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643节

锦衣当国-第643节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辽镇兵马和边墙之外的各部打交道也久了,烧杀抢掠倒也不会去做,无非是过境的时候,村寨要给出更多的财物供应,要被勒索的更厉害罢了。

出去一趟,军将发财,兵丁快活,建州女真躲躲藏藏,打起来甚至不会见血,何乐而不为,这也是李平胡打了一段时间之后,秦得倚来轮换。

李成梁统领辽镇,威望隆重,除却统兵打仗的确了得之外,善于笼络平衡也是原因之一,既然李平胡在剿贼中赚了这么多的便宜,那其他人也不能落下,要一个个的上去发财,这样也显得出辽镇对剿灭女真一事用心,全镇齐出。

秦得倚的五千余兵马在马儿墩寨停驻,这边几家大户有汉人也有女真人,不知道是丫鬟还是小姐的送到了秦得倚这边侍寝,粮秣马料,上上下下的好处也都是齐备,让秦得倚这一支兵马舒服的上了天。

他们还奇怪,李平胡和这边交接的时候也讲了,马儿墩寨以及苏子河上下这些寨子,都是被刮得干净,现在也就是建州城,边墙外的人都叫做赫图阿拉的地方还有些油水,可看情景却不是这样。

出了抚顺关,沿浑河走过萨尔浒,转向苏子河,走界凡寨、古勒寨,一路到这个马儿墩寨,沿途这些女真人臣服不说,供应也是十分的充足。

李平胡那边出来的时候,开始打了几仗,还是有点死伤,秦得倚这一队出来,开始也是严加戒备,这一路舒舒服服的走来,警惕性也就下去了。

一路上根本见不到什么敌人,都是望风远遁,这更让辽镇军兵此次出行就像是郊游玩乐一般。

到了马儿墩寨,杀猪宰羊,又有粮食酿的烧酒供应,上上下下都是吃的满嘴流油,千总以上的军将还有个姑娘伺候,舒服的了不得。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兵书所说的没有区别,半夜营门被打开,不知道从那里冒出的女真兵马进去大砍大杀。

好歹辽镇兵马不是内陆的那些窝囊废,秦得倚的亲兵护住了主将,稳住了阵脚,将溃乱的兵马收拢在手上,一步步的向外打。

一开始猝不及防,死伤惨重,还有部分的人陷在其中出不来了,好歹秦得倚带着大队突出重围,一路狂奔逃回了辽镇之内。

如果打了这样的战斗,才一千余人伤亡,王通这等有经验的人自然不会相信。

事实也没有出他的意料,三江商行的消息晚一些到来,秦得倚带出去的五千余人,最起码折损了一半,辎重什么全都丢了。

“李成梁也知道这个瞒不住,估计是正在商议对策!”

杨思尘做出了这个判断,和他判断的一样,在五月底的时候,辽镇总兵李成梁的请罪折子到了京师。

李成梁的态度极为诚恳,在奏折中说明自己轻视敌人,部下也是骄横自大,结果被人趁虚而入,不过,两千多人的伤亡溃散是不足以对李成梁的权势造成什么影响的,他自己犯下的错误还有弥补的机会。

果然,奏疏中又是说道,秦德倚虽然败战,可从前毕竟战功累累,还请陛下看在他从前功劳的份上,准他一个军前立功赎罪的机会,辽镇准备全军出动,彻底剿灭建州女真,将虏寇酋长的首级献于御前。

这个请罪的折子,先明确了责任,愿意自家一力承担,然后又阐明了戴罪立功的立场,说辽镇准备慎重对待,要大军尽出,清剿鞑虏,这是解决的办法。

和这个奏折一起来到京师的,还有辽镇的大批税客,带着巨量的金银好处,到处送礼,打通关节。

按照孙守廉送来的消息,这次李家动用了公中的老底子,一定要把京师上下都给打点到了,让朝廷准许辽镇自己处理此事。

“李成梁做的那些小动作知道本官知道,一直是怕自己那边出了岔子让本官插手进去,这次的事情,李家最担心的就是本官落井下石,怕我趁机插手进去,坏了他们李家的基业和世世代代的富贵。”

王通是这么评价道,他照例和邹义以及吕万才、李文远饮酒议事,自从邹义到了司礼监做提督太监之后,时间也就不如从前那么自由,这次约出来,还是因为辽镇的事情太大,万历皇帝想要听听王通的意见。

听到王通这么说,邹义沉吟了下,低声说道:

“在座的都是自家人,辽镇从来都是经营的铁桶一块,李成梁那人周全的紧,平白也找不到什么由头对他,这次倒是个机会啊!”

“也不能轻动,李成梁虽说一直对王兄弟不善,可如果这时做,陛下那边和天下人却会认为王兄弟趁火打劫,反倒是不美。”

吕万才摇着折扇插口说道,他的神态很是轻松,又是笑着说道:

“女真那些蝼蚁一般的人物,能做的什么,不过是借着这边松懈赚了点便宜而已,辽镇真要认真起来,顷刻可灭,辽镇吃了亏已经是给自家抹黑了,咱们也不必做什么,一边看着就是,要是做了,反倒是让那辽镇抓到了说辞把柄。”

邹义点点头,也是笑着说道:

“吕兄想得周全啊!”

吕万才合起折扇拱拱手,邹义久在宫中,虽然办差也不少,可比起在外面历练打拼官场倾轧多年的吕万才来,还是稍有不如,当然,吕万才自己也有个眼界太窄,看事情片面的问题,这就要从邹义身上得到指点了。

王通等几人聚会议事,彼此都是受益良多,那边两人正说的高兴,王通却是苦笑摇头,不插手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些理由,而且他们也太小看这女真鞑虏了,要知道这个现在看起来好似蝼蚁的势力,将来可是做成了大事。

“女真人窝囊的很,他们原来的地盘可是在高丽那边,被高丽人赶出去的,高丽那些兵谁不知道是什么窝囊样子”

说到这里,连李文远都是说话了,在大明这里,对高丽上下的评价就是温良懦弱,软蛋一群,女真人是被他们赶出去的,实力可想而知。

只是,这个典故可是许久之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大明还未立国

“陛下,辽镇这么做也是稳妥的办法,毕竟只是在边墙外的小败,不伤根本,如果此时朝廷插手,反倒是平白多出些纷扰,不如让辽镇自己调集力量,将功赎罪!”

李成梁的奏折一来,就必须要拿到朝会这边来讨论了,王通不在的时候另说,王通在朝会上,那这等相关武事的讨论他就是权威,毕竟王通的资历摆在这里,谁也不敢在他面前妄谈什么知兵。

原本那些想抬辽镇李家和王通对抗的心思早就没了,现在大家私底下都是埋怨,李家自己也是荒唐,平白给了这王通插手进去的机会,难道设一个分守副总兵在那边还不肉疼,这下子恐怕就要有大麻烦了。

现在大同、宣府、蓟镇,王通都是能说上话的,太原和宁夏也是亲善的,辽镇那边也安插进去个孙守廉,天下九边,手伸进去这么多,这次辽镇恐怕也要落入他掌中。

可王通在朝堂上说的话,却让一干人都是意外无比,放在他眼前的机会,他居然不要

莫说是朝中的大臣这么意外,连万历皇帝都有些惊奇,不过如今他是沉稳的住,扫视朝堂一眼,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王大人此议求的是稳妥,军国大事,正应这般慎重。”

申时行出列说道,其余诸位大臣也没有二话,次辅王锡爵沉吟了下,却说了句别的,谏言说道:

“陛下,辽镇素称强兵,此次却有败绩,女真虏寇虚实却是不知,若还是辽镇去,风险不小啊!”

“王大人未免担心太过,辽镇以一镇之力出征多伦,尚且大胜,那女真虏寇比土蛮如何,大小悬殊,何必如此长别人的威风。”

王锡爵话音未落,就有人出来反驳,万历皇帝看了眼他,又看了眼王通,沉声说道:

“还是让李成梁去做吧,内阁和各部做好该做的就是。”

朝堂中的大臣心中都松了口气,看王通的神色也是淡然,不知道打算什么。

九百五十九

辽镇马儿墩寨之败在朝廷定下处置方略之后,大臣们就对这件事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了。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提起女真人这个词,他们第一个想到的绝对不会是辽镇北边和东边的那些民族,而是灭亡北宋的那个。

当初设置辽镇的目的,是为了防御这片区域的蒙古势力,还有个虽然没有说明,大家心里都明白的防备对象高丽,尽管高丽羸弱,可国家毕竟是国家,不可能在边界没有设置和预备。

女真人算什么,不过是一群牧猪种地的野人,这样的势力也配当大明的敌人,实在是不值一提,辽镇的失败只是他们的轻敌和大意,而不是对方有了怎样强的实力,要不然,自李成梁天下扬名,为何战斗全都是和蒙古各部,而没有提过什么女真。

朝野都是这般的态度,实际上大多数人连辽镇的地形如何都不知道,更不要提辽镇边墙外的形势了。

王通这边的消息倒是汇聚了不少,但真正有价值的也是不多,辽镇和外来的商人,在边墙外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他们也很难和当地土著打什么交道,特别是在这样的战时,土著们更是对从大明来的人有敌意。

只知道,如今奴尔哈赤的力量在飞速膨胀,辽镇军队出战清剿,在边墙外的村寨中胡作非为,对一直在避免主力战斗的奴尔哈赤又是追而不打,本地土著都是深恨明军,而且奴尔哈赤这么打下去,始终没有大的失败,也大大的助长了他在白山黑水间的威望,赫然成了大英雄,许多部落都是主动的归顺。

王通心里明白的很,女真人的势力再怎么膨胀,他们现在还是一盘散沙,辽镇现在已经全力的动员起来,女真人汇集在一起的力量越多,结果就是被杀的越多,辽镇的胜利也会越大,王通对形势的判断还是很乐观。

确定了王通没有向辽镇伸手的意图之后,朝臣们迅速的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财赋上来。

赋税自万历十一年之后,已经是连年下滑,如果不是边镇无战事,各处的督抚总兵没什么理由来要粮饷,天下还算是太平,几处地震和洪水规模也不算太大,赈济花费不了太多银子,还有宫中如今自己的进项不少,很少需要国库贴补了,正因为这支出没有变大,所以还可以维持。

但这个趋势实在是让人没有办法乐观起来,照这个速度递减下去,如果到了万历五年左右的水平,那可能就维持不住平衡了,毕竟开销始终没有缩减,但收入却越来越少。

如何能增加朝廷的收入,这就成了当下最为人关心的一件事,朝野人士纷纷上疏言利,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绝大部分都是不靠谱的。

现在收的这么少,为何从前收上来那么多,万历皇帝对这件事很烦躁,他不愿意给人一种离开张居正就做不好事的印象,但实际上就是如此,万历十一年之后,凡是张居正做效果不错的,现在都有反面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万历皇帝让王通再去想个法子,看看能不能再弄出天津卫那样的生财宝地,再有这么一处,那财政缺口就简单的很了。

天津卫那边王通经营了足足十年才有这样的规模和成就,想要凭空再弄出一个来,谈何容易。

王通这边的心思却没用在这边,左右天子也不过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从宁夏那边回来之后,沿途谈了太多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和商业相关,这个要慢慢理顺,三江钱庄、保险行和商行的掌柜们都是来到这边,整日里谋划商议,确定一桩事,立刻有人赶往北边或者是西北。

这些赶往北边或者西北的人,差不多就要在那里保持常驻的状态,这些人都是三江商业系统内的骨干。

此时就显出王通当年办商科学堂的高瞻远瞩来,三江商业系统始终在扩张,一批批骨干不停的去往各地,但派出去的都能顶起一片天,留下来的还是好用,这个商业系统一直能良性的发展,这就因为不断有专业的候补力量补充进来。

按照大明许多事情的惯例,王通在天津卫时,天津卫的商人们还愿意对商科学堂保持足够的热情,王通离开,他们就没这个心思了。

商科学堂的学徒一进门就要拿工钱的,而且还比普通的伙计高出许多,要知道学徒入门,管吃住不给工钱才是规矩,天津卫这边大把的伶俐小伙子想进商铺做工,何必去找什么商科学堂呢!

别人不要,三江系统却不能不要,左右三江各家买卖也都是家大业大,工钱这上面不用太在乎,这一用却用出了好处,这些学徒明白规矩,做几个月就能上手,寻常学徒要变成正式的伙计,怎么不得三年,商科学堂这边半年就能成为熟手,一年就可以当成老人这么用了,当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这等还是需要时间,可这样的情况,却可以让三江系统抽调出更多人去扩张,去办差。

三江系统在天津卫的繁荣中积攒了大量的资本,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有没有购买土地的需要,那就只能是扩张,去北直隶各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