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第3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小一个玉米,就让这个国家增加了一半人口,还都是吃饱了的,这个国家实力强了没?不是强了一星半点啊。
那有人说了,窝头不好吃,掺了奶粉、豆腐粉、红糖和白面一起做也不太好吃,偶尔吃一顿贴饼子熬小鱼还成,要是天天啃窝头,肯定受不了!
这话吧,要看在什么时候说。不用上溯几百年去宋朝,只需要穿越到诸位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儿去,敢这么说,当场就会被骂成败家子,脾气急的大耳瓜子就抽上来了。粮食,只要能吃饱的就是好粮食,没人会在宋朝去纠结粗粮和细粮,这个问题就算到了解放之后照样存在。
用玉米种子和种植方法当做条件去和南宋朝廷交换利益,确实是个好主意。洪涛不怕玉米这种农作物扩散出去,哪怕是蒙古人和欧洲人都会种了也没关系。金河帝国已经渡过了萌芽期,它的根系现在很发达,在很多方面都有强大的抵抗力了。此时人类社会越繁荣、越富裕、人口越多,金河帝国吸血吸得就越痛快。试想一下,一边是骨瘦如柴、一边是膘肥体壮,假如非得选一个吸血的话,你会选哪边?
“我也不懂什么外交、谋略,还是说点实际的吧。火枪现在月产五百支,差不多有十个月了,除去卖给大宋朝廷的三千支,还有二千多支库存。要是全力生产的话,每天的产量还得翻两倍。卖给海峡公司的甲板炮总共有三百多门,炮的数量足够,但是******库存不太足了,还要留给火枪一部分。”
“我有个建议,银河边上的火药厂不宜再扩大了,那玩意弄得太大很危险,就算放到银河边也不是什么好事儿。马六甲港一直不都在生产红磷嘛,不如在那里再弄个火药厂,咱们派些熟手过去盯着点就可以。这样产量能很快提高,到不了一倍也少不到哪儿去,总够我们自己用和卖给大宋的。”看到黄涛被洪涛如此夸奖,齐祖这位工业部长有点不服气了,也把帝国金属集团的贡献抖了抖。其实这些东西他已经写过纸面报告给洪涛了,现在又当众说了一遍只是为了显摆。纯搞技术的人不争官不争钱,但是谁在技术上超过了他,他就非常非常难受,哪怕是其它行业也不成。
“哎!齐叔这个办法好,一会儿开完会我就把您的报告批了,火药厂的事情您派人去马六甲港盯一盯,您办事儿我放心!”对待黄沙可以批评,对待慈禧可以调侃,对待黄涛可以鼓励,对付齐祖还得换一招。老头别的不图,就图说他一声办事儿给力,尤其是洪涛说的,他听着最痛快。
“不过您这么一说,我又想起一个很好的筹码来,那就是火药!大宋一直都在研制火炮,炮身倒是搞出来了,但是炮弹打不远,这是他们的大心病。别看帝国和大宋一直都是同盟,但是大宋一直都想在海上有点发言权,假如我们用在大宋建立火药厂帮他们生产火药当诱饵,他们是不是就能舍弃一些原本不舍得的东西了?海商们的事情也就更好解决了吧?”黄涛的刚才的思路确实给洪涛提了一个醒,想让大宋朝廷做出根本上的让步,那就得给它足够的好处,让它看着眼馋得不得了,什么好处能让它如此眼馋呢?光一个玉米还不够,如果再加上火药,洪涛觉得就更靠谱了。
“这……不太好吧!陛下,一旦大宋水师的舰炮能打远,那皇家海军的优势就会缩小很多。毕竟我们的船只数量比起大宋水师来少很多,这样一来我们会很被动的。另外就如慈部长所言,大宋朝廷就是个大漏勺,一件事儿还没干呢,别人就知道了,万一火药的配方被蒙古人、大食人弄走,对皇家海军的威胁就太大了。”一直没吱声的孔沛听到洪涛要在大宋建造火药厂,不得不站起来反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了,别看就是一个小小的火药厂,搞不好就能扭转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
“火药的配方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术,只要帝国的火药出售到大宋,他们有了实物,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能摸索出来,到时候的结果和孔部长担心的会一模一样。所以呢,我们不如趁着火药配方现在还有价值,用它来交换到我们需要的东西。至于说海军实力对比的问题,我觉得并不用太担心。海军是个综合兵种,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造船技术、冶炼技术、化工技术、纺织技术都得跟上,另外还得有完备的导航技术,海军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战斗力,光靠几门火炮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就算大宋的火炮装了我们的火药,它在射程和威力上也距离我们的火炮有很大差距。在膛压、内壁加工、炮管长度、重量、炮弹密封问题上,大宋的火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点大家如果不放心,可以私下去和齐部长请教请教。总而言之吧,我认为大宋掌握了火药配方,并不会对皇家海军形成实质上的威胁,顶多是我们以后万一和大宋开战了,到人家地盘上去打仗就有点难度了。不过这个战争帝国是极力避免的,短期之内恐怕也打不起来。任何技术都是有时效性的,所以威胁不大。“
洪涛对于孔沛的担忧很理解,但是不赞成。火枪可以出售给大宋,火药为什么不能呢?大宋之所以对外羸弱,缺的一直不是技术,而是一套有效的国家制度。假如南宋官员都像吴玠、孟珙那样把大部分心思放在国家利益上,小部分心思用在自家得失上,不用自己帮着,蒙古也打不动它。但如果南宋官员都像史嵩之、赵范、赵葵之流,除非自己每次都赤膊上阵帮着南宋冲锋陷阵,否则南宋迟早要被他们自己玩死。
四百一十四章有的放矢
技术终归是要由人来使用的,如果让有用的、合适的人站到朝堂上,进而影响南宋朝廷的格局,这才是洪涛急需的,至于说一两样小技术的掌握,改变不了南宋和金河帝国的实力对比。经济上就不说了,金河帝国的全年收入已经快赶上南宋朝廷收入的一半儿了,可是金河帝国的人口连南宋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要是算盈余的话,金河帝国就算把福利待遇再提高一倍,每年国库的盈余也和南宋朝廷差不多。
打仗打什么?尤其是在使用了热兵器之后,打仗打的就是钱啊!每开一炮就等于扔出去一把铜钱,一个齐射一枚金币就没了。火枪兵是厉害,可是没钱了你看看,他们还不如拿着锄头的农民能打呢。洪涛就是要用火枪、火炮、火药把南宋引上一条不归路,它走得越远就越没法回头,也就越离不开商业。
一个商业发达的国家,洪涛有一百种办法对付它,随便拿出一招儿,对方就得面临国家经济崩溃的边缘。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国,洪涛只有一种办法来影响它,那就是战争!因为它不开放,基本不受外界影响,就算把海岸线全禁了也不太难受。
这种思维孔沛没有,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没有,如果说可能有的,就是航海学校里的那些金河湾二代、三代们了。但是这条路洪涛必须走,别人可以不理解、不认同,趁着现在自己说话还算数,就算是强行推行,也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这玩意就不能搞民煮了。
“还有我呢!我这儿也有一个报告,陛下一块儿给批了吧!不是白批,陛下的新船已经顺利通过了两次海试,开始安装帆具了。最快的话,下个月陛下就能开着它出去啦!”孔沛还没坐下呢,温小七又站了起来。虽然齐祖和温小七是工业部的部长和副部长,但他们俩在工作上没有啥统属关系。一个负责冶金和机械制造,一个负责船舶建造,在某些情况下合作更多,在某些时候又得竞争,比如现在。
“哦……很好,改天有时间我去看看。报告的事儿也改天吧,你不急吧?”洪涛显然对那艘海上君王号不太感冒,嘴上说着很好,但是脸上一点高兴的表情都没有。他压根就不想要一艘又笨又慢的战列舰,自打这艘船开工之后,好像就去过一次,然后就把它给忘了。
“急!特别急!我要申请更多的研发经费,咱们的水箱可以带五台织布机了……”温小七现在对造船也没啥兴趣了,他对蒸汽机更上心。由于这个东西是绝密级别的,在座的人也无权知道,所以他和洪涛打起了哑谜,用水箱来代替蒸汽机的称呼。
“哎呀!不错啊……成吧,散会之后把报告送到我办公室去,咱俩单独聊!”听到温小七研究蒸汽机有进展了,洪涛才算提起了点精神。这玩意虽然离实际应用还有些距离,但只要继续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变成一股可以改变全世界的动力。而且研发这个东西并不太费钱、费人、费力,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啊,咱们还是先说主题。刚才大家的发言我都听了,很有收获。治国这个玩意就像是驾大船出海,我洪某人再有本事,一个人也开不动一艘大船,必须有大家同心协力。现在我来总结一下,然后大家按照我所说的去开始工作。”
“第一个任务很重,还是由文部长来干,孔部长配合。利用此时帝国、大宋和蒙古帝国的微妙关系,尽量说服大宋朝廷发起北伐。这个仗必须打,否则帝国就将单独与蒙古帝国里的一方合作了,也不再支援大宋。因为北伐给大宋带来的好处很多!比如说可以把火枪的售价适当降低一些,如果有必要,玉米也可以拿出来,再不成,就给他们建火药厂。”
“第二个任务由慈部长负责,主要就是安抚好海商,把罢市继续进行下去。黄沙啊,现在你的宣传部也该出点力了,由你协助慈部长,利用帝国的印刷厂多印一些小册子,交给海峡公司和知音社传播出去,帮海商们把声势搞大,顺便也让朝廷多留意留意知音社,别把注意力都放在海商们身上。”
“第三个任务是栗部长的,运往蒙古的货物里再加上一种,粮食!这次不去密州了,直接拉到来州去,那是蒙哥部族的势力范围,把粮食低价卖给他们,确保他们在冬季来临之前不会缺少粮食。有了粮食,他们底气就会更足,人一旦手里有了底牌,往往就能做出意想不到的决定。假如贵由和蒙哥能兵戎相见,大宋朝廷北伐的理由就更充足了,想不去都不成!”
“第四个任务是我自己的,海上君王号不是马上就造好了嘛,这边短时间内也没我什么事儿了,我打算带着一部分海商先去大食人那边探探路。不管这次海商罢市的问题最终如何解决,去大食国的航线都要开辟出来,大家还有问题吗?”洪涛听完了大部分帝国官员的发言,民煮之后就是集中,连续四个任务布置下去,几乎涵盖了帝国所有的部门,连他自己也没落下。
洪涛这边紧忙活,南宋朝廷也没闲着,洪涛能想到的他们基本也都想到了。这下朝廷里可就热闹了,如此多的选择题让他们这群奇葩们伤透了脑筋,每种选择都代表着至少两种变化,而每种变化都要影响到大部分人的利益,何去何从个是个大问题。
首先就是皇家船队的事儿,当那些幸存者被海商的船送回广州,又被当地官员护送回临安之后,朝堂上就变成了菜市场。参加了船队的官员和反对船队的官员首先就吵了起来,那些船和货物都是各家认购的,都是钱啊,还不是小钱,就这么没了,谁能甘心?
以史嵩之为代表的一派直接就急眼了,纷纷上书要求朝廷替自己做主,向金河帝国讨还公道。当然了,这只是中心所想,话不能这样说。每份奏折都写得慷慨激昂,无一例外全是站在国家利益上,为了朝廷着想。
他们一口咬定这是金河帝国在暗中捣鬼,打沉了朝廷的船队,所以朝廷应该趁着蒙古帝国衰弱的机会,大力发展水师、严格控制海贸,甚至采用禁海的手段也在所不惜,一定要把背后捅刀子的金河帝国干趴下。
这些主张立刻就遭到了郑清之一派的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没有证据显示朝廷的船队是被打沉的。那些被救回来人异口同声的表示船队是遇到了大风浪然后又进入了一片死海,这才损失殆尽。要不是金河帝国的皇帝亲自带着战舰进入死海搜索,恐怕一个人都回不来。
现在金河帝国不光不是幕后黑手,还是救命恩人,不光不能责怪,还得感谢。郑清之还在朝会上发表了演说,他向理宗皇帝和史嵩之一派的官员提出了三个问题:是大宋故土重要,还是无主的海洋重要;是联合金河帝国北伐重要,还是因为个人恩怨为朝廷再加一个劲敌重要;是继续扩大海贸为朝廷赚取大量税收重要,还是满足朝廷中某些人的私利重要。
郑清之可不是空口白牙的臆测,他手里有一份资料,上面有蒙古帝国目前国内形势的分析、有大宋军队和蒙古帝国在黄河以南兵力的对比、有近五年以来大宋市舶司从琼州、广州、泉州、福州收取税金的具体数字、还有朝廷船队里某些家族用低价强买水师战船并在船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