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355节

我是秦二世-第355节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咚咚咚!”

陡然,一声声沉闷的大鼓声响缓缓自蓝田大营中响起。鼓声由缓到疾,一阵快过一阵,瞬间就变成那密如雷雨般的鼓点声。就在那鼓点即将攀上顶峰的刹那,突然戛然而止!

聚将鼓!

寂静的蓝田大营内从鼓声响起的刹那就开始喧闹起来。一员员穿戴整齐全副武装的虎贲军百将以上的中高级将领纷纷自大营各处蜂拥而出,朝着大营最中央的帅帐聚集而去。

大营内任何人不得策马疾行。这是军规,所以即便这些将领最远的距离帅帐足足有数里之遥也是一个个埋首撒开了脚丫子狂奔而来。

好在,看来虎贲军平时的训练并没有拉下,在鼓声戛然而止的同时,基本上所有的将领已经全部到了大营正中那个巨大的帅帐中待命。

当然,一个个气喘如牛那是必然的。不过相对于迟到被惩罚绕大营跑十圈,这点距离真的还不算什么不是?

但是,这还不算完!

“呜呜呜!”

密如雷雨的聚将鼓声刚落,帅帐中一个个气喘如牛的虎贲军将领还没有回过气来。苍凉古朴的号角呜鸣声开始响彻刚刚安静下来不过数息功夫的蓝田大营。

这是召集全军校场集合的号角声!

一个个气喘如牛的虎贲军将领面面相觑,这是要闹哪样啊!虎贲军主将嬴一还在陇西,没有回到咸阳,自然不可能出现在这蓝田大营内下令敲响聚将鼓和全军集合的号角声;南征时的临时统帅章邯已经贵为兵部尚书,虽然咸阳同蓝田大营近在迟尺,但是章邯除非吃饱了撑得这个时候到蓝田大营。

更何况,如果这个时候章邯出现在蓝田大营,那么在这聚将鼓响起的同时,恐怕章邯的人头也应该保不了多久了。没有皇帝的命令私自出京,而且还私自召集大军集合,这完全是找死的节奏么。

从哪看章邯都不可能坐出这样脑袋被门夹过的事情。

那么,是谁?

一些至今还没有弄明白任何状况的虎贲军将领们脸色已经有了变化,悄然握紧了腰间的长剑。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只要有人想要聚众哗变,那么他们立马就会抽剑拼命。

这一夜的蓝田大营注定不会安静,而紧挨着蓝田大营的蓝田县陈自然更不会安生。蓝田大营内驻扎的都是皇帝亲军虎贲军的十余万将士的事情,谁都知道。

这半夜一会击鼓聚将,一会号角长鸣的,怎能不让人心生疑虑。

号角音落,喧嚣一片的蓝田大营瞬间变得安静。原本空旷的大校场上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披坚执锐的虎贲军兵卒。没有人衣衫不整,没有人匆忙中拉下兵器拉下衣衫拉下鞋子。

校场上的十余万虎贲军兵卒,包括帅帐中的数百将领,都在静静的等待着。

“啪啪啪!”清脆的击掌声在死寂的帅帐中响起,随着这击掌声,一个所有虎贲军将领都异常熟悉的清朗声音在大帐中响起。

“你们没有让朕失望!”

大帐中的虎贲军将领听到这个异常熟悉而悠远的声音无不身躯一震,神情激奋。

“虎贲军恭迎皇帝陛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个个激动莫名的虎贲军众将整齐划一的声音响彻整个帅帐,在寂静的蓝田大营内荡起寥寥回音。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掌控

二世三年五月底,就在大秦国殇日前三天,一道诏令从咸阳宫皇帝书房传出昭告天下,而在这道诏令之后还有几条根本没有没有在民间传播的几个任命悄无声息的从皇帝书房诏令内阁以及六部。

胡亥长子早已经满月的嬴乐康正式在这一天,大秦历五月二十九日,被正式下诏册封为大秦大皇子、康王。刚刚出生不过半年多、还在呀呀学语的嬴乐康被册封为康王,再次开了大秦之先河。

在胡亥刚刚册封蒙恬为九原公之后不过数月,大秦第一个王爵也再次出现。

当然,因为这第一个王爵出现在大皇子嬴乐康身上,所以在如今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没弄明白胡亥将还是个奶娃的嬴乐康封王背后所蕴藏真正的含义。也许内阁以及朝中有数的几位重臣会察觉出一些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依然没有摸到胡亥行事的脉路所在。

大皇子嬴乐康册被册封为康王,龙媚生下的女儿嬴文茵则被册封为大秦长公主,封号安乐。安乐公主,意喻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之意。

在这道昭告天下的诏令之后,却是几道根本不为民间所知晓的却对大秦异常重要的任命。

兵部设置限制强令各个军团中的兵卒以及低级将领退役充实地方,其实受影响最大的只有陇西军、九原军以及南海军。准确点来说,这三支大军除一直没有接受过新兵补充的陇西军外,其余如九原军和南海军原本的编制已经远超胡亥设定的每个军团十万各类兵卒搭配的编织。

因为。这三支大军是从始皇帝时候就已经存在,而且被作为大秦国门存在的定鼎之军。

原本人数最众足足有五十万之众的南海军因为赵佗以及子婴的事情,在厮杀中损伤一部分,然后再被胡亥淘汰一部分,再用冯劫以及韩信的那十万大军进行分割混搭,急剧瘦身缩编为二十余万。

腾蛇军贾瀚带走数万,如今南海军也不过是二十万出头。

九原军原本三十万,胡亥抽调十万北上,到如今还有数万精锐骑兵驻守在临淄、琅琊等郡的官仓。后面就算跟随蒙恬回去一部分,也不过才二十万出头而已。

至于陇西军更不用说。因为李信当年伐楚失利。陇西军就在大秦朝中同李信一样遭受了不一样的冷遇。原本拥兵三十余万同九原军基本上不相上下的陇西军。在十余年来始终保持着五六万人的规模,堪堪够守住陇西以及北地两郡。

当然李信以及陇西军在朝中遭受冷遇,也并不代表着始皇帝不重视陇西和北地这大秦最西的边疆重地。要知道始皇帝第一次巡狩就是前往的陇西和北地两郡。

兵部的退役令,可以说真正针对的主要就是南海军和九原军。因为如今大秦也就这两路大军的编制远超兵部核准的军团的编制。

当然。本身这两支大军中有着众多的老弱也是实情。毕竟。南海军和九原军可是十余年如一日的镇守大秦最北和最南的两处重地。当然。这其中陇西军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被强制的送回地方。

而其余的如虎贲军、御林军、白虎军、桂林军等其实大多都是是胡亥掌控天下之后,新近建立起来的军团。这十余个军团内基本上都是年轻的青壮,毕竟早在成军之初。胡亥就已经将老弱病残都剔除掉了。

如果再加上因为满身伤痕、厌倦了征战厮杀想要过回安宁生活的老秦兵卒们,九原军和南海军、陇西军、桂林军、南越军这几路大军都有明显瘦身,而其中属拥兵最重的九原军和南海军两支大军瘦身最为严重。

其中九原军和南海军两军被强制退役回到地方的兵卒就有多达近十万,如果加上自愿申请退役的,人数已经远超十万。而陇西军、桂林军、南越军则是各有近万余人退役。

胡亥一声令下,九原军和南海军各自抽调多出来的数万大军补充人数不足十万的陇西、南越、桂林三军、这其中,九原军主要反哺陇西军,而南海军则是兼顾南越、桂林两军。

补齐十万陇西军、十万冯劫南越军、十万韩信桂林军,基本上九原军和南海军已经瘦身成功。但是依然不彻底。多出来的数万大军,则分别就近转为九原、安南、河西这三郡的郡卒。

九原人口不足,自不用说,安南和河西两郡都是新设的郡治,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更不要说招募郡卒了。由正规军转为郡卒,但是这三郡的郡卒依然享有十六支正规军待遇就是了。

可以说,在新的《兵律》昭告天下后,兵部忙的就是这件事。

到五月底,除路途较远的南海军和九原军没有就位外,大秦十六支正规军基本上已经尽皆瘦身成为十万人的军团。这对大秦的意义之重大自不用说。

盘踞在九原和南海的两支能够影响大秦政局、影响天下的力量已经基本上等于说是消失了。九原军和南海军虽然名号依然存在,但是,却已经实力锐减,再也不具备动动辄碰触大秦根基的实力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胡亥在五月二十九日的几道诏令姗姗来迟。

撤嬴一虎贲将军位,调九原公蒙恬回京,以公爵位统帅十万虎贲军;九原军原副将涉间升任九原将军,统帅瘦身之后的十万九原军;撤辛胜陇西郡尉位,封为陇西将军,统帅十万陇西军;调材士营将军王坤为陇西郡尉,赐镇西将军号;

驻守在临淄、琅琊、邯郸、胶东等地官仓的原九原军近三万骑兵步卒,所有将领和兵卒尽皆爵升一级,转为兵部直辖。从此脱离九原军序列。

新设禁军,关中三万材士营兵卒就地转为禁军,专职守卫大秦国京畿重地咸阳。原栎阳守将蒙黎为禁军副将,暂领三万禁军。

荆沿所属的五万御林军,则是专职护卫咸阳宫,充任皇帝亲军。当然,御林军说是皇帝亲军只是表面上的说法,谁都知道,龙卫府亲卫才是皇帝真正的亲军。

至此,为蒙氏一族掌控了数十年之久的九原军,开始真正为胡亥所掌控。胡亥经过一系列的动作,终于将全国百余万精锐大军牢牢控制在手中。

皇帝对大秦军力的控制欲早在《兵律》昭告天下之后,大秦朝野上下就已经明白。所以虽然惊讶,但是却并没有觉得过于难以接受。夺走了蒙氏一族对九原军的控制权,却给了蒙恬虎贲军、蒙黎禁军统领之位,也算是另一种补偿了。

真正让人看不透的则是胡亥对内史一职的任命!(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王庚

内史,其实也就是内史郡的郡守,只是因为大秦京畿重地咸阳处于内史郡内,所以在定立官职的时候始皇帝将内史郡郡守定为内史,位列上卿堪比九卿。

关中是大秦根基之地,而内史郡又是大秦根基的根基。作为大秦国都所在,内史郡同样也是关中最为富庶的地方所在,使得内史郡无论地位还有重要性都要远超一般郡县。

同样,内史郡官长的地位也要远超大秦地方上的普通郡守。这也是为什么,嬴腾在担着宗正府宗正之位的情况下,始皇帝依然让嬴腾牢牢坐着内史之位的原因。

半年前,胡亥下诏裁撤三省组内阁,宗正嬴腾卸内史以宗正位进入内阁,成为内阁五位辅政大臣之一。从那时起内史之位就一直空置。胡亥始终也没有任命任何官吏迁任内史一职。

正因为内史之位实在太过重要,所以虽然群臣人人巴望,但是却没有人敢于进言推荐任何人选。胡亥不说话,内阁五位辅政大臣也只当不知内史之位空悬,做视而不见之状。

但是,今天,内史之位终于有了结果。

王庚,一个甚少有人听过的名字,一个绝大多数大秦朝臣连模样都没见过的人,因为二世皇帝胡亥一道小小的诏令就以火箭般的速度登上了许多大秦官吏也许一辈子都不可能到达的高度,就这样不声不响的登上了大秦最为重要的郡治内史郡最高官长,内史之位。

在胡亥的诏令下达不过两个时辰,王庚的籍贯和生平已经摆在了朝中大佬的案头。并很快悄然传遍大秦朝野上下。

所有人在听闻王庚的身份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

同所有人最开始想的完全不同的是,王庚根本不是王氏一族的人。

说起王庚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说起王庚的老爹,大秦满朝文武怕是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王绾!

在李斯还没有登上丞相之位前。大秦一朝唯有丞相王绾桃李满天下。

可惜王绾在始皇帝统一天下会后,坚持沿袭周制,让始皇帝将自己的兄弟、儿子还有功臣们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治理、镇守地方,来维持大秦的统治。

不能说王绾的建议是错的,但是却显然同始皇帝心中所想相差甚远。

而与此同时,为大秦一统天下立下不少功勋的廷尉李斯则是坚持采用郡县制来代替周制分封,用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控制天下,维护嬴氏一族的统治。

毫无疑问。李斯的意见才是始皇帝心中所想。

再加上王绾在做大秦丞相的十余年间,守成有余却始终是进取不足。始皇帝就借机将王绾的丞相位拿掉,让时任廷尉的李斯得以成功上位。

王绾虽然进取不足,但是在始皇帝统兵南征北战的时候,控制后勤维护关中大秦根基之地稳定。却是任谁都不能抹杀的。始皇帝同样也知道这一点。

可惜,政治就是这样,有人上就必然会有人下;人走必然茶凉,更何况王绾是被始皇帝直接从丞相位上去职的。没有人想去触碰正在兴头上的始皇帝,同样更没有愿意风头一时无两的李斯。

王绾最终成为李斯的踏脚石,黯然隐退。在王绾刻意的低调下,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