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天记-第1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藏里对很多种解碑流派都有阐述,至于这三种主流的解碑方法更是记述的非常翔尽,他既然通读道藏,自然对这些解碑方法稔熟于心,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今日解读那座照晴碑时,竟是刻意没有用这三种方法,而是走了一条有些怪异、必然艰难的新路。
“我认为……这三种方法都不见得是正确的。”
陈长生给出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答案,而且他用了正确两个字,说明他认为此事有对错。
听到他的话后,草屋里的人们很是吃惊,包括唐三十六。
苟寒食微微皱眉,说道:“难道你持天书不可解观?”
大陆上流传着很多种解碑的方法,也有很多人甚至包括国教里的一些教士都认为天书不可解,所有试图解读天书碑文的行为都是荒谬可笑的,即便是身具大智慧之人,也只能理解那些碑文想要给人类看到的某些信息,根本不可能看到天道真义的全貌。
“不,我只是认为现在世间常见的这些解碑流派,都已经偏离了天书碑的原本意思。”
陈长生用平实的语气说道:“无论守其形还是取其意或是仿其术,对天书碑文的解读,目的都是用在修道上,但事实上,最早看到天书碑的那些人类,或者说第一个读懂天书碑的那个人,并不会修行……所以我认为这三种解碑方法都不正确。”
草屋里变得更加安静,因为众人忽然发现陈长生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苟寒食却摇了摇头,说道:“不会修行,自然解不出来修行方面的妙义,但我们会修行……就像一个不会识字的孩子,永远无法读出人类诗词歌赋里的美,但我们却能。按照你的说法,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学会的知识尽数忘却,变成懵懂无知的孩童,才能明白到天书碑的本义?”
唐三十六有些不确信说道:“怀赤子心,天真烂漫,如此才能近大道,道典上一直是这般说的……说不定真是这么回事?”
“弃圣绝智,不是让我们真的变成傻瓜。”七间清声应道。
苟寒食举手示意先不讨论这个问题,看着陈长生问道:“那你今日解碑用的什么方法。”
陈长生没有任何隐瞒,把自己观朝霞之前的石碑偶有所感的事情说了出来,同时也说了自己在庭院里观察到的那些景物变化,说道:“碑文若是不可变的参悟对象,为何大家解读出来的信息完全不同?所以我认为碑文的意思,就应该在变化之中。”
苟寒食回想了片刻,说道:“七百年前,汝阳郡王陈子瞻入天书陵观碑,曾作文以记其事,似乎便是你这种看法?”
“是的。”陈长生说道:“汝阳郡王最后用一年时间参透了十七座石碑,在皇室当中,可以排进前十。”
苟寒食说道:“我认为此法依然不可行。”
陈长生认真问道:“为何?”
苟寒食说道:“因为前陵天书碑的碑文本就极繁,清风繁星烈日晦雪,光影变化更是难以计数,根本不可能进行整体观察,一个人的观察画面样本数量太少,即便不理这些,你要找到其间的变化,总要挑选一个对象,你怎么挑?”
陈长生沉默片刻后说道:“凭感觉。”
苟寒食不再说什么。
草屋里再次变得安静起来。
天书不可解,天书也可随意解,如果只是听上去,今夜众人说的解碑方法都有道理。
不同的修道者用不同的解碑法,这种事情进行交流,没有任何意义。
七间犹豫了会儿,问道:“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太离经叛道了。”
陈长生笑了笑,说道:“世间万种解碑法,我只问一句,好用吗。”
“有道理,就像你先前做的腊肉,管是糖渍还是葱炒或蒜苗炒,只需要问一句,好吃吗。”
苟寒食微笑说道,然后笑意渐敛,看着他正色说道:“但我建议你不要告诉别人这一点。”
陈长生闻言一怔,然后才醒过神来。
如果他还是那个从西宁镇来京都的乡下少年道士,那么不管他用什么方法解碑,都没有人懒得理会,但他现在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被离宫选中的人,他的很多行为在世人看来,或者都代表着国教的意志。
一直没有说话的折袖忽然开口,看着离山剑宗四人面无表情说道:“那要看你们是什么想法。”
苟寒食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虽然他性情温和,但自有他的骄傲。
众人不再讨论这件事情,开始洗漱准备睡觉。
陈长生收拾笔记的时候,忽然心头一动,走到外屋,把笔记递给苟寒食,说道:“你帮我看看,这是我凭感觉挑的一瞬画面。”
苟寒食有些意外,先前的辩论是一回事,把自己理解出来的碑文给别人看又是另一回事。他想了想,从怀里取出一本小册子,递了过去,说道:“为进天书陵观碑,我这些年做了些准备,这小册子上面是我摘录的一些笔记。”
陈长生笑了笑,苟寒食也笑了笑,两个人的视线相对,忽然间安静下来,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震惊的神情。
在屋外洗漱完毕的少年们,回到屋中,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幕画面。
“应该在屋子里。”苟寒食说道。
陈长生说道:“不在被褥里,我白天拆的时候没看到什么笔记,纸片都没发现一张。”
唐三十六揉搓着湿漉漉的头发,不解问道:“在说什么呢?”
“荀梅的笔记。”陈长生和苟寒食异口同声说道。
然后他们同时转身,在屋子里翻找起来。
……
……
第214章 薄册动人心
梁半湖和七间也很快反应过来,跟着陈长生和苟寒食开始找东西。草屋并不大,很短的时间内,便被众人翻了个遍,就连灶台和水缸都没有漏过,一时间,屋内到处都是灰尘在飞舞。
唐三十六却没有反应过来,还在想着陈长生先前说的那句话,追在他的身后不停问道:“你把被子都拆了,那咱们待会儿睡什么?虽然说荀梅前辈留下的那些被子确实酸臭的难以忍受,但至少有个盖的啊,我和你说,我今天晚上怎么都不会盖那个破皮子,那家伙热的。”
众人心想,汶水唐家的少爷果然自幼锦衣玉食,与众不同,在这种时候也只担心能不能睡得舒服,离山剑宗的弟子大多出身苦寒,本就不喜欢唐三十六平日的作派,这时候更是心生怒意,哪里会理他。
陈长生刚找完炕下,脸上满是灰土,听着身后唐三十六的碎碎念,有些无奈地停下动作,说道:“新被褥稍后就会送过来,你稍安毋躁。”
唐三十六这才稍微放心了些,好奇问道:“你们这是在找什么呢?”
陈长生说道:“不是才对你说过,荀梅前辈的笔记。”
“什么笔记?”唐三十六明显还没有反应过来。
“他解读天书碑的笔记。”陈长生走到屋外,看着篱笆,心想会不会藏在地里,如果真是那样,那可难得找到了。
唐三十六这才明白为何众人的反应如此之大,赶紧卷起袖子,说道:“这可是要紧东西,可得赶快找出来。”
草屋安静下来,只剩下翻箱倒柜的声音,还有敲击墙壁的声音,只是安静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唐三十六的声音再次令人头疼地响了起来:“我说,如果真有笔记,那笔记归谁啊?”
关飞白正站在灶台上看挂着腊肉的梁后,闻言没好气说道:“谁先找到就归谁。”
唐三十六不依,说道:“凭什么?明明是我们先住进来的。”
七间擦了擦脸上汗珠,很认真地分说道:“荀梅前辈昨夜在神道前重伤时说过把这间草屋留给我们所有人。”
折袖面无表情说道:“谁先找到就归谁。”
唐三十六眼珠一转,心想离山剑宗有四个人,而且看他们现在找的如此用心,只怕会先被他们找到,便定了主意。
“我们让一步,不拘谁先找到,一起看便是。”
……
……
灰尘飞舞,庭院里的篱笆倒了更多,檐上的草被掀开,就连井边的地面都被掀开,整间草屋都快要被众人拆散,终于听到了一声惊喜的呼喊。
“找到了!”
众人大喜,循着声音赶回屋内,只见唐三十六的手里多了一本薄册。唐三十六的神情有些复杂,能够找到荀梅留下来的笔记自然很高兴,问题在于他自己事先已经提议,不管谁找到,众人都一起看……
“还不如让你们找到,或者我能更开心些。”他把那本薄册搁到桌上,带着悔意说道:“怎么就让我找着了呢?”
“在那儿找着的?”陈长生好奇问道。
唐三十六指着身前的方桌,说道:“就垫在桌脚下面,你们都没瞧见?”
一片安静,众人已经在灶房里的这个小方桌上吃了两顿饭,只是谁会想到,荀梅竟会把如此重要的一本笔记就这么垫在桌脚下面,所谓灯下黑或者便是这个道理,想着自己险些把屋子都拆了,不禁觉得有些尴尬。
梁半湖看着唐三十六说道:“没想到,你找东西有一套。”
唐三十六说道:“汶水家中,老太爷牌房里的桌脚下垫着银票,我小时候就经常去偷,所以习惯性瞥了眼,谁想到真的就在桌脚下。”
依然一片安静。包括陈长生在内的所有人都失去了和他说话的兴趣,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真的很难愉快且通顺地进行交流啊。
……
……
灰尘渐敛,重新擦拭桌椅,收拾屋居,一切完事后,七人围在小方桌旁,借着油灯微暗的光线,怔怔地看着桌上。
陈长生和苟寒食抬起头来,对视一眼,想起荀梅临死前专门提到把这间草屋留给他们住,并且言明他喜欢清静,不想更多的人住进来,当时他们就觉得有些奇怪,现在才明白其间隐藏着这等深意。
荀梅在天书陵里观碑三十七年,留下来的最重要的遗产,当然不应该是这间草屋,或者是那三床酸臭难闻的被褥,而是桌上那本薄薄的旧册。
苟寒食掀开那本薄册的第一页,便有六个脑袋探了过来。这本薄册是荀梅的笔记,上面记载着他观碑所悟,更多的则是他在解碑之前的各种设想与尝试,密密麻麻的小字里,是整整三十七年的岁月。
荀梅在天书陵里三十七年,解了数十座天书碑,自然不可能把解读每座碑的过程都无一遗漏地记述下来,但就像对所有观碑者一样,前陵的第一座石碑、照晴碑的意义格外不同,数十年前,他初见这座石碑时的感受,以及随后试图解碑时的方法选择和心理变化,都记载的非常清楚。
天书碑万古不变,观碑者却各不相同,前人解碑的方法,后人自然不可能拿来就用,不然像离山剑宗的师门长辈们早就把自己当年的解碑手段教给苟寒食这些弟子,但是前人解碑的过程和宝贵的经验,可以为后来者提供思路,少走几次弯路,荀梅观碑三十七年,除了一生不能出陵的碑侍还有那些可以随意观看天书的圣人及八方风雨,还有几个人能比他观碑的经验更加丰富?这本薄册如果流传出去,必然会成为无数势力争夺的目标。
围桌而坐的少年们很清楚,这是何等样的机缘,自然无比珍惜,盯着薄册上的那些文字,随着苟寒食的手指翻动,不停地思考着,吸收着。
草屋里一片寂静。
……
……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苟寒食把薄册盖上。唐三十六正看得入神,起身惊道:“这是怎么了?赶紧打开再看看。”
陈长生说道:“时间还多,慢慢再看,总要有个消化的时间,而且我们现在连第一座碑都没有过,把这一段看完就够了。”
听到这话,唐三十六才安静坐下。
苟寒食看着身前的笔记,叹道:“前辈果然是前辈。”
大家心里也有相同的感慨。
笔记里写的清清楚楚,荀梅解开照晴碑,只用了两天时间,而更令他们感到震撼敬佩的是,最开始的那两天,荀梅只尝试了两种解碑方法,而在后来漫长的观碑岁月里,或者因为无聊或者因为后面的天书碑太难破解,他闲来无事时曾经再次解读照晴碑,最后竟是找到了七种方法可以解开照晴碑,七种成功的解碑方法,这是什么概念?
……
……
折袖、关飞白等五人,因为白天的时候在天书陵里观碑时间太长,心神损耗太多,又要体会吸收荀梅笔记里的那些经验,已然各自沉沉睡去。陈长生和苟寒食因为观碑时间有限,而且已至通幽境,精神还不错,站在庭院里看着夜空里的满天繁星,没有去休息的想法。
“我想再去看看。”
陈长生看着夜空里的那些星星,想着笔记上面荀梅所用的第六种方法,忽然生出一种冲动,想去看看星光下那些碑文的变化。
苟寒食说道:“我正有此意。”
说走就走,二人穿过桔园,向天书陵走去,不多时便来到了陵前,陵间唯一的那条道路,在星光的照耀下仿佛玉带,很是美丽。
正要登陵,陈长生忽然停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