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153节

锦衣当国-第153节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书禄在禀报中说,御马监所辖兵马乃是朝廷最后屏藩,可邹义却败坏军制法纪,贪墨军费,乃是大罪。

奏本被递到了两宫皇太后和万历皇帝的手上,这等罪过按例是杀头的

二百四十四

宦官入宫之后,无依无靠。已经成了皇家的奴隶,他们不能娶妻生子,除了弄权之外,最让他们热衷的就是钱财。

不管是在皇宫之中,还是被派到京外做各种外差,捞取钱财就是第一要务,这也是为天下人诟病攻讦的事情。

与宦官们的贪墨相比,满天下的文官贪财则是被认为常理,某某人在某位置上做了几年,然后赚了一辈子的富贵,这是被当作值得羡慕的事迹来讲述,某某人若是清廉,大家一般说他在养望准备高升,都是当作异类来看待。

大明历代天子,或者说自从宦官出现之后的历代天子权贵,对于宦官的贪财总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毕竟是他们的家奴,能去捞取钱财总比心怀不轨要好,何况很多时候宦官在外的搜刮都是为了皇室。

有些钱可以捞,有些钱则不能捞,这也是一个原则。

御马监的四卫营和勇士营被朝野称之为禁军。而负责皇宫护卫的上十二卫则被叫做京卫,也有朝臣说,御马监禁军乃是最后屏藩,护卫天下根本。

这是皇室可以不通过内阁、兵部直接调动指挥的武装力量,最诛心的说法是,如果城外的京营,城内的京卫变乱,御马监的四卫营和勇士营作为最后的镇压和护卫力量存在,一向是重中之重。

御马监兵马的兵源不是从百姓或者军户中抽取,而是在北地逃归的汉人青年中选拔,这些被蒙古人掳掠到草原上,然后自己逃回的青壮,无依无靠,又有一股怨恨勇悍之气,是最精良的候选。

尽管有明一代克扣军饷是常例,但御马监本身就有收取皇庄租子,皇店收入的职权,用这笔钱财养兵,极少克扣,装备上更是优先供应。

装备精良、粮饷充足,又有经验丰富的将校训练统领,御马监的四大营和勇士营,成为了大明最精锐的武装力量之一。

这也可以说是皇家依靠的嫡系武力,历代总有言官清流谏言,说是大内有兵马不吉,或许是祸乱之源,请求划归兵部统属。或者进行裁撤,对这般言论,皇帝或许因为其敢于直言而奖励,却从来不听从这裁撤或者改编的建议。

这样重要的力量,也成了内廷的一块禁地,处处可以捞钱,但在御马监下面几个营头的军饷、军备花费上却不能动手,若是坏了这块的规矩,从上到下,人人不会轻饶,更没有人会护着。

御马监监督太监林书禄查出邹义贪墨这些银子之后,却也不先禀报给太后和皇帝以及冯保,反倒是先把消息给了张诚。

“义父大人,当日监督太监那个位置出缺,儿子心急了些,手头一时又周转不出钱用,所以才”

邹义跪在地上连连磕头,一向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张诚脸色铁青,听了几句,把手中的茶碗重重的放在身旁茶几上,茶碗直接碎裂。茶水从茶几上四下流淌。

“你办差这么多年,怎地鬼迷了心窍,这里的银子也敢伸手,林书禄那边送来案卷,这等于在咱家的脸上扇耳光啊!”

张诚声音都有些发颤,显然已经怒极,他坐在椅子上看着面前的邹义,满脸都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邹义脸上的神色近乎绝望,抬头看了眼张诚的表情,更是跪伏在地上碰碰的磕下头去,额头先是青紫,很快就渗出血来,带着哭音说道:

“儿子也是昏了头,当时御马监够资格的都在拿着银子送上去,王通那边调不开,儿子也是无法,听说张公公那边送上八千两就能让他在万岁爷那边提一声”

“畜生,咱家当日没有给你去争吗,你自己在外面这般折腾,还认咱家是你干爹,说出去,咱家的脸都让你丢了个干净。”

“干爹,儿子本想着您老和贵人们讲,张鲸张公公和您交好,又是御马监的本管,他再说说”

张诚随手抓起一块墨,猛地丢了过去,邹义不敢躲避,被狠狠的砸中额头。好在这墨块不重,额头上立刻是青紫一片。

“滚出去!滚出去!!咱家做不得你这个干爹!!”

司礼监秉笔太监张诚狂怒之极,邹义在地上磕了几个头,哭丧着脸膝行抱住张诚的大腿说道:

“干爹,求您救救儿子,儿子这次一共给张公公送了八千两,冯公公那边送了一万两,本想着等治安司和皇庄的银子下来就填补上去,可没想到那林书禄居然悄悄的查帐!”

张诚狠狠的蹬了几下腿,把邹义甩开,狠狠的一甩袖子,就要出门,邹义几乎是膝行到跟前又是抱住张诚的腿,大声说道:

“义父大人!!御马监谁不是这般做,几万两银子的挪动在二三月银子收上来,帐目也就平了,为什么那林书禄要这个时候查,为什么要给义父您这边送来,这个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的事情,为什么他要这么大张旗鼓的查!!”

邹义近乎是声嘶力竭,平素里的沉静模样完全看不见,张诚动作停下。扬声对外面喊道:

“你们听见什么了吗?”

外面一安静,接着就是几人的回答:

“奴婢们什么都没有听见。”

“散了,这几日回自家宅院呆着养病,等事了拿三份月例的银子!”

“奴婢们谢张公公,这就回去养病。”

外面一阵脚步响,人都是迅速散去,邹义松开手又是跪在了地上,张诚转过身,皱着眉头厌恶向着椅子走去,看着邹义挡在身前,厌恶的踢了一脚。边走边低声说道:

“你的职分是保不住了,内廷十二监没有一处会要你,混帐东西,辛辛苦苦栽培你这么久,却在这种腌臜事情上被人抓住了把柄。”

四月之后的内廷并不只有这一件事,原本以为只有龙骧左卫的邹义被揪出来,没想到四大营和勇士营以及负责兵器衣甲和火器的各个职司的宦官,都在清查之列,御马监中层管事的都是十二监大太监的义子和学生。

虽说御马监的银子不能碰,但常在河边走,手中有些职权的怎么会不捞,而且都知道这边是禁地,很多年没有出事情,这御马监弄了个灯下黑,反倒没有人管,没有人查,这林书禄突然发难,一下子掀出了大批的案子。

宫内各个势力,御马监的掌印太监张鲸不必说,其他相关人等也都是灰头土脸,就连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都免不了。

文卷递到了内廷各家的手中,并不是要模糊过去,而是先打个招呼,大家都知道这等事根本不能瞒,凡想要隐瞒的,若今后被掀出来,那更是天大的罪过。

打过招呼之后,文卷就被送到了两宫皇太后的手中,慈圣太后李氏看到了这个,当即大怒。

御马监所辖兵马有一丝一毫的损害削弱,皇家的安全和威严也会跟着震荡不稳,没想到这些奴婢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把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

李太后再接到这个问卷的半个时辰后,就派出人把十二监、四司、八局内廷二十四衙门的主事人都给交到了太后的居所。

那日的密谈,没有任何的记录传出,李太后除了留下几个贴身的女官之外,其余的人也都被打发了出去。

第二天就有了处置。所有牵扯的宦官全部去职,打板子动刑,除了司礼监、内官监两处太监的门生义子之外,其余各个衙门有关系的全都安排到各个藩王府中当差。

这也算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毕竟这牵扯太广,就连冯保也脱不了干系,裕王府的一干旧人都牵扯其中。

负责御马监的掌印太监张鲸到最后落了个在家养病,监督太监林书禄查出了此事,却也把宫内各个衙门的人得罪了个干净,尽管李太后对他愈发的信任,认为这等孤臣是最为忠心耿耿的,可却也不能提拔。

但御马监的大小事务现在都要归这个林书禄掌管了,先前的雷霆手段已经让众人战战兢兢,生怕还有什么后招。

而且目前张鲸养病不出,第二位的监督太监林书禄职位自然最高,不管怎么算,都要和他请示,那些监军和一应职司的宦官也都有太后、皇帝、冯保和林书禄几个人决定安插补充,这林公公的意见占了很大的比重。

龙骧左卫的监军邹义,先前在内官监做过少监的人物,司礼监秉笔太监张诚张公公的义子,又一直经手办和万岁爷相近的差事,内廷外朝都认为是前途无量的人物,将来司礼监抓总的人中肯定有他一个。

没想到这次阴沟里翻船,据说五十板子打断了几根骨头,所有职司都被剥夺,现在他的地位已经是最低的青衣宦官。

潮起潮落,宦海无常,实在是让人感慨。

内阁首辅张居正回乡路上,所过府州,守官都长跪迎候,巡抚巡按越界迎送,山珍海味,万般招待,就连藩王也是如此。

二百四十五

四月十六深夜,就在运河设卡查验夹带处所。向南四里的地方。

这边是海河和运河的交汇口,在前些年山东登莱兵备道上奏说海运漕粮的便利,有不少漕船在这边进入运河,不过那政策执行了不到一年就荒废,最近只有些奔波于天津卫和威海卫之间的军船官船往来。

天津这边有少量去往辽镇金州卫的船,也是走这条路出海,嘉靖年间海禁之后,这边的海港海船渐渐荒废了,隆庆年间开海,这才渐渐恢复。

不过大明的南北交通都是依靠京杭大运河,对外的贸易主要集中在浙江和福建广东,天津这边军事的意义更大于经济上的,所以一直颇为冷清。

王通在京师的时候听人说起这漕运之事都是这般讲,来到天津之后,看到城外漕运的兴盛之后也是这般想。

若不是今晚亲眼看到,王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海河上居然有这般兴盛。

尽管是深夜,可此处灯火通明,在海河上停靠的船只居然比白日运河上的还要多,很多上千料的大船停泊其中。

码头、泊头处,能看到大批的人在行动,这些人似乎在把海船上装着的货物搬到河船上去。

“灯下黑啊。若不是那古自宾跟本官说,本官怎么知道这边还有这样热闹的情景。”

王通在马上惊讶的看着这一切,情不自禁的感叹说道,边上跟着的谭将等人脸上都有惊讶的神色,个别沉不住气的已经是目瞪口呆。

本地人或许以为这是司空见惯的事,王通等人初来此处,也没有人会主动告知,他们也想不到这里。

各方面的因素综合,此处的这些事就成了王通的盲点,不是说注意到没有,而是压根没有想到。

那古自宾的王家货栈,多花了一百两银子就把货栈赎了回来,可一查帐目进出,就算没有人刁难克扣,侥幸做成的那几次买卖,利润也是极薄,已经不是十成一百分一的问题,而是算上人工杂费肯定赔钱了。

这古掌柜在京师也是做老了买卖的人,生意经精通,这等小事自然不会注意不到,可居然做成这般模样,也难怪心灰意冷的要出兑店铺。

要在对方的地盘上安插个钉子,可也不能这么稀奇古怪的赔钱做下去,原因查出来也很简单,市面上同类的瓷器、丝绸等等南方来的货物,差不多都要比王家货栈的便宜了三成以上,这做生意自然是谁便宜买谁家。这样的价钱,如何会有顾客上门。

大家都是同样做生意,同样的货物价钱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本以为原因很复杂,没想到一问就得出了。

“那三家大货栈还有和船头香有关系的商户,进的都是海上来的货物,小的这边都是在河上拿的,自然价格不同。”

大明偌大个帝国,商税的征收极为落后,但这一条运河上的税关税卡却颇为完备,若是从杭州启程到京师,大的税卡要经过七个,更别说地方上的层层克扣,一百两的货物,到了京师,光是这税赋就要交将近五十两。

不过又是夹带,又是贿赂沿途的税吏官员,一百两的货物,差不多十两的花费也就到了,这各项费用层层叠叠的加起来,也导致了南方货物在北方的价格很高。当然利润也是丰厚。

怎么降低这沿途的费用,怎么用更便宜的成本运到京师来,这就是每个商人都在琢磨的事情。

差不多从宣德年间开始,夹带就越来越多,官府屡禁不绝,查的严点,夹带就少点,查的松点,夹带的量马上就上去。

可只要在运河上运输,一笔固定的费用就是免不了的,每艘船装载的货物一定量,有些地方必须要用纤夫牛马,必须要有过关卡的常例银子,船上漕丁要格外给些银钱,船夫水手的吃用,这都是固定的开销。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压缩,到了一定程度,就降低不下去了,商人们都是要追求更大的利润。

“王大人,走海路恐怕要慢吧,这么做岂不是耽误了时间,赔了钱!”

谭将其他事情上通透老练,可在这经济方面却要问王通了,王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