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风-第2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七当然不愿给周正风擦屁股;残败的州域;去占据的后果;只能惹来负担和仇恨;而且晋国如今的兵力;不能应付了太长的战线;八万苏州军必须得回去一半;新得的降卒和迁民之兵;在短期内;存在了不稳定和战力低下;如今的晋国需要时间整顿内政。
第40章拆军
陆七一到饶州;立刻找见了王仲良;王仲良如今正忙着抽丁募军;见了陆七惊喜不已;经过了交流;陆七知道了楚国十万大军进袭了镇南军。
驻扎在象牙潭附近的四万镇南军;突然被了楚国十万大军突袭;使得镇南军大败;不过镇南军节度使不是庸帅;当机立断的下令退军;带了三万败军跑去了南都据守;南都留守是名将林仁肇;面对了来袭的十万楚军;却是主持了南都守城战;如今楚军攻城不下;只能围困。
楚军在围困南都之后;数次想分军进袭别地;但是一分军;南都就出军反攻;弄的十万大军无法离开了洪州;使得饶州这里还没有见到了楚军;不过刺史孟石下令募军;准备去支援南都。
交流之后;陆七书了封密信;让人给萧府送去了;一是告知西部的变化;二是求萧府举荐能吏去晋国;荐官可先去了苏州;由海路转到晋国;陆路如今可不好走了。
同时陆七也书了份述职;言由于昭武军突然反叛;使得抚州陷入了楚国之手;他因为正好在外治理河道;突见昭武大军出现;却是以为是昭武节度副使;为族亲之事率军来报复;所以及时的跑了;后来才知道竟然是昭武军投降了楚国;如今他只能寄留在饶州;等候朝廷的旨令。
陆七本打算拜见一下王文和大人;可是王仲良告诉他;王大人在给他回信的第二天;就离开饶州去了江宁;陆七听了却是觉得;王文和应该是预见了楚国攻唐;所以及时的躲去了江宁;人在了江宁;那西部发生的变故;朝廷就赖不到了王文和头上;王文和可能是真的不愿再领军了。
陆七去见了孟石;一见孟石就愣了一下;如今的孟石简直变了一个人;皮肤变黑了;头发见乱;脸颊也清瘦了好多;眼睛还有血丝;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年的落魄先生。
孟石见了陆七也只是平淡的说了两句;就又忙碌去了;他身为刺史;正在亲自上阵的去各乡征军;没空多搭理陆七;而且似乎对陆七也疏远了;竟然没有请了陆七帮助。
陆七又去见了韦浩;韦浩比孟石强多了;容貌基本没有改变;陆七也听王仲良说过;韦浩一直是坐镇州衙不离;只愿意处理送来的公务;不像孟石;亲自的关注民生;很少在了州衙。
韦浩见了陆七;还是温文尔雅的笑对;两人坐在偏堂里;交流一下别后的信息;也谈了各种见解;韦浩对唐皇向周国称臣的事情反应平淡;对陆七能够在常州得势也没有表现了惊喜;陆七对韦浩怀有戒心;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对于饶州的事情;韦浩直言他之所以少离州衙;一是担心被刺杀了;二是不想显了声名;就是默默的支持孟石和王仲良;他的长史权柄;一直没有牵制了孟石和王仲良。
两时后;陆七离开了州衙;走时又与温羽亲近的笑语了几句;温羽由大理寺的府卫;随同韦浩外放来了饶州;职任了饶州左都尉;碍于韦浩;陆七与温羽无形中有了界限;亲近了几句就结束了对话。
回到了客店;陆七却是命令一百南鹰卫只留下十人;其他的离开饶州;去石埭县护卫辛韵儿听用;姚松安排了一下;打发九十名南鹰卫离开了。
大多数南鹰卫一走;姚松才不解的问道:“大人;为什么让他们走了;大人应该需要人手听用的。”
陆七一笑;道:“我现在是县令;可不是什么将官;如今楚国进袭;若是留了这么多卫士在身边;你想想;会不会被调去了参战。”
姚松恍然点头;陆七又淡然道:“就是参战;我也只愿意独自去参与;能够了进退自如;若是有了一百南鹰卫在身边;那我就被牵制了;南都留守会当我是南鹰卫将官的下令调用。”
姚松点头;陆七又道:“以后你们十个;不要自称是南鹰卫;而是县令的护卫。”
“诺!”姚松为首的十名卫士;军礼恭应。
三rì后;兴化军的十万大军突然涌入了饶州;不过却是驻扎在了余干县;而周正风的信使已然先行奔去了江宁;周正风在宋老青的建议下;上书解释和问权;问唐皇兴化军若是去了洪州;应该归属哪一位大人指挥。
问权不过是打个马虎眼;上书主要是解释;说兴化军陷入了严重的缺粮境地;已然出现了崩溃的迹象;为防止兴化军将士流失的归附西部世家;不得不出军去了越国衢州抢粮;不想才击败武胜军;就接到了抚州昭武军反叛的急报;因为探知楚军有军力十五万;不敢孤军反击;只能移军饶州等候朝廷的决策。
周正风的上书比陆七的上书晚到了一rì;而楚国攻唐的急报已然先到了江宁;江宁朝廷震惊;政事堂将西部所有上书都交给了国主御览;陆七上书就是其中之一。
陆七的上书还打了一句悲情牌;言由于不知道昭武军是反叛;所以跑了也没有远离;结果被数千昭武军追杀;折损了百多名护军;而抚州临川县的官员;都失陷了;不知道是投降;还是被俘虏了。
陆七的上书在西部上书里;是最没有份量的;被看过后就丢在了一旁;最有份量的当然是南都留守的告急和军情禀报;以及镇南军节度使的请罪书。
说是请罪书;还不如说成是自辩请功书;镇南军节度使言;面对突袭而来的十万楚军;不得不果断退守了洪州府治;四万军只折损了五千将士。
如今的江南国主;原本就被周国的事情狠狠的打击了一棒;还没缓过劲来;西部竟然又烽烟骤起;相安了十几年的楚国和唐国;突然刀兵相见;这让本打算迁都西部的国主陛下;为之心惊而后怕;更让他惊恐忿恨的是;昭武军竟然反叛了;他愤怒的下旨捉拿昭武军主帅在江宁的亲人;结果才知道;昭武军的主帅亲人;已然不知道什么时候;逃离了江宁。
国主的泄恨落空;只能打起jīng神应对已然发生的战事;讨论中周正风的上书到了;国主一看为之喜悦;有着十万大军的兴化军;竟然完好的存在着;还被周正风带去了饶州驻扎;这可是最好的消息了。
对于周正风的擅自进袭衢州的事情;看了解释的国主只能无语;事实上;兴化军缺粮的事情;是这位江南国主故意造成的;原因是想拆分了兴化军。
国主是想拆分五万兴化军驻扎去了金坛县;所以对于兴化军请求军粮的上书迟迟不回应;就是想饿着兴化军;饿到一定程度;他在下旨拆军东调;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楚国的进袭;昭武军的反叛;使得饿军而拆的做法;成了不能继续下去的空想。
十万大军的信息;立刻让国主惊惶的心稳定了很多;召集重臣议论周正风的上书;于是群臣激烈的各抒己见;有的建议就让周正风继续领军击楚;有的建议应该让南都留守主持大局;有的建议让王文和大人速归西部主持战局。
最后;右相力主南都留守主持西部战局;言周正风缺少大战经验;能够及时知机的退军饶州;已然难能可贵;可以继续是四万节度使牙军将士的领军;六万前锋兴化军应该直接归属南都留守调度。
江南国主采纳了右相的建议;下旨赐封周正风为丹阳侯;食邑丹阳县两千户;赐卫尉寺勋卫一千;另自兴化军分军四万建制东吴节度军;周正风为东吴军节度使;驻扎于西部;归南都留守节制。
另六万兴化军将士;成为南都六旗护军;归属南都留守直辖;兴化军制予以取消。
南都留守林仁肇;节制西部所有军力;主持西部对楚战事。各县依户抽丁募军;征收军粮。征收常州吴城郡主府存粮;支援西部战事。
第41章国使
国主的圣旨和朝廷的命令发布了出去;十二rì后;鱼华轩一身三品文官服;带了闽地特产的重礼;一行二十八人抵达了江宁;自称晋王所属南江侯;奉王令出使唐国;进叩江南国主陛下。
突然的凭空来了个晋国使臣;让唐国朝廷为之惊愕;国主和重臣们又聚在了一起;议论晋国来使;看了国书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晋国;竟然是闽地的清源军。
国书言:“臣清源军节度使留后陆炳;上禀国主陛下;因清源军节度使陈大人病故;指臣陆炳为节度使留后;臣感恩承位;亦知国主陛下仁德;故愿称臣继续敬奉为主。
臣陆炳为表心迹;发兵进击闽国;力战灭之;又恰逢兴化军进击越国衢州;臣及时发兵辅战;败越军得获处州和温州;臣如今幸得西南六州之地;拥兵八万;所属将官因功求升;臣不得已被推为晋王。
臣出生晋江之畔;祖上为陆逊之后;因战乱流落闽地;臣不敢忘祖上家风;处偏域而不敢忘礼;今被推为晋王;愿继续忠于唐国;愿以唐国之文华;教化子民。
如今楚国不思上国德恩;悍然背叛袭主;臣愿兵锋向西;牵制楚**力;耗损楚国之国力;臣叩吾主;急盼佳音。”
李国主扫了群臣一眼;问道:“陆炳其人;有那位卿家知道?”
群臣互相看看;吏部尚书起礼道:“陛下;西南闽地属蛮夷;距江宁很远;陆炳其人;应该是清源军里的将官。”
李国主点头;吏部尚书又道:“陛下;陆炳其人的国书;可能是清源军内部发生了兵变易主。”
李国主点头;问道:“卿认为该怎么回复?”
“闽地蛮夷;只能由其自治;不过其竟然占据了六州之地;却是会成为了大患。”吏部尚书回答道。
“陛下;清源军占据了泉州和漳州尚可;如今竟然进据了处州和温州;却是不宜纵容了;臣认为;可先不予理会。”兵部侍郎起礼说道。
李国主默然;吏部侍郎起礼道:“若是不予理会;那这个所谓的晋国;只怕会转而附楚。”
“清源军能够进据了处州和温州;应该是借了趁火打劫的机会;如今兴化军离开了衢州;越国必然会反攻的;那时清源军肯定会败退;一旦败退了;那我们承认的晋国;就成了一个笑话。”兵部侍郎反驳道。
“兴化军是离开了衢州;可是抚州却是有了十万以上的楚军;所谓的晋国若是归附楚国;那就未必会是败退了。”吏部侍郎反驳。
“哦;那却是奇怪了;既然有了楚军在侧;所谓晋国怎么还会来了江宁求附?只怕有什么yīn谋吧;难道所谓晋国;不怕陷入了楚国与越国的进击之下。”兵部侍郎质疑道。
“清源军本就是唐国之臣;唐国也一直是善视之;如果所谓的晋国附楚;一是有了背叛的名声;二是楚国真的会容了所谓晋国存在吗?所谓晋国可能是在用远交近敌的策略;期望唐国能够牵制了楚**力;一旦附楚;就要面临了被吞掉的后果。”吏部侍郎反驳道。
兵部侍郎一皱眉;默然了;晋国的突现;事实上并不让他排斥;如今南都陷战;对于荣氏根基是非常不利了;如果有所谓晋国能够牵制了楚**力;那反而是有利于荣氏。
“右相怎么看?”李国主看了右相问道。
右相起礼道:“如果陛下不顾忌周国的反应;那可以承认了所谓晋国。”
李国主脸sè一变;皱眉道:“这关乎周国什么事?”
“陛下;如今唐国和越国都已向周国称臣;如果陛下拒绝承认了晋国;那晋国可能也不会附楚;而是会直接向周国请封;而周国必然愿意承认了晋国;周国的承认;就会抑制了越国的反攻;周国是希望大江以南;能够诸国并存的。”右相回答道。
李国主默然;群臣也默然;过了片刻;李国主才道:“清源军本就是唐国之臣;如今既然来朝;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陛下圣明。”右相起礼恭贺;群臣也继而齐呼。
李国主点头;脸sè微见了愉悦;他是心惧周国;可是骨子里是不甘屈辱的;他很明白;如果所谓晋国的来朝他拒绝了;那不但会更显了懦弱;也会让唐国rì后更加的困顿;晋国既然附属了唐国;那就会与楚国和越国存在了对立;也不会为了周国所利用;唐国不能处于周邻皆敌的境地。
“陛下;晋王之封;臣认为过高了;以前的清源军节度使;也就是郡王之封;不如还封为晋江郡王。”户部侍郎忽起礼说道。
李国主微皱了下眉;礼部尚书起礼道:“陛下;臣认为还是顺之为好;所谓的蛮夷之地的封王封侯;是不能与我朝比论;在此小节上;较真易生了误会。”
“陛下;刘大人言之有理的;如果所谓晋王觉得了赐封比楚王为低;或许会生了怨心。”吏部侍郎附和道。
李国主点头;道:“既然承认了是附属国;就让鸿胪寺依国礼对之吧。”
“臣领旨。”鸿胪寺卿起礼恭应;关于晋国来朝的事情;有了定音。
第二天;鱼华轩受到了国礼级别的接待;被鸿胪寺接去住了;开始商讨立国的细节;如晋国的官制要与唐国接轨;晋王的礼仪按亲王制;唐国会依制为晋王制印封册。
而此时的陆七很闲;也很闹心;闲是一直在鄱阳县养身;闹心是楚国的进袭;造成了很多事情的变化;李国主竟然下旨征收常州存粮;征收的理由大义凛然;让本来计划好的常州起兵;陷入了尴尬的为难。
抵御外敌的征粮;若是拒绝;那就会失了大义的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