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开封一秀才 >

第135节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135节

小说: 明末开封一秀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啪——”

话是说得凶狠,李修文可没舍得真下重手,只是轻轻拍了一下罢了。

骆嫣然的脸登时就红了起来,因为她面向着门口,李修文方才忘了关门,这会杨雨璇刚好过来了,还恰好看到了这一幕。她羞于见人,立即把脸蛋埋到了李修文的怀里。

“咳咳咳……”

碰上了这样的事情,杨雨璇也是小脸微红,轻咳了两声道:“相公,嫣然,该吃晚饭了。”

听到声音,李修文才发现了站在门口的杨雨璇。不过他脸皮比较厚,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便笑道:“让荷儿送过来吧,我也在这儿吃了。”

“喔——”

杨雨璇应了一声,心里有些失落。骆嫣然先自己一步怀上了孩子,自家夫君又对其那么呵护,她再是大度,也难免会有些醋意。

李修文察觉到她情绪不对,似乎有些幽怨,忙叫住了她:“等等……”

杨雨璇本要离开,听到这话又转回了身子,疑惑地看着他。

“你也过来一起吃吧。”

李修文说完了这句话,杨雨璇脸上便露出了笑容,点头离开了。

看来,骆嫣然怀了身孕,她们都有些吃醋了。

这段时间,怕是每晚都要被缠着播种了。

第253章 破局契机

腊月廿一,李修文一大早就起来了。

因为,今天是父亲和妹妹到达京城的日子。

李修文今年不打算回家过年,便写了封家书,让父亲过来京城小住些时日,还顺带给父亲报了喜。

李鸿深接到喜讯,自然是无比高兴,当即决定,暂时将开封的生意交给了钱管事去打理,自己则带着李明珊上路,赶来了京城。

这些日子里,李修文倒是没有再去看过朱绍烨,交往太过频繁了也不太好。

不过他得到消息,朱绍烨等一干兄弟自打来了京城,便整日里到处玩乐,喝酒狎妓什么都来。朱绍烨比较洁身自好,就算是自污,也最多是带着朱怀玉去赌坊里玩玩,偶尔找人喝喝小酒,倒是没有去那些勾栏之地。

朱由检当时并没有让他们带上家属,想必就是希望看到现在这样的局面。

兄弟八人里,朱绍烨和两位弟弟都已经成了家,儿子也有了,只是年龄还小罢了。

这几日,在李修文的日夜努力之下,杨雨璇也被确诊怀上了,倒是王冰和董小宛的肚子还不见动静。

面对她们俩人幽怨的神情,李修文只能苦笑,这可就不是自己的责任了。

吃过了早饭,李修文便带着两位夫人出城迎接父亲去了。杨雨璇和骆嫣然也准备过来,李修文没有答应,而是嘱咐她们在家好好休息。

在城外等了一个多时辰,到了午时,父亲和妹妹才到。

李鸿深下了马车,听到李修文说杨雨璇也怀有身孕后,更是老怀大慰,开始教育起了李明珊,无非就是催促她早点儿嫁人之类的话。

这也是难为了老人家了,妻子走得早,他又是当爹又是当娘的,事事都要操心着。早在年初时,李鸿深便打算给女儿张罗,选个好人家,李明珊却不肯嫁,推说自己还小。

李明珊今年已经十六岁了,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确实是到了适婚的年龄。可在李修文看来,确实还小着呢。

看到妹妹投过来求助的眼神,模样看上去可怜兮兮的,李修文只得帮忙说上几句好话,李鸿深才没有继续念叨她。

京城的繁华热闹,是远胜于开封府城的。李鸿深父女俩人头一回来京城,自然要好好逛逛。不过他们一路车马劳顿的,此刻看上去都有些疲惫,今日怎么也得先歇歇脚,好好休息一天才是。

李修文坐上了父亲和妹妹的车子,往家里赶回。

回到家里,李修文发现有客人上门了,这客人是朱绍烨兄妹二人。

李鸿深现在就这么一个儿子,来到京城,自然是迫不及待要去看望自己的两个宝贝孙子的,虽然这俩孙子还没出世。

李修文兄妹二人,则是直接去了正堂,招待客人去了。

“世子怎么过来了?”

李修文有些疑惑,还以为他是有要事找自己相商呢。却没想到,朱绍烨只是笑了笑,下巴点了点朱怀玉,意思是这回是妹妹拉自己过来的。

朱怀玉见到他投过来询问的眼神,便指了指李明珊,说道:“知道你妹妹要来京城,我过来看看不行呀?”

“就是。”

李明珊和她站在了统一战线,上前拉起她的小手道:“在这儿有甚么好玩的?跟我来,我带你去看看我两个外甥去。”

李修文就笑了,说道:“你那两个外甥还没出世呢,你现在过去能看到啥?”

“他们在肚子里也会动啊。”

李明珊想当然地答了一句,就把朱怀玉给带出了堂屋。

等到她们走后,朱绍烨才露出了忧虑的神情:“衡之,皇上这回看来是铁了心,要把我们兄弟都留在京城了。昨日我被宣召入宫面圣,皇上还赐了座宅子,根本就没有放我们回去的意思。你看现在该如何是好?”

李修文听了这话,也是苦笑不已。他太了解朱由检了,既然已经对周王府生出了疑心,是断然不会轻易放朱绍烨等人回去的。

朱由检这招太狠,他一时也没有什么应对之策,只好答道:“如今,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本来,按照李修文先前的打算,是经营好开封,暗中发展势力,只待北京城破之时,朱绍烨便可借势而起,夺了这江山。可是现在,朱绍烨身陷囹圄,被困在了京城,还谈何发展?

“唉……”

朱绍烨长叹了一声,说道:“我父王身子本就不太好,如今我们兄弟八人全在京城,谁来替他打理王府诸事?”

李修文本想安慰两句,却又心思一动,问道:“王爷如今的身子状况如何,可有大碍?”

朱绍烨摇了摇头,答道:“去年因为大哥那事,父王的身子就一日不如一日,后来得知我上疏请复三卫后,更是让他气得不轻。如今,我们兄弟几人又被宣召入京……唉……怕是撑不了几年了。”

李修文斟酌了一番用词,说道:“我有一言,说出来不太好听,不过……这或许是世子您能回开封的唯一契机。大明以孝治天下,为人子者,高堂卧病在床,岂有不在身前尽孝之礼?就算是当今圣上,也没有理由能够阻拦。我这么说不是要诅咒王爷,只是这病情的轻重……”

话说到这,已经不需要再去点明了,对方能够听得明白就好。和聪明人讲话,是不需要把事情完全都给说出来的。

朱绍烨蹙眉思索了片刻,缓缓点头道:“我明白了,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两人又在堂屋里闲聊了一会,下人便过来禀报,家宴已经备好了。李修文便出声邀请,把朱绍烨留下来吃了一顿便饭。

宴后,朱绍烨兄妹二人便离开了,他们俩人今天还有任务——“烂赌”。

刚送走了朱绍烨,宫里却来了位小太监,是公主朱媺娖派来传话的,让李修文入宫去见她,什么事情却没有明说。

李修文一阵无奈,这位小公主八成又是想听故事了。

瞧自己这朝廷官员当的,都快成说书先生了!==(

第254章 山呼万岁

太平的日子过了大半年,一转眼,已经到了崇祯十一年的夏天。

这期间,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政策似乎很有效,在张献忠等一干造反人员相继投降后,造反派势力里,只剩下了李自成这么个出头鸟,在朝廷的军队全力围剿之下,估计是支撑不了多久了。

各地的局势暂时平定,近十年来的动乱看似平息了下来,眼看着大明王朝的内乱逐渐消停了下来,朱由检也很高兴。

不过高兴之余,他还有些心烦。

虽然内乱暂时是控制住了,可外敌那边还没解决呢。外敌之所以还没解决,是因为此前和清军的和谈以失败告终,皇太极如今正在东北虎视眈眈,很快就要再次领军入塞了。

对于如今的帝国来讲,清军其实还覆颠不了它的权政,只是每年跑来“打草谷”罢了。这是清军一贯的态度,抢点东西回去过日子就得了。

什么?攻城,直取京师?

莫说想要攻破京城太难,伤亡还大,最重要的是还打不下来,费那劲干啥?

他们的日子好过了,大明朝的百姓可就不好过了。但问题是,大明的军队打又打不过人家,几乎每次都是目送着人家劫掠一番,然后安然退去。

清军还没来呢,京城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六月初二,李修文在家里都能明显的感觉到,地面发生十分强烈的震动。起初,他还以为是地震,后来才得到消息——安民厂,爆炸了!

安民厂的前身名为王恭厂,又称火药局。隶属于工部军器局,专门制作火药的地方,里边贮备着大量的火药,专供京营军队使用。

要说这场爆炸,应该纯属意外,盖因这时期的火药贮存技术落后,才更容易发生爆炸事件。此前在万历和天启年间,都曾发生过火药库爆炸这样的事情,京城的百姓死伤无数。为此,“木匠皇帝”还下过罪己诏,并亲临太庙祭祖,借此才平息了百姓们的愤怒。

朱由检可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先前已经下了好几次的罪己诏了,再来这么一回,天子的颜面可就要丢尽了!

怎么办?

找替罪羊,抓捕相关人员下狱问罪!

然而让他有些失望的是,两位负责监管的人,以及军匠们全都在爆炸中殉职了,连带着附近的居民,死伤人数过万!

人家为国捐躯了,你非但不能问罪,还得发放抚恤金,这倒霉催的。

现在国库空虚,发不出那么多钱来,朱由检想了想,便遣了太监前去宣召李修文入宫,准备把这差事交给他去办。

李修文见了传旨的太监,便大概能够猜到,朱由检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之所以选上自己,一个是自己最近太闲了,另一个原因嘛,则是打算从自己口袋里掏点钱出来抚恤民众。

果不其然,朱由检见了他之后,先是勉励了一番,说你办事如何如何漂亮,是朕的得力助手一类的话。最后告诉他,此次户部将拨付五千两白银,用来抚恤受灾的百姓。

五千两?

李修文在心里大概算了下,平均每家到手的只有半两,也就是五百文钱。

嘿,这年头的人命挺“值钱”的!

想到这里,李修文又有些庆幸了,还是有钱好办事。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若是交到其他人的手里,少不得要拼命推脱一番。

就算是最后勉强接下这差事的人,怕也不会管那么多,拿多少钱就办多少事。若是心肠黑一点的,搞不好还得贪污克扣一些。

那样的话,苦的还是那些老百姓们。

李修文默默接下了这趟差事,另外又找来了孙名文,让他调来一万五千两,用以抚恤。

这样的事情,他不会对朱由检说出来,也不需要去刻意隐瞒。

你朱由检要名就由你好了,我也不会刻意去宣传,说我在这里边出了多少钱财,如何如何的心善,你我心知肚明就好。

凑足了两万两白银,李修文便带上了几名锦衣卫,来到西直门一带进行抚恤。

家里有死伤人员的百姓们都颇多怨言,可听到李修文是来发放钱财抚恤的后,情绪暂时得以平息了下来,再怎么样,人家是来送钱的,总不好闹得太过分不是?

李修文不得不承认,这时期的老百姓,大多数还是很善良淳朴的。家里死伤了个把人,朝廷只要给予抚恤,哪怕不多,他们也乐于接受。

只有少数比较精明的人,对此有些不屑。

发生这样的事情,朝廷历来给不了多少钱的,对他们来讲,家人的性命,显然比那不足一两的抚恤金更为珍贵些。

可当他们跟在后头,看到李修文挨家挨户地说着好话,以及发出去的钱财数额之后,他们发现自己错了,这一次朝廷的抚恤还算是相当丰厚的。

死者家属每户分别都领到了二两银子,这在平头老百姓的眼里,算是非常多的了。至于伤者,则根据伤势的轻重,今后还能否务工来衡量,分别发放几百文到一两的抚恤金。

不少人哭了,百姓们们感受到了朝廷对他们的重视,也知道了李修文这回是分文不扣,如数发放抚恤金给他们。不知是谁先起了个头,现场的百姓纷纷跪地,高呼李修文是“青天大老爷”,是百姓们的恩人,是难得的好官。

这便是民意!

很多百姓要的其实不多,只希望在朝廷的统治之下,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能够吃饱穿暖,足矣!

李修文还不打算造反,可不敢承下他们的这份情,这要是让御史言官们知道了,怕是又要给自己扣上“谋反”的罪名了!

这样的情况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李修文就是李修文,他当机立断,立即转过身子,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跪倒,高呼道:“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可不太懂这些,见自己心中的“青天大老爷”都这么喊了,便也跟在后头齐声高呼:“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