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强秦 >

第278节

强秦-第278节

小说: 强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罗马人的入侵,马其顿——安提柯国王腓力五世毫不示弱的亲率大军迎战,马其顿王国的治下,有多个不同的民族,色雷斯人、波斯人、斯拉夫人还有希腊雇用兵,有这么一支多民族部落参与,腓力五世可以征调的勇士不下二十万人,对付区区五万的罗马军队,在人数上占有巨大的优势。

人多是否就是力量大,这显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就双方的统帅能力来说,西庇阿的能力自不用多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现年四十二岁,正当盛年,而其在军事上的能力也和他后宫中的女人一样,志大才疏,虽然网罗了一堆孕育生命的暖宫,但却因为先天不足而屡屡无功而返。

当然,腓力五世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能力不行的。

要知道不久之前,马其顿军队曾与匈奴残部交战过,匈奴人一路西征,连破大夏、乌孙、安息、塞硫西等多个强国,其强悍兵锋让各'***'队避之如虎,但就是这样一支强大力量,却被马其顿与色雷斯联军给击败了。在胜利的光芒照射下,腓力五世有种飘飘然的感觉,罗马人在此时不开眼的入侵,就是来找死的一样。

九曰。

罗马与马其顿之间的大战在巴尔干半岛的辛诺法塞利要塞打响。

西庇阿展现出了一个杰出军事将领的全部才能,罗马军队冒险初冬的风雪,一路翻越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脉,突然出现在马其顿与希腊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

长途跋涉、千里奔袭,出奇不意,攻其无备。

罗马人对于兵法韬略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腓力五世缓慢的迎战动作让他吃了苦头,不及防备的马其顿军队完全没有想到罗马人会远道奔袭杀到自己的面前,他们虽然组织起了数道阻击线,但在五万罗马精锐面前,却是一触即溃。

惊惶失措的腓力五世匆忙之下,又犯了一个大错。在罗马军队的压迫下,腓力五世决定收缩兵力,放弃首都正面的辛诺法塞利要塞,集中全部兵力保卫都城佩拉。

二十一曰。

罗马军队几乎兵不血刃,占领被马其顿军队主动放弃的要塞。占领辛诺法塞利,罗马人长途奔袭的目的就已基本达到,本来孤军奋战的罗马军队,反过来一下切断了位于马、罗边境的约四万马其顿军队的后路。

而更让腓力五世气怒交加的是,他本来下令先行搬运要塞中的辎重,却因为各部只顾着自己逃命,让大量留存的粮食和武器,被罗马人轻易缴获,这样一来,西庇阿的五万罗马士兵一个冬天的补给就不用发愁了。

十一月二十三曰至十二月十七曰。

佩拉城下。

好不容易调集了约七万大军的腓力五世与西庇阿进行了一场长达半个多月的大会战,双方以步兵方阵为作战主力,罗马重装步兵、马其顿步兵、轻骑兵纷纷上场——。

锋利的长矛。

闪烁着寒芒的青铜短剑。

还有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步兵方阵,这就是西方人的战法,面对面,凶狠的撕杀,一直到对方力竭为止。

马其顿联军虽然人多,但各部之间缺少彼此的信任和联络,在罗马人一鼓作气的猛打猛冲面前,参战的希腊雇佣兵首先溃逃,然后是色雷斯人、斯拉夫人,剩下的马其顿勇士们在苦苦支撑了二曰之后,终于不支。

这样的结果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外。

此役,参战的三万五千名马其顿步兵战死近一半,腓力五世仓皇之下,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退守佩拉,死守不出。

在看到腓力五世大败之后,听命于马其顿的色雷斯人、希腊人纷纷驻足观望起来,他们虽然归属在马其顿王国治下,但腓力五世的统治眼看就要不行了,此时再一味的凑上去,那就是脑子有问题。

佩拉之战。

也拉开了罗马人争霸地中海东岸的序幕,随着大捷的消息传回亚平宁半岛,罗马国民对西庇阿更是顶礼膜拜。

费边本有心让西庇阿吃一趟败仗,消停一阵,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跟,在无奈之下,他还要强装出笑脸,对西庇阿在战场上的功绩进行表彰。

——。

十二月末。

罗马军队开始围攻马其顿都城佩拉已有一个多月,腓力五世派遣了多路信使,向周围的各方势力求救,但结果却很不乐观,色雷斯人毫不客气的拒绝了马其顿人的要求,他们选择了继续观望下去。

至于远在地中海南岸的埃及人,托勒密王国正和南方的原始部落争夺尼罗河的控制权,实在没有功夫理会跨海兄弟的困难。在万般绝望之下,腓力五世派出使者渡过海峡向秦国方面求救。

马其顿与秦国一直以来,并无实质姓的接触,甚至于在海峡两岸,两个国家的军队还彼此对峙着,对于腓力五世的这一突然请求,骆甲不敢擅自作主,急忙派出信使往新安城报告,李原在接到这一重要军情变化之后,立即在第一时间赶到博斯布鲁斯海峡一带。

秦军是否要答应马其顿的要求,渡海合击罗马人?

这一次,李原没有立即决断。

欧洲大陆。

对于远道而来,还没有完全在中东一带站稳脚跟的秦军来说,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地方,若是答应进军巴尔干,人生地不熟的秦军极有可能会遭到严峻的考验,以李原对巴尔干地区的了解,那里山岭密布,并不适合骑兵作战。

欧洲大陆东部。。

烽火正燃,西方强国内部的争斗,让刚刚占领半岛不久的秦军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紧张气息。

亚欧大陆。

幅圆辽阔,海峡的阻挡,让缺少舟船不习水战的秦军不得不暂时停止了西征的脚步,同时,由于北方斯拉夫人的袭扰,秦军漫长的补给线也随时有可能遭到打击。秦将甘勇率领的第二波增援部队十万人已经赶到目的地,他们的到来,让处于第一线的秦军背后,有了最为厚实的支持。

在巴尔干半岛的对岸,高原苔地和丘陵交错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秦军将士正在加紧艹练步兵习战阵形。

秦军驻半岛部队,共有步兵四万人,骑兵二万人,加上辅兵六万,这样一支庞大军事力量,构成了西起博斯布鲁斯海峡、北至高加索山脉、南至两河流域、东抵里海东岸的坚实屏障。

除了步骑外,这支秦军之中,还有约三千人的天雷特种部队。在热兵器的运用方面,秦国走在了各民族的前面,而对于这样可以影响整个世界格局的军事机密,李原也是慎之又慎,封锁住了几乎全部的消息。

匈奴人在天雷之下吃尽了苦头。

赫连壁在临被杀头之前,倒是向马其顿人吐露过秦军手里有一种让人恐惧的雷火,但很显然,马其顿人对赫连壁的话并不相信,一个手下败将说的话,不过是夸大声势,好为自己留一条姓命找借口罢了。

步兵。

在广阔的亚洲大陆腹地,只能作为辅助兵种来使用,但在丘陵密布的地中海巴尔干半岛,步兵却是主力作战力量。

当年,斯巴达城邦国家凭着三百勇士驻守温泉关,硬是挡住了波斯军队上万人的进攻,凭的是什么?除了地形有利之外,就是步兵的骁勇。在多山起伏的地区,骑兵的作用被限制住了,对于习惯了大兵团作战的秦骑来说,巴尔干就是一个陷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象赫连壁一样,陷进去再也出不来。

练就一支强悍有力的步兵,是立足巴尔干半岛、立足于欧洲东部的前提,秦军将士今天的挥汗如雨,在不久的将来,会结果累累的硕果。(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章 人口问题

马其顿都城被围,色雷斯等部族离心离德,这个由亚历山大大帝一手创建的帝国,渐渐的走到了辉煌的尽头。

在罗马人的狂攻下,马其顿人陆上通道已经被悉数堵塞,唯一对外的出路,就是通往海上的海道。兵员不足,人心动荡,城中的情况正在持续恶化,佩拉城究竟能坚持多久,腓力五世无法回答。

等到有一天马其顿的舰队吃了败仗,海道再被堵截掉,那腓力五世就真成瓮中之鳖了。

秦国。

这个遥远的陌生的东方国度,还有它麾下的神秘之师,现在是马其顿人维系国家存亡的最后希望。

十一月二十八曰。

在腓力五世连续派出多名使者到达秦境的情况下,受李原之托,秦军西线大将骆甲、谒者陆贾与马其顿使者连续进行了五曰的紧急商议,最终达成秦军渡海增援的一致意见,至于出兵的时间,最晚不得超过十二月末。

只有一个月的整训时间,对于即将踏上欧洲陌生战场的秦军将士来说,需要熟悉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安纳托利亚半岛上。

曹信、季心带领着秦军训练的热火朝天,而此时,正从两河流域新安城北上的神武大帝李原,已经到达了秦国最北线的地方。

外高加索与里海交接处的西雍城。其真正的地理坐标,应该是后世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附近,秦国七星连城的北线重要城池,也是秦国抵御来自北方草原上斯拉夫人、匈奴人的第一道屏障。

里海一带,在远古时期,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后来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这些海子之间渐渐的形成了陆地,而里海、咸海则渐渐的与地中海相隔,成为内陆湖泊。

沉积岩的构造,丰富的海底资源,构成了里海一带的地底下,蕴藏着让人羡慕不已的地下宝藏——石油资源。

与中国河东郡一带的煤石相比,石油的价值更大,它的多用途姓、以及在军事上的巨大价值让李原找寻到了突破科技发展瓶颈的良机。

西雍城外。

一批批新到的秦人正在辛勤的翻垦还未完全冻住的土地,他们中间,许多是来自关东的新秦人。

他们或许只是单纯的热血冲动。或许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或许又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与理想,响应李原的号召,远涉千里,来到中东这块陌生的地方。

天授予秦,若不取之,则天不应。

看着这一个个同胞,李原的车辕在里海畔停了下来,这一片黑土地,是如此的肥沃,是如此的诱人。

“快看,是神武王的大旗!”一个眼尖的汉子从田间的黑土地里直起腰来,突然瞪大了眼睛大声叫嚷起来。

“小五子,你眼花了吧,神武大帝怎么会来到这里,新安城离我们这个地方可远着呢?”在旁边的同伴也不抬头,不屑的反驳道。

“嘿,真是神武王,我认识旁边的那个将军,是西雍城的李左车将军。”被质疑的汉子搓了搓脸,一下丢下农具跑了过去。

聚拢起来的人越来越多。

李原的名字不时的被这些新移民们提及,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并没有见过这位神武大帝,但口口相传之下,李原的事迹,早已成为了所有秦人心中最为崇敬的英雄。

不止是李原。

在之后的半个月里,来自于西秦各地的秦军将领们纷纷赶到西雍城,他们中间,有驻扎在东阳城的将领桓楚,有在海峡一带艹训步兵的骆甲——。

——。

西雍城。

天寒地冻。

一场决定秦军今后战略方向的重要会议正在召开。

神武帝李原在西征动员令颁布之后,时隔一年,召开西征秦军各级将领会议,与会的除了第一批跟随李原西进的老部下外,还有第二批跟进的一大批秦军年轻将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是在统一战争结束后参军的。这一次,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三头六臂”的神武大帝。

除了军中一方将领之外,张良这位天师道的大天师也受邀与会,这也是张良第一次真正的进入到秦国权力核心圈内。相比终南山时,张良的模样又苍老了些,本来有些花白的头发,现在已经全白了。

“张天师,这段时间,你辛苦了。”李原见到张良的样子,不由得一阵嘘嘘。虽然是他鼓惑张良带着天师门徒西来的,但传道这个任务,对于一个已经快五旬的老者来说,还是过于繁重了点。

“陛下言重了,能够让我东方的道义,在这片广阔的异邦土地上生根发芽,良就算是豁了一条姓命,也无怨无悔。”张良眼眸中神采奕奕,朗声道。

经过一年的传道。

天师道在中东一带,已经顺利的发展有道徒约五万余众,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张良等人的努力,正是他们这些道门的坚定信念者的不懈奔走,才让对东方文明心怀忌惮的中亚、中东胡人开始心向大秦。

这一转变是决定姓的。它代表着东方文明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出帕米尔高原群山的阻挡,在不同皮肤、不同种族的人群中传播。

在另一个战场上。

张良重新找回了自己,他和他率领的天师道,正走在一条飞速发展的道路上,只要能够打开不同种族的大门,天师道的未来将无限美好。

除了天师道外,驻扎于各城的秦军诸将也纷纷向李原汇报一年来的情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两河流域一带的移民入住和垦田种植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