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专购专销,都是很科学的宏观调控手段。甚至连海岸救助、补给停靠点、语言互译都考虑到了,这尼玛绝逼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搞不好还上过商学院,连利用服务增加港口竞争力都门清啊。
第四十七章穷怕了
疍家人对这些兵卒却并不喜欢,估计平时也没少挨他们的驱赶,所以上了船之后连话都没来得及和洪涛讲,升起帆就向港外驶去。这时洪涛才发现,来码头找自己的小木船不止两艘,还有三条挂着破门帘子一样帆布的疍家小船跟着,船上的人洪涛不认识,但个个手里都拿着竹竿和砍刀,估计是陈名恩他们找来帮手,一旦洪涛有难,就打算冲上去抢人了。
出了振州港,又向西走了半海里左右,一大片疍家的连排船就出现在海面上,洪涛大概数了数,至少有50多艘,看来这里是疍家人的一个聚居地。不过这么多船聚在一起,又没有足够先进的捕鱼设备,光靠撒网的捕获量恐怕不足以养活他们啊,他们靠啥生活呢?
“我靠!这是鲍鱼吧!这么多?”当小木船驶近这些连排船之后,洪涛终于明白他们靠啥养活自己了,原来是鲍鱼、海参、贻贝这些海货。几乎每艘连排船上都会挂着一串一串的这些玩意在晾晒,那个味道啊,别提了,巨爽无比。
翁家,是泊家和黄家的亲家,他们家的两位姑娘分别嫁给了泊小三和黄浪为妻,都是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好人,洪涛这些地笼、风帆全都有她们的一份功劳。从他家的连排船数量上看,以前应该过得还不错,整整四艘啊!可是从成色上看,他们家这四艘连排船不算是最破的,也算是倒数几名之内,很多船板都烂了,船底上爬满了藤壶之类的海洋生物,船篷也是东一个洞、西一个洞的,很像刚从海底捞上来的沉船。
黄海之前给洪涛说过,翁家日子过得比较苦是因为他们家的男人都快死光了,差不多一年一个吧,年年出事儿,到现在为止就剩下二儿子一家还算完整,其他三家人都是寡妇带着孩子。没有了男人就没有了多一半的劳动力,光靠几个寡妇能不把孩子饿死已经算很能干、很勤劳的了。
“唉,少生孩子多种树啊!”洪涛看着那五个连短裤都要轮流穿的半大小子和一个缩在船舱布帘后面,只露出半张脸不敢出来的女孩子,忍不住想起后世里一句经典口号。穷咋办?就得指望孩子多劳力多,可是孩子越多越穷,这都成一个无解的怪圈了。
“二哥,去给孩子们买点吃的吧,顺便买几匹布,让孩子们有个衣服穿,就算出海也不能光着屁股出去。福伯,您别瞪眼,咱们有钱啦,不用再抠抠缩缩的不敢吃不敢喝不敢穿。挣钱回来是干嘛的?不就是花的嘛!从我那份儿里扣还不成?”一听洪涛说要给孩子们去岸上买吃的,还要扯新布,泊福立马就把装铜钱的篓子往身后藏,结果还是被洪涛发现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用的词儿还都是现代词汇,也不管他能不能听懂。
“你的钱也不是海风刮来的,娶媳妇不要钱?买新船不要钱?顿顿吃白米饭不要钱?”泊福这个直脾气啊,当着翁家人的面儿就和洪涛谈论钱,这不是让人家下不来台嘛。翁家唯一还活着的二儿子直接就把头塞到裤裆里去了,脑门上的青筋直跳,但半个字儿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人穷志短啊!
“哎呀,人家伢子还没娶你家阿珠呢,你这个老汉真是不通事理,小二,拿去,按照涛伢子说的买,快去快回!”黄海比泊福脑子灵活的多,洪涛和泊福吵架,陈名恩不好站出来帮腔,只能是他来当这个合事佬,以免双方再争吵下去。这个东西没法说谁错谁对,只能是和稀泥。
“福伯,咱以后不愁吃穿了,如果光您自己这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美满,眼看着亲戚朋友都饿肚子光屁股,万一出了事情,还有人愿意搭理咱吗?在大海上讨生活,靠的就是一个齐心,现在把海商那艘大船给您,您和我二哥、三哥能开走?以后我们要做的是大事情,别说三四家人了,说不定这一片的疍家人全入伙一起干都不够用。到时候我就让您当我的大掌柜,钱放到您手里,我放心,谁也多拿不走一分!”洪涛还真没打算和泊福老人吵架,穷怕了的人,钱攥在手里就是不敢花,生怕哪天又穷了,这很正常。不过该开导的时候还得开导,不用吵架,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手段洪涛熟练极了。
“啊!伢子,你可不能聚众生事啊,那可是大逆不道!”泊福让洪涛直接说迷糊了,他理解不了啥叫大事情,出海打渔、养活儿女、把老闺女顺利嫁出去,就是他顶天的大事了,还怎么大啊?黄海估计也没太听明白,不过他不打算问,而是打算听着、看着洪涛以后咋做。只有陈名恩听得最明白,他也最有文化,脑子里东西一多,就容易联想,脸色立马就变了。
“阿爷,您想多了,我是要带着大家伙儿一起打渔!大海这么大,别说这几十户疍家人,就算再多一百倍,也能养得活。现在咱们手里有钱了,我想先造一艘我家乡的小船试试,这种船速度非常快,可以帮我们运输渔获,只是不知道大宋的船匠能不能造出来。”洪涛其实想说您真是太聪明了,这都看出来啦?但最终还是管住了嘴,把话题引到了造新船上去。
“我们疍家人有自己的船匠,如果是连排船就不用去找土人了,那种大海船咱疍家人不会造,你家乡的船什么样子?”黄海接过了话茬,现在洪涛说什么他都不敢轻视了,地笼、滚钩、新帆都被证明很好用,还会搏杀蛟鲨,如果洪涛真是疍家人,那就是疍家英雄。
“这个要我和造船师傅一起造才可以,我不懂木匠手艺,但我懂造船。在我的家乡,都是由一种人先把船的摸样画出来,然后另一种人去建造。画图的叫设计师,造船的叫工程师,设计师比工程师厉害。”洪涛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吹牛的机会,和这些淳朴的疍家人吹牛,他一点儿心里负担都没有。
第四十八章船匠温家
“走,我带你去找船匠!”黄海也是奔50多的人了,但是性情更活波,还没被艰苦的生活把好奇心磨灭掉,听洪涛说得这么肯定,他也想看看洪涛家乡的船和疍家渔船到底有什么不同。
离开翁家的连排船,黄海带洪涛驾着小木船继续沿着海岸向西,又走了半海里左右,在一个小海湾里找到了两艘连排船和三间搭在沙滩上的高脚竹楼,这就是他所说的疍家造船匠,温家!
温家祖孙三代人口不少,但都不下海捕鱼,专门以造船、修船为生,而且只给疍家人造船修船,外人不管。整个海南岛的疍家人里,只有四五家会造船修船的,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温家是其中最棒的。他家造的连排船坚固、稳当、不漏水。不过他家造的连排船也最贵,要价500贯,全部用山上的油椎木制成,保养得当的话,用上几十年没问题,不能出远海的时候,还可以停在岸边当房子用。一个海南岛的疍家男人,结婚时候买一艘温家制造的连排船,这一辈子就算拿下了,比尼玛后世里那些用水泥钢筋建造的商品房还合算。
黄家和温家也是世交,这一代虽然没有联姻,但上一代有着亲戚关系。其实疍家人近亲结婚的现象很严重,因为大宋官府不许他们和其它民族联姻,他们就只能嫁娶疍家人,这个年代交通又不方便,能相隔百十里的走动就算不近了。也正是因为有了黄海这层关系,温家的老阿爷才勉强同意让自己的小儿子陪着洪涛一起瞎折腾。如果是外人来了,别说一起造船了,就连你多看几眼也不成,交完定钱就等着取船吧,怎么造的你别管,也别看。这门手艺是人家祖辈依仗的活路,让你偷学去了,人家不都饿死啦!
温家小儿子叫温七,他排行第七,就叫温七,他阿爷叫温二,听着和哥俩一样,于是就加了一个老字,叫温老二。宋朝人里,没有文化,不太识字的人家,大多数都用排行当名字,所以一上街你能遇上一大堆王小三、李小四的,不熟悉的人都分不清谁是谁。
温七上面还有2个哥哥2个姐姐,那他咋排行第七呢,很简单,还有两个姐姐被溺死了,家里养不起这么多女孩子!中国自古以来,就重男轻女,这是因为生产力不发达,只有男孩子多才能有更多劳动力,养女孩子,到了十多岁就得准备嫁妆,嫁到别人家就是人家的人了,亏本。所以很多贫困的地区,不光是疍人,陆地上的人也一样,女孩子生多了,养不活,干脆也就别让她到世间来受罪,直接用水溺死完事儿。
可能有人说这些父母太残忍、太冷血,如果要是他或者她,肯定吃糠咽菜也要把孩子养大。这就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在他或者她的眼中,吃糠咽菜可能就是最苦了,但是对这个年代的很多人来说,吃糠咽菜已经算幸福生活了。到了清代的时候,很多中国农村的人民一天才只能吃两顿饭,一顿稀饭、一顿干饭,没有任何副食,还全是小米。这样的人家就算温饱,还有很多人连一天两顿都吃不上,你再让他们养好几个女孩子,长大了还得给准备嫁妆,他们有这个能力吗?
那又有人说了,养不起就别生啊,生了就要负责任!这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古代中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6、7点钟之后,没电视、电脑可以消遣,收音机、报纸也没有,肚子里没食物,更不能去公园跳广场舞,只能在床上造小人玩了,否则吃饱了睡,睡足了干活,然后再睡,和动物何异?那时候又没计划生育手段,怀了就得生啊,而且不生咋来的男孩呢?你总不能让宋朝孕妇去照一照B超,是男孩就留着,是女孩就去大铁棍子医院找捅主任吧。
温七的实际年龄只有23岁,但看上去就和快40的差不多,为啥?少白头了,一脑袋花白头发,还是长发。洪涛觉得很有范儿,如果披散开,再用各种牛X洗发液洗一洗,吹出造型来,比周星驰那一头花白头发文艺多了。洪涛看着他有意思,他也看着洪涛有意思,估计他也没见过这么高还留着一个寸头的疍家人,说话音调还那么怪,还听不懂疍家话,得让黄海当翻译。
“你要造什么样的船,我先出个样子……”温七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洪涛和黄海进了沙滩上的一个竹楼里,这里没有房间隔断,连墙壁都是半截的,四周堆着、挂着不少工具,合算不是住人用的,而是公棚。到了这个公棚,温七通过黄海告诉洪涛,他要知道洪涛造船的形制。
“你有没有图纸?就是以前造船的图纸,我看看成不?”洪涛那会画造船图纸啊,他只能简单的画个样子,还不能保证比例尺准确,所以他打算借鉴一下,如果有差不多的样子,那就在原有基础上改改呗,多省事。
“这些都是样子!”温七倒是痛快,丝毫没顾忌技术外泄,转身掀开一块破帆布,露出了下面的一排东西。
“啊!模型啊?你们靠这个造船?”洪涛看了一眼,然后就明白了,合算温家造船没图纸,而是用模型代替。这些模型都是他们按照成品船的比例尺缩小的,其中的数据只有他们脑子里明白,别人即使把这个模型拿走也没用,不知道那些关键数据,龙骨用多大、肋条用多粗都是问题,用大用小了这条船都造不出来。
借鉴不了人家的图纸咋办?洪涛也有办法,不就是做船模嘛,算个屁,老子上小学的时候就能做航母模型了。来吧,不靠嘴说,咱给你们露两把刷子!当下,洪涛和温七拿上制作模型的小工具,就开始在公棚里干上了。温七虽然不会说汉话,但是他能听懂很多,洪涛只需要和他说好,用多宽、多长、多厚的板子、木条,他那双巧手就会用几把宽窄不同的刻刀把那些质地很软的桐木修刻出来,洪涛只管拼装就可以,配合得还挺默契,这就叫高手之间的心有灵犀。
第四十九章造新船
只用了一天时间,洪涛和温七一起,就把他想要建造的船只模型给做了出来,很漂亮、很轻盈,也很让温七挠头。因为他从来没弄过这种比例的船只,只好抱着模型去找他阿爷询问。
“为何要在船底加上一片竖立的木头?”手艺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同样的手艺好奇,无比好奇!如果不搞懂了,他就吃不香睡不着。温老二原本并看不上洪涛这个外乡仔,也不打算插手洪涛造船的事情,让自己小儿子去帮手,已经算是给了黄海天大的面子。可是当他看到这个模型之后没一会儿,老人家就把之前的想法改了,这艘怪模怪样的小船让他觉得既合理又不合理,总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不问清楚了就不踏实。
“这是我们家乡的船型,适合去远海航行,为什么我也不清楚。”这个温家到底是什么状况,最终能不能拉到自己的利益集团里来,现在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