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112节

张辽新传-第112节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郭嘉也经常忙于公务,曹操反而觉得有些寂寞。今日决定到张辽家中倒也不是一时兴起。

“主公何时有此想法?”张辽问道。

“当日长安传来‘天子缚王司徒于阵前!’的消息,我就对当今陛下有所不满,前次毛孝先自长安回,我又得知这位陛下确实极善隐忍却不知奋发,心中失望至极。对这位陛下,我如今以毫无效忠之心,又如何舍得耗我军中将士之生命去护卫一个不值得我效忠的陛下!”

曹操的话很是实在,当今汉帝刘协的表现确实令很多原本忠心汉室的诸侯失望。虽然他还是十四岁的孩子;虽然他实力不济,至今还需仰人鼻息。但这些都不是他身为一个皇帝,一个大汉帝国皇帝应该有的借口。再加上自己的实力渐渐强大,对陈胜的那句“将相王侯,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也就有了新的理解。而原本历史上的曹操却因为当时的实力不济,急需要皇帝的名义来为他撑腰,这才导致了张辽所看到的和历史截然不同的结果。

“主公,无论如何,今年我军是不能大规模用兵的,而此时长安也无机可趁,此时主公不出兵,无人会指责主公。主公只需密信与长安,虚与委蛇即可。”张辽既然知道的曹操的真实心思,自然是兴奋雀跃,但还得强按下兴奋的情绪为曹操谋划。

曹操点点头,“嗯,如此当可不招人非议。亦不会让我军在此时分裂。接下去……”

“接下去,就看着长安如何振作,如何摆脱李傕、郭汜的束缚,如何突破张济、段煨的封锁。”张辽笑道。

曹操听完张辽的话,也对着张辽哈哈大笑起来。

第三卷 第一一七章(上)

当曹操走出心理误区后,他立时变成了原来的那个精明强干、英明神武的曹孟德。他首先给杨彪写了回信,心中的内容无非是能得朝廷和太尉赏识,非常荣幸,若朝廷有事相召,必会尽力而为云云。总之通篇都是废话,却又让人找不出把柄。

接着曹操就在第二天召集部下会议,当着荀彧的面让郭嘉手下的情报人员加强对司隶、雍州的情报工作,表面上是为了及时掌握长安的情况,好为朝廷效力。实际上这些情报完全能让曹军掌握司隶一带的西凉军的虚实,将来西进时也可以对症下药。

最后曹操就开始大叹世事的艰难,如今军粮不济,各军当约束士兵,不得和周边势力发生战斗。而其余众人,亦当努力。总是是说的天花乱坠,要大家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奋发。

武将们自然没得话说,只要不出兵西进,迎接别人来摘果子,他们就没什么意见。何况昨天曹洪也悄悄拜访的张辽,今天会议前又和其余的武将们一通嘀咕,他们这里当然顺利。

荀彧和郭嘉也可以肯定张辽在其中起了作用,但两人的想法又有所不同。

荀彧认为张辽也和他一样,是忠于汉室的将军。谁让张辽整天的将陈汤将军的名言挂在嘴边,虽然有对当今皇帝不敬的言语,但荀彧还是认为这不过是张辽对皇帝怒其不争而发的怨言。

郭嘉则比荀彧他们更加了解张辽,他知道张辽骨子里根本就是一个无视权威的人,因为张辽始终在宣扬“利益论”和“丛林法则”,一个终日信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人是不可能去为现在的皇帝效忠的。现在曹操的行为不过是正视现实,在等待机会罢了。但这后面,一定有张辽的影子,谁让昨天曹操去了张辽家呢。

如此一来,曹操的麾下皆大欢喜,个人都觉得达到了目的。也只有冷眼旁观的程昱、郭嘉二人才知道,真正的赢家是曹操本人。

就这样,曹操暂时避过了以此有可能曹成曹营内部分裂的事件,同时也让他看到了自己内部对世家文人的依赖,于是,曹操更加渴望着兖州的公学能尽快的为他培养出大量的后辈官员了。与此同时,曹操也再度重申了他的“招贤令”,吸引天下欲施展才华的人前来兖州。

但是曹军如今的粮草储备确实已经达到了警戒线,根本就无力进行大得战斗,甚至是长距离的行军也受到了影响。这是因为曹军接连吞并徐州和青州,光是两州的士兵整编和遣散就消耗了曹军在兖州积蓄的大批粮草,而青州投降黄巾的安置,也让曹军消耗了自己的粮草储备,而且曹操为了增加治下的人口数量,还下令让手下四处招揽流民。也亏得曹操在进入郯城后就任命了糜竺为从事,专门负责曹军的粮草和商务,在糜竺的四处调配下,曹军才没有发生粮草危机。糜竺也凭借此事,成为曹操心中的能臣干吏。

此时的曹军虽然粮草有了保证,但肉食却不再像原来那样充分供应,毕竟多了两州的地盘,却没有让这两州的百姓都完全的过上兖州百姓那样生活,自然肉食就减少了。而曹军中唯一不缺少肉食的军队现在就是正在胶州湾组建之中的曹营水军。他们靠海吃海,海中的鱼虾海鲜,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事物。

“文则兄,老甘我原来可从来没吃过这海里的东西。这些日子可算是让我吃了个够。”在胶州湾的曹军水师大营中,甘宁对于禁说到,

这时已是晚上,士兵们结束了一天的训练,而他们这些军官则在大营中吃着新鲜的海味,喝着附近乡民自酿的水酒,交流着各自的情况。

“这也多亏了文远将军。若非文远将军琢磨出这些海味的烹饪方法,谁又会知道这些海里的东西在去掉腥味后会如此好吃。”于禁对张辽这个比自己年轻的将军却很是敬佩,就连平时的称呼都很尊敬的用张辽的表字。

“也对。文远老弟也是个读过书的人,这读书人的脑子就是会琢磨。还说什么吃、了海里的东西可以补……点……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甘宁端着就被摇晃着脑袋说。

“是补碘。说是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的。”甘宁身边一个十余岁的什长接口说道。

“去,丁奉,就你小子懂。”甘宁把眼一瞪,对着丁奉说。

丁奉倒也不害怕,他笑嘻嘻的说道:“我这可是给张将军府上送海味儿的时候,张将军亲口对我说的。张将军他对这船上的东西还是很懂行的,他还知道古时候泰西之地的人如何在大海上作战的呢。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到海上作战,那该有多好!”

“去去去!你个小鬼懂什么。大海上有那么容易作战的嘛?先不说别的,单说风浪就是大江上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光为了让士兵们熟悉海上的生活我们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若真要让水师成军,天知道还要多少时日!”甘宁对丁奉的的不知轻重颇为生气。

“呵呵,文远将军博览群书,又在北方接触过泰西的商人,自然对这些知之甚多。这在我军之中早已不是秘密,我也曾听他说过泰西之地的一些故事,很有些意思。”于禁笑着拉住了想对丁奉发火的甘宁。

于禁算是跟过张辽一段时间,在进言让曹操组建水军的意见被曹操采纳后,张辽也和于禁交流过水军的一些注意事项。烦着呢个张辽从后世获得的很多资料都是公开的,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在地中海的上千年的海战。虽然张辽无法复制出最先进的战船,但无论是攻击方式还是注意事项,张辽都能让于禁提前做好准备。虽然这会让人有一种生而知之的天才的怪异感觉,但为了曹军数十万将士不至于再重蹈历史上赤壁的覆辙,张辽还是不再顾忌了,大不了到时候将这些东西一股脑推个那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西秦(罗马)商人就是了。

于禁对甘宁说:“文远将军曾对我说过,泰西之地……”

于禁将张辽曾对他描述过的地中海的情况想甘宁做了说明,最后于禁还说:“据文远将军说,这地中海虽然连结大洋,但其风浪依然无法于真正的海洋中的风浪相比,而咱们这可是在真正的大海上训练,只要能练出强兵,将来进入大江中作战,那不过是小菜一碟。”

甘宁本身就是纵横大江的水贼,自然知道于禁所言不假,可他愿意进入水军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张辽告诉他的秦始皇当年曾在牟平县以东的芝罘岛射中过的大鱼。

“呵呵。老甘可听文远说过海里有大鱼,当年始皇帝就射中过的。文远说那种鱼其实叫鲸,是海里最大的鱼,但是在近海难得一见,倒是深海中极多,而且还是一群群的。文远还说,那鲸的肉能吃,鲸油能制蜡,鲸皮做的水靠保暖性极好。最重要的是那鲸的体内有种东西,就是传说中的龙涎香,那玩意可是值老钱了。(这里是上料记错了,龙涎香是抹香鲸体内的分泌物,并不是所有的鲸类都有的。)”甘宁兴奋的说着,丝毫也没有注意到于禁的脸色有点变。

其实不奇怪,于禁作为一个世家子弟,自然知道和始皇帝相提并论的危险,也知道士人对海大鱼的重视,那可是达到了“一鱼死代表一王死”的地步。这也怪张辽没有提前和于禁说清楚海中的鲸鱼数量其实比大汉朝所有的皇帝数量还多的事实,但就算说了,于禁也未必会相信张辽的话。

“兴霸兄,此言以后休要再提!”于禁急急的阻止甘宁继续说下去。

“嗯?”甘宁睁着有些朦胧的双眼看着于禁,但转念之间,甘宁就明白了于禁的意思,毕竟他甘宁也不是没读过书的莽夫。

“哈哈哈!”甘宁想明白了于禁的用意后放声大笑,虽然在江湖中历经风雨的甘宁并不欣赏于禁的谨慎小心,但于禁对他的关心甘宁还是很感动的,毕竟两人相识还不到半年。

“文则兄,你的意思我老甘全明白。放心吧,今后老甘嘴上会有把门的。”

“兴霸兄明白就好。有些话不能乱说,否则不但自己会出事,就连文远将军也会受到牵连的。”于禁悄悄的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

但是于禁不知道的是,张辽本人就经常性的口出狂言,之前就有称呼当今皇帝为“忍者神龟”的先例,如今更是在自家的酒席上大谈海鲜的美味,其中自然也说到了关于鲸鱼的话题。

如此一来,让他的新老师郑玄不高兴了,就和张辽辩论起来。要说郑玄也是年纪大了,整个一个老小孩的脾气,非说海中的大鱼代表王者。而张辽则说这种鱼在海中生物的比例虽然不大,但数量并不少。倒是后让水军多捕几条送来就是。郑玄却说鱼死则王者殇。张辽也是卯上了,说到时候让于禁、甘宁多捕个数十条大鱼,看看大汉是不是有这么多王爷能死了。

这一番话又让在座的一阵心惊肉跳。但是却让郑玄开始正视张辽的问题,对海中的这种被张辽称作鲸的大鱼产生了兴趣。当即就要叫人送他到青州去,去看着水军捕捞大鱼。

这下可是把张辽、曹操等人急坏了,老人家几十岁的人了,那里还经得起颠簸。曹操和荀彧等一个劲的埋怨张辽,张辽也不住的想老师赔罪。最后,曹操说等甘宁他们捕到大鱼后亲自将其送到兖州让老人家研究,这事才算完。

不过,事后张辽被曹操、曹嵩和张母一通埋怨是少不了的。至此,他也不敢再在郑玄面前发表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了,免得再生事端。

第三卷 第一一七章(下) 

张家的这件事情曹营的其他人并不知情,当时在场的也不过是曹营中和张辽关系亲近诸如曹操、程昱、郭嘉、荀荀攸这几个人,而远在胶州湾水军大营的于禁和甘宁就更不知道了。

他们现在可是收获颇丰,练兵的同时还顺带着解决了士兵的口粮,而且还能捞到不少外快。这是因为甘宁训练水鬼队的时候让士兵们练习潜水,而士兵们则借着潜水的机会在近海的海底打捞些贝壳、海蟹,甚至还有人活捉了偶尔路过的海龟,而出海训练的士兵则在训练结束返航之计,借着渔民的渔网捕捞鱼虾,这些都丰富了水军士兵的餐桌,顺带着减少了粮食的消耗。

而外快的起因就是丁奉从鄄城回来时带回的一支被张辽吃完后做成标本的海洋龙虾。这只龙虾是丁奉在出海训练返航后无意中在战船的船舷上发现的,当时他正好接受了送海货去鄄城张辽家的任务,于是他就顺带着将这只大龙虾扔进水桶,一起带到了鄄城。而张辽则对这只顺带送来的大龙虾极为感兴趣,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后世的张辽因为这些海鲜的价格昂贵而只能看着别人吃,如今自己能有机会吃到后世吃不上的好东西当然高兴。于是张辽亲自下厨将这只龙虾烹饪,吃完后还将龙虾壳重新拼接起来做成了标本送给丁奉做个纪念。结果丁奉带着这只龙虾标本刚回到水军大营没多久,就遇到了宗贝押送粮草到了胶州湾。最后的结局就是宗贝对这个标本很是喜欢,被丁奉借机讹了不少钱,买回了自己家。而当他将这龙虾标本放在家中时,却被北海当地的世家子弟看到。张辽在制作时就对龙虾的造型花了一番心思,如此威风凛凛的大龙虾立刻引起了这些世家子弟的注意,在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