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汉生指南 >

第76节

汉生指南-第76节

小说: 汉生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涵看到了学乡的重要意义,但他不方便出面,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参与。学乡的管理,向来是郑玄负责——重要的事情,他会与孙嵩、王烈、申屠嗜、乐隐、高诱等人共同商议后,再作出决定。但是,张涵不方便公开出面,却可以为学乡提供便利。项奉是张涵的财务总管,除了纺织作坊外,并没多少事,这花钱的事自然交给了他负责。

项奉对数字和商业非常敏感。一到不其,项奉立刻看到了无限商机。要知道,能读书的人再穷,也比普通人家要一些。何况,相当一部分人家里条件非常好。这样一批人聚在一起,消费水平远远超过了普通城市。项奉立刻用高价买,用更多的土地换,拜托郑玄出面……想方设法把周围的田地买下了大半。然后,项奉在这里住了下来,五年时间过去了,学乡就有了旅店、有了出租的房屋院落,有了杂货铺、酒肆、粮店、纸坊、典籍坊……项奉是个好商人,知道细水常流的道理,又有张涵的叮嘱,货物的价格随行就市,通常会稍微低一点,并尽可能保持稳定。即便此次黄巾之乱,商铺物价的涨幅,也要比其他的方要少一些儿。这样一来,学乡商铺深受士子们的好评,附近地区的乡民也都愿意和他打交道。仅此一地经营的收益,便足以供给学乡的所有支出,尚略有富余。

“不行!不行!”

听完了管宁的讲述,项奉连连摇头,“幼安兄,不是我推拖。郑君这个主意是好主意。可是,他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

印刷书籍里面,最赚钱的要算印刷典籍,比如说,朝烃正定过的六经一一这个绝对不会亏本。

因为,六经的印刷数量多,多少年都不会改变,版是不会作废的,到时候印就是了。所以,怎么样都不会赔本。今年不赚钱,可以来年接著印。到了不其来的士子,但有能力,没有不买上一两本的。哪怕印的多了,不其卖不掉,也可以卖到外地去。”

管宁点点头,项奉一说,他就明白了,《诗经》、《尚书》,《周易》、《春秋》……这些典籍,读书人都要学习,始终是经久不衰,历时常新的,他自己都买了一套,别人想来也不例外。见管宁点头,项奉说的愈加起劲。

“其次,是给大儒们出书——这个可能赚钱,也可能亏本。”

学乡有个规矩,大儒们只要留下来讲学一年,就免费给他印一本书,待满四年还可以另印一本。当然,要印的书,必须是学术性书籍。并取得委员会的同意——七个人里只要有三人同意即可。不少大儒就是冲着这一条,才愿意留下来讲学的。

“但是。”项奉狡领地笑笑,“一般说来。给大儒们出书,典籍坊是不会亏本的。出书的大儒本人,会得到三百册印本;藏书庄会得到五十册印本。此外,作坊还会多印一些。

印刷一本书籍是很昂贵的,成本非常高。刻版、纸张、墨和人工等等,印一本书成本通常都要在一到两百万钱之间。

大儒们出地书多是其一生所学。大儒自己也很有名气,一本书卖上两三百钱,卖出个三五千册。还是差不多能做到的。过一两年以后。还可以印一些继续卖,很少有赔钱的时候,万一赔本了。也不会太多。

可若是印这些讲稿和讲义的话,又能卖给谁呢?会有人愿意花数百钱买典籍,买某家之学说,会有人买这些吗?

郑君的意思,是为了那些不能待在不其的士子准备的,其余估计还能卖出去几百本,也许有上千册,然而,绝对不会很多。

百分之百会赔本!还会大赔特赌!”

项奉树起一根手指,一字一顿的强调,“每本至少要亏一百万钱!”

每本亏一百万,一年就是一千两百万,管宁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不过,他随即醒悟过来——与兴学的开支比起来,这一千两百万还真是个小数字。估计了一下,管宁觉得,张涵肯定会同意出这笔钱的。

“一千两百万钱是吗?

行!这钱没问题,青州出了,只需要典籍坊每年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提供所需的书籍!”

“好,爽快!不过,每本书限量三千册,三千册以内,要多少都行,超出的部分每本一百钱!”

项奉知道管宁此来,是得了张涵地指令,但亲兄弟明算帐。项奉自然不会给管宁详细讲解,印刷典籍和印刷期刊地区别。

典籍印刷数量大,需要采用木质坚硬、纹理细密的木头,如,枣木、梨木和标木,这样的雕版才能长期使用,保证印刷出地字迹不模糊。而印刷数量少的,随便用便宜的木头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反正只印千八百本的话,也不会影响质量。其它的种种诀窍,不一而足。

“哪儿怎么行,哪儿能用的了这些?总不能全让我们负担吧?”

管宁虽然缺乏经验,也不清楚印刷的诀窍,但砍价是基本常识。

“哦……是这样啊,行!就这么办了!”

听到每年要负担一千万,张涵面不改色,从容自若,管宁暗暗赞叹。殊不知,张涵惊诧莫名,只是他掩饰的很好,管宁没看出来。

钱不算什么,一千万钱换成了栗米,也就是两三万石,张涵安置惯了流民,对这点钱,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郑玄的这个主意真是太超前了,这老先生还真不一般,送给他份关书,他就能鼓捣出所大学来,一转眼,这老先生又要出月刊了……

“康成君台鉴:……”

管宁走了许久,张涵才反应过来,管他呢,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学术期刊而已,随他去好了。不过,印刷的事,张涵则有点想法。

提起笔来,张涵就给郑玄写了封书信,感激他的帮助,并提了些建议。随后,张涵意犹未尽,又给项本写了封书信,把活字印刷技术描述了一遍一一什么铅字呀,油墨呀什么的。张涵见过铅字,正方的柱形长条,一面是字,一面平整,侧面还有两个对称的凹槽,也许是一个……总之,应是排版的需要。当然,他也就知道这么些了。

“这不就是多训些图章吗?”

项奉立刻理解了活字印刷术的精髓。

铅字?在项奉的印象中,铅有些软,恐怕光用铅是不行的:油墨?什么油?豆油,还是……算了,慢慢试验着,先用木活字。不过,制订活字的标准,大小长短的详细尺寸,还是应该的,所有的活字都实在几个规格之内,补充就容易多了。至于排版就更不是问题了,在学乡里,认识字的,比不识字的,还要多。反正他平日里,也没少雇佣士子们写雕版用的字。到时候,多雇些也就使了。

“幼安,这样可不行呀,朝廷自有制度,怎么能让你来负责呢?”

曹操朗声笑道,他是个很有魅力的人,与管宁认识不久,便已经颇为熟悉了。

曹操对办学很支持,他自己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但是,对于开支不经过他手,由刺史府的劝学从事直接管理,曹操的意见很大。刺史不过是个监察官,这不是他的权限,曹操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当然,曹操倒不会以为张涵想要图谋不轨。士子们来自天南地北,又不是张涵的人,也基本没有崇拜张涵的,他们不可能教育学童们崇拜张涵。最终得利的,还是大汉国。说句不客气的话,张涵勾结宦官便玷污了自己的名誉,他安民兴学,会提高他的声誉,却不能掩盖这一污点。如果张涵想造反的话,收买民心,招募士兵,绝对比教育小孩子,更有前途。

张涵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但他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即便没有这个,张涵也依然会推广教育。在大汉国的教育里,文武兼备本是常理,张涵又有意为射箭、技击和蹴鞠提供了少垂器械。从这一点来说,以后至少青州军的兵源素质会更高——这就值得了。

管宁有些头痛,在诸郡国里,济南相曹操最支持办学,却又最为固执。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正当他想说点什么,一阵朗朗读书声吸引了管宁的注意力。

“怎么样?没有克扣你的钱吧?”

曹操停下了脚步,看着这间宽敞崭新的茅草屋,脸上不觉流露出几分自豪。有了不其的讲师和管宁带来的书籍,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在济南国十个县里,建立起一百八十座学校,新入学的孩子超过了七千。虽然课桌是木头桩子,学童大多使用沙盘……

管宁也不禁微笑起来,这些孩子多半不能一直读下去,但毕竟有了读书的机会,也许今天看到的学童里,将来会出现几位大师……

趁着管宁高兴,曹操抓紧有利时机,终于说服了管宁。在济南国,各级学校的管理,有曹操统一负责,而管宁只负责监督钱粮的使用。

中平三年(186年),在管宁的努力下,青州新建立学校二千九百所,新入学孩童超过十万。其中,一半的学校,是建立在流民屯中的一那里张涧说了算,执行起来更容易。这些学校从事的,都是最基础的教育。用张涵的话讲,数量上去了,再说质量。

第二十七章 出征

“久闻张大人治绩非凡,近日得见,果然令人钦佩,我敬张大人一杯!”

小黄门左丰端坐在左首的席位上,高高举起酒杯。

“哪里,左大人过奖了,青州本就富裕,张某人不过是勉力维持,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倒是左大人千里迢迢远来,一路辛苦了!”

张涵心中有事,听到左丰夸赞青州富裕,也不由得差点儿笑出来一没必要这么急切吧!他张涵又不是卢植,总不会让左丰空跑一趟的。常言说得好,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何况是宦官这种小人中的小,人。张涵满面堆笑,小心地应付着。

“到了青州,左大人不必客气,多休息两天,再起程也不迟,青州气候怡人,风光秀美,定会令左大人满意………”

“好好好,张大人果然爽快,可惜我要尽快返回雒阳,不能久留,还请张大人见量。”

左丰是个伶俐的人,知道张涵的根底,又听说会令他满意,不由心花怒放,笑的就像朵菊花。不过,宦官得势,横行无忌,左丰如此客气,也是给张让面子。

“……”看左丰一幅自已人的棋样,张涵心中暗暗叫苦,早知如此,还不如私下宴请左丰了,这场酒宴想必不到明天便会传遍临渴了。这该死的左丰,还真是个灾星。不过,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想这些都没有用,宦官正是如日中天,无论如何也不能得罪的。

“左大人,不知朝中准备派谁前往幽州?”

“哦,宗正刘伯安大人曾任幽州刺史,在边地素有威望,大人们以为他最适合。不过,也有人以为属意河内太守朱公伟………

刘虞主张怀柔。朱鉨则是强硬派了,真不知是哪个白痴。大汉国都满目疮痍了,内有黑山贼,外有鲜卑,西有弗遂、边章直逼长安,东边幽州这又起了乱子,此时此刻。还想着强硬,真是病的不轻!

不过,刘虞最后为公孙瓒所杀。应该就是他了。不错。看起来,朝中的大人们还是有理智的……

左大人慢走,青州地瘠民贫。没有什么好东西,唯有这几辆马车还算精巧,希望会让左大人满意“……”

酒过三旬,菜过五味。醇酒美人,宾主尽欢,张涵总其让左丰吃好喝好,又一直送他上了马车。

“哦,张大人出手必是不凡,那我可要好好看看了……”

左丰哈哈一笑,径直上了跟前的一辆马车,车扎摆了两个箱笼。左丰在宫中,好东西看的多了,一打眼,便知那两只大箱子是红木由高手雕成,上面布满了蝙蝠和寿桃组成地“福寿双金图,“手艺虽好,却也不算希奇。箱子上面一把小巧玲珑的铜锁,松松地挂在上面,并没有锁。左丰打开一看,原来一箱是柔软的棉布,另一箱却是光滑地丝绸,如果另外三辆马车里装满了……

马车久久没有启动,张涵也不好就此离开,正等的不耐烦,忽见左丰从车里伸出头来,“张大人有心了,左某很满意,非常满意……失礼了,告辞!”

左丰笑容可掬,两只大眼睛眯着了一条缝,见眉不见眼,冲菲张涵一拱手,也不待张涵还礼,就转头命令车夫起程——他要赶紧回去好看看那几辆马车。

“哎~”

接过婢女手中的热毛巾,擦了把脸,张涵舒服地呻吟一声,总算把左丰应付过去了。把毛巾递给婢女令她返下,张涵这才坐好。

伍子方、张涧、戏志才等人都已经等他一会儿了。

“伯矩,准备如何?”

“主公,骑兵一直在禹国戒备两个多月了,步兵也早已准备就绪,随时都可以出发了。”

张涵点点头,他不怎么愿意让伍子方去幽州,但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应该做好充分准备。

“伯矩,有把握吗?”

“主公,这个说不好。

乌桓人善于骑射,青州的马匹也不如乌桓马,我军的优势在于甲坚兵利,力练有素。一对一的话,我军占上风,就是一对三,我军也可以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