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

第21节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21节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黝黑,头发卷曲,阔鼻厚唇,颚部突出。 

     ③科伊桑人种:居住在非洲西南部,主要是布须曼人和霍屯督人。他们 

身材不高,皮肤黑色,脸宽而扁,有尼格罗人种的卷发和阔鼻的特征。 

     ④俾格米人种:主要分布在刚果河流域和西非沿海热带雨林区,平均身 

高为141—142厘米,肤色暗黑,卷发薄唇,鼻梁低狭,身上毛发浓密。 

     ⑤埃塞俄比亚人种:主要分布在东北非地区。他们皮肤黑里透红,唇厚, 

具有尼格罗人种的特征,同时又具有脸面狭长、鼻型长而窄削、颚部不突出 

以及头发呈波浪型等高加索人的标志。 

     ⑥马尔加什人:居住在马达加斯加岛上,他们主要是南亚蒙古人种的马 

来人和非洲尼格罗人的混血后裔,皮肤棕黄色,头发黑直,鼻子宽大扁平。 

      (2)不同的民族与风情 

     非洲的民族 (包含部族)约有250个 (据前苏联学者1975年统计), 

其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83个,千万以上的有9个。非洲各民族发展很不 

平衡,有的仍处在原始氏族社会,过着采集狩猎的群体生活;而有的则已是 

数百万人的部族乃至数千万人的现代民族。 

     非洲民族的分类通常按照语言来划分。根据美国学者格林伯格提出的权 

威性分类法,非洲民族可分为以下四类:含闪语系(亦称“亚非语系”)民 

族、尼罗——撒哈拉语系民族、刚果——科尔多瓦语系民族、科伊桑语系民 

族。 


… Page 85…

     ①含闪语系各族。该语系的各族人口约占非洲总人口的1/3。该语系全 

称是“含米特——闪米特语系”。 

     含米特人通常分为东、北两支。东支包括古埃及人和属于库施特语族的 

贝扎人、加拉人、索马里人、阿法尔人(亦称“达纳基尔人”)以及大多数 

埃塞俄比亚人;北支主要包括柏柏尔人。 

     费拉人是古埃及人的后裔,他们主要居住在尼罗河流域,以务农为生; 

而现代的埃及人则属阿拉伯民族,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之后与当 

地居民逐渐混合而成的。 

     属于库施特语族的贝扎人,19世纪时分布在苏丹东部,以游牧为生,住 

帐篷,主要饲养牛羊,主要食物是牛奶和烤肉。贝扎人爱牛,尤其重视牛奶。 

牛奶需要挤到葫芦或编织的器皿中(因制作精细而不会漏出),而不用陶瓷 

器皿盛奶。贝扎人只用男人来挤牛奶,而不许妇女插手。牛奶挤出后,挤奶 

者不能直接饮用,必须先端给别人尝一口,然后自己才喝,接着再端给妻子 

喝,贝扎人对男子最挖苦的一句骂人话是:“他挤了奶,立刻就喝。”贝扎 

人还有一种风俗。男人白天不能呆在家里,即便是长途跋涉归来,也得呆在 

远离家门的地方等到黄昏才能回家。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贝扎人男子不能提 

及其母亲和姐妹的名字。如果有人在亲戚面前直呼其名,就可能发生无休止 

的争吵。妇女通常用一块色彩鲜艳的绸子裹体,遮盖全身和脸部,只露出一 

双眼睛。妇女同男子说话,需要彼此背着面进行。 

     加拉人的故土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南沿及其斜坡地带,由此延伸至索马 

里半岛。到19世纪时,他们已迁徒到南部草原,以畜牧业为主。加拉人的 

主要分支有阿鲁西人、巴拉雷塔人、博朗人、伊图人、马查人、伦迪列人、 

图拉马人、瓦拉加人和瓦洛人。到19世纪,从事游牧业的加拉人还从事少 

量的采集业,但不从事狩猎和捕鱼,他们的主要食物是奶、肉、奶油和动物 

鲜血,不吃鱼、猎物和鸡,劳动的分工是男子放牧,妇女挤奶和从事少量农 

耕。19世纪时马查人和瓦拉加人居住较为分散,大部分高原加拉人及部分阿 

鲁西人住在人口密集的村落中。定居的加拉人住的是圆形茅屋。用粘土或粗 

石垒墙,屋顶呈圆锥形,覆盖茅草。游牧的加拉人则住在临时营地,茅屋排 

列成圆形,中央为畜栏,四周有荆棘围墙。茅屋呈半圆形,以木栏作框架, 

顶部扎墙,覆盖席子、皮、草等物,易于拆迁驮运。部分博朗人的屋顶则覆 

以驼毛编织的席子,住宅周围有圆形围墙。 

     19世纪时,索马里人居住在加拉人的东面,起源于今日索马里北部地 

区。索马里人在公元10世纪时接受了伊斯兰教。居住在谢贝利河与朱巴河 

两河流域的索马里人以务农为主,而迁徒到肯尼亚塔纳河流域的索马里人仍 

保持着古时的游牧生活方式。 

     19世纪时阿法尔人住在索马里人和加拉人居住区以北的地区,东临海 

洋,西边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东端的陡坡。 

     阿法尔人与索马里人的各支系主要分布在非洲之角,交错分布,主要有 


… Page 86…

埃萨人、格里人、哈维人、伊沙克人、米杰尔廷人、欧加登人、萨布人、萨 

霍人以及西索马里人。19世纪时,格里人、萨布人及部分哈维人以农业为生, 

种植甜高梁、玉米、大豆、甜瓜和棉花,部分地区种植小麦、粟、豌豆、芝 

麻、甜薯、香蕉等;其它支系则着重从事畜牧业,以养驼为主,绵羊和山羊 

也很普遍。一般男子外出骑马,女子则骑驴。索马里人和加拉人一样,不狩 

猎也不捕鱼;阿法尔人则没有这种偏见,所有各支系都从事采集业。阿法尔 

人的挤奶工作主要由妇女担任。在饮食中,萨布人和西索马里人还有饮鲜血 

的习俗,索马里人则不食鱼、猎物和鸡。19世纪时,阿法尔人和索马里人的 

各支系都实行一夫多妻制,兄弟共妻或姐妹共夫是允许的。一般索马里牧民 

家庭是由两三个男子及其妻子、孩子以及守寡的母亲或别的亲属组成,男子 

多有两三个妻子。索马里人中的妇女不戴面纱。阿法尔人多行堂表兄弟姐妹 

的近亲婚姻,而索马里人则禁止任何近亲婚姻。 

     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人,19世纪时分布在埃塞俄比亚的中部和北部, 

操阿姆哈拉语,信奉基督教。他们大部分定居在村落里,从事农业,种植咖 

啡、玉米、小麦及豆类,兼养牛、绵羊、山羊、马、驴、猫和鸡。纺织、木 

雕等手工业也很发达。 

     含米特人的北支主要是柏柏尔人,在19世纪时,他们主要居住在摩洛 

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并在利比亚、毛里塔尼亚北部、马里北部和尼日 

尔北部有所分布。柏柏尔人分为三大支系。一支是马斯穆达人,19世纪时, 

就居住在摩洛哥的里夫和阿特拉斯山区,大部分属定居的农民。另一支是桑 

哈贾人,19世纪时,主要分布在摩洛哥中部、西南部,以及阿尔及利亚北部 

沿海和中部,包括伊马齐格亨人、什卢赫人、卡布勒人以及撒哈拉中部的图 

阿雷格人。这支柏柏尔人居住较为分散,在卡比里的大多数为农民,在摩洛 

哥南部的为半游牧民,而撒哈拉沙漠里的柏柏尔人则为游牧民。再一支是泽 

纳塔人,19世纪时主要分布在北非从东到西的草原上,为牧民或半牧民。柏 

柏尔人既从事畜牧业,也从事农业。柏柏尔人男人放牧、捕鱼,妇女负责采 

集。柏柏尔人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如绿洲中的居民和图阿雷格人;也有实 

行一夫多妻制的,如杰尔马人、卡比尔人、里夫人和一些分散的贝拉贝尔人、 

瓦兰人。柏柏尔人善于用几何图案来装饰各种艺术品,陶器独具特色,居住 

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图阿雷格人,则是柏柏尔族三支系中最有特色的一支。他 

们分为大大小小的部落,过着畜牧生活,没有固定的住所,住在用羊皮或毛 

织物做成的帐篷里,帐篷为红色。图阿雷格人有个奇特的习俗,即所有男子 

都戴面纱,且从不摘下,故称戴面纱的部族,而其妇女则不带面纱。 

     在北非闪米特语系中,众多民族都使用阿拉伯语,该语系的民族主要有 

阿拉伯人和西非的豪萨人。 

     北非的阿拉伯人中,以贝都因人为主。贝都因人在19世纪时还保持着 

游牧生活,在近海地区以放牧绵羊为主,内地则多饲骆驼,只有那些伸入到 

苏丹很远的部族才着重牧牛。贝都因人的主食是肉和奶,日常必需品均来自 


… Page 87…

畜牧业。放牧和一般农活由男子承担,挤奶以及日常家务活则由妇女担任。 

阿拉伯人实行一夫多妻制,根据《古兰经》,一个男人可娶四个妻子,但也 

要有经济条件才行。 

     豪萨人分布在尼日利亚北部和尼日尔南部,人口众多,同时在加纳、贝 

宁北部也有许多豪萨人。19世纪时,豪萨人大部分务农,种植玉米、谷子和 

花生,同时兼养牲畜。豪萨人的劳动分工是男子狩猎、捕鱼、平整土地、放 

牧大牲畜以及经商,妇女则从事小型贸易、挤奶。豪萨人以善于经商和制做 

手工业品而闻名。 

     ②尼罗——撒哈拉语系各族。该语系的各族人口约占非洲总人口的 6 

%,分为沙里——尼罗语族、撒哈拉语族、桑海语族三支,19世纪时分布在 

乍得湖的大部分地区和尼罗河上游,直到中东非大湖地区的北部。 

     沙里——尼罗语族,也称尼罗特语族,19世纪时分布在西北起于科尔多 

凡的边界地区,包括今苏丹南部、乌干达北部、肯尼亚西部;东达坦噶尼喀 

北部;东北起于埃塞俄比亚的西部边界地区;西南达扎伊尔东北边界地带。 

主要包括丁卡人、努埃尔人、卢奥人、巴里人、洛图科人、特索人、图尔卡 

纳人、卡拉莫贾人、马赛人以及努比亚人。尼罗特人中定居的农民主要种植 

五谷杂粮。除卢奥人和泰索人外,尼罗特人的畜牧业与农业同样重要,主要 

畜养牛、山羊和绵羊。在劳动分工上,一般是男人从事狩猎、采集和捕鱼。 

塔托加人中男子承担一切农活;丁卡人和卢奥人男女都从事农耕;其它部族 

的农活则主要或全部由妇女承担。在牧民中,丁卡人、卡拉莫贾人、马赛人 

与南迪人由妇女负责挤奶工作,而迪丁加人、卢奥人和巴里人则严禁成年女 

子接触牛,挤奶工作要由男子和儿童担任。尼罗特人的主食是奶和奶油。马 

赛人和南迪人有节制每日饮食的习俗,禁止同一天里既饮奶又食肉。湖区的 

班图人也有这种习俗。贝伊尔人、卡拉莫贾人、马赛人、南迪人都有饮鲜牛 

血的习惯。迪丁加人则具有库施特人不食鱼的戒律。 

     19世纪时,马赛人和桑布鲁人完全以游牧为生,常年以小群体游动。迪 

丁加人,蒙达里人、丁卡人和卡拉莫贾人则大部分过着半游牧生活。一些定 

居的巴里人、贝伊尔人、丁卡人、卢奥人、南迪人和卡拉莫贾人的住宅为圆 

形泥巴墙,圆锥形屋顶,盖以茅草。 

     图尔卡纳人是肯尼亚境内的畜牧民,200多年前,他们从多多斯斜坡地 

带进入塔拉奇河谷,随后扩展到图尔奎尔河与卡瓜拉西河流域,19世纪时, 

在今日的图尔卡纳地区建立了新的家园。图尔卡纳人主要放牧牛、骆驼、羊 

和驴。他们的食物包罗万象,其中有蛇和鳄鱼,奶是他们的主食。大多数图 

尔卡纳人的家庭随季节变化而不断迁徙,一年中要搬迁数次。他们的住屋和 

厨房都由妇女建造。他们实行一夫多妻制。 

     19世纪时,马赛人分布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以畜牧为生。他们认为土 

地是牧草的根本,所以禁止挖掘土地,也不能掩埋死者,甚至不掘土找水。 

草对他们比什么都重要。马赛人特别崇拜无花果,非常看重牛,人们在日常 


… Page 88…

生活中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就是:“我想您的牛都好吧!” 

     撒哈拉语族,亦称为卡努里语族,主要有卡努里人、图布人和扎加瓦人 

等,19世纪时,分布在乍得湖沿岸和中苏丹的沙漠地区,即今尼日尔、乍得、 

尼日利亚和苏丹境内。 8世纪起卡努里人建立了塞法瓦王朝,一直维持到19 

世纪,在西非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北方的图布人自称为泰达人,南方的图 

布人则自称为达扎人。他们是半游牧者,泰达人养骆驼和山羊,达扎人则养 

牛。他们的农作物主要有椰枣和玉米。图布人信奉伊斯兰教。 

     桑海语族,包括桑海人以及与其近似的登迪人和杰尔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