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龙起明末 >

第261节

龙起明末-第261节

小说: 龙起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当天晚上便派人伪造两份书信送入北京城,说这次后金入关,完全是袁崇焕同皇太极商议好的,要以兵胁迫大明谈和。

另外还故意将被俘虏的一个杨姓太监放了出去,将袁崇焕已于后金结盟的消息传了回去。

说实话,这种粗劣的反间计,非常容易的就能识破,但是俗话说的好,鸡蛋要是没有缝的话,苍蝇是无处下嘴的。

袁崇焕本人的行事就处处可以被人抓住把柄。不管他袁崇焕心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即使他再忠君,也无法抹煞他的众多的错误行为导致了大明对后金局势的崩塌。

所以说,从客观行为上来说,袁崇焕结盟这个说法,也是有些道理的。至于袁崇焕他自己是怎么想的,那根本不重要。

“改之,你也认为元泰勾结建奴吗?”

袁崇焕被投入南镇抚司大牢之后,孙承宗接任全权负责统筹抵抗后金大军的全局。

接任之后,孙承宗积极奔走于各个将领之间,晓以大义,使得因为袁崇焕被捕而岌岌可危的防守最终稳定了下来。

孙承宗是不相信袁崇焕投敌的,积极的奔走为袁崇焕说情,但是崇祯皇帝的耳根子可能有些软,但是一旦他认定了某个人对大明不忠,那么他的态度是极其坚定的。

在这段时间内,很多人将领都为袁崇焕求情,但是杨过和满桂却是一句求情的话都没有。

满桂是个粗人,孙承宗对他不寄予希望,但是根据他对杨过的了解,杨过应该不会是那种不顾全大局的人。

“督师大人,袁崇焕是否勾结建奴,我不知道。但是在我看来,他根本就不适合担任一方大军的督师。

五年平辽之言,荒谬之极;宁锦防线,空耗钱粮;杀毛文龙,自毁长城;纵兵扰民,任敌就食于大明;以财货收拢关宁人心,使军不知国。如此一桩桩一件件,皆为害国之举。

即使里通建奴的这个罪名是冤枉了他,但是他所犯的罪,足以够杀他的了,这才是我没有替他求情的原因。”

对着孙承宗,杨过可以将自己的所想一口气说出来,因为他知道孙承宗不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而针对自己的,即使自己说得话,得不到他的赞同也不会对自己怎样。

听到杨过这么说,孙承宗是惊愕不已,他没有想到杨过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不过仔细一想,杨过说的这些都是事实,几乎看不到有个人的偏见在里面。

这样的话,让孙承宗是一阵伤心,原来自己所看好的人竟然如此的不堪。听了这些话之后,孙承宗都觉得袁崇焕是死有余辜了。

“但是,元泰将关宁一线经营的很好啊!百姓生活也安定了很多!”

孙承宗还想找到一个保下袁崇焕的理由,将袁崇焕在辽东的政绩给拿了出来。

“呵呵,督师大人我没有否定他的这些作为啊!但是这只能说明他适合当一地之民政官吏,而不是直面后金压力的关宁军督师。”杨过无奈的说道。

听完杨过的话,孙承宗彻底的沉默了。而他们的这次对话,被锦衣卫给传到了崇祯的耳中。

“杨过真的是这么说的?”

崇祯一脸平静的对旁边的傅凡星问道。

“是的,孙大人问杨过为何他人皆保袁崇焕,唯独他与满桂不保袁崇焕。杨过,便对孙大人说了这一番话。”傅凡星恭敬的回答道。

“哼,杨过说的对,不管他袁崇焕是否有勾结建奴,但是其所犯之罪,亦足以让朕杀他。你下去安排人将杨过所说的这些罪名传出去,不过,别说是谁说的。另外请孙师傅来一趟。”崇祯这个时候才感觉到一种被人理解的感觉。

这些天,孙承宗,成基命这些他所倚重的大臣纷纷出言保袁崇焕,这让崇祯非常的苦恼,听完这一番话之后,他更加确定自己杀袁崇焕没有错。袁崇焕杀之不冤!

……

发展四百七十五章恐慌!前所未有的恐慌!

四百七十五章恐慌!前所未有的恐慌!(第一更)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对袁崇焕的风评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使是那些想要保袁崇焕的人也开始闭上嘴巴,甚至有些调转枪头,开始骂起袁崇焕了。

但这都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正当皇太极想要调兵遣将,在北京附近大肆劫掠一番的时候,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到了皇太极那里。

台湾出兵辽东,十数万大军进逼辽阳。为了抵御台湾的大军,代善从辽东各地好不容易收罗七万大军在辽阳同台湾大军对峙。

听到这个消息,皇太极险些晕倒,然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抓着拿个已经疲惫的快死的报信的小兵的脖子,歇斯底里的大吼着。

那些闻讯赶来的后金高层都对此表示不信,都认为这是大明逼迫他们撤军的诡计。

不过一天半之后,第二波多达十五个后金骑兵从辽东千里迢迢的到达了皇太极这里,给皇太极带来了一个更加让皇太极难以接受的噩耗,代善七万大军在辽阳全军覆没,而且沈阳城也在一夜之间被台湾四万大军攻占,后金留在辽东兵力被一扫而空。

这次皇太极不得不信了,而且正因为相信了,所以直接吐血昏迷。整个后金大军高层被这个消息给打击的是再也兴不起继续留在关内的兴趣了。

没有了辽东,他们这支大军只是无根之萍,更犹如一没有了灯油的火苗,一阵大风就会将其吹灭。

皇太极醒来之后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密,对整个后金大军保密。不然,不要说那些蒙古人会反,就是女真人的军心也会因此而彻底的涣散。

随后便是命令将大军召集起来,带上所抓获的汉人俘虏和各种财物紧急离开北京,从喜峰口返回。不过这次皇太极再也不敢去攻击任何一个城池了,连一路上的那些村镇,他都不再感兴趣,命令大军不管不顾的急行军,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回辽东,重新夺下辽东。

后金大军当中的其他后金高层,如阿敏,莽古尔泰这些人,这个时候也是归心似箭,催促着大军疯狂的赶路,所有会影响赶路速度,又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全部丢弃。

大明上下被后金大军的举动给彻底的弄糊涂了,他们不明白后金这个举动是什么意思。

虽然孙承宗已经在调集大军,准备对后金发动局部的反击了。杨过更是在孙承宗掌权之后,便开始积极的四处伏击那些后金小部队。但是这一切都还没有产生什么显著的作用啊!

在后金大军北撤的第二天,一份来自祖大寿的急报,解开了所有人的疑惑,台湾大军进驻辽东,已经将辽东的后金大军一扫而空,并占据了辽东的所有城市,而且根据从东江镇逃到宁锦的士兵所说,东江镇也以被台湾全部占领,东江镇不复存在。

接到这个情报,整个大明朝堂之上是一片哗然。

台湾竟然出兵辽东,竟然隔着数千里的海路,将数十万大军运送到辽东。这个消息真是骇人听闻。

如此说来,岂不是台湾也可以将数十万大军投放到大明的任何一个沿海地区。这种推测,让崇祯和所有的大明官员是冷汗淋漓,坐立不安。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感受到台湾对大明的巨大的威胁了,其程度将彻底的超过后金和蒙古。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台湾成为了大明最大的敌人。

虽然台湾对大明用兵还只限于琼州和东江镇,但是谁知道其后会怎样,他们会不会对大明的其他地方用兵。

恐慌,前所未有的恐慌。即使是后金大军抵达北京城外,崇祯都没有这么恐慌过。而他的这种恐慌,也蔓延到了众多大臣的身上。

“皇上,台湾的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在辽东用兵数十万的情况之下,同时对在其他地方用兵吧!而且,这个时候大明更应该冷静下来,想出应对之策来。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台湾几乎是一无所知,应该派遣密探广泛的收集所有有关台湾的情报。”

这个时候,孙承宗站了出来,出言稳定了朝堂的局势。

不过,他的这番话,只起到了让众大臣从恐慌和不知所措的状态中惊醒过来的作用,另外一个副作用则是,这些大臣在醒悟过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孙承宗所说的想出应对之策,而是开始拼命的找背黑锅的人。

从沿海各省的官员到中枢的内阁大佬,甚至是已经死了的叶向高,魏忠贤等人都被提出来再次批判了一顿。

这种乱糟糟的现象不仅使得孙承宗的脸色不好看,崇祯也到了爆发的边缘了。

大明朝养的都是些什么官员啊!整天只知道谩骂弹劾,正事从来都没见他们做过多少。

“够了!都给我闭嘴!孙师傅,你说说,大明具体该如何应对台湾的狼子野心?”

崇祯怒发冲冠的喝止了朝堂上的那些官员的吵闹,然后转头向孙承宗问计。

“皇上,在此之前,我们都以为台湾是个蛮夷小国,所以一直没有重视。即使他们占了琼州,灭了安南,我们也因为建奴而对其听之任之。

在这十几年里,自问,我也没有将台湾太过放在心上。不过现在从台湾出兵辽东这件事情看来,台湾的实力绝不下于我大明。所以老臣提议立即派遣密探前往台湾,详细侦查台湾的虚实,做到知己知彼。

另外立即重新制定辽东的攻防之策,大明不能再对建奴的这支大军进行追击了,让他们出关去同台湾人作战,消耗台湾在辽东的兵力。同时派出使者,前往蒙古和朝鲜,联合他们一起将辽东的台湾大军剿杀。

或许这样,大明依然无法恢复辽东土地,但至少能够消除台湾对大明南方的威胁。

另外老臣建议,拨付款项,建立一支能够同台湾在海上争雄的水师,不然大明将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孙承宗一连说了三点,但是这三点其实早就已经迟了。

台湾自从天启五年开始,便没有阻止外界对自己的了解,但是固有的思维使得大明对台湾的了解始终进展缓慢而且流于表面。

即使有人告诉他们,台湾的富庶无比且火器强悍。但是很多大明的官员固执的认为,台湾所占之地均为蛮荒之地。且有大海相隔,再富庶也赶不上大明的地大物博。

至于火器,大明又不是没有。用起来还不如刀箭好用,威力巨大定为浮夸妄语。

这个时代还没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儒家所信奉的是:书生于方寸斗室便能知天下之事。

所以所有关于台湾的传言,都被盖以妄语甚至是蛊惑人心之言而被批判。久而久之,那些了解台湾到底富庶强大到了什么地步的商人们就再也没兴趣宣扬台湾的强盛了,免得被人骂做是妖言惑众。

现在才想到要了解台湾,有些太晚了。

至于第二点,联合辽东势力共同绞杀台湾在辽东的大军这一点,虽然是必行之策,但正如孙承宗所言,他对台湾是一点都不了解,所以他更不可能想到台湾已经对此做好了十全的准备。

二十多万补给充足的大军,而且还有四十多万库页岛上的被武装起来的移民进入辽东之后,即使面对多方的联合绞杀也可以顶得住,而且还能以此为借口出兵朝鲜。

更重要的是,台湾并不像孙承宗所估计的那样,已经没有余力对大明用兵了。事实上,萧明乾正等着大明在辽东对台湾进攻的机会,出兵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呢。

这就是萧明乾借助各势力对台湾的不了解所布的局,一个将所有能够插足辽东的势力都给算计进去的局。

第三点对大明来说,如果有足够的财力,并下定决心的话,或许是个不错的建议。

但是台湾海军是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在毫无阻碍的状态下才建立起来的。这其中有萧明乾的部分金手指在其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这样的一支海军是说超过就能超过的吗?

不说大明那糟糕透顶的财政,就是那些贪官污吏就能让这个新建的水师成为一个笑话。

别不信,东江镇的粮饷,这些官员都敢漂没一半以上,他们还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干的。

在很多大明官员的心中,漂没已经成为了常态,如果不从大明所拨付的这些钱粮当中上下其手,自己怎么养活一家老小,拿什么去上下打点。

所以,如果大明真的想要建立一支可以同台湾抗衡的海军的话,就算是拨付十亿两白银,可能都有些少。

这还只是从财政上进行考虑的,其他的如技术,如材料等等,这些都不是想克服就可以克服的。

而且以大明中枢官员的那种尿性,一旦花的钱多了点,他们就会以劳民伤财为由,极力的抵制建立这么庞大的海军。到时候一切又会回到。期间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添几条小渔船和养活一堆贪官污吏而已。

……

发展四百七十六章皇太极,鸩占雀巢!

四百七十六章皇太极,鸩占雀巢!(第二更)

崇祯二年,一条震撼的消息传遍了辽东附近的所有势力,大明,朝鲜,蒙古都得到了关于台湾乘着皇太极率领大军入关劫掠,出动二十多万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