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士子风流 >

第113节

士子风流-第113节

小说: 士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满肚子的火气,不过却没有发作,像没事人一样说了句从长计议,便打算拖延下去,国库的银子,他是不能拨出了,这庆生的银子多半得由内库里出了。

结果现在黄锦倒是好,直接告诉他,内库也是别想了,内库这点只怕比国库还要困难一些。

嘉靖不由咆哮:“平日都在说孝治天下,现在太后诞日,一个个都成了聋子哑巴,很好,朕倒是开了眼界了。”

黄锦可没那些个大臣们那样牛皮的本事,吓得面如土色,连忙拜倒道:“陛下明鉴啊,上一年的时候,宫里内库的岁入有一百七十多万两,可这毕竟是往年,内库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皇庄子和各地太监的进贡,可是今年陛下下令撤销了各地镇守太监,所以……所以岁入大减,直接腰斩了一半还多,因此陛下虽然缩减了用度,可是今年的内库的亏空仍然是太大,奴婢……奴婢万死。”

嘉靖皇帝的脸色缓和了一些,毕竟裁撤镇守太监确实是嘉靖做出的决定,大明朝的国库岁入本来就少,以至于连官员的年俸都发不出,最后用米面或者是宝钞代替,兵饷就更不足了,除了边镇那边勉强还能拨一点,虽然年年还要拖欠,可是其他各地的军户所,朝廷却是一分银子都没出。有些时候还需要用内库来弥补国库不足,可是今年,嘉靖皇帝的‘善政’却恰好使得这个情况更加恶化。要怪也只能怪嘉靖自己,大臣们纷纷建议裁撤各地镇守,嘉靖觉得这是好事,他毕竟刚刚登基,政务上的事还是没有考虑周详,结果直接发出了旨意,想不到现在却是自食恶果。

嘉靖吁了口气,阴沉着脸道:“你起来吧,没有你的事,朕自然也不会怪到你的头上,只是这太后庆生的银子却总得想想办法,是了,那徐谦如何了?朕让你盯着他,他近来有什么举动?”

黄锦如释重负,随即道:“陛下,这徐谦近几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是见了三个人。”

“三个人……”嘉靖眯起眼来,道:“哪三个。”

黄锦道:“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佥事陆松,一个是翰林学士桂湘,一个是翰林编撰谢丕。”

第一百八十一章:简在帝心

嘉靖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随后他用手指节敲打着节拍,慢悠悠地道:“翰林学士桂湘,此人是桂萼的兄长吧?他见了徐谦,说了什么?”

黄锦的目光一闪,慢悠悠地道:“说是翰林有个书吏的空缺,想举荐他去。”

嘉靖的眼中带着警惕之色,沉着脸道:“徐谦怎么说?”

黄锦道:“徐谦婉拒了,后来那桂湘赠了几本书,具体是什么书,奴婢还要继续查一查。”

嘉靖的脸色这才缓和,摆摆手道:“不必再查了,无非就是卖个好罢了。”

黄锦又继续道:“至于那谢丕,倒是没有说什么紧要的东西,二人只是东拉西扯罢了。”

嘉靖微微一笑,道:“毕竟是师兄弟嘛,徐谦的恩师是谢卿家,谢丕又是谢卿家的嫡子,按理说徐谦进了京,是少不得要拜会一趟的,这是人情往来,没什么紧要。倒是陆松去寻徐谦又是什么意思?”

黄锦小心翼翼地看嘉靖的脸色,道:“陆佥事去了徐家,说是南镇府司有个空缺,请徐谦去掌书办一职。”

嘉靖不自觉地将眸子眯成了一条缝,道:“然后呢?”

黄锦道:“而后被徐谦直言拒绝,陆佥事发了一阵很大的火气,拂袖去了。”

嘉靖先是冷笑,围在暖阁里转了几个圈,良久才驻足,脸色缓和下来,幽幽地道:“陆松这个人,依朕看还没有他儿子陆炳聪明,朕看他是越老越糊涂了,他以为招揽了徐谦,就可以万无一失,从此以后,朕的身边都是他的人,哼,他太小瞧朕了!”

随即,他语气平和下来,又道:“不过朕看他也不会有什么心机,只不过是希望占点蝇头小利而已,他没这个魄力,罢了。”

黄锦心惊胆战,陆松是什么人?这可是嘉靖奶母的丈夫,在安陆的时候就已和嘉靖的关系匪浅了。陆松的儿子陆炳,从前还是嘉靖的陪读,这样的关系,陛下只是一句老糊涂,就差点失了圣眷,可见嘉靖的疑心实在重得可怕,他不免胆战心惊,暗暗揣摩着嘉靖那一句‘以为招揽了徐谦,朕的身边都是他的人’。

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是陛下无心之说,脱口而出,还是早有预谋,故意说给自己听的,莫非是发现自己和陆松走得太近?所以小小地敲打一下?

黄锦顿时警惕起来,他深知嘉靖并非是什么事都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许多话都只是在不经意之间脱口,可偏偏就是这些不经意的话,却代表了嘉靖的心思,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不满,黄锦此时突然意识到,徐谦放着进南镇府司和翰林的好事而无动于衷,实在是高明,只这么一下,等于是表明了立场,问题就在于,当今皇上最厌恶的就是臣下之间拉帮结派,也最厌恶的就是下头的人相互勾结,只是偏偏,下头的人少有徐谦这般不为利益所动之人,却多的是抱团取暖,自以为多拉人头,广结善缘方才能长久。

这些人……还是看不透啊……

黄锦在心里摇头,今日这件事竟是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他沉默片刻,随即道:“陛下,陆松近来是放肆了一些,据说陆松在卫所里头和一个同知闹了些矛盾,就为了这件事,他竟是指使人抓了不少该同知的亲信,污他们违了卫里的家法,足足打死了三个人才罢休。”

嘉靖的眼眸中掠过了一丝冷意,随即他冷冷呵斥道:“黄伴伴,你太大胆了,这件事陆佥事早已密报给了朕,是朕要敲打一下这个同知,你胡言乱语,莫非是以为朕会偏信于你吗?”

黄锦连忙道:“奴婢万死。”

“罢了,以后不要再这样。”嘉靖的棒子高高举起,却是轻轻落下。

这让黄锦的心里不由松了口气,他当然知道嘉靖的心思,方才自己编排了陆松几句,表面上好像陛下生气,其实这不过是做做样子,若真是生气,哪里会轻易罢了?

一个小小的试探,证实了黄锦的猜测,这让黄锦很是心惊,心里不由想,咱家厮混了这么多年,尚且还没有这个见识,徐谦小小年纪,到底是早已知悉了陛下的心思,还只是无心插柳?

正在这时候,嘉靖的心绪反而开朗起来,慢悠悠地道:“你们应该向徐谦多学一学,他一心只想着为朕办事,能力又是出众,心智也是顶尖,文章学问也是极好,他虽不是完人,也有小心思,可是知道进退,陆松若是学了他三成,他还用每日巴望着那锦衣卫都指挥使吗?朕难道会肯让他一直呆在锦衣卫佥事的任上?陆松,毕竟是朕的人,只是有些时候太狂妄了。”

一番感慨,让黄锦心里苦笑,也难怪陆松倒霉了,跟在陛下身边这么久,还这样没有眼色,也难怪他与陛下如此亲近的关系,可是至今还只是个佥事。

黄锦笑吟吟地道:“陛下,奴婢一定会多向徐谦讨教。”

嘉靖失笑,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就是你,何必要学别人。朕现在在想,是不是该到了见徐谦的时候了,让他在京师,一直无所事事也是不好,不如去见一见。”

黄锦道:“陛下若是想见,一道口谕,他还不是要乖乖进宫?”

嘉靖却是摇头,轻抿着嘴道:“没这么简单,朕和他本来就藕断丝连,已经引起了百官的注意,若是这时候让他入宫,难免会让人暗中揣测什么,这对他未必是什么好事,得找个由头,在不经意的时候见上一面。”

黄锦不由苦笑,嘉靖天子的心思实在太深,只是一个会面而已,都会疑心被人揣测出什么来,不过话说回来,徐谦在杭州一直是风口浪尖的人物,早已引起了各方关注,从这一次陆松和桂湘这般笼络就可以看出,徐谦来京,何止是宫里在注视?这京师的许多大人物只怕都留了心眼。这个节骨眼,确实不宜召见。

除非……

黄锦不由道:“两宫太后娘娘一直在为公主殿下的婚事操心,且两宫都属意杭州谢诏,奴婢听说谢诏也从杭州回了京师,两宫已经有意择日请他入宫来见,他是公侯子弟,其母又是宗室之女,因此两宫太后的意思是请他入宫来唠嗑家常。奴婢在想,能不能折中一下,请陛下去说服两宫太后,就说是单单召一个谢诏,未免有些不足,怕这未来驸马为此而不适,倒不如借着这个由头,就说召问杭州在京士子,不但要请谢诏,顺道还可以将徐谦也叫进来,除此之外,再让一些杭州士人作陪,如此一来,那谢诏有了同伴,心里自然也就没有这么紧张,而徐谦也可借此入宫,陛下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在闲暇时召问他。”

黄锦想出这个馊主意,实在有点煞费苦心。

嘉靖沉吟了一下,不由苦笑道:“你这奴才,别的本事没有,这个本事倒是厉害得很,这样做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只是两宫太后那边未必想见这么多人,不过朕可以试试看。”黄锦心里却是想:“这事儿准是能成的,两宫太后都想母仪天下,巴不得让人看到她们的凤颜,比一比端庄,只要陛下提出来,王太后定然会极力促成,而张太后见状,肯做出退步吗?”

嘉靖显得有些累了,不过精神倒也还好,道:“既然如此,你就去张罗一下,拟本来奏吧,不能让朕来提,必须是让十二监这边提出来,朕再去旁敲侧击。”

事情商量定了,黄锦松了口气,而嘉靖则显得兴致盎然,显然对于这一次两宫召问谢诏的事多了几分兴致。

他不由又问:“听说红秀已经见过了谢诏,怎么样,红秀对他的观感如何?”

红秀乃是孝皇帝的独女,也是宫中唯一待嫁的公主,虽然和嘉靖并无骨肉之情,可是嘉靖在宫中,唯一的兄妹就只有红秀一个,这个刻薄寡恩的皇帝对红秀倒是极好,为了红秀下嫁的事,也没有少下功夫。

况且王太后虽然和张太后明争暗斗,可是对红秀同样也是极好,因此选婿的事,反而闹得宫里很久都没安生,本来已经有了好几个人选,最后都因此否决,现在这个谢诏,家世既好,据说人品、学问又是出众,倒是让两宫的意见取得了一致。

黄锦这时候反倒呆了一下,心里说,这女儿家的心思,咱家可猜不出,只是陛下问起,他只得硬着头皮道:“想来并不坏,奴婢曾听公主殿下说过只言片语,说杭州很有意思,想来有意思的不是杭州,而是杭州的人。”

嘉靖不由笑了,道:“你倒是能妄自揣测,不过……是有些意思了,但愿这件事能玉成才好,否则今日否决一个,明日又否决一个,难免要被外人看笑话。”

第一百八十二章:朋友,你是来卖萌的吗

每日清晨,徐谦起得很早,随即便将徐晨从被窝里拉出来,紧接着二人一前一后直接进书房,徐谦拿着书架上的书看,徐晨则是乖乖地坐在另一边读写。

徐家的家教自徐谦这个变态开始,再传承到徐晨身上,多半轻松不到哪儿去了。有了名师指教,又有铁尺威胁,徐晨的学业进步得倒是很快,至少四书已经能勉强背出了,不过能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那只有天知道。

这种清闲的日子,徐谦料到不会太久,不是他这个人性子使然,而在于许多事既然做了,就已经不能回头了。

徐谦预料,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事等着他。

因此,对于徐晨的教育,徐谦打算聘请一个西席蒙师,好好敦促。否则以徐晨的性子,天知道会野成什么样子。

好在京师和杭州一样,读书人依旧是比狗还要多,很多进京赶考的书生因为离家千里,手头很不宽裕,因此也很愿意寻份既能温习功课,又体面的差事做。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徐谦的际遇,有许多好衙门请去做书办。这教书先生却也不算什么太坏的事,尤其是给一些富家子弟教学,不需要带着十几个娃娃折腾,省心许多。

徐谦特意让闲得发慌的徐福出去聘人,只用了半天功夫,徐福就已经物色到了人选,他眉飞色舞地道:“公子……公子……还真寻到了一个秀才,此人说了,师者授业解惑,本是理所当然,徐晨堂弟想读书,他愿倾囊相授,而且他还说了,只要徐家提供饭食,其他一概不取。”

徐福是个钻进了钱眼里的人,要多吝啬就有多吝啬,现在专门给徐昌父子做管家倒是很来劲,他虽然吝啬,好在从不贪墨,因此徐昌很是放心这个侄子。

不过徐谦对徐福的话只信八分,倒不是怕他偷懒随意找人来滥竽充数,而在于这家伙太吝啬,他选人的标准多半就是人家的要价高低来比较了。

徐谦可不相信这么好的事,乡下的蒙学先生或许只要求食宿,那是因为水平太低,也不好意思向东家要钱,况且口里虽说不要钱,逢年过节,东家还是会封几角银子,表面上是不要钱,其实多少还能意思意思。

京师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