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第15节

迷失在一六二九-第15节

小说: 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时间内随便挖个坑用挡板隔一下做个简易厕所问题不大,但我们如果长期居住,就必须设置化粪池,否则难免污染环境,甚至引起传染疫病!”

“这么严重?明朝本来也没化粪池啊。我看当地人的厕所比我们现在用的还要简陋,随地大小便也是常有……”

庞雨对医疗卫生方面也不算全然外行,不过接下来两位医生所阐述的一番理论却让他吓了一跳。

——每个人身上都携带有细菌,一般来说人体身上的菌群总是适应周围环境的。在现代,能够生存下来的细菌都是经过无数杀菌药物考验的幸运儿。可对于穿越者来说,他们忽然来到这个全新,陌生的环境,而这个环境中是没有人造杀菌剂和抗生素的。

那么,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穿越众身上所携带的细菌和他们本身一样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产物。在这里它们属于“超级细菌”,本地环境根本制约不了它们。如果这些细菌传播开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什么影响,那是谁也不知道的。

“有可能将是一场生化灾难,我们自己没事,但我们周围古代人的免疫系统则完全无法抵抗我们从现代带来的菌群,从而导致大规模传染病的流行!而且无药可治!”

医生们总是喜欢把事情说的严重些,不过庞雨也不敢说他们的话没道理。到现在为止大家和当地人接触不多,好像也没引发传染。不过既然想到这个问题了,就肯定要设法避免。

设置化粪池就是一个很实际的处理方法,人体内肠道含菌量最高,粪便是最主要的污染源,通过化粪池对粪便进行发酵化处理就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病菌。

既然把化粪池提到了这样的高度,建造厕所也就成为当务之急了。不过庞雨在仔细听了胡雯对新建厕所的要求后,禁不住苦笑不已。

“好吧,女士,你要求的可不单单是一间厕所,还要求它具备淋浴功能……还需要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处理一些私事?……当然,会安装电灯的……好好,我会仔细考虑。”

功能要求这么复杂,就不能直接在地面上画图样了。庞雨不得不去王若彬的机器房跑一趟,请他帮忙做了一套绘图工具,包括一号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虽然都是木质,但因为是用工业量具分出的刻度,精确性相当高。

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习惯了电脑绘图,已经有好多年没碰过这些东西了。庞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倒是有全套绘图软件,但没有打印机和绘图仪,他总不可能把笔记本摆到工地上面去对照施工吧。

好在当初在学校里受到的基础教育还是比较扎实,只用一天时间,庞雨即绘制出全套的建筑施工图,包括细部大样。之后把图板三角尺借给陈俊让他配结构,庞雨自己则动身去城里城外到处找建材。

这次要建造的房子虽然规模不大,但等级档次却不低,不能再用茅草棚凑数了。胡雯在提要求时还特别注明要用砖头砌墙,这女人上下嘴皮子一碰倒简单,也不想想让庞雨去哪儿找砖头?先前厨房里用的砖还是拆了院子里半堵残墙才有的,这点数量远远不够啊。

中国古代用砖历史很悠久,秦汉时期就有砖了,不过那时候的砖头除了城砖以外就只有一种用途——造坟墓。汉代墓地里甚至挖出过企口砖和空心砖,但活人不用。

就算是到了中华文明最为璀璨的唐宋时期,其建筑物普遍还是用泥胚筑墙。唐代的建筑风格特色就是“斗拱雄大,挑檐深远”——这可不单单是为了美观气派,主要还是怕雨水溅到墙壁上。

回想中国建筑史,庞雨觉得自己还是蛮幸运的,正好穿越回了明朝——在明代民居建筑已经大量使用砖砌。明朝的制砖技术应该说已经很成熟了,当年朱元璋皇帝大修南京城墙,命令全国各地都要供奉城砖。为了防止假冒伪劣,砖头上还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籍贯。直到今天,在南京遗留下来的明城墙上,依然清晰可见当年那些烧制工匠的名讳。

第十七章 关于俘虏的新问题

不过在街道上转了一圈,庞雨才发现自己高兴早了。教科书上确实是说明代砖砌民居已经普及,可海南这地方明显落后于时代——这里的大多数房屋风格仍然更接近于宋代,还是以木骨泥墙为主。承重构件用木头柱子,而分隔构件——墙壁则是多用枝条编成篱笆,然后再抹上泥土构成。

还有些房子是少数民族风格的吊脚楼,用竹子编的,看起来挺轻巧,隔湿隔热。庞雨打算有空效仿一下,只不过当地人习惯把猪养在楼板下面的空间,那股味道天知道他们怎么受得了。

城市很小,随便转转也就到头了,似乎除了县衙门,县仓库,文庙这几处比较重要的地方,整座县城里就没用砖砌的房子了。县仓是自己住着还打算加固呢,县衙文庙似乎也不大好拆,庞雨可不想因为一间厕所引起公愤。

最后走到城门口时,庞雨终于找到了他要的东西——城墙砖!虽然临高县城大部分城墙都是土坯结构,但在靠近城门这一段,墙体上还是包裹了一部分砖石的。

“决定了,实在没法儿就来拆城墙,这应该没人阻拦……”

城门当然早没了,那天被悍马撞倒的木栅栏碎片迄今仍散落在城门洞里,本来门口还有几个土兵在看守着——好象在古代进城是要交钱的。不过自打穿越众来了以后他们每天都要进进出出城门几十次,而每次门口士兵看见他们就逃得老远,到现在城门口干脆没人把守了。

出城之后又找到一处窑口,就在县城南郊附近。那里主要是烧制陶器瓦器的。不过庞雨也看到了有烧制好的成品砖在。数量不多,规格尺寸很乱,有些明显是城砖和墓砖,但没关系,知道这里能烧砖就行。

如何得到这些砖头倒没要庞雨多操心——他回去只是跟唐健解席他们打了个招呼,这两位二话不说就带着那群这些天来被操练的嗷嗷叫的小家伙们,推着两辆平板车出门去了。没多久两大车乱七八糟的砖头被拖了回来,连墓砖都没放过,看来是把窑口的存货搬空了。

当然解席严肃表示他们绝对没搞日本鬼子那套,拿这些砖头是付了钱的,付了多少?一块钱——从现代带来的,一个亮晶晶的壹圆硬币。

不过庞雨很不厚道的猜想人家肯卖多半不是因为硬币,而是因为唐健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上面那口明晃晃的刺刀——这帮家伙专门上了枪刺跑去买东西,一看就知道居心不良。

其实穿越众来的第一天就杀了那么多人,连仓库都抢了,就算再抢一车砖又咋样?偏要玩红白脸这套把戏……庞雨心里是有点不以为然的,不过解席却很兴奋,说这是和当地人交流的成功第二步,他也就不好泼冷水了。

砖的问题解决了,灰泥相对就要简单很多——找些干净的石灰岩,砸碎烧透就是生石灰。按比例拌上沙子,就是标准的水泥灰浆。至于石灰岩……正好刚刚找到一条矿脉。

技术员黄建成同志于两日前返回了营地,他和几位熟悉勘探测绘的同志把临高县城周围的矿业资源情况大致调查了一遍。虽然在穿越众手里有一本《全国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图集》,零七年的最新版,详细介绍了全国各地的重要矿产资源。但具体到临高县这个小地方,还是要人力去亲自勘探明白。

黄铁矿石,石灰石,芒硝,煤块……勘探队里那个名叫舒中的小伙子满脸兴奋神色,从标本包里拿出一块又一块的矿石,临高县还真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虽然矿产的资源量都不算多,不过至少满足初期发展是够了。

“该有的都有了……”

黄建成满心迷醉的抚摸着那些铁矿石,以及至关重要的煤——有矿石,有燃料,他这个上海宝钢的优秀技术员终于能干老本行了。

“不该有的也还是没有……”

解席很失望的注意到矿石标本里面没有硝石,这意味着目前至关重要的炸药生产依然缺乏主要原料。在没找到高品质硝石矿以前,他们不得不继续依靠堆肥大法来获得土硝,而这种方式效率低不说,对人的鼻子也实在是一种摧残。

“我们会继续找的,硝石并不是什么稀有矿,全国各地到处都有。”

舒中知道解席在想什么,很善解人意的宽慰他。这个矿产及石油天然气勘察专业的小伙子自从工作以后就天南海北到处跑,对钻深山老林子非常的适应。大伙儿来到明朝已经超过一个月,他在城里呆的时间不超过十天,其它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地里泡着,要不是有对讲机联系,还真让人担心呢。

“知道……辛苦你们了……”

解席向他点点头表示感谢,然后冲着外面大叫:

“化学组的,进来辨认矿石,你们可以开工了!”

……

矿脉被找到,可采煤采矿却是地道的辛苦活,虽说这些矿产基本都露天没啥危险,但让现代白领去干矿工这种事情还是太浪费人才了。

差不多是到了动用那群俘虏劳工的时候了。

那群俘虏已经将养了二十多天,一些轻伤的差不多都痊愈了。至于重伤员,以这个时代的医学条件重伤员基本活不下来。就是有现代医生帮忙施救,没现代药物配合也是白搭。

这二十几天里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打一次架,负责管理他们的阿德当然不会阻止,反而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用阿德的话说——如果这些人抱成一团铁板一块,那我们自己可就危险了。

现在俘虏队伍里,海盗派与政府军派已经彻底对立起来,两派看对方都是死敌,对管理他们的穿越众反而更抱有好感。这也难怪,穿越者们是用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来对待俘虏,受伤的给予治疗,吃饭方面虽然量少一点质可不差,基本上穿越众吃什么俘虏也吃什么。

这种平等对待在第一天还差点酿出乱子,当那些俘虏看到给他们的主食居然是白米饭时,一下子都躁动起来。很多摆出了要拼命的架势,反把送饭给他们的黄晓东吓了一跳。

后来还是王海阳等人操着大枪杀气腾腾冲进来把事态平息,仔细一问原委却让人哭笑不得——这些人在原来住的地方也就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白米饭,平时都啃糠饼的。看到守卫者居然给他们白米,还以为是断头饭呢。

“我操,不是专门做了杂粮饭么?”

庞雨其实很细致,专门关照过这件事。他倒不是想别的,只是觉得一开始不能让俘虏吃太好,免得后面阿德没手段去笼络他们。结果追查到厨房,李大厨师很委屈的告诉他们——杂粮饭都让咱们自己人吃光了,就剩下白米饭了……

所以以后也就懒得区别对待了,穿越众手里不是没有米糠,不过真想把糠皮给人吃,别的不说,老外杰克这一关就过不了。这位老兄虽然在伊拉克待过,大家平时起哄时都说他肯定参与过虐待俘虏,但真正碰上事情,他那份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除了在精神上予以安抚,在思想改造上穿越众也深切继承了某党一贯的特长手段。这些俘虏将来作为劳工,肯定是要和穿越者进行交流的,要交流首先语言要能互通吧?可海南这地方十里不同音,不要说俘虏和看守,就是这些俘虏之间彼此说话都未必能听懂。在现代人耳中他们说话都跟鸟语差不多,就连黄晓东,叶孟言这些本地人都难以理解。

穿越众们来自天南海北,也都没什么语言天赋,这辈子要学会海南当地的土话怕是没啥指望了,但人要有逆向性思维不是?现代人不会说本地语言,难道就不能让这些明朝土人学会说现代语言么?普通话作为国家推行的标准中文,应该是一种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鲁宾逊一个人都能教会星期五说英语,凭什么我们这么多人就教不会几个海南土著普通话?

当庞雨在内部会议上提出这个想法时,着实雷倒了一批人。大家先是觉得匪夷所思,不过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有几分道理。

“那具体谁来教他们说话,你自己?”

凌宁笑着询问,现在他们这群人中间基本还是施行“谁提议谁实施”的原则,谁若是觉得自己能做点什么,没问题,你尽管放手去做——只要你有能耐说动别人帮忙,否则就自己单挑吧。

不过庞雨显然早有谋划。他在整理物资的时候专门调查过:包括他自己在内,这群穿越者中间足足有二十来个人带了笔记本电脑,轮船上还有个娱乐室,里面有许多DVD碟片,再加上一台投影仪,找块大白布做屏幕,这不就是一座很好的电影院么。

“给俘虏放电影?”

大家再一次被这个建筑师匪夷所思的头脑所雷到,怎么尽是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不过最后,这项提议还是得到了通过,反正失败了也没什么。

在第一部影片的选择上庞雨颇费了一番心思,要能给那群土包子足够大的震撼,要能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