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伐清 >

第462节

伐清-第462节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先返回都府,在各亭张榜,宣布我将在三日后返回都府,补办从缅甸凯旋的庆祝仪式,请议员、官吏、同秀才来观礼阅兵。”想好了对策后,邓名就让卫士们回成都报信。以往他一向是很低调的,但这次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大部分参与远征缅甸的军人都是成都人,邓名派游骑兵分头去通知他们,让他们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参加凯旋式,可以携带家属旁观。而三堵墙的所有骑士也停止休假,邓名需要他们跟自己再回一次成都——当然,为了占用他们这一天假期,邓明准备付三倍的薪水,而且同样可以携带家属参观。

张榜是为了吸引同秀才来参观凯旋式,为了这个仪式邓名还准备了几个项目,务求给同秀才留下深刻印象:“不是有人说征讨缅甸是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吗?不是怀疑我没有获得大胜吗?那好,我给你们看看大胜的证据吧。”

对于邓名如此重视舆论,周开荒和他的卫士们多少都有些出乎意料,因为邓名之前去江南的时候从来没有拜访过名士、大儒,从东南搜罗的士人也都是小地主和富农子弟,与其说是邓名想获得士大夫阶层的好感,还不如说是出于教育的实用目的。而平时邓名也没有什么礼贤下士的举动,即使是对书院祭酒陈佐才这样重要的人物,邓名也没有去嘘寒问暖。上次带头给陈佐才鼓掌后,一度有不少教授以为邓名这是拉拢陈佐才行动的开始,但迟迟见不到后续动作,现在很多人都认为邓名鼓掌或许是因为他根本无视士人阶层,轻视舆论的作用和力量。

“我怎么会不重视言论?”对于部下的疑惑,邓名感到有些惊讶,也许是这些年来他致力于提高军人的地位,努力让民众体会到战争的胜负和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不过川军这次两路出击,导致川西出现了一股厌战情绪。缅甸之战受益者少,收入的大部分还被邓名用在特殊的项目上;而讨伐浙江的收益完全被规模空前的移民行动消耗,为了保证移民的食宿,把川西在崇明获得的那一份海贸收益、剿邓总理的分成都填进去了,就连卖船的收入也统统用来给移民交了食宿费。

再加上军费、给士兵的奖金、各种优惠待遇,这场前后耗时近一年的进攻作战,不但没有捞到钱反倒赔进去十几亿元,川西官府暂时是没兴趣再来一场类似的移民战争了;而之前支持战争的老板们,在这场战争好不容易结束后,也希望修养生息一段时间,起码让他们扩大生产,把这一年的投资拿回来再说。

因此厌战言论出现是很正常的,但邓名不希望川西就此认为战争是有害无益的。

“舆论是战备的一部分,想要舆论如我所愿有好几种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除掉一切说话不符合我们心意的人。我可以让三堵墙和游骑兵出动,砸了陈祭酒的书院,禁止所有人读书和说话,把所有的教授和学生都赶去种地。不过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再暴虐的帝王,只要是汉人,就不会为了一己之私摧毁汉人的文化和知识的传承——我不是帝王,就算是也不敢这样做。”邓名对卫士们解释道:“如果大家因为恐惧而不敢说出不同的看法,一天到晚嚷嚷‘川西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这有说服力吗?我希望说我们川西好的同秀才们,能够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47节证据(上)

得知邓名即将返回成都城区后,顿时在城内引起了一片轰动。

或许是因为邓名最近一直没在成都,所以刘曜、刘晋戈、熊兰、秦修采等川西官府的高官都急着向他汇报自己的成绩;同秀才见到这位川西实际统治者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那些权如同秀才是刚抵达四川的移民,还没有完整的帝国公民权,更是急切地想一睹这位年轻诸侯的风采。在清廷控制区的时候,邓名的大名如雷贯耳,现在总算是能亲眼瞧瞧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三头六臂。

而书院鏖战的两派,也默契地暂停了争吵,认真准备要给邓名展示的功课。无论是蒙正发、朱之瑜,还是惠世扬、巩焴,这都是他们与邓名的首次会面。双方都很清楚,利用这次机会给邓名留下良好的印象,怎么讲其重要性也是不为过的,或许就能决定此番争论的胜败,决定自己在书院里的地位。

“巩焴这些日子大放厥词,把太祖皇帝的圣子神孙都骂了一个遍。”蒙正发认为自己胜券在握。

成都书院的权力之大胜过了蒙正发抵达成都前的想象——在奉节的时候,蒙正发和朱之瑜曾猜测这个书院类似传统的贡院,是授予学生做官资格的认证机构,邓名想通过这个结构培训出对他绝对忠诚并且和他有师生之谊的候选官吏来。对蒙正发的这个猜测,文安之也没有断然否认,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私下给邓名的建议。文安之并不打算重提那次私人谈话的内容,他以为邓名领会了他的意思。这次蒙正发、朱之瑜拜见文安之的时候,老督师虽然没有明说,但还是暗示了一下邓名的少唐王身份。

蒙正发和朱之瑜早就听说手握兵权的邓名行事一向毫无顾忌,但在抵达成都前也绝对想不到居然这么过分:川西行政长官都是邓名擅自任免的,和朝廷连招呼都不打一声。现在的晋王不用说对天子最为恭敬,而延平郡王至少也会走个形式,在任命文武官吏的时候上一道奏章向朝廷推荐一番。但是邓名连这种过场都懒得走,大笔一挥就直接授予职务或功名,同秀才的功名一给就是几万人,后来更是十几万人、几十万人。

除此以外,邓名还公然否认天子的律法的适用性,多次在将领、部下、军队前自比汉太祖。相比文安之,朱之瑜和蒙正发对永历的忠诚程度要差很多。尤其是蒙正发,如果邓名没有类似表现他反倒会有些不安,担心对方会清算自己投降的往事;而朱之瑜在经历了一次次对皇上、朝廷的失望后,也不反感有一位英明神武的少年宗室来争夺领导权。朱之瑜和郑成功、张煌言的关系都极好,这两位诸侯对大明忠心耿耿,但对永历天子远远称不上死心塌地。至于蒙正发、王夫之这些好友对大明的忠诚都没有多少,更不用说对永历了。

邓名的书院虽然还没有授予贡生、监生功名,不过蒙正发和朱之瑜估计这只是时间问题。这个书院目前主要是教育孩子——这点蒙正发和朱之瑜都认为很正确,乱臣贼子本来就是要从小培养,这些孩子吃着邓名发给的免费午餐,有时还能剩下一些给弟妹带点儿回去;坐在邓名出钱建造的课堂里,学习着邓名指定的课本,他们不会对永历天子有丝毫感情的;等这些孩子拿到邓名给予的正式功名后,蒙正发估计这些官吏能拿着刀去“说服”永历禅让。

更进一步,邓名的书院还培训教授,尝试让这些教授去普及全民教育,甚至还教授女学生。这点蒙正发和朱之瑜没有事先料到,不过他们心中暗想邓名所谋甚大,那他的此举就一定含有深意。

但无论如何,邓名是大明宗室,而且德高望重、消息灵通的文安之还暗示他就是唐王之后,那么邓名就要维护明太祖以降的历朝大明天子的名誉——虽然没有邓名的直系祖先但也不能任由巩焴泼黑水。否认燕王系的政绩,对唐王系抢班夺权是有好处的,但也要恰到好处。像巩焴做到这个地步,那不只是燕王系受害,整个大明皇室的合法性都开始受到质疑了。

因此蒙正发认为邓名一开始可能乐于听到巩焴的言论,但现在目的已经差不多达到了,是该制止巩焴继续抹黑大明朝的时候了。

“巩焴烧了神主牌,惠世扬想当三国元勋。”蒙正发已经想好了见到邓名时的发言主题。就算巩焴没烧过邓名祖先的神位,他的言论也是对明皇朝的严重侮辱。维护燕王系的声誉对邓名来说或许不是发自内心的愿望,但却会对他的名声有很大的益处。

经过这些天的论战,蒙正发明白自己的辩才不是巩焴的对手,不过输给进士、学政还不是丢脸的事情。这种论战从来不看水平的高低,只看政治方向正确与否。蒙正发一直在维护大明皇室的声誉,这就能保证他立于不败之地。至于自己之前剃发降清一事,蒙正发觉得邓名也不会追究,通过陈佐才就能看出邓名的宏大气量来。

陈佐才是永历天子的铁杆,至少曾经是,邓名充分信任他,把书院祭酒这样的要害位置交给他;在习惯于官场阴谋的人看来,把这个位置交给陈佐才,但教材和讲学内容完全由邓名说了算,邓名这样做很可能是想迫使陈佐才自行辞职,或是落一个背叛永历的名声——实际上邓名对陈佐才毫无干涉,以前朝廷就是对百依百顺的国子监都不会这么放任。邓名还忍受了陈佐才的当面斥责——听说邓名当时脸色很难看,但换上谁估计脸色也好看不了。

而这一切加起来的结果就是陈佐才这个铁杆对永历的忠诚也变得可疑起来。虽然陈佐才一直嚷嚷邓名轻视士人,但现在陈佐才绝对不会骂邓名是乱臣贼子——尽管邓名已经是司马昭之心昭然。

就算陈佐才现在还能硬着心肠指责邓名有不臣之心,那周围人未必会称赞他忠义,反倒会认为他不识好歹、忘恩负义。一个云南缙绅去投奔永历天子,鞍前马后跑了这么多年,跟随着李定国、刘文秀、沐天波他们到处讨贼,可是马吉翔这些劝进孙可望的软骨头阁老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天子又是怎么回报这个忠心耿耿的士人?千总!就算是个没有功名的偏远地区的缙绅,也不至于给这么个职务吧。

要是陈佐才为了永历痛骂邓名的话,那对于永历的君臣大义倒是全了,可邓名对他的恩义又该怎么算——蒙正发、朱之瑜私下觉得陈佐才两全的办法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替天子骂完了篡位的乱贼邓名后,接着伏剑自裁,以谢保国公的知遇之恩,不然就等着被人戳脊梁骨吧。

内心里蒙正发也有几分羡慕陈佐才的遭遇,要是当年他受到过这样的恩宠,那就说什么也不好意思剃头回家成亲了。不过还来得及,他蒙正发是隆武的举人,想必可以让邓名高看一眼,

……

蒙正发和朱之瑜商议对策时,巩焴正在去找惠世扬的路上。和对手一样,巩焴也认为自己稳操胜券。如果邓名是朱三太子的话,那巩焴想不出容忍自己痛骂他祖宗十几代的理由,更不用说自己还烧过他们老朱家的太庙,那些可都是三太子的祖宗啊。

这些日子虽然邓名不在城区,但听说就在城郊的五十一亭,如果想阻止巩焴的话,一个口信就够了。但巩焴却从刘晋戈那里得到准确的消息,那就是邓名根本没有过问此事,一次都没有。

现在闯营的势力已经控制了成都、叙州两府,夔东军有同盟呼应,如果再把持了书院的教育方向,培养出一大批心向闯营的官吏来,那四川这块基业就算是牢牢握在闯营的手中了。当年闯营就是吃了缺少文人的亏,但这次会完全不同,川西不但能提供兵力、物资,还有一个书院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可靠的拥闯士人,这不就是帝王之资吗?而且四川的书院气象比巩焴来之前想得还要宏大,教育的对象包括川西的农工商。要是百万人口都被教育得拥了闯,那将来还愁没有文武官吏可用吗?

“老平章何在?”

巩焴看到一个惠世扬的随从。巩焴的随从都是从陕西带来的老部下,跟他打了十几年游击,而惠世扬的随从则是夔东军提供的。

“老平章正在练习礼仪,”随从答道,私下见面时他们也没有什么顾忌,昔年的老称呼都出来了:“尚书请进吧。”

在书院争论这个问题上,惠世扬并不像巩焴这样旗帜鲜明,实际上他一直保持中立,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倾向性。尽管巩焴一直在宣传邓名是闯王之后,但惠世扬对此还是有所怀疑的。只要邓名的身世还有一丝疑问,他就不会把赌注全部压倒闯营这边。惠世扬可没有烧过老朱家的神主牌,他没有必要放弃自己两面下注的策略。

而明天的见面惠世扬也不打算发表任何过激言论,一心只打算磕头行礼。

巩焴进来的时候,惠世扬的两个随从举着一面大铜镜,老平章正冲着它三跪九叩,同时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自己最细微的动作。

“你来了啊。”巩焴进来的时候,惠世扬仍一丝不苟地对铜镜行礼,口中淡淡地打了声招呼。

“老宗师辛苦了。”巩焴走到惠世扬背后,客气地应道。

“好多年没有行过礼了,不练不行啊。”惠世扬轻叹一声:“明日可不能失礼,让蒙正发挑出毛病来。”

第47节证据(中)

关于这次阅兵的主题,成都人都听说了,那就是邓名要补办从缅甸返回的凯旋式。

听到这个消息后,蒙正发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妥,他之前也附和过陈佐才,称攻打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