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71节

理想年代-第71节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洋务运动以来,山西可谓领中国最早开化之风气。1892年,有太原火柴厂出现。1898年,当地又成立了拥有马力蒸汽机的山西机器局。

开化之风气自然也影响到山西的知识分子,都是非常早即受革命思想影响,倾向于革命和排满。

19o4年,山西巡抚奏告清廷,官派5o名青年去日本留学,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山西武备学堂的阎锡山。同盟会成立后,不少山西籍青年纷纷加入。此刻年轻有为的阎锡山,已经是山西同盟会的领袖人物。

眼看着全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山西同盟会员提出未来革命“南响北应”的计划。同时,阎锡山等青年起了“铁血丈夫团”,组织了以军事目的为主的团体。19o8年,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山西籍学生纷纷学成归国,分别进入6军小学堂(即武备学堂)以及督练公所任职。

由于清廷要求新军协统以下军官必须由军授科班毕业的人担任,阎锡山等人顺利进入新军中充当教官和标统(团长)。同时,同盟会员还深入新军基层,广泛联合士兵,准备起义。诸如杨彭龄等9个正目(班长)的“双塔寺结义”,就是鼓动基层的典型事例。

辛亥革命前,太原新军从上到下,几乎都掌握在同盟会会员手中。当然,太原新军因先天不足,人员和装备都比不上武汉新军,但却是一支真正的革命队伍。如果阎锡山和吴禄贞结盟,历史可能会翻开新的篇章。

经曾高这么一提,李想的心也是扑腾扑腾的跳得欢快。可惜,李想在心里便没什么好感,这是历史留给李想的直觉。在李想的心里,阎锡山一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其野心在主义之上。因为他是一个非北洋系,而与蒋介o石打中原大战的人。两个人都是孙中山的学生,为什么要打?不是为了信仰和主义,只是为了心中填不满的野心和对权力不舍的**。

李想知道自己的斤两,他没有蒋介o石的大才,没有这个胆量养阎锡山。即使是与阎锡山合作对付袁世凯,李想也怕阎锡山在背后阴他。他阎锡山只要提前拿出两招抗日战争时期阴八路的招数,他李想便会成为光荣的辛亥烈士。

李想想到这里,连连摇头,“我看阎锡山不可靠。”

李想说阎锡山不可靠,曾高也就不再提。他其实挺相信李想的相人之术,因为李想看人却是挺准。曾高误以为李想和他家太爷一样身负相人奇术,其实李想就是懂一点点历史知识。大名人李想都知道,但是遇上吴禄贞之流,他就不知。

吴禄贞骑着一匹高大的东洋马,台眼一望滦州极其雄伟的城墙,只是再坚固的城墙,在大炮面前也像纸糊的一样脆弱不堪。吴禄贞嘴角挂着轻笑,被清廷椅为坚固城墙的北洋军,在革命的洪流冲击下也将变得如纸糊的城墙一般脆弱不堪。

满清的脆弱已经到了众判亲离,无人可倚的地步。袁世凯这样的不二臣子,世人皆知的活曹操也被请出山。还有像他这样明着被怀疑,早就该圈禁的人也拉出来用了。

吴禄贞接旨之后,连夜敢来滦州。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如果能张绍曾加入革命,这样的结果自然最好。即使不能,也能继续扣着北洋军资,这无疑是对湖北革命军最大的帮助。

吴禄贞远远的便看到张绍曾亲自带着亲卫在城门口迎接,在他的身后还看到不少老部下的身影。吴禄贞嘴角的笑意更加的浓了,加快马鞭迎上去。

张绍曾把吴禄贞原来的老部下都带上来,不就是明摆着来示好的。两人日本士官同学,还是老乡。吴禄贞参加同盟会的一档子事,闹得可大,知道的人不少,张绍曾也清楚得不得了。现在革命风潮闹如此凶,明眼人都看得出,清祚过不了今腊。吴禄贞估计张绍曾也在谋求一条退路,满清朝庭不可靠,宗社党也不可靠。

张绍曾等拥着吴禄贞入城,老部下对他一阵嘘寒问暖。吴禄贞脸上挂着不变的笑容,未曾开口,一直听着老部下的唠叨。陪在吴禄贞身边的张绍曾也不多问,更多的时候是大量吴禄贞的一举一动,似乎要从他身上看出什么门堂来。

一直进了廿镇的行辕,吴禄贞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案上的地图。京畿清军布局,防卫,都详细的罗列其上。这样秘密的东西都让他看到了,张绍曾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吴禄贞也不再沉默,向着老友,老部下们说道:“湖南,陕西响应,革命已是不可逆转之势。你们可愿随我革命!”

“趋除鞑虏,恢复中华!”下边的老部下群情激奋的吼道。他们不是天生的奴才,旗人该滚蛋了。

吴禄贞对照地图,与老部下一起制定起义计划。

吴禄贞说道:“荫昌已经领清兵南征武昌,北京城内空虚,各位如果愿意听从我的话,我们这时高举义旗,掩袭北京,必可兵不血刃,然后绥靖士兵,变易帝制,传檄东南,释甲寝兵,开天辟地的大事业由此而定,何必谈什么君主立宪,变易帝制,传檄东南,释甲寝兵,开天辟地的大事业由此而定,何必谈什么君主立宪。”

计划初步定稿,于是先电奏清廷,说是他的宣抚工作已收了效,使北京对滦州兵变松弛了戒备,同时滦州方面则积极部署,以滦州张绍曾的廿镇为第一军,奉天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为第二军,新屯卢永祥的第三镇为第三军;三军同时动,会师丰台,以逼北京。

—://。。

卷一辛亥风雨89鹿正肥(十)

更新时间:2011…11…197:03:54本章字数:4460

宋教仁抬头看天,天空是秋天的颜色,仿佛青花瓷的美丽,描绘有最动人,最忧伤的故事。天高而遥远,伸手又觉触手可及。此刻武昌革命的前景亦如此刻的天气一般美好,胜利近在眼前,似乎触手可及。

宋教仁跟着黄兴下船,黄兴南人北相,身形高大魁梧,直一代大将的风范。宋教仁却是儒雅年轻,两撇胡须修剪的恰到好处。

文昌门已经集结一大群人,轰轰烈烈的武昌红楼军政脑皆在。

同盟会的二号人物黄兴驾到,黎元洪和汤化龙认为,排场一定要搞得轰轰烈烈。不止是做给武昌军民看,主要是做给汉口军民看。为此,他们拖老不少关系,把人民日报的记者也请来。而武昌城内,四处有士兵走马,高举大旗,上书三个大字:“黄兴到!”武昌军民欢呼之声,响彻数里。

迎接黄兴到的造势极其成功,这多半是黄兴两字本身的分量使然。黄兴的威望,是一刀一枪,在死人堆里,和满清血拼得来的。这面革命的大旗,是黄兴用自己的血写出来的。

看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场面,黄兴胸中的热血汹涌澎湃。多年革命,为理想出生入死亦是心甘情愿。本不求回报,然今日受此热烈欢迎,便是对他多年革命最大的理解,最使他感动的回报。黄兴心想此次武汉,即使再掉一根手指又算什么!此身为革命,已经死而无憾。黄兴这样的铮铮铁汉,只觉得眼中一阵奇养,已是热泪盈匡。

看到此情此景,黎元洪和汤化龙交换个眼神,都看到对方的得意。

看到黄兴如此感动,喜得黎元洪排众而出,拉着他的手大叫:“克强兄你来,武汉幸甚!革命幸甚!”

老实忠厚的黄兴感动得都快要掉下来,也亲切的拉着黎元洪的胖手称兄道弟。

傍晚,黎元洪和孙武为黄,宋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会后,各军政负责人在都督府会议厅坐谈。黎元洪简单地介绍了汉口的战事后,说到了的冯国璋。

“冯华甫这个人,我是知道的,他一来,仗就难打了!”黎元洪在永平秋操与冯国璋交过手,他是真的非常忌惮冯国璋,黎元洪的这句感叹绝不是虚言恐吓。

李想打仗善用奇兵,看似胆大冒险,其实都有精密的安排布局。所以李想每战必胜,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强硬的实力。事后黎元洪研究李想的战例,推演之时都不时的为捏一把冷汗,李想绝不是一个运气好的逆天的浪得虚名之辈。李想在湖北呼风唤雨,冯国璋不动声色的占据武胜关,对湖北取得高屋建瓴之势。李想顷刻之间失去先前在湖北苦苦经营的优势,可见冯国璋的厉害,或者冯国璋背后的袁世凯更厉害。

黎元洪在战局图上推演过无数此,即使他亲自主持,也未必做得比李想好。其实黎元洪最佩服李想的地方是,他收复汉口租界。这不止使李想在民众的心中呼声又飙升一个指数,武昌已经有老百姓把他当岳王爷这样的民族英雄供起来。赶走了洋人领事,他更是牢牢的捂住了汉口的钱袋子,仅关税一项收入便破亿万。所以李想可以非常慷慨大方的免农业税,免苛捐杂税,一举赢得湖北老百姓的鼎力支持,还有湖北工商界的鼎力支持。

各地起义军都是穷的叮当响,唯独这个李想富得流油。那些穷疯了的起义军没法子,只有用土办法,去吃大户。搞得湖北士绅无路可走,都往李想那里钻营,寻求保护。李想虽然大搞二五减租,但至少不会去吃大户。李想因为本身的资金充足,在湖北玩得越来越顺风顺水。最近他名下的新华财团从香港撤资落户汉口,在汉口掀起一股投资热潮。听说李想要在汉口建银行,印钞票,他以后不愁没钱花。

黎元洪想着混得风升水起的李想,却无力嫉妒他。李想所得全是凭自己的胆识用命拼出来的,借他黎元洪一万个胆,他也不敢向洋人开炮。世上敢革命的多,敢打洋人却不多。自庚子年之后,他便没有听到有人大言不惭的喊打洋鬼子。李鸿章留下的遗言,已经成为不与洋人挑衅最好的借口。“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只有活腻味才会去挑衅洋人,李想便是这样活腻味的人。

洋人即使暂时腾不出手来捏死李想,等天下大定,洋人也会政治外交要求掌权政府把李想给处绝了。洋人做这种事情向来心狠手辣,八国联军侵华时所有抵抗过的官员全被清理,上至王爷,下之小吏,牵连之广,大清国史无前例。也使广大的中国,再兴不起一点点反抗洋人之心。黎元洪不免对李想有一丝惋惜,本来大好的前程,民国的开国功臣,上阵沙场也是一身的好本事,就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断送了。这样英雄的结局,避免有些可惜。

宋教仁一直在观察黎元洪和孙武二人的言行,听他如此说,心中颇不以为然。湖北已经全竟光复,人民日报更是吹嘘集结五十万大军北伐东征。北洋军先驱张锡元已经兵败被活捉,冯国璋才走到武胜关。湖南陕西响应,革命形势好到不能再好。此刻黎元洪真心持重的话,听在宋教仁耳里到成了危言耸听。

宋教仁不客气地说:“不要长他人的志气嘛!李想在湖北连战连捷,人民日报的报道难道全是假新闻?冯国璋进入武胜关,即使李想一时拿他没有办法,克强兄一到,自有退敌之法,是不是?”说话时他拿眼睛问黄兴。

宋教仁只是个书生,对武胜关之形胜险要一点不知。对李想倒是知之颇深,两人通过杜心武的引见而见过一面,凑膝长谈了一夜。感觉便是李想比陈作新还要浮夸,三寸不烂之舌能灿出莲花,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歪曲有理有据,当晚便气得宋教仁一口回绝李想加入同盟会的申请。在宋教仁印象当中,李想这样的浮夸的人,竟然能湖北杀出这样大好革命根据地,那么向来务实稳重的黄兴在张开两湖军政,还不轻松的掀翻满清江山。

“哪里,哪里,打仗靠大家,打仗靠大家。而且李想在湖北干得有声有色,那仗打得是漂亮至极。”黄兴倒是很谦虚的,实话实说。黄兴最近是手不离人民日报,那些被李想御用笔杆子,新华社记者润色过的文章,写下本就使男儿热血沸腾的战场,那些催人泪下的幕后故事,篇篇都是使人读之热血沸腾,热泪盈匡,肾上腺激素狂飙。多少青年,被人民日报的文章点燃热血,青春和理想,由全国各地奔赴汉口参加革命。黄兴在船上看报纸,已经不知道激动多少回了。如今按耐着应酬,心里不知有多急着汉口。

黎元洪有些尴尬:“对,黄先生是革命巨将,一定能打败冯华甫,一定能打败冯华甫!”心中却是想,一肚子鬼坏的李想如果都没有把握对付冯国璋,那着老实芭蕉的黄兴拿什么去对付冯国璋。他黎元洪好不容易赞一点老弟子给他的,即使他愿意,孙武也未必愿意。他们不是和李想湖南老乡吗?李想不是自称孙中山的学生吗?去找李想要兵要钱,李想有的是钱和兵,只看他愿不愿意做这个怨大头。

孙武的鼓眼睛滴溜溜转,口中很不自然的附合着:“是呀,是呀。”

蒋翊武说:“革命之前,我们就有请黄先生来鄂主持大局的约请。现在黄先生来了,宋先生也来了,都是闻名全国的革命领袖,威望和能力都很具备。我们应该立即拥立黄先生为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