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第8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卸下重型装备和人员之后;还可以利用涨潮退滩;重新回到海里;因为这种登陆舰在沙滩上卸载装备和人员的时候是通过可以打开的船头;而当船头打开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咧着嘴笑一样;所以被士兵们戏称为“开口笑”。
此次登陆马来亚作战;陆军重装部队就是依靠这种“鲤鱼级”坦克登陆舰实施登陆作战;至于陆军轻装部队;他们的抢滩登陆则依靠一种排水量比较小的“猫鱼级”登陆艇;这种登陆艇的船头也可以打开;不过并不是像“开口笑”那样左右打开;而是直接将平板一样的船头挡板降下;由于这种“猫鱼级”登陆艇重量很轻;可以搭载于运输船甲板一侧;运输船抵达登陆场后再用吊车将登陆艇吊到海面上;然后搭载步兵向滩头阵地冲锋;而且登陆艇上还架设有小口径高平两用炮;既能防空;也能用于在滩头阵地支援步兵作战。
考虑到马来亚半岛是热带地区;河流、港湾众多;而且防守的英军缺乏装甲作战车辆;因此;此次登陆作战;中国陆军的重装部队所装备的多数都是轻型装甲车辆;其中有一种非常机密的装备;代号“蜗牛”;这是一种水陆两栖登陆作战车;虽然本身没有武备;但是却可以一次运输一个步兵排渡过河流、跨越海湾;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袖珍版登陆艇;只不过装备了履带;可以在陆上行驶;这是中国现在汽车产业实力的标志;实际上;这种“蜗牛”是由一家私人汽车制造企业按照军工署的要求研制和生产的。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马来亚登陆作战的还有几艘国产的医疗船;本来医疗船的概念并不新鲜;但是这些医疗船的后甲板都拥有一个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供直升机起飞和降落;用于转运前线的伤员;此次马来亚作战;也将是直升机第一次参加实战。
这些武器装备;都是最近一次“四年工业发展计划”的直接或者间接产物;为了这场战争;中国中枢政府确实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一仗;不打则已;一旦开战;就必须赢得辉煌的胜利。
除了这些专用的军用船只和军用车辆之外;参加此次马来亚登陆作战的还有大批征用自民间的船只;这些船只用来装载步兵和军用物资;操纵船只的船员也属于战时编制人员;在军队领取战时津贴;并身穿海军军装。
作战方案早已确定下来;剩下的就是两件事:其一;等待来自总参谋部的攻击命令;其二;等待部队登上运输船;组成一支规模庞大的船团。
按照战区参谋部的计算;此次登陆作战;第一攻击集群共有五个师;九万余人;需要大批运输船;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些部队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登船;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海上风浪较大;坦克登陆舰的航行时间比预定的时间晚了几个小时;这样一来;今天中午之前肯定是无法完成装甲部队的登船工作的。
今天上午;总参谋部已经正式下达了攻击命令;具体的攻击时间由战区参谋部根据当地的天气、海况等情况自行决定;但是不得迟于后天下午;因为英军已经在克拉地峡采取了行动。
现在的时间很紧;所有的人都有些急噪;包括战区司令周道刚;他带着参谋们匆匆赶去码头电报室;与运输船团取得联系;证实是因为海况恶劣而导致的晚点;这才稍稍松了口气;然后立即给空军方面下达新的命令;命令空军部队推迟对新加坡、西婆罗洲等地区的轰炸行动。
此次登陆作战;总参谋部选择的登陆场是马来亚半岛的蜂腰部克拉地峡;那是整个马来半岛最狭窄的地区;只要控制了那里;整个马来半岛南部地区的英军就成了瓮中之鳖;为了确保登陆部队顺利登陆;并将英军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战区参谋部决定对新加坡和西婆罗洲的英军营垒和军事设施以及桥梁、交通枢纽进行一次战术轰炸;但是以目前的部队登船情况来看;这一战术轰炸的时间必须推迟。
周道刚心急火燎的在新金山海军基地等待着那些坦克登陆舰的抵达;这一等就是一个上午;直到下午;望眼欲穿的船队终于抵达海军基地;最后的重装部队总算是顺利登船。
参谋班子精心计算之后;建议周道刚立即下令船团出发;这样的话;经过两天海上航行;当部队抵达克拉地峡的时候正好是后天黄昏时分;一旦先头部队登陆;可以迅速利用夜幕掩护向英军防御纵深推进;打乱英军的整个战略部署。
这个建议;周道刚接受了;马来亚登陆作战就此展开;此次战役代号“台风”。(!)有最新章节更新及时
第1083章 安达曼海
天气不是很好,风很大,海面上的浪头也很高,在这样的海况下编队航行,对于舰队指挥官的指挥才能是一个考验。
站在“南海”号航空母舰的舰桥上,沈鸿烈极目远眺,那远方的海平面上出现了一丝淡淡的黑色,看起来一场暴风雨快到了。
这个季节,本就是印度洋北部海域气候变化最剧烈的季节,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风平浪静,但是转眼就可能变成狂风骤雨、惊涛骇浪。
今天上午接到兰芳空军气象部队通报,安达曼海域南部有一场风暴,看样子,现在舰队已经接近风暴的边缘了。
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率领舰队向北航行,避开风暴区,但是沈鸿烈却不能这样做,他还要追击一支敌方舰队,而那支敌方舰队也是兰芳空军方面发现踪迹的,毕竟,在这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之上,要想寻找一支规模不大的英国舰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而兰芳空军就是一个有力的臂助,虽然兰芳第二共和国目前仍旧保持着“中立”,但是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却依旧在继续,这与现在法国政府的立场相当相似。
舰队即将接近风暴区,英国舰队还是毫无踪影,在这种情况之下,舰队的指挥官必须做出决定,是继续向南航行,还是调头,避开风暴区。
“传令,舰队调头,向东航行,避开风暴中心。”
沈鸿烈向站在身边的一名见习军官下达了命令,然后举起望远镜,继续在那茫茫大海上搜索着。
沈鸿烈想寻找的那支英国舰队是英国海军印度洋分舰队的另一支主力舰队,自从安达曼海战结束之后,英国海军的印度洋分舰队遭到了致命一击,但是还没咽气,对于中国海军特混舰队而言,只有将眼前的这支残存舰队消灭,这印度洋的制海权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转移。
在几天前的那场安达曼海战结束之后,沈鸿烈就率领着舰队一直在缅甸与印度之间的这片北印度洋海域游弋,期间对陆上的一些重要军事目标进行过低烈度的空袭,仰光、加尔各答、达卡、亭可马里,这些英国控制下的港口城市都迎来了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不过战果不大,英国海军的舰队非常狡猾的躲开了,至于是去了阿拉伯海还是依旧在孟加拉湾兜圈子,倒也让沈鸿烈颇费思量,直到他发现了现在这支正被他追踪的英国舰队。
这支残存的英国印度洋分舰队的主力是两艘战列舰级别的大型战舰,一艘是“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另一艘是“纳尔逊”号战列舰,而后一艘战列舰正是在安达曼海战中沉没的那艘“罗德尼”号战列舰的姊妹舰,也是一艘1927年竣工的战舰,虽然建造时间较早,服役期也已达到十一年,但是“纳尔逊”号仍然是一艘拥有强大战斗力的战列舰,这级战列舰也是英国海军在《华盛顿裁军协议》生效之后的那段“海军假日”时期唯一完工的主力舰,其设计充分吸取了日德兰海战中的教训,战舰火力更强,防护性能更好,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加强这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军舰的设计采用了“集中防御”的思想,这种设计实际上是来自于德国海军,同时也综合了英国海军舰船设计的特点,可谓是“博采众长”。
不过这种大杂烩式的设计思想也带来了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军舰的舰型非常古怪,这直接影响到了“纳尔逊”号的操纵性,实际上,这艘战列舰在海况恶劣的情况下航行时,其舰身的摇摆周期已缩短到十一秒钟,放眼世界海军舰艇,这是非常罕见的,这样一来,就带来了一个直接后果,那就是在高海况的条件下,“纳尔逊”号的主炮无法准确射击目标,因为舰体摇摆太剧烈了,更为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当风力较强时,“纳尔逊”号居然还会向一侧倾斜,这当然是那巨大的上层建筑带来的影响。
作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沈鸿烈非常清楚“纳尔逊”号的缺点和优点,而且通过上次安达曼海战的实战检验,他进一步把握住了这级战列舰的致命要害,那就是水线下的装甲防护,实际上,“罗德尼”号就是因为在水线部位吃了五颗深水鱼雷而失去战斗力的,并且在随后的鱼雷补充攻击中沉入印度洋的万倾波涛之中,事实已经证明,要想军舰的防护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而且,战列舰确实已经落伍了,现在,是航空母舰的时代了。
正因为清楚“纳尔逊”号的缺点,沈鸿烈现在认为,英国舰队绝对不会跑到风暴区去,那里的风太强,海况太恶劣,“纳尔逊”号跑到风暴区是自讨没趣,所以,现在英国舰队最有可能的航线也是向东,与风暴区平行,然后伺机南下,前往克拉地峡附近海域。
沈鸿烈接到的总参谋部的命令很明确,那就是“绝对不许任何敌方舰队接近克拉地峡”,原因很简单,因为就在明天,中国军方发起的“台风”战役即将在克拉地峡的太平洋一侧打响,为了保障陆军部队的顺利登陆,即使是克拉地峡的印度洋一侧也必须“清场”,在印度洋一侧,英国舰队确实无法直接用舰炮威胁中国登陆部队,但是却可以用舰炮掩护英国防守部队,总参谋部最担心的就是英国陆军部队在克拉地峡的印度洋一侧依托海岸和海军舰队舰炮构筑起一条防线,那样的话,会严重影响到马来亚战役的实施。
所以,无论无何,沈鸿烈也必须指挥舰队在克拉地峡印度洋一侧海域游弋,警戒这一带的海面。
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由于前几天的安达曼海战非常激烈,舰队的作战飞机损失比较大,几乎有一半的鱼雷机和百分之七十的俯冲轰炸机无法再参加作战了,依靠剩下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能否保证击沉“反击”号和“纳尔逊”号?这是一个摆在沈鸿烈面前的现实问题。
考虑到沈鸿烈面对的困难,总参谋部也有所行动,现在几个岸基航空兵中队已经进驻曼德勒以南地区的两座野战机场,装备中型轰炸机,随时听候沈鸿烈的调遣,不过到时候到底能够调用到多少轰炸机却也是一个未知数,毕竟,这几个岸基航空兵中队也必须保障“台风”战役的顺利进行,他们也将按照来自马来亚战区司令部的命令制订作战方案。
现在沈鸿烈最需要的还是海军航空兵,他的电报也已经拍到邦加岛海军基地了,而现在,两个中队的鱼雷攻击机编队正在由邦加岛向兰芳的一座空军基地进行转场,而根据上午接到的电报来看,最迟,这两个中队将于明天上午做好降落航空母舰的准备。
但是即使这些补充过来的飞机能够按时抵达,也不可能恢复到战前的战斗力,这主要是因为飞行员缺乏经验,同样是海军航空兵,常年累月在航空母舰上训练与在海军基地训练,那区别是实际存在的,虽然轮换上舰值班已经形成制度,但是相比战前沈鸿烈亲自挑选出来的那些飞行尖子,替补的飞行员在技术上确实也是存在差距的,这也是现实的困难。
“报告,侦察机拍来电报,以北海域未发现目标。”
一名参谋走到沈鸿烈身后,将一封电报抄稿呈了过去。
沈鸿烈看了看电报,什么也没说,只是转过身去,继续朝那黑沉沉的海天线望去。
或许可以指挥舰队直接赶往克拉地峡一带海域游弋,守株待兔,等着英国舰队过来,但是这样做必须冒险,因为克拉地峡的登陆作战尚未展开,那里的英国空军岸基航空兵是一个威胁,所以,沈鸿烈还是认为采取主动行动似乎更稳妥一些。
“潜艇部队是否有所发现?”半分钟后,沈鸿烈询问参谋。
“没有发现。”参谋摇了摇头。
“难道英国舰队冒险进入了风暴区?”
沈鸿烈开始质疑他刚才的判断,毕竟这是战场,讲究的就是一个“兵行诡道”,英国舰队指挥官未必就不会考虑到敌方将领对“纳尔逊”号战列舰的看法,说不定,对方还真就是硬着头皮冲进了风暴区。
风暴区天气恶劣,无法派遣侦察机前往侦察,沈鸿烈正迟疑着是否派两艘驱逐舰赶过去侦察的时候,就接到了雷达室的报告,在雷达屏幕上,一支飞行编队正在接近舰队上空,但是由于对方保持着无线电静默,所以无法判断对方是否是中国空军部队。
沈鸿烈不敢怠慢,立即下令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