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243节

混在东汉末-第243节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恕琢磨了片刻,明白了刘修的意思。不管是哪种方法,要倒霉,肯定是旁观的人先倒霉,要得好处,自然也是掌权的人先得好处,温家如果坚持要站在一旁看戏,那温家吃亏就吃定了。

“只怕大人会失望的,我这手艺也不怎么样。”温恕缓和了口气,强挤出一丝笑容。

“大人谦虚了。”刘修拱拱手,起身离座:“对于做饼来说,我是个新手,这次来就是希望温君能够拨冗前往龙山,与并州诸贤共商大事。龙山景色优美宜人,颇为凉爽,是个避暑佳地,能在这样的地方和诸君子共切磋,我想一定能商量出一个最好的办法。”

温恕点了点头,他听出了刘修的提醒,这次大部分人都到了,得出的结果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你要是不去,到时候要么自认倒霉,要么就要和并州所有的豪强作对。不管哪一个结果,都不是温恕愿意看到的。王允公事公办的请他,他没去,现在刘修亲自上门,给足了他面子,他要再不去,就不可能有人再来请他了。

“大人虽然初入仕途,做事却颇为干练。恕相信,大人一定能给并州百姓带来福祉的。”温恕放低了姿态:“恕虽不才,为乡梓造福却不敢为人后,请大人先回,恕稍事收拾,便赶往龙山恭听诸贤与大人的安邦妙计。”

刘修躬身拜谢。

搞定了温恕,刘修马不停蹄,又赶往界休,拜见了郭泰的儿子,郭家在界休是当之无愧的大户。建宁元年,陈蕃和窦武被曹节等人诛杀,第二次党锢事起,郭泰认为大汉将亡,天下必然要大乱,所以让子弟不要出仕,安心在家耕种,这次龙山会议,他们也没有去。然而不管你多清高,不管你是不是想明哲保身,既然你人还在并州,哪怕你不想分点好处,至少也不会愿意平白被人当了牺牲品,更何况刘修亲自上门请教,多少还要给些面子。

郭泰的儿子远没有郭泰的见识,更说不过刘修这种威胁利诱,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劫匪式说客,勉强答应与会。

告别了郭家,刘修掉头北上,赶赴阳曲,拜会郭家家主郭全。

郭全做过大司农,见多识广,刘修知道在他面前玩花样很危险,他直截了当的对郭全说,我得到了天子的信任主掌并州,现在需要大量的财赋来养兵,并州耕地有限,仅靠种地是发不了财的,所以我要在并州开放工商。工商致富快,可是需要的资本和人力物力也很多,我一个人没有这么大的实力,不可能全部包办,所以我请大人来一起商议,看看怎么分工合作,我是想和你们一起发财,你不来,你郭家到时候吃亏了不要怨我。

刘修把底牌透给了郭全,郭全坐不住了。儿子郭缊虽然不笨,可是他还没有出仕,在并州的名声也有限,估计在争夺利益的过程中拼不过其他人,而且这件事涉及的利益太大,郭缊自己未必做得了主,最后还是要回来向他汇报,一来一去的浪费时间,可能延误时机。既然刺史大人亲自来请,那自己干脆亲自出马好了。

郭全答应,随后便赶往龙山与会。刘修拿出王允给他的那份名单,郭全一下子就明白了王允的私心,不动声色的指点刘修还有哪些人需要去会晤一下。

刘修欣然同意。

刘修跑了两天,回到龙山大营的时候,温恕、郭全等人已经赶到,王允看到这些人,知道刘修这两天在忙什么了,也知道自己那点小心思最终没有瞒住刘修,心里非常不安,一听说刘修回来了,连忙来拜见,来请刘修主持会议。

刘修说,我这两天几乎把太原郡跑了个遍,太累了,想休息休息,还是你和他们先讨论吧,有了结果,拿过来给我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再议。如果你一个人忙不过来,那就和主簿、主记和功曹这样的大吏商量着办,这重任不能压在你一个人身上啊,我也于心不忍不是。你要是觉得那几个人不得力,我就把他们换掉,你看温恕和郭缊怎么样?温恕做过多年太守,有执政经验,郭缊虽然还没有出仕,可是他父亲郭全有丰富的经济手段,一定能帮得上忙。

王允迟疑不决,刘修出去转了一圈,找回来的这些人无一不是他的对手,更重要的是,刘修知道他的私心之后,还把他推到前台,这就是逼着他和那些人面对面的较量了。如果他不肯,再推脱,那刘修很可能就会抛开他,换另外一个人来主持这次会议,到了那时候,祁县王家还能不能在这次会议中捞到足够的好处就不言而喻了。

王允本人可以不在乎这些利益,他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将来建功立业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他不能坐视王家的利益受损,更不能在这种重大的场合无所事事。他能感觉到,刘修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一个州级的盐铁会议,是一个有开创性的举措,一旦成功,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惯例。

这么重要的大事,而且明明有大放异彩的机会放在他的面前,他怎么能白白的放弃,甘心的做一个旁观者?

如果只有利益关系,王允可以放弃,如果只是虚名,王允也可以不在乎,可是当两者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王允想淡然处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见王允迟疑不决,刘修隐约猜到了他矛盾的心理。刘修做官理政的经验欠缺,但是他不欠缺揣摩别人心思的能力,甚至可能说,他在这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甚至超过他在武道和兵学上的才能。

刘修招了招手,示意王允坐下,亲自给王允倒了一杯茶。王允心不在焉的谢了,接茶在手,呷了一口,略带苦涩的茶一进口,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子师,郭林宗说过,你是王佐之才。我知道,所谓王佐之才当是辅佐天子安邦定国,治理一州对你来说实是屈才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相信你治理一州应该是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要比我强上数倍。不瞒你说,如果你谈不成,我还有最后一个手段。”

他竖起手掌,比划了一个杀人的手势,话气也变得有些阴森森的:“我现在是先礼后兵,不希望和并州的豪族世家翻脸,但是真要逼到那个份上,我也不会吝惜动武。我可以先透个底给你,鲜卑人,我打定了,陛下让我到并州来,就是为了守住并州,解决鲜卑人的威胁,我如果不能完成这个任务,那就是辜负了天子的信任,自毁前程。”

王允听得一阵阵心惊肉跳,他跟着刘修打过仗,知道刘修的脾气,别看他平时笑眯眯的人畜无害,可是一旦决定出手,那绝对是又阴又狠,决不留后手。他要控制并州,建功立业的心思是不用怀疑的,为了筹集用兵的费用,他能坐下来和大家一起谈判,已经超出了王允的意料,换了另外一个人,也许会直接拿起刀杀人。

刘修有着天子的信任,随便找个借口杀几个豪族绝对不是问题,这样做不仅简单,而且来钱最快,现在他有近两万大军在手,并州有哪个豪强是他的对手?

刘修现在不想杀人,不代表他不能杀人,把他逼到杀人劫财的那一步绝对不是智者所应该做的事。王允看着刘修那真诚得近乎纯洁的眼睛,却感到一阵阵的寒气,他越发觉得自己义不容辞,不能推卸责任。他相信在并州只有他最了解刘修的本性,其他人只看到了刘修的和善,他们不同程度的忽视了刘修是个武人,而且是个少年富贵,正是无所畏惧的年龄,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比董卓还要可怕。

王允拜伏在地,一字一句的说道:“大人,我一定竭尽全力,完成大人的重托。”

“我相信你能做到。”刘修探身过来,拍拍王允的肩膀:“有劳子师。”

第270章道与术

第270章道与术

大汉的世家,多多少少都有些经学的传承,大的世家在经学上的造诣更高,甚至在某些经典上具有非常高的权威,像袁家在孟氏易,杨家在欧阳尚书上的造诣,那都是有目共睹的,那些次一等的世家也许在经学上没有这样的地位,但是他们通经学却是没什么疑问的。如果在学术上没有成就,而仅仅是有钱有权,那他们的地位就算在某个时期曾经辉煌一时,但绝不会传承百年。

并州虽然没有那样的经学传家,但是大多数人都通儒经,信仰哪怕是口头上儒家思想,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那就是圣人教诲和经世济用的矛盾。

儒家的长处在于统一思想,在于尊奉皇权,把整体的利益置于个人的利益之上,推理下去,也就是把国的利益置于家的利益之上,强调个人服从家族,而家族服从国君,忠是由孝推衍出来的,也就是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家。

但是儒家的理论有个重大的缺陷,他这一套思想的基础在于血缘,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部,这个理论没有太大的问题,一旦推衍到家族之外,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利益集团发生关系的时候,这套理论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会有矛盾。

比如说,在国与家的利益冲突上,如果按照圣人的教诲,那当然是先国后家,可是真正操作的时候,大部分还是把家族利益放在优先的地位。如果说在西周那个以分封制为基础的宗法社会里,诸侯和天子还有着共同的利益取向的话,那么进入郡县制的帝国时代,帝国和家族之间没有了血缘的纽带,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变成了冲突为主。

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是打击那些抢夺国家财赋的贵族,把所有的财力物力全部集中到王的手中,这就像把五根手指收紧,捏成了一个拳头,才能更有效的利用这些财力物力,在与其他六国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生死战,双方都使出了最大的力气,可是秦国最后取胜了,为什么?一方面是因为秦国的白起这样的名将,而赵国却用了赵括,另一方面是秦国淋漓尽致的集中了全部的力量,秦昭王将全国十五岁以下的男子都征发入伍,倾尽国力,决一死战。

赵国在干什么?赵国在内斗。他焉能不败?

秦国因为这个政策横扫天下,打击豪强,强干弱枝就成了最本能的选择,秦国亡了,大汉兴起,但这个政策却没有变,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把各地豪强集中到都城附近,就是一个基本政策,在不懈的打击下,西汉一代,豪强的力量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发展,没有形成对皇权有影响的世家大族。

这种情况在东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光武帝刘秀以豪强地主的支持起家而问鼎天下,他的功臣基本都是豪强,东汉一代,豪强与皇权争夺财赋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实际上,在光武帝本人在位的时候,皇权已经对豪强无能为力。只不过光武帝、明帝和章帝三人还算是有能力,当时人口还不多,争夺土地的矛盾还没有到尖锐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所以才没有显出来。随着人口的繁衍,豪强地主的实力越来越强,这个矛盾慢慢的凸显出来了。

与这个矛盾一起凸显的,就是这些家族的思想和行动的分裂,他们一面信仰着忠君爱国的圣人教诲,另一面却贪得无厌的与国家争夺人口和土地,掏空国家的根基。实际上终东汉一朝,皇室的经济状况一直就是一个大问题,光武帝本人就因为大司农主管的国用不足,只能把少府主掌的皇室自有财赋补贴给大司农。

这个问题表现在并州,那就是大家都知道并州如果落入蛮胡之手,他们谁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可是要他们吐出多占的土地,拿出侵吞的财富,却是难上加难。就像大家都知道这条船已经岌岌可危了,可是谁也不敢把自己手里的船板拿出来补漏洞,相反还要争先恐后的去抢夺所剩不多的船板,唯恐自己吃了亏。

船沉了,是大家一起倒霉,可是如果不抢船板,那就是别人占便宜,我一个人倒霉。

在这种情况下,危机的逼近只会让他们更疯狂,而不会让他们变得理智。

王允觉得,自己就是为数不多的理智的人,可是他现在要面对无数疯狂的人。

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嘴上说得都很漂亮,一个比一个慷慨激昂,可是一谈到具体的利益,他们立刻换了一副嘴脸,哭穷的哭穷,装傻的装傻,就是不肯主动放血。

王允非常上火,嘴上起了燎泡,刘修给他透过底牌,如果谈判谈不成,那刘修会动武,而他本人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质疑。可是面对其他各家的反对,他又无法分辩,因为即使是他王家,也不肯轻易的吐出已经得到的好处,毫无保留的支持刘修。

刘修现在要整军,要屯田,还在办晋阳学堂,这不是几千万能解决的事情,粗略的估计一下,没有五六个亿摆不平。

五六个亿多不多?确实不算多,虽然有些吃力,但是这些家族凑一凑,还是能凑得出来的。问题是刘修要打仗,要和鲜卑人开战,这打仗可不是三五亿就能解决的,一年下来,没有二十亿是谈都不要谈。

打赢了,功劳是刘修的,并州人能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