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新传-第1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渊的话提醒了张辽,可正当他想细细思索的时候,国渊却在一旁催促,于是张辽暂时放下细究的念头,向国渊叙述几个治蝗的办法。
“师兄,鸡、鸭等家禽生性喜食虫子,可收集这类家禽消灭蝗虫。若是担心鸡会在啄食蝗虫时祸害庄稼,那可以完全使用鸭子和鹅。此外,这种虫子生性喜光,可与晚间在空地点起火堆,待蝗虫循着光亮飞来时将其捕杀。再有可以草木灰或石灰用筛子筛出细细的粉末,将其散于庄稼之上,可阻止蝗虫啃食庄稼。另外还要注意一点,清晨时分露水浓重,蝗虫因为身上和翅膀上沾有露水为行动不便,此时正是捕杀蝗虫的最好时机,而饿了一晚上的家禽此时也正是胃口最好的时候,所以清晨捕杀蝗虫的效率应该最高。”张辽边想边说,一会功夫呀让他回想起三个办法。这时候没有后世的那些机械和农药,也只能用这种人工的办法了。
国渊一听,大喜过望,他原本就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可张辽却给了他不止一个办法,而且从情理上看,似乎也很有道理,他迫不及待的就要试试看。
“好,我这就去布置,总不能让蝗虫再扩散到其他地方。”
张辽一看国渊要跑,连忙一把拉住他说:“师兄啊,你别急着走。这事情不是你户曹一个部门就能办到的。兖、徐、青的农田三州大多都用了兖州的耕作方式,估计蝗虫的危害不会很大。可其他诸侯的地盘上却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咱们还得防着其他诸侯那里的蝗虫过境不是。等我将孙乾和宗元一起叫来,你们配合起来,你和孙乾派人下乡宣讲,需要捕杀蝗虫时让宗元调动守军。师兄你还要准备好救灾的粮食,如此方才算有所依仗啊。”
“对对对,是我着急了,你赶紧找人吧!”
张辽翻了翻白眼,让手下去找人了。等孙乾、宗元赶来后,张辽将事情和他们一说,然后就让他们自己去商量了。
此时张辽才有空思索他之前的问题,这时候,他才突然间明白了历史上为什么袁术能在各地诸侯的围攻下苟延残喘了两年之久。正是因为建安二年的这场蝗灾,导致各地诸侯都缺少粮食而无力进攻,袁术虽然也缺粮,但却能从百姓手中抢夺。而这蝗灾的影响时间也很长,这才导致了袁术知道两年后才被剿灭。
“这个袁术,运气还真的不错。若不是正好遇到蝗灾,他又怎么能在曹操、吕布、刘备、孙策的围攻之下还活了两年。不过现在依然是蝗灾,虽然曹老大治下的三州问题不大,却依然要防止其他诸侯那里飞来的过境蝗虫。而且曹老大似乎不愿意因为袁术而耗费兵力,还有一个修缮雒阳的大好理由来推脱。看来袁术还依然能多活一段日子。”张辽的右手摩挲着下巴,心里想到。
与此同时,张辽还找来刘晔,让他将青州的情况急报曹操,务必要在各地蝗灾扩大前,让曹操做好准备。
青州的蝗虫防治工作就这样开始了,但是其中并非一帆风顺的,这全然因为这时候的人们对自然灾害往往有一种敬畏的心理,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主政者德行有亏而导致的上天的惩罚,只需要更换执政者,然后再向上天虔诚的祷告一番,上天就会将灾祸收回。这样一种思想,不但存在于小民之中,就是相当一部分的士族世家也有这样的思想。他们以及被他们影响的百姓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青州的蝗虫防治,其实甚至有人阻挠防治蝗虫的官吏的正常工作。直到张辽得知消息而为此震怒,命令军队直接出动以排出干扰后,才让青州的治蝗工作顺利的安排下去。即使如此,背地里也少不了有人诅咒张辽,甚至不顾之前对“心怀不轨”这的整治而暗中串联的,让刘晔又为此大发了一笔。这时候也多亏了国渊、宗元这样的世家豪门和管宁等知名的士子给予张辽支持,不但安抚了世家,同时也安抚了百姓。这让张辽很是感慨此时的百姓的那种盲从的心态,同时也坚定了要推广教育的信念。
第三卷 第一七一章 人口问题
张辽的报告被递到曹操面前时,曹操也已经从郭嘉那里获悉了蝗灾显现的情况。而张辽的报告正好让他明白了为什么兖州却没有大面积的发现蝗虫。此时曹操算是明白了,只要防治得当,他手下的三州再加上刚刚纳入他的势力范围的司隶雒阳部分和豫州颖川郡就能确保今年的粮食不至于歉收。再加上其他诸侯那里因为蝗灾而导致的粮食减产甚至绝收,此消彼长下,他绝对能轻易的击败任何一家诸侯。
就在曹操正想着是否该乘此机会进攻河北之地时,郭嘉却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弘农张济南下,我军宜迅速西进,控制弘农并寻机占领函谷关、潼关,获得进攻长安的有利态势;雒阳的修缮已占用了大量资源,此时不易四处用兵;袁术虽反叛,但却不应在毫无确切的证据下进攻袁绍;张济虽死,但其侄张绣却稳踞宛城,对颖川形成了威胁,再加上现在暂未盟友的汝南吕布,无论何时向北用兵,均需解决张绣、吕布的威胁。
郭嘉的理由不多,看上去也有些牵强,但其中一个隐含核心内容却是曹操所清楚的。那就是不要在尚有诸侯能威胁自己而自己又未曾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过多的消耗自己的兵力,而应该乘机抢占地盘,扩充人口,并借机消灭异己。
曹操对郭嘉的建议深以为然。他放弃了此时进攻袁绍地想法,让曹仁也借口蝗灾回收兵力。调李典北上颖川替换曹洪,让曹洪和臧霸西进弘农。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在朝堂上向天子刘协和朝臣们报告蝗灾一事,并建议免征今年的赋税。虽然这道诏令离开了曹操地控制区域就失去了效力,但它却让曹操又一次争得了天下百姓的民心。也让袁绍又一次深深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的去雒阳迎奉天子。
私下里,曹操也忘不了张辽的功劳,虽然他没有立刻给张辽加官进爵,但却赏赐了大量的钱财,并在私信中向张辽承诺。只要青州治蝗有效,他当亲自禀奏天子为张辽加封。
张辽接到曹操这封信的时候正好在自家的花园里逗着快两岁的儿子在玩,如今这小子长得比同龄地孩子要结实的多,在院子里喊着“爹爹”,跌跌撞撞的追着张辽。而三个老人和怀孕的曹清在一旁笑着欣赏这一幕温馨的父子嬉戏的场景。
可是扫兴的人总是有地,就在张辽返身将绊倒在地却不哭不闹地儿子抱在怀里的时候,刘晔来了。张辽也只能将儿子交给三位老人。而自己向妻子歉意的笑了笑后就带着刘晔走进了书房。
刘晔此来是有事找张辽商量。正好顺道将曹操的信给他带过来。
张辽打开信粗粗的看了一遍后发现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就将信合上,反而问起刘晔的来意。
“子扬,你今天来又有什么事情?”
刘晔和张辽合作也很久了,他最欣赏张辽的一点就是凡事公事为先,就像现在,张辽并没有将曹操的私信看地如何重要,反而粗看看后就询问他的来意。其实这不过是张辽偷懒的另一种方法,是一种将所有要做的事情或是可能的威胁都提前做好准备地懒人地偷懒办法。
“将军,最近因为蝗灾。我青州虽然受灾并不严重,可还是有大量河北之地的难民涌入青州……”
“等等!”张辽打断了刘晔地话,“子扬,这事情该是治中、户曹或者法曹的职责,你怎么跑过来跟我说这个?难道袁绍在难民中安插了探子?”
“将军!难民中安插探子这很正常。何况他们刚刚过河。又能探听到什么重要的情报?我是发觉在我们官府开设的粥场那里领取救济的百姓中有大量的壮劳力。”
“壮劳力?”张辽眼皮一跳,他首先想到得就是化妆后的士兵。可是随即他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因为士兵的气质、形态实在是太过于明显,或许经过训练的士兵能瞒过普通人以及普通的官吏,但绝对瞒不过刘晔手下的那些精英。
“怎么回事?”既然想不通,张辽就秉承这一贯的作风,直接开口问。
“这几天在粥场中的办事小吏发现了许多身强力壮的男子,他们担心会有人捣乱,于是就报给和孙治中,孙治中在向我们请求援助,在我们的探查下才发现,这些人到不是什么化妆后的士兵,不过是青州的一些世家豪门中的佃客、仆童,是奉了他们家中管家的命令,来粥场吃白食的,以减少他们自家的损失。”刘晔说道。
“嗯?”张辽双眉紧锁,又想起了一个被他忽视了很久的问题。
因为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中对民法的忽视,使得土地产权的变动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土地兼并是合法的。虽然历代皇帝都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也曾经经过整治,但却始终没有好的结果。大量的大地主和贵族、官员、世家以巧取豪夺的方式兼并土地,并最终形成了以族权为统治基础的团体…………家族。而儒家文化也让这这个时代形成了一种以家为本、家比国重要的理念。一个家族的家臣臣可以不忠于国,但必须忠于家。一个家臣如果向朝庭荐举家主犯罪,那不叫大义灭亲,那叫卖主求荣。运气好一点的能得到些赏赐,运气差一点的直接会被一起杀掉。而张辽和曹操的关系也就是家主和家臣的关系,只不过他这个家臣很有能力,不但得到了家主的信任,甚至还因为婚姻而成为了家族地一份子。这可以从荀、荀攸与张辽、郭嘉对于曹操不同的称呼中看出来。
在这样地家族中。他们的经济能够自给自足,甚至因为乱世而发展出自己的武装力量。而这种武装力量就是被他们用各种兵器武装起来的佃客、仆童。在汉末。类似这样的家族,或大或小数不胜数,他们拥有众多的人口,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家人口,即佃客、仆童。这些依附于家主地各类农民就叫做荫户。家主与荫户之间就是一种主人与佃客的关系。而佃客形同于农奴他们多数没有户籍,只是家族的私家人口。任凭家主剥削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这些人通常是因为土地兼并或收拢流民而聚拢起来的,他们从来不会向官府申报人口,官府也不会有任何的记录。这就是属于被隐匿下来的人口。在黄巾暴动之前,大汉的人口有记录地是五千余万,若算上这些被隐匿地,估计能达到近六千余万。单就一个汝南的袁家。不但成就了此时的两大诸侯。还能让他们各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要知道,当年袁术进攻兖州的时候,曹操不过五、六万兵,而袁术一下就拉出来二十余万。就算是曹操现在也拥有了二十余万军队,可仅仅只有九江、庐江两个郡的袁术却有着近五十万军队。虽然大都是乌合之众,而且真正的战兵并没有那么多,可天下的诸侯谁都没有想曹操那样建立起一只全是战兵的军队。而袁绍、袁术起家地力量就源于他们袁家的这些佃客们。
在历史上,当三国时代结束之后,这种门阀势力就因为朝中重臣多为世家门阀出身而变得空前膨胀起来。为了保障世家大族的利益,那时的晋武帝甚至规定,允许官吏按官品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和佃客、荫户,不纳赋税,承认官僚地主地特权。他颁布了《品官占田荫客令》。规定一品官可以占田五十顷、荫客五十户。以下依次类推,直到九品官可以占田十顷、荫客一户。另外,还可以荫及九族到三族地亲属。与此同时又颁布《占田令》,规定小自耕农占有的田地数目。虽然《占田荫客之令》并非是鼓励占田。因为世家门阀大量占有农田和劳力是与皇帝在争夺土地和劳力资源,与皇权是根本对立地。而晋武帝颁布的这条法令的目的在于“以承认换限制”,也就是通常讲的“妥协型”法律。那时候的晋王朝已经无力彻底消灭世家门阀的力量,只能承认现状,同时制定规则,限制这些门阀往更大的规模发展,这和公款吃喝难以根除,只好制定“四菜一汤”限制一下是一个道理。同时颁布的《占田令》用意更加明显,就是希望重新恢复基层小自耕农形态,以获得税源和劳役来源。但是,当这些门阀世家的手中掌握着强大的财力和人力,有了和中央对抗的本钱后,在随即而来的“五胡乱华”后的南北朝时代,人口的大量流亡,百姓只有凭借着依靠门阀世家建立的坞堡庄园才能存活下来,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宗主督护制”,并最终形成了“上品天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唐朝武则天时代才因为武则天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让对世家门阀大肆打击,再加上随后的黄巢起义的大肆杀戮而渐渐没落。
曹操一生都在和世家作斗争的其中一个原因也就是为了这些被隐匿的人口。土地和劳力一直是农业时代的两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