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446节

明末称雄-第446节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袋烟抽完,****把烟锅在石头上嗒嗒嗒的敲干净,然后收起,背起包袱继续上来。

冬季里的山里,几乎就是一个色调,灰蒙蒙的。

呆在这样的大山窝里,能有什么发展呢?一年靠佃种几亩地过日子,产出又低,打下一点谷子还得交租,自己剩下的根本不够一家人吃。

而山里又没什么其它的收入,满山除了石头就是树,可就算有树木,也没有路可供运出去。孩子生的多,男孩七八岁便送去给地主家人放牛养羊,女孩儿甚至八九岁就送给别人做童养媳。

而等儿子大了,结婚娶亲又成了一桩大事难事,需要借遍所有的亲戚朋友,有时甚至只能靠换亲。儿媳娶回来了,家里也就欠下了一屁股债。

****每次走在这山间路上,都会想,这里永远不会有翻身的机会的。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可山里却毫无变化。

其实也开始有些变化,上次他回家里,发现村里少了许多人,多只剩下了一些老人妇女孩子留守村里。父亲告诉他,县里派人下来,组织村里的青壮男人外出赚钱。由县里组织带他们出去,其实也就是在沂水府内开山修路,筑城修堤。

但和过去的征劳役不同,这是自愿前往。且是有钱粮的。来回的路费食宿,县里包揽,到了地头做工,按天计酬。据说每月还有底薪,就算万一遇上下雨等不能动工的情况,如果开工少,起码也还有一个底薪,一月底薪至少一块银元。

而如果正常情况下。一月能拿到差不多三块银元,吃住还不用自己掏钱。这相当于每天都有一角银元。

虽然这比不上****在青岛码头干活,他在那边也是熟门熟路了,现在一月起码能赚四块银元,刨去吃喝住宿剩下的。

不过对于大多数村里人来说,有个这样出去赚钱的机会已经相当不错了。一月能赚三块,比他们以前一年赚的都多。

村子里的青壮都去了,许多半大小子和半老头都争着去。

不过这终究改变不了大山里的穷困。

山里没有好地,山多田少,没有自己的地。便只能永远给人佃田,甚至佃都佃不到。虽然如今多了个外出扛活的出路,但终究不如有自己的地。

可是拥有一块自己的地,这在过去只是个奢想。

山里田地本来就少,地还贵,哪买的起田地。

但现在,有了一个机会摆在他们的眼前,只要他们愿意,就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当他确认了这个消息后,立即连夜的赶回老家来。

一想到这里。他脚步步伐不禁又加快了许多。

一片村庄出现在前方的山坡上,村子并不算小,有百余户人家,可十几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灰暗的茅草屋顶,黄土墙,各家几乎都是如此,低矮的屋子杂七错八的挤在这山坡上,连栋像样的石墙屋都找不到一间。

看着越来越近的村子,他心里感叹。怎么就没有一块平地呢。

这时他又不由的想起了在青岛听到的消息,只要去了关外,若是去辽西省,一人可以分到二十亩地,若去燕北,一人能分三十亩,去漠南,一人能分五十亩,而如果去辽东,一人能分六十亩,却辽北省,一人能分一百亩。

一百亩地啊,据说都是好地,平阔的田地,全是黑土地。筷子插根下去都能发芽,除了冬天冷点,并没有其它的差处。

可一想起一人一百亩,他就不由的心在颤抖。他们还说了,你要真有本事,开垦超过一百亩,也一样归你耕种。而且前往移民,朝廷还会负责他们的迁移安置,甚至到了地头,前三年开垦是免税的。

免不免税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一人有一百亩地。

如果他们一家迁去辽北安家,他家现在有十一口人,岂不是能分到一千一百亩地?十一顷啊,他们整个村子里的地加起来,都没这么多。

他想,这么多地到时只怕种不过来。可又听说,到时朝廷会租借给他们牛马和最新式的钢铁农具,地虽然多点,但那地好,连片成块,方便耕种,一人耕种百亩,不成问题。

初开垦的地,如果轮耕,把地分成三块,每年耕两块,轮休一块,一百亩地一年就休三十多亩。

****心里早为每人百亩田地所占据光了,他念念不忘。

虽然在青岛干活,一月也能挣到四块银元了,比起土里刨食要强的多。可他的心里面,还是从小到大就梦想着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

如果父亲和兄弟们知道了这个消息,肯定也愿意的。

他心里打定主意,就算父亲和兄弟们不肯离开故土,他也一定要离开。在外面看过了世面后,他心里对于家乡的这个小山村,并不那么眷恋。

太阳渐渐下山,魏山已经走到了村头。

村头静悄悄的,以往冬季的时候,大家总是没事,要么在家烤火,要么就上山采点草药,或者去山里伐木烧炭。以往,到了傍晚时分,村头总是热闹无比的,家家户户屋顶的烟囱开始升起袅袅炊烟,孩童们在外嬉戏,大人们东家常西家短的扯闲篇。

可现在,村头空空的。

一身蓝布衣的****出现,终于还是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村头三大爷远远打量着他,好一会才确认是他。

远远大声喊道,“哎呀,老五家的大娃回来了。咋这个时候回家来哩,还背着这么个大包袱,是啥啊?”

****也远远的喊了一声三爷。

“三爷,回来有事。一会上我家来坐,一起吃晚饭,我从青岛带了酒回来,一会喝两杯。”

“好好。”三大爷连忙笑着回道。

****跟三大爷打过招呼,加快步伐向自己家里走去。路上又遇到几个村里大爷。他也一一打过招呼,让他们一会过去家里坐。

****走到家门口,推开那扇熟悉的柴门,头发花白的母亲正在院里剁猪草。年初,家里用他从青岛干活带回的钱,买了四只猪崽,家里养起了猪。这四头猪不是养给自己吃的,而是用来卖的,这算是家里难得的赚钱之法。

以前家里欠一屁股债的时候,想养还养不起。

院门响动。魏母转过头来,看到大儿子回来了,扔下刀就连忙迎上前。

“大娃,你咋个回来了。”

“吃过饭没。”

****把包袱放下,笑道,“回来有事,还没吃饭呢。”

“我给你做饭,做饼。”

“娘,我带了些粉条回来,你拿着多下点。一会我喊三大爷他们一起来吃饭,要谈事。”

****母亲看着他从包袱里拿出的几大捆灰色的粉丝,忙道,“这就是粉丝。花不少钱吧,哎,花那个钱做啥,有钱也得攒着,你还没娶媳妇呢。”

“这是用番薯粉做成的,也不值几个钱。而且都是我工友们送的。你就把水煮开了,然后放下去煮就好了,跟煮面条一样。”****跟母亲介绍粉丝的作法。

“娘,我爹跟我弟他们还在外修路呢?”

“嗯,前些天村东的小山回来过一次,说现在那边工地上很忙,大家还要加班赶工呢,得修到年前才能放半个月假。不过忙是忙,但加班还有加钱的。”说到这里,魏母觉得很欣慰,穷了大半辈子,心里对于钱比常人更渴望。

“妹子呢,娘?”

“哦,放羊去了,估计也快回来了。”

****姐妹很多,这也是这里的传统,虽然家家穷,可越穷孩子生的越多。他母亲前后生了十多个,夭折了几个,也还有九个孩子,但在山里,并不算多。

****是兄弟几个中的老大,但他上头却还有四个姐姐,当年他母亲一连生了好几个不带把的,把他爹给急的。好在后来,生了****后,又连生了好几个儿子。

四个姐姐都出嫁了,嫁的也都是附近村子,一样的穷。家里现在只还有一个妹妹,已经十二了,三个弟弟则从十八到十四都有,现在都跟着父亲在外修路。本来,他是打算给兄弟在青岛谋个事做的,不过现在他另有打算了。

“大娃,你回来是在青岛给你兄弟找到工了不?”

****在青岛干活,一月能挣四块银元,这让他成了村子庄的能人,很多人都希望****能带他们家孩子去青岛。

****却想着,在青岛揽活,也是替人打工,如何比的上有自己的地好呢。

他这次赶回来跟家里人商量,要动员大家移民去关外,甚至连地方都选好了,就去辽北省。在青岛的时候,他听说了不少的消息,知道辽西漠南等地早有了不少移民过去,好地肯定都让别人挑走了。

而且他也听说,辽北省那块是大平原,土地比辽西还肥沃,更别说漠南了。而且那里分的田地也多,远点就远点。

现在到处都是移民的人,去关外东北的,去塞上的。

甚至现在还有了专门的称呼,比如去辽西辽东甚至辽北的,那叫闯关东。而如果是出宣府张家口去燕北、漠南的,那叫走东口。

如果是从山西出杀虎口去绥远、宁夏,那叫走西口。

朝廷的大军如今东征西讨,长城外的胡人们也纷纷降服,朝廷新设了许多省府,开拓了大片的疆土,正需要移民前往。

不管是闯关东还是走东口走西口,移民的条件是极其好的。朝廷大加鼓励百姓移民关外,条件很好,去了就能分田地,这对于许多如****这样没有田地的贫穷百姓来说,极为有吸引力。

与其守着贫穷的小山窝,世世代代穷下去,不如狠下心背井离乡迁居他处。

****回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山村,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们都赶了过来,就连不少妇女也都过来了,山村里人,不比外城面里规矩那么多。

****拿出许多东西招待大家,来的都算是他的长辈。

烟丝,酒,甚至还有些给孩子的糖果。这些外面带回来的新鲜玩意,引得大家一阵惊叹。

“大娃,你是不是在外面找到媳妇了。”一位婶子笑着说道。

“是啊,要不怎么又是烟又是酒还有糖,肯定是有喜事了。”

****笑笑,“是有喜事,不过不是找媳妇了,是有更大的喜事。”

“啥喜事啊,让你巴巴的从青岛放下大钱不挣,跑回家来。”三大爷问。(未完待续。)

ps:  感谢对此不能靠近的打赏,谢谢。

最近人不舒服,又没存稿,好忧伤。

不知不觉,两百万字了,大家给点支持,让我们继续前行!sf0916手机用户请访问://

'正文 第573章 诛杀功臣'

一道奏章拿在手中,刘钧却是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

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倪元路的奏章,刘钧御临关外,少部份大臣随驾,多数臣子依然留守京师办公。倪元路依然留守京师,左都御史本就是大九卿之一,现在的新朝中,各部门职责细分的越清楚。

民务司、财务司、税务司是朝廷的财税领导衙门。而军机处、枢密院、兵部是朝廷军务部门。锦衣卫、东厂是情报部门。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是朝廷的三法司,司法部门。

朝廷中央有三法司,地方上省级有按察使,下面还有巡按御史、检察厅、法院和警察厅,府级有检察局、府法院、警察局,县级还有分局。三法司的权责比过去更大,更分明。

倪元路送来的这道奏章,就是一道弹劾奏章。都察院做为朝廷的监督检查机关,拥有弹劾监督大权。倪元路原本是老东林出身,还曾是江北党一员,如今在新朝中,占着左都御史这个要职,很有几分铁面无私的风范。

他上奏弹劾皇帝的从龙元佐,麻城出来的皇帝老兄弟赵国梁。

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赵国梁不是一般人。如今朝中文武重臣中,名字以国为头的不少,国栋国柱国华国强等等,几乎都是当年皇帝的老兄弟。

赵国梁就是其中之中,九头鸟最初的百人元老之一,早初名叫狗剩,后来得皇帝赐名国梁。

如今的警备提督张国栋,塞上军区提督总兵张国柱,当年还叫冬狗子和二狗。当年赵国剩就是和张国栋同一批最先加入的九头鸟,张国柱还比他们晚。

以其资历,赵国剩如今官任总兵官,军衔前将军。

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当年麻城山区的一个穷山民,到了如今新朝中的一位伯爵。衔加前将军,位封总兵官,其人生际遇不得不说正是跟对了人的典范。

可现在这位新贵,却被倪元路狠狠奏了一本。弹劾他贪污。

证据确凿,没有半点疑问。

赵国梁贪污的方法也很简单,他身为一镇总兵官,要贪污并不难。他把朝廷的公款挪用出来,然后自己在外面开了一个地下钱庄。把公款拿去放贷。

如今银基本利率不断下降,不再如从前那般高。可银行外还有许多钱庄,他们放贷的利息要高的多,因此他们也提高储息以吸储再放贷。

赵国剩把本来应当存放在银行里的公款,挪用到自己开的地下钱庄,然后拿去放贷收高息。可他却依然按银行的存息入公帐,转手既赚了一笔存款利息,还又赚了一笔贷款利息。

这种事情,现在其实很常见。

虽然属于违法行为,可总架不住有人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