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第11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是自己对于现实生活、对于梦想生活的一种渴望,反映的是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许多人并不能赞同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选择,但是他们看完这部电影,却能够了解他当初作出选择的情况是什么。了解,但不理解。这就足够了,因为这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大部分电影,人们会围绕着它好不好看而争论,为了剧情、为了表演、为了特效之类优秀与否而争论;还有电影,从剧情到表演,从摄影到音乐,从氛围到情感,它都有出色的表现,于是人们就围绕着电影的主题和价值观而进行争论。“荒野生存”是后者。事实上,埃文…贝尔的电影一直到都是后者。
从当初一部“恋恋笔记本”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这个苗头,之后的“神秘肌肤”、“阳光小美女”都是如此,特别是去年的“香水还有这一次的“荒野生存更是将这种情况推向了巅峰。而埃文…贝尔又一向喜欢隐藏在摄像机镜头背后,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思绪和想法融入在每一个镜头的角落里、隐藏在演员那张带着表情符号的脸孔里,然后让人们自行去理解、自行去想象,所以,讨论就越发激烈起来了。埃文…贝尔的每一部电影总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媒体不厌其烦的讨论和争执,想必这就是根本原因之一了。
这次也不例外,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选择是否极端、是否负责任,或者是否值得美化,又亦或者是否值得颂扬,“荒野生存”上映之后,刹那之间就成为了媒体热议的焦点。
对于是否值得讨论的这个议题,“娱乐周刊”的威廉…伍德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埃文…贝尔这一边,没有任何的意外。
“想象,假如克里斯托弗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前往非洲参加慈善资助活动,然后意外死于榴弹又或者是奇怪的病症,那么还有人会质疑他的选择吗?人们也许会克里斯的理想是伟大的,为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假设,克里斯托弗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徒步前往圣地,三步一磕头,其虔诚令人动容又难免让人不解,但是总体上,不解的人也会明白这是文化的不同导致的差异,那么,即使他最后在朝圣的途上意外死亡,人们也会他死得其所。
而克里斯托弗却是不同的,他生长在世俗的主流的环境下,但是他却选择了一条格格不入的方式去体验自己的人生,没有做主流价值观下的一个‘正常’人。相反,他显得很自我,或者很自私,选择了自我放逐,选择了独行天涯。那么,我们既然不会议论其他人的梦想和信仰,又凭什么议论克里斯的呢?克里斯也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义无反顾,虽然他没有‘有益于’这个社会,但同样也没有‘侵害’这个社会不是吗?
克里斯对于梦想的执着,对于自由的向往,其实只是他个人的选择罢了,和非洲义工、宗教朝圣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也许,克里斯的行为的确伤害了他的父母,但他的出走本身就与父母的关系脱离不开关系,我们又应该责备谁呢?这就好像孩子坚定不移地要玩摇滚,但是父母却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名规矩的律师,这样的分歧势必会让一方伤心和失望,这是不可避免的。站在道德高度上指责克里斯的选择,是没有道理,也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可以理解孩子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毅然决然踏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又为什么无法理解克里斯为了自己的梦想选择前往了阿拉斯加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最终的结局是死亡了吗?不是,而是因为我们内心追逐梦想的那颗心已经死了。
所以,克里斯的行为是否极端、是否负责任、是否值得美化、是否值得颂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不同的答案,但是请不要用世俗的道德观念去束缚他,也请不要用所谓的父母、家庭的观念去谴责他,更不要因为他临时前对于家庭的思念而嘲笑他。因为他不是我们,他做到了我们所不能做到的事,他让我们每一个人嫉妒羡慕却又无可奈何,他的勇气足以让我们大部分人羞愧。
我想像克里斯托弗那样年轻干净、那么寂寞自由地生活着,直到自己可以毫无防备地突然消失在公上的那一天。早在山羊皮乐队高歌着‘狂野自我……赫尔曼…黑塞笔下的卡门青畅游乡间、杰罗姆…塞林格书写‘麦田守望者’,阿尔蒂尔…兰波杀死作为诗人的自己而跑到非洲追逐自由的时候起,对于逃离社会遁入自然之中的自由向往就成为了所有历史悠久的情结之一。
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有一个浪迹天涯的梦,渴望像克里斯托弗一样去流浪,抛弃一切责任一切包袱一切枷锁,肆无忌惮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不顾一切。但我们都太过胆小,被禁锢在这个社会的钢筋森林里、被囚禁在社会道德的牢笼里,而克里斯托弗的死亡就如同梦想破碎一般,泪水再也无法节制。但是,破碎并不代表梦想的死亡,至少克里斯托弗尝试过,并且努力地拼搏过,而我呢,或者,你们呢?
我的内心感受着一种希望,但抬头入目之处却是一片凄凉威廉…伍德的这篇文章可以是评论,也可以是他的一篇观后感,那种设身处地的感叹和赞誉,并不仅仅因为“娱乐周刊”对于埃文…贝尔的全力还因为他来自内心深处的感悟。可以感受得到,威廉…伍德对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赞同和支持。
当然,就如同威廉…伍德预料得一般,各式各样的评论层出不穷,即使埃文…贝尔没有前来多伦多电影节,媒体记者们依旧毫不吝啬地把关注投注到了“荒野生存”的身上。而这一次,比起“香水”来,也许毁誉参半的程度没有那么夸张,但依旧是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响做了一片,好不热闹。
六更送上,电影部分写长了,抱歉,呵呵。RS
第五卷独一无二1685自由之
“由的代价”这是“首映”杂志艾略特…卡特对“荒野生存”的评论——正如“娱乐周刊”在支持者中的地位一般“首映”杂志向来是“倒埃文派”的头号人物,绝对是观众们不容错过的影评。
“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从自然界发展而来的,它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在现实社会中所遇到的困难在自然界里只会平行转移,并不会消失,所以也根本不存在一个脱离社会之外的美好自然界等待我们去开发。‘荒野生存’这个名字本身就十分可笑,人类根本不需要出发去阿拉斯加才能回到大自然,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丛林,本身就是自然的升级版本。人的问题只能在自身的**和精神上自我面对和解决,除此之外,逃到哪儿都没有用。连这个都无法认识到,拍出来的作品只能是误导大众。
观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却从埃文…贝尔那儿得到了一个相反的结论:一个青年在森林里饿死了,他不是被自然拯救了,而是被自然吞噬了。这个残酷并没有因为埃文…贝尔镜头之下雄壮的景色、绚丽的大河瀑布和激动人心的音乐而有丝毫改变。这一切都是人类自我的粉饰而已,自然界所谓的美丽、宽容和温柔恰恰是我们这些具有社会性的人类赋予它的,对此的不断臆想只能起到精神毒。品的作用。而埃文…贝尔在电影里所透露出来的那种追求梦想的勇气,它恰恰是一把双刃剑,在一个正常的人类社会,正是这个勇气制造了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厌恶和恐惧的社会丛林气氛。这个世界的财富、利益和社会等级正是靠不同程度的勇气来基本分配决定的。
如果要我从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身上看到了什么的话,我只看到他在精神生活得到了满足之后滋生出来的天真、幼稚、自负、自我膨胀和一厢情愿。最终,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还是希望能够回到人类社会里,只可惜他没有机会了,因为自然已经将他吞噬。
这是一个悲剧
艾略特…卡特的这一篇评论再次赢得了无数的支持者。自从“香水”以来,埃文…贝尔的作品争议性越来越大,所以艾略特…卡特的负面评论也越发找到了市场。再加上这些年来“首映”坚定不移的反对立场,更是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不过遗憾的是,不同于“香水”在德方面涉及了连环杀手和冷血残酷的因素,这一次“荒野生存”更多是个人对于梦想的坚持,正如威廉…伍德所“如果你没有坚持自己的梦想,那么你就没有资格去批评克里斯的行为。因为他至少燃烧了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梦想即使你不耻,但你依旧不如他”所以,这一次对于“荒野生存”批判的声音远远比不上上一次“香水”的声势。
“首映”寻找到的盟友前后也就只有“名利场”、“世界新闻报”等一批人,在多伦多第一批新鲜出炉的十八篇影评之中给出好评的媒体高达十二篇而批判的评论仅仅只有六则,落了绝对的下风。
与“首映”评论针锋相对的媒体有好几个首当其冲的就是“纽约时报”的尼尔…达西。
“虚伪的皮囊”这篇评论完全就是尼尔…达西针对艾略特…卡特的评论而专门撰是。
“我不想去这部根据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到我诉我们多少生活的真相和真理,道理得再多也不如亲身经历一次的感悟来得深,遗憾的是,我没有资格去评论这些道理,因为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我永远都无法感受到克里斯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克里斯的喜爱乃至于崇拜。因为克里斯有着我梦寐以求的勇气。
即使我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位成功人士,有着人人艳羡的工作、有来车有家室,但我的勇气并没有带我逃脱这个文明社会的牢笼,我终究还是被困在人类社会里芸芸众生的一员。而克里斯不是。
克里斯并不反叛社会他只是厌倦了欺骗和谎言;克里斯对于他父母的厌倦也不是他出走的根本原因,他就是如此深刻而激烈的热爱着由。从卢梭到托尔斯泰克里斯一直就是一个向往由的嬉皮士,社会和父母只是一个触动因素而已,他会选择回到荒野,真正的原因是他就是属于那里的,即使在生命的最终,他意识到,家庭和幸福也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所以他试图回家,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是快活的。因为他正在享受着远离这个文明社会带来的由。
克里斯脱去了文明社会对于教条的定义,学士服;克里斯丢弃了只能在工业文明社会里行走的伟大产物,汽车;克里斯甚至烧掉了现代社会价值体现最权威的媒介,货币……这一切,他不是为了形式而做的,只是为了告别过去,挥去的自己。总之,他要一次又一褪去这个文明社会留在他身上的烙印,他要彻彻底底地找回属于自己的由之身,回归到最原始最基本的状态,哪怕是茹毛饮血也在所不惜。
人类社会最大的讽刺就是建立在自然之上的虚伪皮囊。
的确,人类社会就是在自然之上构筑的闻名,人类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自然界,但是这个特别的‘自然界’却披上了一层虚伪的皮囊,以此来区别所谓的文明和野兽,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本身更加虚伪的吗?
人类通过逃避自然界的威胁而聚集起来,将文明层层堆积,最后反倒自然成为了频临灭绝和难以生存的‘物种”看着构架在自然体系上的人类文明,人类用尽一切努力征服自然,将自然隐藏在人性的皮囊之下,在高密度的都市和摩天大楼里生存的人们,却因为披着虚伪的皮囊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性。那个随着人类文明的膨胀而步步倒退的自然,那个曾经由自在的自然,就隐藏在社会丛林之下,或者被驱赶到了社会丛林的边缘地带,奄奄一息。
这个由人类虚伪皮囊所编织成为的社会,其实就是一个更加残酷更加冰冷的自然。钢筋水泥的丛林、工业污染的河流、拥挤而狭小的城市峡谷,人们在文明的皮囊之下茹毛饮血:贪婪地吞噬着弱小群体,野兽的兽性是以果腹为极限,而人的兽性却没有极限,除了果腹,人类还有太多太多的渴求。
克里斯逃离了社会丛林的自然,回归到真正的大自然之中,与其他逃离的是父母的欺骗和谎言,不如他离开的是社会文明的那层虚伪皮囊,因为他需要呼吸,他需要由。1992年,在那个荒野之中的废弃巴士里结束了自己短暂一生的克里斯,却拥有比许多人更加辉煌的生命,无疑,他的感悟是无与伦比的实尼尔…达西的评论处处针对艾略特…卡特,将艾略特…卡特的理论驳得一文不值,但又不动声色,只能是让艾略特…卡特吃一个哑巴亏。不仅如此,从尼尔…达西的评论之中还可以,他对于“荒野生存”这部电影的推崇,他将埃文…贝尔根植在这部电影里的精髓完全领悟透彻之后,把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一方面,来自“帝国”杂志的评论,也对尼尔…达西的评论给予了补充,再次加深了对“荒野生存”这部作品的赞誉。
“两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