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之帝国时代 >

第102节

明末之帝国时代-第102节

小说: 明末之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永金微微一怔,同李定国一路过来,虽然只是稍稍的几次接触,但是也能感受得到,他怀揣着一点心思,郁郁寡欢的神色显而易见。一开始,他以为那是身染瘴疾所致,如今看来,是对自己西南战败之后的一番反思,特别是在看到孙永金所取得成就,以及孙新一路传过来的捷报后,这种反差,就更加引发他的深思了。

不过,孙永金自己是知道的,如果没有城镇中心,他根本不可能取得这么多成就,更没法一路杀到昆明去。

这时,李定国又说道,“说起来,咱们大明这么多的官员,难道天生就是准备给清兵投降的吗,这里面难道没有我的责任吗?”

李定国说出这话,根本就不是需要他人前来回答,在稍稍的咳嗽了一下之后,接着说道,“当年孙可望内犯,我与巩昌王白文选等人破敌于交水三岔口,威势无双,深得陛下信任,可惜平定叛乱之后,却没有以大局为重,歧视原孙可望的部属,强行分出晋系、秦系,引得将士离心,这是其一;大乱之后,我本该与蜀王刘文秀同舟共济,共度时艰,可是我无容人之量,于蜀王心生间隙,在清兵入侵的关键时刻,调回蜀王,使得清兵凭空占据贵州,这是其二;云南战败之后,又是心中茫然无措,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撤退,使得众将士分散各地,失去了主心骨,不得不投降,说起来,造成这样的局面,我的过错更多。”

说完之后,李定国仿佛是长舒了一口气,把胸中的郁结之气一下子就吐了出去,就连因为瘴疾而显得有点憔悴的脸,也好看了许多,然后笑着对孙永金说道,“孙殿下,接下来的事情,便由你来处理吧,若是肯收留刘之复,那么他所收拢的军队,自然也归入你的军中。实话说,刘之复这个人,还是有点本事的。”

孙永金看见他脸色好了很多,也很是替他高兴,李定国刚才的一番话,更是让他有所感触。在抗清的这段历史当中,李定国取得的成就是最大的,但是这不代表李定国就是神,他依然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也会出现一些普通人的毛病,比如对刘文秀缺乏容人之量,鄙视那些孙可望曾经的部属等等。

不过,李定国身上更有很多值得让人看重的东西,其中最为难得的便是那朴素、简单、直白的情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他才会对背叛了明朝的孙可望部属如此的痛恨,同样也是因为这种情感,他才会对永历这样的废材皇帝不离不弃。如果不是因为突然把整个南明的兴亡都扛到了肩上,他绝对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

同时,他的那种反思更是值得惊叹,刚才所说的这些东西孙永金在后世也看见过,不过,那些都是事后诸葛,不足以称奇。如今,李定国一一道来,才真正的能够让他震惊,因为那不是出于一个旁观者的口中,而是出于一个当局者的口中。

在这种震惊之中,李定国已经远远的离去,然后把刘之复就这么甩给了孙永金,完全的交给他处理。

刘之复痴痴的看着李定国远去的背影,五味交杂。

这时,孙永金已经开口说道,“任何理由都不足以为你们的背叛所辩解,不过,我还是要给你们一个机会,知道为什么吗?”

刘之复听到孙永金的话,连忙伏下头去,大声说道,“那是因为晋王殿下和孙殿下是仁义之主,古语有云,仁者无敌,所以两位殿下一定可以打垮吴三桂,收复西南。”

“你扯吧,你!”孙永金吐了口唾沫,“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忍者无敌。我给你机会,就是给予其他投降清兵的将领一个机会,你就是我树立的榜样,懂不?”

刘之复忙不迭的点头,说道,“小的明白!”

孙永金摇摇头,表示很无奈,然后说道,“吴三桂的部下有着将近一半是像你一样的投诚兵,我并不打算把他们全部杀光,当然,这也要看他们怎么做,如果他们非要给我理由宰了他们,那我也是绝对不介意的。”

刘之复是个精明的人儿,听到孙永金的话,那里还能不明白,忙不迭的说道,“孙殿下请放心,我这就写信劝告那些以前的同僚,绝对不会让他们做傻事的。”

孙永金微微点头,刘之复连忙笑嘻嘻的跑开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密谋

云南的冬天并不冷,但围困昆明的清兵,却觉得阵阵寒意袭来。

天色刚明,他们就不得不扛上各种工具,灰土着脸,钻进堑壕之中,然后持续向前推进。

杨威、李如碧等部,便是这些挖掘堑壕的急先锋,八旗兵和吴三桂的嫡系部队就压在他们身后,名义上是压阵,但更多的是监视。

对于这些投诚兵的满腹怨气,吴三桂是很清楚的,不过,现在他却需要这些投诚兵来充当炮灰。驱策百姓的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没法再大规模的进行,每当他稍稍冒出这样的苗头,孙七就会毫不犹豫的送来一个半死不活的俘虏,让那些八旗兵和自己的亲信部下,脸色很是难看。

吴三桂一直都是相信实力的,所以他在投降清兵之后,一直紧紧抓着这支以他为首的关宁军,并在接下来的征战中,渐渐的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同时,他更知道,这个团体愿意以他马首是瞻,是因为他在维护着这个团体的利益,他可以背叛大明,也可以背叛满清,但是绝对不能背叛他们。

当年在山海关向清兵投诚,或许就是基于这样的境况,如今征战十余载,满清的江山变得越来越稳固,要想保住他们的利益只能是紧紧的跟在八旗兵的后面。所以,尽管他非常乐意于看到八旗兵的削弱,因为这样朝廷就会更加倚重于他,但是若因此就觉得他拥有背叛朝廷的胆量,那未免太抬举他了。

如果让明军在昆明城头一点点的把那些八旗俘虏杀掉,那么一定会在北京城里引起轩然大波,那些八旗兵的家眷再到各自旗里一闹,虽然清廷会顾及到他现在实力,不会轻易的撕破脸皮,但是成为云南王的梦想则会离他越来越遥远了。

按照现在的形势,他唯一能够利用的就是这些投诚兵,就算如此行径会引发他们的怨气,也顾不得了。不过,不要钱的安抚话语,还是可以随意的抛撒出去,只听得他对李如碧、杨威等人说道,“各位总兵,我知道你们的委屈和怨气,但是昆明一日不下,云南便一日不宁,咱们的富贵便没法得到保障。伪王李定国的脾气你们是知道的,对于背叛之人,最为痛恨,当年交水一战,孙可望落败,他便分出了什么晋系和秦系,对于自家兵马百般封赏,对于原孙可望的部属却是百般欺辱。如今,若是你们再落到李定国的手上,会是怎么个下场,想必不用我来说了吧。”

杨威、李如碧都是聪明人,纵然真的有着满腹的怨气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表露出来,虽然不像刘之复那样脸皮特厚,但是也笑容满脸的说道,“平西王请放心,自从我们投诚的那一刻起,便于清兵荣辱一体,就算不是为了别人,为了我们自己也会拼死平定云南。再说了,昆明城里不是也关着咱们的家眷吗,挖掘堑壕虽然辛苦,但是总算有了办法,而我们也是绝对会不惜辛劳救出自己的亲人的。至于那些明军施展的小小手段,我们绝对不会放在心上,更不会因此动摇。”

吴三桂微微点头,虽然杨威等人并没有刻意强调,自己是绝对忠诚的,但是,他们那番话,还是让人稍稍放心了一点,于是说道,“你们也下去,催促着弟兄们加把劲,在他们援兵到来之前,攻克昆明。”

杨威、李如碧等人立马大声答道,“请王爷放心,我们定然不辱使命。”

说完之后,他们立刻带领着亲兵去巡视挖掘堑壕的进程。

只听得前面一阵喧哗,一个堑壕之中的清兵大声喊道,“骑兵杀过来了。”

“慌什么!鸟枪手准备!”一名小军官模样的人呼喝着,让一队鸟枪手站在堑壕的边缘,把黑洞洞的枪口伸出去,然后神色紧张的看着那些越来越近的骑兵。

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脑门上流下来,那名小军官模样的人也好不了多少,不过身为指挥者的自觉还是让他不停的安抚着身边的鸟枪手,在那里说道,“别紧张,放近了再打!”

不得不说,这些投诚兵的作战素质还是不错的,他们能够在明军和清兵的长年拉锯战中存活下来,就是一个明证。面对飞驰而来的骑兵,纵然万分紧张,他们依然能够沉得住气,眼睛死死的瞪着前方,没有命令,绝不胡乱开火。不过,在这种堑壕之中,他们的人数太少,没法发挥轮射的火力,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一轮火枪能够把那些明军的骑兵给吓住。

可惜,交战了如此多次后,就连那名小军官也知道,这绝对是奢望,一轮排枪过去,三四个骑兵栽倒在地,但后续的骑兵没有丝毫停顿的意思,甚至于他们的火枪都没有开火,完全就是等着冲近的那一刻。

那名小军官一看这个架势,就是急了,大声吼道,“长枪兵出来,把那些骑兵给我挡住。”

堑壕之中的清兵早就扔掉了手上的工具,战战兢兢的伸出长枪,那些鸟枪兵则急着装填弹药,想要再发射一轮排枪。

可是,那些骑兵如何会让他们如愿,冲将上来,拿起早已装填好弹药的火枪就朝着堑壕里乱轰,瞬间就把对方杀了一个崩溃。

杨威看着自己的部下遭遇如此的窘境,完全没有了在吴三桂面前的笑容可掬,脸庞在微微的抽搐,铁青着,仿佛就像要吃人一般。

他身边的部将,脸色也好看不到那里去,明军袭营的那个夜晚,他们全军崩溃,已经是损失惨重了。如今,好不容易重新聚拢起来,又摊上这么倒霉的差事,昆明城外,几乎每一寸堑壕都是他们用鲜血挖掘出来的,特别是那些军队中精锐的鲜血。

这时,一名部下对着杨威说道,“总兵大人,听说明军再次从永昌出兵,你觉得清兵还能顶得住吗?”

说这话的时候,这名部下显然没把自己当作清兵中的一员,但是杨威以及其他的部将居然神色不变,仿佛这句话理所当然一样,半晌之后,杨威才说了一句话,“咱们既然投了清兵,现在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就不要再想其他了。”

话语之中,他的部下们隐隐听得出来,那种被逼的无奈和不甘。

其中一名部将更是心中微微一动,想起昨天晚上的哪位军中熟人,或许给总兵大人引见一下,也未尝不可,多一条路,总归是件好事,想必总兵大人也不会怪罪。

于是,悄悄的在杨威身边耳语一番。

听到那名部将的话,杨威稍稍一怔,像是微微犹豫了一阵之后,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杨威的大帐之外,那名部将带着一名清军小兵装扮的人走了进去,双方似乎相谈甚欢,深夜之后,放才离开。

几乎是在同时,李如碧的营中,同样有着一位清兵模样装扮的人坐在大帐之中,只见他轻轻的品着一杯好茶,然后好整以暇的说道,“公安伯,你可得想清楚了,若是真的想要投诚,那是要乘早的,毕竟想要投诚的可不仅仅只是你这一家,投得迟了,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吃肉,你们喝汤了。”

说话之人,看起来不过是一名小兵,但是李如碧身为堂堂的一名总兵,却对他满脸的笑容,如此倨傲的言语出来,也没有半点懊恼的意思,反而是着意巴结着说道,“刘将军所说的,我如何能够不知,只是吴三桂那个狗贼监视得颇为严密,我们纵然要动,也是不得机会啊!再说,此事机密,还得细细布置才是。”

那名小兵淡淡一笑,说道,“那我便静候佳音。”

说完之后,抱拳离开。

李如碧忙站起身来,将他送了出去。

这时,一名亲信来到他的身边,小声说道,“叔父真的打算投了明军。”

李如碧看向那名亲信,更准确的说,这名亲信实际上便是他的侄儿,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于是也不瞒他,说道,“这投不投诚可是极为讲究的一件事,你觉得,如今昆明一战,究竟谁的胜算更大。”

那名亲信听到李如碧的话,便知这是总兵大人考校于他,是着意栽培之意,于是答道,“叔父,侄儿以为昆明一战,清兵连遭败绩,士气大跌,但是依然占据着人数优势,何况云贵主力,本来就是清军之中一等一的精锐,所以士气虽低,但也能够压制得住对方。再说挖掘堑壕一事,虽然缓慢,但确有成效,所以谁胜谁败,实在是难以预料。不过,如今晋王和孙氏兵马合流,从永昌直逼而来,若是与昆明之敌两线夹击,清兵的人数优势将不复存在,甚至于会因为腹背受敌,而惨遭败绩。”

李如碧听见侄儿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道,“侄儿说得不错,若是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吴三桂胜算实在不大。可是,如此简单的道理,平西王会看不出来吗,他可是征战沙场几十载的老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