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第7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爹,孩儿不是小孩子了,所以孩儿不该由着性子胡来,陛下荣宠,关系到咱们家的从兴衰,孩儿会想办法讨好陛下,做一个好儿子,好臣子!”
平安仰起头,信誓旦旦保证。
唐毅气得眉毛都立起来了,“小混账,你脑袋抽了?爹辛苦了半辈子,为了什么,不就是你们以后不用走爹的老路吗?你给我听好了,只要不违背良心,不对不起自己,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爹不会拦着你的。”
“当真?”
“废话!”唐毅吐出了两个字。
平安彻底刷新了对老爹的印象,原来他比自己还要叛逆啊!温良恭俭让全都是装出来的,只能说,您藏得太深了。
激动之下,平安主动给唐毅倒了一杯酒,他也喝了一杯,酒劲儿上来,平安胆子也壮了。
“爹,我这一次去了倭国,我发现他们都太笨了,什么织田信长,羽柴秀吉,都是没开化的猴子,只要有孩儿几年的功夫,就能把倭国折腾一个天翻地覆。”
“然后呢?”唐毅饶有兴趣问道:“你还有什么打算?”
“有啊,孩儿研究了海图,我发现从吕宋向东南航行,一直走下去,会有一个巨大的岛屿,几乎和大明一般大,从倭国出发,一直往东航行,也有两片相连的大陆,对了,运到大明的银子就是从那里出产的。”平安兴冲冲道:“孩儿想折腾够了倭国,就用他们的人力去开辟这些地方,等到把西夷肃清了,土著赶走了,田地也开发出来,再从大明移民,打造一个海外华夏,您的《四夷志》里面不也写了,要让天下都成为炎黄子孙的天下吗!”
好小子,志气比你爹都大!
其实唐毅早就想过了,与其几代人都留在中原,在一个泥潭里面纠缠着,倒不如主动走出去,开辟新的天地。
他不让儿子当太子陪读,不教他们四书五经,不让他们走十拿九稳的科举之路,就是存了这个心思。
唐毅本来还想着要找个机会,用尽办法说服儿子们,让他们不再沉溺大明的繁华,努力开拓进取,走出一条更精彩的道路。
哪知道没有自己教,平安就想到了,唐毅真是又惊又喜。
“平安,大海波涛浩淼,生活艰辛,你不怕吃苦吗?”
小平安白了他一眼,“爹,您老怎么也像那些人一样了?只要有银子,有势力,到了哪都是天堂。孩儿在倭国的时候,从上到下,全都要巴结孩儿,除了织田信长之外,其他的人都要拜倒在我的脚下,早晚,我要让织田信长也给我磕头求饶!”
敢情还是不想磕头啊!够执着的。
扪心自问,谁又不想当大爷呢?
“罢了,烦心的事情爹帮你们解决了,未来的路你们自己来!”
五天的时间飞快过去,这一回不光是隆庆,应天的六部官吏,总督巡抚,统统到了苏州,不下二十个藩国的使者,带着庞大的使团,齐聚万国宫之外。
鼓乐惊天,路上洒满鲜花,隆庆骑在龙驹上面,在群臣的簇拥之下,接受所有人的朝拜,这一刻,他处在登基以来,荣耀的巅峰!
第1039章隆庆改制
隆庆在苏州的日子,远比在京城要舒服多了,简直可以用惬意形容。
苏州的繁华和京城不遑多让,但是这座城市和京城的气氛完全不同,京城的繁华是几千名官吏,还有大量的勋贵,宗室,宦官,禁军支持起来的。
而苏州则是彻头彻尾的商业化城市,市民是这个城市的核心,没有那么多官员,也没有那么多规矩,一切都显得自由自在,生机勃勃。
天下所有的好,都汇聚到了这里,连隆庆都不得不感叹,生而为苏州人,真是天下一大幸运!
不光苏州的盛景让人迷醉,唐毅的种种安排,更让人熨帖舒心。
万国宫接见四方藩国,自从永乐朝之后,唯独隆庆有如此荣耀,接受数十个藩国朝拜。除了惯常的进献礼物,回赠赏赐之外,隆庆还代表大明,发表了掷地有声的宣言。
他告诉所有使者,大明朝励精图治,国势日盛,秉承成祖皇帝仁慈爱民之心,大明将护佑藩国,维护法统。近几十年来,西夷漂洋过海,侵入东方,杀戮百姓,抢夺土地,攫取财富,狡诈狡猾,无恶不作。各国限于国力,难以抗衡西夷,大明愿意倾尽力量,扶住各国,共同驱逐西夷……
这一条显然击中了南洋诸国的要害,他们的确被西夷袭扰,苦不堪言。而且西夷有大船,有火铳,战力不凡,非是他们能够抗衡。
而且西夷到处抢掠,杀戮成性,相比一百多年前的郑和船队,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人一个鬼。
他们巴不得大明能够出兵帮忙,替他们撑腰。
隆庆得到了各方的盛赞,有人甚至把他比作天可汗,隆庆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真正的使命,驱逐西夷只是个口号,或者说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要把所有藩国都纳入掌控之中。
隆庆代表大明,提出互通有无,富国强兵,并且大方选拔,将对各国的货物免除关税,同时将大明的四书五经,唐学三书,还有农业、天文、历法等等书籍,优惠出售各国,帮助藩国治理国家,提升文明程度。
又承诺在万国宫的对面,建造展览中心,推销各国商品,帮着他们从大明赚钱……这一套的东西,和对付倭国的大同小异,不过里面埋藏的地雷更多一些,比如鼓励各国到大明贸易,显然要用银元结算,各国的商人把大明的银元带回去,要不了多久,他们的市面上就都是大明的货币。
试想一国的货币被人家捏在了手里,下场又该如何?
那些傻乎乎的藩国使者根本不明所以,还讥笑大明傻帽,也不知道谁是傻子,你看风景,风景也在看你,隆庆别提多开心了。
见过了各国的使者,隆庆又去了位于苏州府学对面的阳明公祠。
王襞、钱德洪、王畿、季本、李贽,包括唐毅的老师,年近九旬的曲圣魏良辅都亲自驾到。
其余东南的鸿儒才子,来了不下上千人,其余闻讯而来的读书人更是不可计数。
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大家都是阳明公的弟子,都信奉心学。
虽然眼下心学的主流已经渐渐脱离了阳明公原本的主张,渐渐倾向唐学,不过唐毅没有和王阳明分道扬镳,而是积极吸取心学的养分,壮大唐学。心学好比是一棵大树,而唐学就是树上最耀眼的花朵。
几次整合之后,原本的心学七脉抛弃了门户之见,以求同存异为方针,抛弃学术纷争,把精力用在解决实务上面。
近十年来,大明的科举几乎把心学囊括,就拿隆庆五年的会试,心学占了七成名额,高段位的三鼎甲都是心学门下,二甲进士更是有八成是心学弟子。东南治学之人,首先供奉阳明公,其次奉行知行合一,求真务实,世人把王阳明和唐毅并称“王唐”,大有立地成圣的架势。
心学如此兴旺,但是压在所有人心头,还有一块大石头,那就是朝廷承认的显学依旧是理学,心学还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
几乎每个人都在琢磨着,要如何取代理学。
唐毅拿出了他的方略,在肃穆的音乐声中,隆庆亲自给阳明公的坐象上香,献祭,朗读祭文……
隆庆随后又对着前来觐见的心学士子语重心长道:“阳明公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今日祭拜先生,得偿夙愿。愿天下士子,尊奉阳明公之教诲,修文习武,增加见识,砥砺品行,报效大明。”
隆庆见过之后,又追赠王阳明太傅,越国公之位,下令刊行阳明公著作三万册……这些举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告诉天下人,阳明公是陛下认可的圣人,阳明心学同样是官方承认的显学。
对于心学士人来说,这一条太弥足珍贵了。
他们丝毫不在乎腐朽的理学,只要公平竞争,理学根本不堪一击。
阳明公在天之灵看见没有,弟子们给您老争来了名誉!
所有人还都沉浸在欢乐之中,但是聪明人都深知一件事情,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隆庆抬举王阳明,给阳明公面子,肯定是要拿到东西的,那隆庆想什么呢?
“启奏陛下,臣已经和东南的几大商帮世家通气了,他们都同意开征商税,只是税种有哪些,税率要多高,还有如何征收,需要进一步征求意见,拿出草案。”
唐毅信誓旦旦,向隆庆保证道:“依照臣的预测,全面开征商税之后,明年岁入就会超过三千万元,三年之内,达到五千万元,没有任何难度!
这次不单单是岁入倍增,而是多了这么钱之后,朝廷的实力大增,水师整合,组建大明皇家海军,以吕宋为基地,经略整个南洋,开疆拓土,打开市场。随着海外殖民,商贸发展,我大明还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国内的人口外移,减轻人地矛盾,地价下降,士绅没法压榨佃农,等于是釜底抽薪,原本潜藏的危机纷纷减轻,甚至消失。
开拓海外,又会带来无穷商机,庞大的海外市场,刺激商业发展,到时候商税数额又会增加。
原本大明处在下降的循环,兼并加剧,民生凋敝,流民丛生,朝廷开支增加,横征暴敛,刺激出更多的流民,国将不国……如今是流民外移,海外的粮食涌入,压低粮价,百姓负担减轻,国内的市场扩大,商业进一步繁荣。
要不了几年,商税就会占到朝廷收入的七成,甚至是九成,我大明彻底摆脱财政危机,就在眼前了!”
唐毅滔滔不断,把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隆庆频频点头。
“先生真是朕的管仲啊!”
隆庆十分喜悦异常,从登基以来,一直有一个亡国的阴影压在他的肩头,总算能解决了,哪怕立刻去面对朱家的列祖列宗,他也有胆气了。还有一件喜事,隆庆南下,身边自然不会少了女人,有一位焦美人,陪了他一路,昨天一查,竟然怀了孕,算起时间,正是隆庆的种!
在皇宫那么多日子,不见多少妃子怀孕,出了京城,这么快就有了孩子,隆庆真有点乐不思蜀。
“唐师傅,朝廷大事,由你打理,朕也放心了。不知道先生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朕一定鼎力支持。”
唐毅忙笑道:“陛下,要说起来,臣真有一个事情要和陛下建议。眼下开征商税之后,以户部来说,要管理全国的户口,要负责田赋,还要负责商税,关税,盐税,编制朝廷预算,发放俸禄,事务之繁杂,非是一个尚书和两位侍郎能够承担。”
自从变法以来,缺官的问题就日益严重,以往碍于财政困窘,没有办法,眼下困局打开了,唐毅自然要重提此事。
“朝廷肩负万民之望,不能为了所谓轻徭薄赋,精兵简政,就把该做的事情,该承担的责任都放弃了,这并非明主所为。臣斗胆谏言,要增加尚书数量。”
隆庆吸了口气,“唐师傅,您的意思朕自然明白,可是六部古已有之,骤然增加,要用什么名义?”
“陛下,臣以为可以裁撤南六部?”
隆庆更加惊讶了,“师傅,到底是裁官,还要加官啊?”
“有裁有加。六部之制诚然不能随意打破,但是我朝南北二京,有两套班子,南六部早就没有了实际作用,只是给一些官吏养老之用,与其浪费朝廷俸禄,不如裁撤了。不过名额不宜废除,就把南六部并入京城六部,其中吏部,户部,兵部,各增加一位尚书,两位侍郎,吏部,工部,刑部,增加一位尚书,一位侍郎。”
改革官职,是唐毅早就酝酿已久的,可是碍着祖制,他只能在内阁,在地方动手脚,如今把隆庆忽悠到了南方,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
将南六部并入京城,南京的这帮人咸鱼翻身,哪能不高兴,至于京城的尚书侍郎,他们也没有办法。
这几年大学士比尚书多,六部为了伺候内阁,已经筋疲力尽,穷于应付,有人帮他们分担,也是求之不得。
第1040章突变
早在离京之前,唐毅就找到了高拱,进行了一番恳谈,新政变法进行了五年,成绩斐然,同时也问题多多。
如今内阁之中,高拱年过六十,赵贞吉比他还大得多,另外陈以勤多病体弱,承担不了繁重的政务,内阁势必要调整。
再有随着国策改变,加征商税,面向海外,政务繁杂程度一下子增加了十倍不止,六部九卿疲于奔命,也难以应付。
新政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官制调整,唐毅定下两大主轴,第一内阁权威只能增强,不能减弱,阁老一致原则不变,大学士要保证在五至九个之间,多则纷乱失序,少则专权独断。
高拱虽然喜欢揽权,但是操劳了多年,他也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偌大的朝廷,纷繁的内外事务,绝不是他一个人能扛得起来。
至于六部的问题,唐毅希望是进行彻底调整,最好能分成十几个部门,每个对应一摊。高拱也赞赏这个想法,但是他却认为难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