你这家伙……”管宁摇摇头,终于没有再说。两人心中都明白,说出来未免显得无趣。

“此事是我急躁了。”张辽有一个管宁极为欣赏的优点,那便是知错就改。至于以后是否是改了还犯,犯了再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