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第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万年清”号的胜利归航,意味着中华民族在背对海洋那么久之后,终于能够转身,向蓝色的大海迈出了无比坚实的一步!
“万年清”号靠岸放下了栈桥,吴大廷林义哲等人下了船,来到岸上,和沈葆桢等人相见,谈及这几日所经历的艰险和风波,吴大廷等人都嘘唏不已。
沈葆桢看到林义哲变得黑瘦了些,但人却显得比以前更为壮实,去了几分书卷气,显得更坚毅沉稳,不由得心怀大慰。
而林义哲看到面色显得十分憔悴的沈葆桢,心头一时间百感交集,他有很多话想和沈葆桢说,但不知怎么,喉头却哽住了。
沈葆桢象是知道他的心意,微笑颔首。林义哲注意到沈葆桢的眼中带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沉重和焦虑,心下不免惴惴。
难道在“万年清”号回航期间,朝中又生出了什么风波不成?
一行人回到船政衙署,趁着不忙,沈葆桢便将林义哲叫到了身边。
“鲲宇,你来一下,我有话要和你说。”
沈葆桢默默地走着,林义哲跟在他的身旁,二人来到了回廊之中,沈葆桢回身,从袖中取出了一封书信,交给了他。
“你看看吧!”沈葆桢叹了口气,“今天一早刚送过来的。”
林义哲接过书信,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先看了看信封。一看是左宗棠写来的,他便有些明白过来,为什么沈葆桢会显得如此忧心忡忡了。
很封信,很可能意味着左宗棠对船政的第二轮打压的开始!
林义哲打开信封,取出信纸,仔细看了起来。
“……自汝执掌船政以来,初尚能尊吾之意,不意而今竟听信宵小之言,罢斥贤能,又改弦易辙,弃兵商两用之船不造,而专务兵舰,须知而今海疆平靖,要兵舰何用?……想当日吾三顾于汝,畅言无忌,而今却攻讦如仇,曷可胜痛!……船政既非昔日之船政,汝亦非当年幼丹其人,割肉饲虎之举,吾不能为也。汝既弃兵商两用船不造,专造兵船,想是已有养船之法。而今西征需饷甚急,闽关之税银,吾已奏报朝廷,改济西征之军。汝好自为之!……”
“釜底抽薪,好毒辣的手段!”林义哲看完了信,心中一时间满是怒火。
这一次左宗棠对船政的攻击没有奏效,林义哲知道他肯定还会兴风作浪,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左宗棠的报复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而且这一次左宗棠的手段,可以说比上一次的攻击要阴毒得多!
船政创立之初,建厂的经费便是从闽海关的四成洋税下划拨四十万两白银,另从六成洋税下每月划拨五万两白银作为运行费用。而左宗棠这一次竟然以西征需饷的名义,停了船政的运行费用,等于是掐住了船政的喉咙!
“以后咱们的日子,怕是要难过了。”沈葆桢叹息道,“想不到他左季高做事竟然如此决绝,我真是看错了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姑父可知,船政不可能永远仰其鼻息,任由其摆布,今日之决裂,是必然之事,只是早晚而已。”林义哲说道,“早一日挣脱其羁縻,未尝不是好事。”
“话虽如此,可是而今饷源已断,又无养船之费,眼下这一关,便不好过啊!”沈葆桢面有忧色的说道。
“姑父可知,就是按照左季高所想,专造兵商两用之船,经费也是无从措置的。”林义哲说道,“当初左季高的设想,船政造出之舰船不需专项维持经费,船舶之维护、舰员之薪饷都要依靠去装载商货来赚钱维持。他这一创想看似合理,实际是无从操作的,船政不可能专门组织人手去招商揽活,而用这么一艘非驴非马之船去参与商运竞争,与那些已成规模之外国船运公司相比,又显得势单力薄。即便能获利,而要以此维持一艘兵船之费,也是杯水车薪。何况船政之经费开支早在左季高在任时就已限定,哪怕没有此事,养船之费,也需另行筹措。”
“你说的有道理。”沈葆桢点了点头,“此事只能另外想办法了。”
“姑父勿忧,办法总会有的。”林义哲说出了自己今后的想法,“眼下第二号第三号轮船已经在建,兵舰暂有规模,接下来莫不如造几艘专用之运输舰,仿西洋之制,成立专司商货运输之船运公司,竞争商运,得利接济船政,也是一法。”
“办法虽然不错,但眼下养船经费尚无着落,建造运输之舰,谈何容易啊!”沈葆桢叹道,“我何尝不知左季高气量偏狭,容不得人,当年他三顾于我,我未立刻应允,即为此也。此前不愿触犯与他,也是防着今日之事,谁知,这一天还是来了……”
“此次与左氏绝裂,对船政来说,虽然近期影响很大,但长远看来,可不受其指划束缚,走上正途。”林义哲看到沈葆桢眉宇之间郁郁之色甚重,知道他还在为和左宗棠绝裂而难受,便安慰他道,“侄儿现已被朝廷委任专督改造‘万年清’舰。说明中枢还是看好船政的,虽有一时之挫折,总会过去的。”
“嗯。你说的是。”沈葆桢看着林义哲,面露期许之色,“我也从邸报当中得知,告诉你姑妈,她也是这么说的。此次改造工程,事关重大,你好好干,将来船政,还得靠你们这些少年人起来撑着。”
沈葆桢看着林义哲,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心怀略畅,他暂时放开了左宗棠的釜底抽薪带来的不快,问起林义哲关于曾国藩的事情来。
对于曾国藩此次帮着船政渡过危难,沈葆桢的心里是十分感激的。林义哲全家去江宁探望曾国藩夫妇的事,沈葆桢也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林义哲的能量,竟然会如此之大。
“听说你是让曾涤帅帮你带了夹片?你是如何说动曾公的?”
“‘万年清’船改造之法,以及兵商两用之弊,我都一并说与曾公知道,曾公听我说的有理,便要我写了夹片,由他代奏朝廷。”林义哲答道,“皇太后皇上圣明,看了曾公回奏和夹片后,这才驳了那左宗棠的折子,同意‘万年清’北上受阅。”
“这改造之法,你又是如何弄出来的?”
“‘万年清’改造之法,侄儿想了很久,才有了些结果,为了谨慎,又和达士博先生专门商讨过,一些细节,都是达士博先生帮助订正的,是切实可行之法。”
“如此甚好。”沈葆桢点头道,“此次‘万年清’之改造工程,朝廷专委与你,可以说是破格任用,又许你自主调配人工原料,可见信重,你千万要仔细谨慎,不可有半点差池,一切用料人工,都要落到实处,做到有据可查,将来就是有人害你,此处也扳你不倒。”
“侄儿明白。”
“‘万年清’改造成功,我或可上奏朝廷,再开饷源。”沈葆桢苦笑道,“现在船政的希望,可是全在你身上啊。”
“侄儿定当不负朝廷厚望,姑父期许。”
此时正值午后接近傍晚时分,窗外斜阳当空,透过厚厚的云层,撒下万道霞光,将这一老一少二人笼罩在一片金辉之中,沈葆桢和林义哲不觉起身,来到了窗边,向远处的船政厂区望去。
青山之畔,碧水之滨,泊于江滨码头的“万年清”号的舰影在阳光之下,显得格外雄伟和壮美。
金色的夕阳从铅灰色的浓云缝隙里斜照下万道光芒,镶上金边的铅云瞬间有了南天门的幻觉。云缝里那一抹碧蓝,仿佛林义哲带来的希望。
————分割线————
上午有事耽搁了,不好意思!回来便努力更新!求大家支持!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
第六十章 经费难题
远在千里之外,从廷寄得知朝廷已经准了自己折子的左宗棠,想象着沈葆桢得到消息后的表情,心情总算畅快起来……
这一天,当林义哲早早来到船政衙署时,发现沈葆桢和吴仲翔、夏献纶、吴大廷等人都在,象是在商议着什么。
“鲲宇来了。”看到林义哲进来,沈葆桢点了点头,“你先看看这些吧。”他说着,将一卷公文递给了他。
林义哲上前双手接过,他注意到沈葆桢双眉紧锁,似有满腹心事,心下不由得一阵不安。
林义哲打开公文看了起来,最上面的是一份廷寄,下面是闽海关的公函,两份文件所说的内容大体上是一个意思,就是前些天左宗棠给沈葆桢的信中提到的对船政的“釜底抽薪”,落实到了纸面上了。
闽海关的那份公函称,根据朝廷谕旨,因为“西征军需浩繁”,从下个月起将不再全额解付船政的运营费用税银五万两,而是按二万两解付,三万两转为左宗棠的西征军饷。
“他西征军需再要钱,也要不到咱们船政头上!一个月三万两银子,对西征来说,杯水车薪,可对我船政而言,却无异于釜底抽薪!”夏献纶有些愤懑地说道,“这船政可是也有他左季高的心血在里面,他怎么能如此打压船政?就为了船政不造兵商两用之船?”
“上次他左季高参劾船政的折子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就是为了咱们没听他左季高的话。”吴仲翔叹道,“他左季高气量偏狭,又跋扈惯了,哪怕是对他有大恩之人如曾公,稍有不顺其意者,便视为寇仇。对曾公尚且如此,何况我等?”
“好了,维允,现在不是说这些气话的时候。”沈葆桢对吴仲翔摆了摆手,说道,“咱们现在要想的,是怎么筹措款项,渡过难关。”
“大人前日不是为了这养船之费,找过英大人卞大人商量过么?”吴大廷象是想起了什么,问道,“怎么样?有没有结果?”
听了吴大廷的问话,沈葆桢只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英大人和卞大人怎么说?”吴仲翔注意到沈葆桢似有难言之隐,不由得追问道。
“我和他们商议了许久,这养船之费,只能着落在闽省岁入之上。”
沈葆桢喘了一口粗气,沉默良久,才说道。
“闽省岁入有限,可结余之项亦不多,怕是也帮不了咱们太多。”吴大廷欣然说道,“不过有总是比没有强,只是不知道所出在哪一项上。”
听到吴大廷的话,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沈葆桢身上,但沈葆桢却低下了头,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再不言语。
夏献纶和吴仲翔有些惊讶的对望了一眼,过了许久,仍不见沈葆桢说话,吴仲翔忍不住道:“大人,倒底是出在哪一项上啊?”
沈葆桢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之色,他的嘴唇动了动,用沙哑的声音吐出了三个字:“洋药税。”
听到沈葆桢的回答,几位船政官员都是一惊。
林义哲看到沈葆桢那痛心疾首的样子,顿时明白了过来,在心里也禁不住暗自叹息起来。
洋药税,便是鸦片税!
众所周知,清朝与英国的两次战争,都是因鸦片而起。中国近代屈辱惨痛的历史,也是从鸦片开始的。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鸦片贸易和罂粟种植合法化了,来自鸦片的税收也相应出现并增加了,事实上,清朝政府对于鸦片的依赖性如同那些上了瘾的瘾君子一样,越来越大。在鸦片贸易合法化以后,国内便有人提倡以土抵洋,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罂粟,与英国实行“鸦片战”。因而使“土药”的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到现在为止,“土药”总产量已经超过进口的“洋药”数量,这样当然也导致了中国国内吸食鸦片者的人数剧烈增长。
尽管如此,鸦片给清朝政府带来的好处也是一目了然的。进口的“洋药”,每年的税厘收入大约有600万两银子,国产的“土药”的种种税捐,大概在2000余万两之上。这样巨大的收益,使任何一个政府,都难以痛下决心割弃它。就在今年,左宗棠便提出鸦片加税,他的意思是想要通过加税抑制需要而达到禁烟目的,是“寓禁于征”,但在讨论过程中,官府注重的却是筹款,而不是抑制需求。有人上疏朝廷请求禁烟,但各地地方大员却坚决反对,称此类建议万不能行。有人甚至举出了广东的例子,称海关司局每年所收洋药税厘约百万有奇,哪有禁烟之后还收税厘的道理。这项巨款为接济京、协各饷即地方一切需要,从何设法弥缝?结果禁烟的提议便就此不了了之。
由于清朝政府对于鸦片税的依赖越来重。尽管禁绝鸦片的呼声始终不绝,但清朝政府每到财政捉襟见肘时,便会想起这鸦片税来。在实行土膏统捐的时候,一些地方大员还想到了鸦片专卖,就是说,要像食盐一样由国家垄断鸦片,垄断价格,实行专卖,为此清廷还派人到印度等地考察鸦片专卖制度和效果。一向强烈批评英国鸦片贸易的美国人对于鸦片专卖提出了建议,认为实行专卖的目的应在于控制而不是敛财;应该制定三年鸦片渐禁政策,三年后禁绝,等等。一些人计算后认为,仅仅进口的洋药,专卖收益每年就可达3000万两。土药产量十几倍于洋药,专卖利益更是不可限量。法国人就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