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在他平定河北黄巾军的过程中,他抓获了近五十万的黄巾军降卒。这些人里面,虽然有部分的老弱病残,但是还是有不少的适龄军人。
对于这样好的兵源,曾炩自然是不可能浪费了。
在曾炩平定冀州的黄巾军之后,曾炩麾下的军队,就已经接近十四万了。在这后面的两个月中,在平定南方的黄巾军的过程中,他损失了近两万人;在和鲜卑人的战争中,他再次损失一万余人。这样,他原来的军队就只有十一万了。这其中,有无极卫一万五千铁骑,乌桓铁骑还有两万出头的样子,原来的五万骑兵,也还有四万多。这样,他麾下的骑兵还有七万五千左右。其余的三万五千就是步兵了。
经过仔细的挑选后,他从五十万黄巾军降卒中挑选出十一万五千人,加入了他的军队之中。而剩下的近四十万人,他全部把他们派到治下的郡国去屯田去了。经过黄巾军这一乱,这些郡国有太多的荒芜田地,正好便宜了曾炩。
黄巾军对那些士族豪强是毫不留手的,在曾炩新占领的这些郡国中,很多士族都在黄巾军的手里丢掉了性命。可以说,这些郡国里面,士族十成中已经去掉了六七成。这对曾炩的统治倒是减少了不少的压力。
曾炩将除了无极卫之外的二十一万大军,整编成七个军,每个军三万人。以吕布、关羽、太史慈、张飞、赵云、高顺和张郃七人各领一军。这七个军中,有三个军是骑兵军,另外四个军是步兵军。三个骑兵军分别是吕布率领的第一军、太史慈率领的第三军已经赵云率领的第五军,四个步兵军则是关羽率领的第二军、张飞率领的第四军、高顺率领的第六军和张郃率领的第七军。
曾炩还重新组建了征北将军府,以贾诩、田丰为军师,沮授为长史,辛评为司马,辛毗为从事中郎,审配为正行参军。征北将军府驻地在无极城。
由于此次曾炩治下的官员有较大的变动,曾炩决定再次改组征北将军治下的各郡国郡太守和国相。
张纮、张昭、国渊、枣祗、钟繇、董昭、赵商、郗虑、吴懿、赵风分别被曾炩任命为清河国、巨鹿郡、安平国、河间国、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广阳郡、涿郡、中山国的郡太守或者是国相。至于戴濛、温嫣和曾珂这三个丫头,则是被曾炩派到了清河国、巨鹿郡和涿郡这三个农业大郡担任屯田校尉,主持三郡的屯田事宜。另外的河间国和安平国,自然是由两国的国相负责屯田了,毕竟他们擅长这个东西嘛。
周仓和关羽也许是天生的有缘吧,在他们相识不久,关系就好的不得了。本来,曾炩是想让周仓和典韦共同执掌无极卫的,但是周仓却是被关羽忽悠去了,做了关羽的副手。
安排好手下的文武人员,曾炩再次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又开始缺乏人才了。虽然每一个郡国都安排上了一个能够独挡一方的人才,但是下面的县一级的,却是没有一个是能让曾炩放的了心的人才。
曾炩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那么他的治下这一大片的土地,并不能实现他的梦想。虽然每个郡国的长官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才,但是他们的精力毕竟有限,是不可能照顾到下面的所有事情的。
曾炩决定,是时候再次加强教育了。当然,第一位的事情,就是把他一直想建立起来的大学建立起来。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三章 甘宁来投
不过,建立大学的事情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条件不具备。
前些年中,曾炩在中山国是建立了不少的小学和初中,基本上达到了每一个县就有十所小学,一所初中。但是直到今年,他才开始在中山国筹建了一所高中,可是直到现在,第一届的高中学学生尚且还没有入学。前些年,曾炩虽然在曾庄(现在的无极城)开办了一所高中,但是规模非常小。所以,现在连开办大学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
想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看来还得是再四处招揽。
但是,现在在河北也就是幽冀两州,曾炩所熟知的人才,基本上已经都是各有所属了。其他的都还是少年或者是儿童,不少短时间内能启用的。不得已之下,曾炩只得再次发不了求贤令。
不过,就在曾炩为奇缺政才而烦恼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少爷,这位是我在益州巴郡时遇到的一个好汉。我知道少爷尊重人才,特地将他推荐给少爷。”无极商会益州分会的会长指着一个青年对曾炩说。
曾炩笑道:“既然是三叔都推崇的人才,想必很是不凡。”无极商会益州分会的会长姓曾名元瑞,是曾炩的一个远房叔父,因在其家里排行老三,所以曾炩一直叫他三叔。不过,因为曾炩家世代都是这一支曾姓人的家主,这个远房叔父一直坚持叫曾炩为少爷。曾炩怎么说他都不改口,时间长了,曾炩也只得由他了。
曾元瑞笑着对身边的年轻人说道:“兴霸,这就是我对你说起的那个无极商会的东家,也就是现在名震大汉国的征北将军曾炩曾凌风。”
年轻人对曾炩施了一礼,说道:“巴郡临江甘兴霸拜见主公!”
虾米?曾炩差点一下子从座椅上摔倒在地。
这个椅子是曾炩自己搞出来的。来到这个时代后,曾炩对坐这件事情很是耿耿于怀。他不明白,大家怎么能习惯跪坐这样的坐的方式呢,那也太不舒服了嘛。后来,他实在是受不了了,一股脑的把各种后世的凳子和椅子都搞了出来。本来,他还想把沙发也给弄出来的,不过考虑到一些问题,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甘宁很是奇怪,这个看上去比自己年长不了多少的主公,怎么连坐都坐不稳啊?难不成是因为他屁股底下那个叫做椅子的东西的原因?
曾炩缓了口气,问道:“小家伙,你叫甘宁,字兴霸?”
甘宁很奇怪,他只是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字,怎么这个年轻的主公就知道自己的名啊?
甘宁不服气的说道:“主公,我不是小家伙,我已经十七岁了,成年了!还有,主公怎么知道我叫甘宁呢?”
曾炩呵呵一笑,说道:“临江甘兴霸学艺为民除害的故事,可不只是在临江传诵啊!”
甘宁害羞的笑了笑,说道:“主公取笑兴霸了。”
曾炩正色说道:“我不是取笑你,你做的很不错。”
曾炩的前世,就是现在的巴郡人。对同是巴郡人的甘宁,那是非常崇拜的,所以,他对甘宁的故事,也是知道不少的。
巴郡临江县,群山环抱的青龙大瀑布左侧,有一块方圆数里的大坪坝。土地肥沃,住着上百户乡民在这里男耕女织,不愁吃穿,十分惹人眼红,不是常遭匪劫,就是财主欺压,官府暴征,使这里乡民难以生存下去。
这里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甘田,女的叫织娘,俩人勤勤俭俭,日子过得很甜蜜。不久,喜得一子,取名叫“甘宁”,十二、三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方圆四邻的乡亲们都夸他聪明。
殊知,好景不长,甘田夫妇和乡亲们一样,一天晚上,匪盗潜入他家,甘田与其拚斗中终因寡不敌众被杀害,粮物抢劫一空,甘宁母子俩也被五花大绑着,多亏乡邻赶来解救,安葬了甘田。母子俩泪流满面地送走乡亲后,少年甘宁对妈说:“这个世道穷人难活命,我打算去寻师学武艺,为父老乡亲除掉害人精,为父亲报仇。”织娘听后说:“好是好,但你人还小,没有真功夫,硬拚是不行的!”。
当晚,织娘剪下自己的一绺长发,掺着青麻打成一双草鞋,煮了十几个鸡蛋,给儿子包好,第二天一早,织娘把儿子送上路。
甘宁身背祖传的弓箭,手牵猎狗,辞别织娘,直朝深山走去。他拐过一弯又一弯,翻过一山又一山,攀陡壁,越悬崖,一股劲来到云峰观前,只见满山云雾缭绕,无路可走了。
甘宁正在发愁,迎面来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问:“孩子,这么大的云雾,你往哪里去呀?”甘宁说:“婆婆,我上山去寻仙师学艺的。”老婆婆说:“仙师难找哟,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去吧!”甘宁坚决地说:“不管多难,多苦,我一定要求师学本领!”
甘宁把家乡匪盗、财主、官府害人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老婆婆被感动了,就朝山颠一指道:“你去吧,前面不远有座小庙,庙中有一个老道,武艺高强,求他教你吧!”说完,老婆婆不见了。
甘宁正疑惑着,顿时云开雾散,一座小庙出现在眼前,他加快步伐直奔小庙。
进了庙,只见一个老道和一个小徒儿正在红炉上锤打一把弓箭,刚打好的弓箭还是红红的,那小道便握在手中,张弓搭箭,对准三根大香,“嗖嗖嗖”连发三箭,不偏不倚,箭出香灭,甘宁看呆了,当即下跪在老道面前:“望师尊接受徒儿叩拜之礼!”老道忙上前扶起甘宁问道:“你是甘田的儿子吗?”“正是”。甘宁将来意向师父禀告后,老道点头称是,并说:“我已知道你要学艺为民除害”。说着,当即令小道收箭,进屋端出饭菜款待甘宁。
从此,甘宁跟着师傅勤学苦练,在老道的精心传教下,通过九九八十一天苦练,进步很快,不仅学到了箭无虚发,而且还学会了三十六套拳法的过硬本领。老道十分满意地对甘宁说:“行了,去为乡亲们除害吧!”
甘宁辞别师父,星夜兼程往回赶,这天到家时已是公鸡报晓时辰,织娘见儿身背箭囊,威武强悍地归来,非常高兴,赶快生火煮饭。甘宁把寻师学艺的经过向母亲回禀后,便找来同窗好友串连有志青壮年三四十人,集合操练近两个月。一是抗击盗匪,取得旗开得胜的可喜战绩;二是打富济贫,将坝上欺压百姓的“地头蛇”杀掉,将恶霸的粮仓打开,分发给了乡民;三是多次击退官兵来犯,被巴郡官府称为“锦帆贼”,再也不敢暴征粮税了。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平安生活。
本来,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但是现在因为曾炩的出现,后面的事情肯定会改变了。
曾炩问道:“小家伙,你为什么会来到我这里?”
甘宁说道:“甘宁是一个粗人,不会说好听的话。甘宁听闻主公爱民如子,治下百姓生活幸福。甘宁知道,这样的主公,是值得甘宁效忠一生的主公。而在来冀州的路上,我知道主公率领大军,狠狠地教训了鲜卑蛮夷,更是知道甘宁的选择不会错的。”
曾炩笑道:“你说的话已经非常好听了,我很是高兴。”
甘宁也笑了。
曾炩问道:“兴霸,你来的时候,可将令堂一起带来?”
甘宁点点头,说道:“回禀主公,兴霸绝不会丢下母亲一个人在家的。”
曾炩又问道:“那你那几十个小兄弟呢?”
甘宁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道:“回禀主公,甘宁未得主公允许,就把他们也一起带来了,请主公勿怪。”
曾炩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责怪他?这些人,可都是从小在水里面长大的,是最好的水军。而现在曾炩最缺乏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
这几十个小家伙,年龄都还很小,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曾炩相信,要不到十年,他们绝对能为他带出一支合格的水军。而那个时候,正是曾炩征战天下的时候。
常言道一时顺百事顺,正当曾炩为得到甘宁而兴奋不已的时候,他的求贤令又给他捞到了几条大鱼,他们分别是吕岱、毛玠和崔琰。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少为县吏,以清公称。本来,按照历史的轨迹,在黄巾起义期间,他将会南下荆州避难。可是,由于曾炩的出现,冀州很快平静,而南方反倒是还处于战乱之中。毛玠也因此北上冀州了,在看到冀州的富庶和清明的政治后,他决定出仕。这时候,曾炩的求贤令发布了,毛玠毫不犹豫的来到了招贤处。
吕岱字定公,广陵郡海陵人。他是一位开疆拓土的高寿名将,活到了97岁的高龄。他初为郡县小吏,按照历史轨迹,他也是会南下避难的。可是出于和毛玠一样的原因,他也北上了,同样受曾炩的招贤令的征召,来到曾炩的麾下。
曾炩将三人都任命为征北将军府下直属的掾吏。当然,他不会就这样浪费三人的大才,在适当的时机,他们肯定会得到曾炩重用的。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四章 洛阳行
时间转到了184年的12月。
在这个月的时候,汉灵帝将年号改为了中平,而184年,以中平元年纪年。
月初的时候,曾炩得到了让他进京的诏书。
对于是否进京,曾炩犹豫不决,麾下的谋士们和众将也是观点不一。
贾诩、审配、赵云等人认为曾炩应该进京,毕竟那是天子要求的,现在,曾炩还是大汉朝的封疆大将,不好不听天子的诏书。田丰、沮授、关羽等人则是曾炩不能进京,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天子的意思,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