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唐盗帅 >

第317节

大唐盗帅-第317节

小说: 大唐盗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荷道:“他是龙门修村人,姓薛,名礼,字仁贵,论武艺实不在小婿之下。由于祖上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自幼研习兵法、韬略,有着很深的造诣,现今在小婿麾下担任校尉。”

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梦应贤臣一事,李世民也是第一次听到此名,自然没有半点映象,但却相信杜荷的眼光,更有着求才若渴之心,热切的笑着,让薛仁贵出来一见。

杜荷让薛仁贵出来。

薛仁贵作为一介草民,心中激动自无法言语,但他天性沉稳,也不表露任何情绪,大步走出拜见,一举一动,并无任何失当之处,配合那沉稳的气质,使人有种定非池中之物的感觉。

观人、识人是一种很深的学问。

李世民作为皇帝,阅人无数,那双眼睛老毒辣了,仅从气质便看出了薛仁贵的不凡,兼之杜荷的隆重举荐,更是表明这薛仁贵绝非只是武艺高强,武艺仅仅只能算是他的强项之一,当即道:“既然贤婿如此赞扬这位薛校尉,不妨乘此机会露上一手,让我等大开眼界。你们二人谁胜,谁便是今日这篝火晚宴的第一,也是朕这枚玉佩的最终得主。”

杜荷、薛仁贵相视一笑。

他们之间也只有在昔日龙门修村进行过一场对决,来到长安后,杜荷忙于政务,而薛仁贵也因新入军营。有许多东西要学,两人都没有时间进行一场类似的切磋。

杜荷期待与薛仁贵一战,而薛仁贵更明白杜荷的苦心与用意,为了不辜负这份心意,他心中已然决定全力以赴。

两人都属于当世难得的好手,这一全力以赴的对决自然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这一战足以用“龙争虎斗”四字来形容。

薛仁贵那强硬的攻守有序的招式,杜荷那飘逸的,游刃有余的攻击防守,让所有的观看者大呼过瘾。

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他们看着在场上争斗的二人,相继露出了震撼的表情,相互望了一眼,杜荷、薛仁贵所表现出来的实力,已经胜过了同一时期的他们,也许再过几年,这大唐的天下就是这些年轻一辈驰骋纵横的时候了。

这一战到最后也没有分出身负,杜荷在不用轻功取巧,实难战胜武艺高强的薛仁贵。当然薛仁贵想要胜过杜荷也是无能为力。

这一战以平局收场,李世民看着薛仁贵的眼神已经变得热切了。

不论输赢,目的依然达到。

第二十二章 更高明一些

晚宴结束,散席的众人口中所提的皆是杜荷与薛仁贵的那一战。这比武较技,众人不是没有见过,但如此高水准的比武,却不是想见就能够见到的,一个个看的惊叹连连。

李世民在晚宴结束之后,也特地的让人请杜荷、薛仁贵入他营帐一叙。

薛仁贵脸上满是意外。

杜荷却是一副意料之中的表情,笑着解释道:“陛下爱才之心,远远不是你所能够想象的。今日你的武艺足以让他另眼相看,召见你,考验你,不需要觉得惊奇,只需以平常心对待即可。”

薛仁贵本就是极其稳重的将帅之才,只因料想不到一场比赛便有此效果,经杜荷一说,心中也是一阵激动,能够在李世民这种求才若渴的明君麾下效力,也是一种福分。也不多言,只是肃然的点了点头。

杜荷带着薛仁贵在皇帐内拜见了李世民。

李世民拿着一本《孙子兵法》在帐内研读,见二人到来,让他们各自在左右席子上入坐,也不客套,开门见山的笑道:“今日一战,薛校尉的武艺让朕大开眼界,欣喜无限。汉高祖皇帝在《大风歌》中高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正是因为我大唐人才辈出,猛将不绝,才有今日之胜。只是这将在谋不再勇,不知薛校尉可曾研习过兵法。”

薛仁贵如实道:“回陛下,末将祖上遗留下几本兵法韬略,自幼研习。只是因为家道中落,也买不起别的兵书,反反覆覆也就是那几本。前不久,得杜将军器重,加入左威卫,并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兵书三十六本,日夜研习,受益匪浅。”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撇了杜荷一眼,道:“那朕这里要考考你了!《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有言道、将、法、天、地,此为何解?”

薛仁贵略作沉思道:“道者,指上司与部下目标相同,利益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者,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者,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将者,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者,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为君者,知此五者,国家强盛,不知此五者,衰败落魄。为将者,知此五者,胜;不知此五者,不胜。”

李世民再度问道:“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此又何解?”

薛仁贵答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水根据地势来决定流向,恰如军队根据敌情来采取克敌制胜的方略。是以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战术,取得最后的胜利,可称用兵如神。古之韩信,井陉之战,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今之陛下、李卫公,虎牢之战,唐灭东突厥之战,正是个中典范。”

杜荷微微一笑,薛仁贵说的三个例子,正是古之兵家,灵活用兵的典范。井陉之战,韩信有汉兵不过三万,而赵国却有着号称二十万的雄兵。但韩信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二十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虎牢之战,唐灭东突厥之战也是如此。虎牢之战,李世民以三千战十万,唐灭东突厥之战,李靖以三千精锐奇袭东突厥可汗城襄城。

这三场战役都是主帅凭借灵活多变的用兵战术,以少胜多,以弱克强。

三个战例,列举的恰到好处。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之色,也意识到自己捡到宝了,继续问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这又何解?”

薛仁贵随口道:“部队行动迅速时,当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当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当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当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当如雷霆万钧,此为精兵之六要因素。有兵如此,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李世民随即又在《孙膑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其他兵书上选择难点来考薛仁贵,但薛仁贵对答如流,关键时候还会辅以史上经典的战例,说出自己的新见解。一言一行,莫不让李世民另眼相看。

虽然这只是纸上谈兵的对话,并不能表现出一将的真正实力,但若论纸上谈兵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实战用兵?

到最后李世民虽未提拔薛仁贵,但很显然已经记得了这一个名字。他让薛仁贵先行退下,留杜荷谈话,笑道:“这薛仁贵还真是让朕惊讶。若使用得当,将会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他就交给你了,好好使用,不可辜负了他的这一身才华。”

杜荷笑着说是。

回到了营帐,因为夜色已深,长乐、李雪雁的营帐皆黑乎乎的一片,这难得出来游玩,二女不堪疲累,显然已经先行睡去了。武媚娘的营帐却是灯火通明,但帐内并无人影,反倒是自己的营帐倒影着苗条的黑影,精神一震,快步走进了帐中。

武媚娘在帐内奋笔直书,神情专注,没有留意他的到来。

“在写什么?”杜荷在她身旁坐下,一手搂着那纤细的腰肢,将她拉近自己。

武媚娘微微一颤,显然受到了不小的惊吓,横了他一眼,顺从的将那近似无骨的身子,靠在了他的身上,将写的东西递到了杜荷的面前道:“是关于情报网的,不论是杜郎,还是我们武家,都处在风口浪尖上,想要建造一个不被发现的情报网还真不容易。为防万一,我是不能出面的,杜郎就更加不能了,武家人也不行。不过我在长安的这些年里,经常物色一些不得志的人才,打算将他们培养起来,收为己用。就曾遇到一位人才,他有着超乎常人分析判断能力,适合担任情报网的副手,忠心方面也不是问题。媚娘已经跟他谈妥,我们以后并不打算正面接触,而是利用书信往来。这就是我写给他的要求意见。”

杜荷稍微看了一眼,便不在过问了。他知道武媚娘的能力,既然已经将情报的事情交给了她处理,就不打算过于插手,任由她发挥自己应有的实力,遂然笑道:“这个你做主就是了,你的本事我还不知道,有你处理,我放心。”

武媚娘听出了爱郎话语中含有的那无尽的信任,心中就如抹了蜜汁一样,双眼水湾湾的,那神色欲语还休,配上那妖孽般迷人的容颜,让人心中一荡。

杜荷摇头苦笑:“真是个妖精……”

武媚娘被叫做妖精,也不生气,只是风情万种的瞄了他一眼,道:“另外阿史那贺罗鹘的一切媚娘已经查出来了,他是突利可汗最小的儿子,当年突利败于颉利投奔大唐的时候他才八岁,还是一个孩子,受到的一直是我大唐的教育,个性软弱,没有主见,一点儿也没有草原人的性格。阿史那结社率想扶持他,我看十有八九不怀好意。”

杜荷心中一动道:“可以确定吗?”

武媚娘肯定的点头道:“此事经过反复查证,绝无虚假。”

杜荷双眼一亮,笑道:“即是如此,那大事定矣!”他在武媚娘的额头上轻轻的一吻道:“早些休息,情报网一事,不急于一时,别太劳累了,累坏了身子,我可要心疼死了……我去找陛下,就要到收网的时候了。”

武媚娘甜甜一笑,表示明白。

杜荷将阿史那结社率可能谋反的事情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瞪圆了眼珠子,惊讶道:“这事你竟然知道了?”

杜荷心道:“果然,李世民果然早已知道阿史那结社率的用心,所以才会有了这一次的狩猎。”他也故作讶异,眨了眨眼道:“难道岳父大人早就知道了?”

李世民也不再隐瞒,将实情告诉了杜荷,并且说了不告诉他的缘由:“匿名信上只写了阿史那结社率一人,但这种事情,只是一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朕不知究竟有多少人参与此事,故而打算引蛇出洞。阿史那社尔正是嫌疑人之一,所以需要一个毫不知情的人与他接触,以免打草惊蛇。只是想不到,你居然还能察觉阿史那结社率的反心,让朕惊讶。”

杜荷恍然大悟,前因后果在脑中过滤一遍,想的明白,那匿名信应该就是阿史那卡拉写的。历史上他应该参与了刺杀行动,如今历史已改,李世民今年没有前往九成宫避暑,阿史那卡拉意外的改变了想法,告了阿史那结社率一状,方才有了今日之事。

不过李世民查的没有自己深,得到的消息也没有自己的多,想的办法自然没有自己想的高明。

第二十三章 不速之客

比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李绩这些巨头高明,自然不是因为实力之缘故。跟他们这些千锤百炼的老油条相比,杜荷除了能利用几千年的知识占些上风以外,论总体的真才实学,还是要逊色他们一二的。

只不过他们这些巨头一开始就知道阿史那结社率的用心,所以怕打草惊蛇,不敢过份的深入打探,采取了守株待兔引蛇出洞的方式,打算将那些幕后之人,一网打尽。

而杜荷不同,他完全不知阿史那结社率的目的,所以也不怕什么打草惊蛇不打草惊蛇的,直接深入其中查探,探得详细因果,然后在定计。这般下来,自是要比那些巨头更加了解情况。因势定计,也自然更加高明了。

杜荷也将自己如何知道此事的经过详细告诉了李世民,沉声道:“只因事关重大,小婿也不敢轻率行事,直到确认一切属实,这才前来通报。”其实在皇甫皓华带来阿史那卡拉母亲传来消息的时候,他就根据历史上的记忆确定了这一事情。只是当初没有好的定计,若去通报反而不妙。如今他计策在胸,自然是不惧一切。

李世民听的是目瞪口呆,想不到杜荷仅从阿史那结社率说阿史那社尔“叛徒”这一点点小的事情,就渐渐的推断出如此大阴谋,知道的比他们还多,实在是不知如何说了。

无法想像!

若是常人听到他们这番对话,只会认为兄弟两人吵架,哪里会如杜荷这般,心生怀疑,甚至不惜冒险潜入阿史那结社率府邸打听消息。

感慨良久,李世民叹息道:“朕发现没有安排你进刑部,是朕最大的失策。你小子有这般才智,擅于抽丝剥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