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

第10节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10节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过来搭讪询问,约定下次相会的良辰。 

      (3)柬埔寨人的送水节 

     送水节是柬埔寨人的传统节日,在古代它原是一个盛大的祭典,于每年 

雨季结束后的第一次月圆之后的三天之内举行,以驱除覆盖大地的水患,赶 

走一切病魔和灾难,迎接来年的幸福和丰收。到了19世纪时,送水节成为 

民间的庆祝节日。 

     送水节最精彩的场面,是在湄公河与金边河汇合处开展的龙舟竞赛。参 

赛的龙舟用一棵巨木挖成,舟头翘起,并刻有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头。比赛方 

法是两舟一组,实行淘汰制。赛前,掌舵人在舟头供上米饭、水果、香蕉等 

物,祭祀水神、土神和农神,然后,在和尚们演奏的铜锣蛇皮鼓乐曲声中, 

参赛的龙舟竞相游向终点。竞赛以冠军舟把横贯湄公河的一条彩绳剪断而宣 

告结束。 

     当晚,家家户户喜沽米酒,制办上等素菜佳肴,对月长饮,欢度佳节。 

      (4)印度人的传统节日 

     印度人的传统节日很多,在19世纪流行的节日中,其中最富民族特色 

的有泼水节、屠妖节等。 

     ①泼水节。每年印历12月(即公历2、3月)间,印度人都要欢度一次 

泼水节。泼水节在印度也叫洒红节,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印历12月是 

印度小麦、大麦、油菜及各种豆类成熟收获的季节。在节日的这一天,从城 

镇到农村,人们打破种族、宗教的界限,可以尽情欢乐。人们可以在自己遇 

到的任何人的脸上涂抹红、黄、绿、蓝等各种颜色,还可以用盆盛满各种颜 

色的水向对方泼洒。人们认为谁被洒得最多,谁就最走运。夜幕降临后,家 

家户户都要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②屠妖节。屠妖节是在每年印历八月见不到月亮之后的第十五日,19世 

纪时这一节日庆典仍很隆重。每年的这一天,印度教徒们都要早早起身,洗 

梳打扮,然后一家人带着祭品前去庙堂神前祷告,把鲜花祭奉给女神“拉丝 

蜜”。祭奉仪式简单而隆重。先是人们闭着眼睛默默地祷告。待祷告完毕, 

就把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伸向前去。此时,教士们就庄重地把朱砂放在每 

人的掌心上,让大家贴在前额。接着,教士们就把祭品中的椰子剖成两半, 

象征着一个人内心的清白。 

     屠妖节期间,庙堂里的庆祝活动一般进行五天,每天都念诵不同的经 

文。在屠妖节期间,家家户户除了通宵点灯外,还要燃放焰火。 

      (5)伊朗人的新年 

     伊朗人的新年是按伊朗历法推算的,一般是在公历3月21日这一天, 

但19世纪时,围绕这一节日的庆祝活动前后要持续一个月。 

     伊朗人在新年到来的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除夕晚上要吃团圆 

饭,在异乡的人也纷纷赶回来与家人团聚。 


… Page 41…

     新年的第十三天是“避鬼日”。这一天,人们都要离开家到户外度过。 

大部分人都带上毯子、炊具和食品,去野外消磨一整天。在战争中失去亲人 

的人们,则来到公墓地,在亲人的墓旁煮菜做饭,陪着亡人度过这一天。 

     伊朗新年庆祝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跳火节”。这一天,当夕阳 

西斜,夜幕来临时,人们就在街边或自己的院子里点上一堆或三、五、七堆 

篝火,举行跳火活动。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在火上跳,婴儿则由大人抱着在 

火上跳。人们一边跳,一边反复默念:“愁去喜来,苦去甜来”,认为凡是 

从火上跳过去的,在新的一年里都会大吉大利,人财两旺。 

      (6)日本人的元旦 

     19世纪时,日本人很重视元旦这个节日。在元旦到来前几天,家家户户 

要大扫除,把住所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在正门上方拉起一条草绳,或者在 

正门上方中央挂一个用草绳编织的圆圈,圆圈上挂着橙、橘、海带、龙虾等 

物,叫做“注连绳”。同时还将松枝、竹叶插在门框上,称为“门松”,再 

配以梅花,形成岁寒三友。以此祝老人长寿、家庭幸福、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除夕的晚上,日本人以吃荞麦面来欢庆全家团聚。然后,全家人围坐在 

火炉边一起守岁。到午夜时分日本各地的神庙寺院钟声齐鸣,称为“撞钟”。 

钟声响过,人们冒着凌晨的严寒,纷纷前往神社和寺庙朝拜。元旦的早晨, 

全家人欢聚一堂,先幼后长,依次饮屠苏酒,据说能避邪祛灾,确保平安。 

饮完屠苏酒,再吃一种叫做“御杂煮”的年糕汤,各地的“御杂煮”因制法 

不同而风味各异。 

     饭后,各家扶老携幼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拜年时,每人备有许多毛巾, 

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每到一家就送上一条。小孩子则从父母或来访的亲友 

那里得到“压岁钱”。 

      (7)朝鲜人的节日 

     朝鲜民族的五大节日有:①元日(春节);②上元(元宵节)③寒食(清 

明)④端午⑤秋夕(中秋)。其中上元(元宵节),即正月十五是他们非常 

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男女老幼都要参加“望月”的活动,因而也 

称“望月节”。 

     为了能在新的一年中人人安康,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卖 

暑”活动,以防止夏季受暑;举行“咬疖子”活动,以防止身上起脓包、长 

疖子等。此外,各家还要吃上一顿“五谷饭”,因而这一天也称为“五谷祭”。 

     晚上,人们把事先砍来的木杆和松枝搭成几米高的“望月架”。当一轮 

明月徐徐升起的时候,被大家推选出来的几位有威望的老人便争先恐后地爬 

上“望月架”,看谁能最先看到月亮。谁最先看到月亮,谁将在新的一年中 

平安顺利,儿孙幸福。 

     有的地方,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还要举行走桥的活动,男女老幼都要从桥 

上走过,以保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和幸福。 

     在19世纪时,除了传统的节日外,朝鲜人还特别重视家庭的节日,如 


… Page 42…

回甲节、进甲节和婴儿周年纪念日等。其中特别是婴儿出生一周年的纪念 

日,人们最为重视。 

      (8)泰国人的传统节日 

     19世纪时泰国人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求雨节和水灯节。 

     ①求雨节。泰国是个古老的佛教国家。在传统的佛历新年,人们普遍 

要进行求雨活动,所以佛历新年被称为“求雨节”,求雨节的时间是公历每 

年4月13日至15日。求雨节第一天的清晨,家家户户洒扫庭院,燃放鞭炮, 

男女老幼沐浴清净,打扮一新,准备过年。并且家长们都要到市场上去购买 

拜佛用品。第二天是堆沙日,人们用家里带来的小银碗,从河中淘来细沙, 

运到寺庙的院里,在地上堆成沙塔,并在沙塔上插上彩旗和鲜花,然后又将 

沙子撒在整个院里。家庭主妇们则在家里炸年糕,准备水果、香水、黄姜粉 

水等物品,以作敬奉长辈和泼水祝福之用。第三天是节日高潮。一大早,善 

男信女们便手拿鲜花,提着各色点心食物,三五成群,到寺庙里去斋僧。在 

那里,人们聆听和尚们最美好的祝愿,并接受桃枝花瓣香水的淋洒。随后, 

人们把佛像抬到院里,用黄姜粉水和香水泼洒,即所谓“浴佛”。之后,人 

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走出佛寺,开始互相泼水祝福。在求雨节的第三天,无 

论在泰国的城镇还是乡村,人们都尽情地用水泼来泼去。 

     ②水灯节。水灯节是在泰历每年12月15日(公历11月间)。这天夜 

幕降临后,泰国湄公河两岸聚集着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人们身着漂亮的衣 

衫,手持五彩缤纷的水灯,准备在湄公河飘放。在把水灯放进河里之前,个 

个都跪下合十祈祷,然后放灯入水,全神贯注地目送各自的水灯渐渐远去, 

直至看不见为止。 

     水灯大多用芭蕉叶或芭蕉树皮做成,也有用香蕉叶做成的,外用莲花 

纸、柳衣或万穗兰外荚编贴装璜。传统的水灯形似莲花,中间点燃一支香烛, 

有时还放置一尊佛像,或放入一点槟榔、栳叶、花串及少许点心,也有放些 

钱币的。 



                               6。服装和装饰 



     19世纪时,亚洲大陆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和装饰,表现出鲜 

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在等级森严的中国社会中,官方和民间的服饰截 

然分开,各具特点。 

      (1)中国人的服饰 

     清代官方的服饰很有特点,宫廷中黄马褂加身是一件大事。清廷规定: 

 “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 

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凡巡幸,扈从銮舆以为观瞻。”清廷的官 

吏们还按等级佩戴花翎和蓝翎,规定亲王、郡王、贝勒不戴翎,贝子戴三眼 

孔雀翎,公爵戴双眼孔雀翎;五品以上官吏戴花翎,六品以下则戴鹖羽蓝翎。 


… Page 43…

此外,金黄蟒袍是王子的常服,对诸王来说,要特赐才能服用。红绒结顶冠 

是帝王的宴服,皇子皇孙用以作为礼服。 

     而19世纪中国民间的服饰,则是长袍马褂,套褂用红绿组绣,吉服为 

绀色,素服为青色。后又流行一种“得胜褂”,无论男女,都因为它便捷而 

用为常服。 

      (2)沙特阿拉伯人的衣着 

     19世纪时,沙特阿拉伯男子通常穿一件长袖、高领、镶里子的外套,这 

种服装名叫“塔巴”,一般是用白色的棉布制成的;冬季则穿呢绒的外套。 

男子戴的传统帽子是一种四方形的白色丝绸帽子。同时期女子的传统服装是 

全身裹着长袍,头戴面纱,头发和皮肤不能外露。 

      (3)缅甸人的衣着 

     19世纪时缅甸人的服饰仍保持了传统的风貌。男子的上衣是对襟式的长 

袖短衫,没有领子。女子的上衣是斜襟式的长袖短衫,只是比我国汉族女子 

的短衫还短一些,往往盖不住下身裙子的上端。至于下身,缅甸人不分男女, 

都穿长裙。男子的长裙称“笼基”,女子的长裙称“特敏”。裙子一般比身 

体宽一两倍,不系腰带,男裙只是在正面用结子束住,女裙在侧面束住。男 

裙多用方格布制作,女裙多用花格制作,而富有者则穿丝绸做成的。 

     每逢节日,男子要用一条素色(最常见的是粉红色)的薄纱或丝巾包在 

头上,头巾的一角要露在外面,垂在右耳旁。女子一般只在头顶的发髻上插 

花。 

      (4)印度人的服装与装饰 

     自古以来,印度人不论男女,都爱好装饰,尤其喜好用首饰来打扮自己, 

到了19世纪,这种传统仍未改变。印度人不仅用首饰来装饰头部,而且装 

饰手和脚。头部的装饰包括头顶、前额、耳朵和鼻子等不同部位。头顶和前 

额的首饰,一般是用链子和钩子来固定,耳朵的装饰主要是戴耳环。耳环有 

的是一种小花结,有的是一种琢磨过的彩色小石头,有的是金属制作的片或 

球。鼻饰只有已婚女子才能戴,大多是金属制品。手和脚上的装饰品主要有 

镯子、指环。此外,还有用来戴在脚背上的一些小饰物。手镯一般是用金、 

银、玉石、玻璃、细瓷制成的。手镯分封口式和开口式两种,开口式手镯的 

两端做成鸟、狮、鹿、象等动物头形。手镯一般戴在手腕和前臂上。 

     此外,已婚女子还有戴项链和涂朱砂红粉的习俗。项链是在婚礼中由新 

郎给新娘戴上的,此后只要夫妇不分离,妻子就要终生佩戴这项链。女子额 

头上的红粉首次也是在婚礼那天由新郎给涂上的,妻子要经常在额头涂红 

纷,以表示自己的丈夫还健在。 

      (5)日本人的和服 

     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和服,它是仿照我国隋唐服式改制的。19世纪时, 

日本人仍普遍穿传统的和服。和服有多种,从造型上看可说是大同小异,微 

小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年龄、身份。各种和服的区别主要在袖子上,有所谓 


… Page 44…

 “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访问着”(即礼服) 

等之分。所谓“留袖”和服,指的是短袖和服。“黑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