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 >

第26节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第26节

小说: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无功就是过,拼搏才能成功。不犯错误,甘居中游的落后、迂腐观念,已被竞争的时代远远抛弃。要么拼搏取得成功,要么落后遭到淘汰。公司中每一个成员,应该有强烈的竞争欲望和求胜精神,要敢于出人头地,不怕风险,具备“你行我要比你更行”的心理。永远进取,永远开拓,这是公司获得成功的原动力。

在夹缝里游刃有余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生存的夹缝呢?在这里,我们根据多年的实战经验,提出以下4招,希望对你有用:

找软肋术

每当评估竞争对手的实力时,什么是优势?什么是弊端或软肋?千万不能光凭表面现象看问题,需要进行切实的市场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例如,一些现时得以崭露头角的老板,总是喜欢把自己尚未遇到竞争对手的新构思视之为极大的优势。其实不然,说不定有可能成为某种弊端或弱点。理由很简单:大凡某种新事物的出现,顾客们起先总会感到有点陌生,而且,总会提出诸多疑问。总之,就是要弄清楚从中可以得到何种实惠。

在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其中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将要发生的变化。例如,有些厂家或商家在当地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贸易份额,看起来实力非常雄厚,实际上并非想像中的如何了得,因为有许多顾客早已对他们的销售产品和服务质量甚为反感,还有些老板一旦成功发迹便逐渐开始退化,从一个思维敏捷积极进取的创业者日渐退化成只知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人,有时还会采取妄自尊大的方法去处理顾客的需求与公共关系,因而招致人们极大的反感。这些都是可能为竞争对手利用的致命弱点。

类似这些变化,有时候会显得十分微妙。为此,更需要生意人与顾客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充分了解有关的反应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正确判断和决策。

(2)挖墙脚术

对众多的中小公司的老板,能否与大公司进行竞争,或怎样与大公司进行竞争,是经常会遇到的一个令人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但一定要对此找出合理答案,并且在作出决策之后才能开张营业,否则,难免失败。

有些人认为凡与大公司进行竞争,结果只能是鸡蛋碰石头,死路一条,但现实生活大量事例表明并非一定如此。

大家知道IBM现在是实力相当雄厚的经营电子计算机的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和“通用电器公司”曾试图与之进行直接竞争,但没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便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可是,仍然有一些向来就经营电子计算机的公司(如信息管理公司等)却没有因此而破产倒闭。他们之所以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主要原因是这些公司的私营公司老板能够清醒地采用市场细分法,对于各种不同类型顾客的特征详细分析,从中发现IBM公司显而易见的某些弱点,以及某些现时该公司并不那么热心经营的“项目”,因而在确定经营范围的时候,也就可以找出IBM的空档进行竞争。专营“苹果牌”微型电脑设备的厂家和商家们正是采用这一办法,成功地找到了促使生意持续发展的机会与途径。事实上任何一家公司,即使是“超级大型公司”,也不可能处处无懈可击,因此与大公司进行竞争并非绝对不可能之事。

倘若一旦发现市场上正萌发着某种从未引起过人们极大注意的需要,然后只要能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就可成就某项事业的话,那就无需为竞争而感到惶恐不安,只要竭尽全力并且想方设法把那门生意做好就行了。至少大公司已经为你开辟了产品的销售市场,同时,还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广告和促销活动为你开发了市场上对产品的种种需求。“苹果牌”微型电脑设备的厂家和商家们之所以获得那样巨大的成就,正是利用IBM那样庞大的公司打开了生意的市场,比如通过各种宣传广告和促销活动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市场上对电脑设备的需求,并赢得了广大用户的普遍接受,为其他微型电脑设备随后进入市场消除了多种阻力,迅速地打开销路等等。

有时候,一些小本经营的生意人由此也可以在大公司漏掉的生意中发大财。作为顾客未必都能忍受大公司售货小姐那种缺乏人情味的服务方式,或者为求方便、避免浪费太多时间,于是乎就惠及殷勤待客的小店铺了。类似情况到处可见。例如,在经营电脑设备或大型机械设备的行业中,某家公司即使是小规模的公司,倘若能做到交货快捷,及时满足顾客的急需,同样可以从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那里获得相当大的贸易份额。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评估市场潜力,分析竞争形势的时候,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3)变化竞争术

商业竞争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常见的有:减价、更新产品、改进服务、改变销售渠道、宣传广告等等。

采用什么样的竞争手法,经常受到销售产品(或服务项目)的性质所制约。例如推销汽车大都采用形形色色的优惠价格手法进行竞争。除此之外,一般还可以向顾客多做些宣传工作,以求吸引顾客买货。总体来说,在分析竞争手法时,应该首先联系销售产品(或服务项目)的性质以及行业特点,决定营销的方法。

无论何时,认真研究竞争对手现时采用的营销方法总是很有必要的,也很容易,但要进一步确切了解其营销方法的成效如何,倒是较为困难的。不过,求得一般了解,看其是“大有成效”、“有所成效”还是“全无成效”也并非全无办法。

其中办法之一,就是逐一研究他们使用各种营销措施的历史情况。看其中某种营销法是否被长期使用、经常重复使用。按常理来说,如果某种方法被长期重复使用的话,其效果定是极佳,至少也是尚佳。如果长期以来只是断断续续地用过一两次便不见再用了,那就可以断定这种方法是无成效的。不过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是相当困难的,通常只能向那些过去是竞争对手的顾客,现时已成为自己客户的消费者查询。此外,还可以委托亲戚朋友特意进行现场观察,并对竞争对手现时使用的营销方法究竟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优势和弱点分别表现在哪里等等进行判断。

当然,话也应该说回来,了解竞争对手现时做什么或怎么做,无疑是重要的,但生意竞争的成败要全部取决于“我现时在做些什么”。因此,一旦确切了解竞争对手现时在做什么或怎么做之后,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决定你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才能赢得顾客,为公司开创和扩展销路。

(4)果断动手术

①看准竞争对手

在某些行业里,如果竞争对手只有两家或寥寥几家商号,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有:谁能控制市场,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市场?竞争对手的实力是否雄厚?地位是否稳固?有何优势和弊端?本公司可能获取的贸易份额是多少?至少享有多大的贸易份额才能维持营业?等等。

如果当地市场某种行业的生意并非由某家大户独占,而是像零售市场那样由相当多的大小商户共同分享的话,详细了解各家竞争对手的营业,则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透过“营业地点”,可以一般推断他们的顾客来源和主要销售商品的种类。

有关竞争对手的问题哪些需要作深入研究和分析,通常应根据公司营销业务的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候,甚至某些看起来是枝节的事情,比如说负责人的脾气和嗜好等,可能也是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类似这些技术的问题,经常有可能是构成衡量利弊、判断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弱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比较竞争商品

常言道:“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对此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则要求设身处地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将自己所要销售的商品与别的竞争商家现行销售的同类商品作一番比较,找出销售成功或销售失败的原因或差距所在。为此,通常要想一想,并确切回答下列问题:同是一种商品(或服务项目),顾客为什么会买我的而不买他的?或者,为什么买他的不买我的?如此等等。

“货比货”是顾客经常用以选购商品的方法之一。厂家大都采用优惠价与其他同行竞争。某些消费品也有与此类似的情况,顾客由于平日耳闻目睹大量宣传广告,很多商品的牌号和商标得以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顾客会拿牌号和商标进行直接比较并推断其质量或性能的优劣程度,而后才择优选购。当然也有好些商品(或服务项目),顾客是不可能用规范化的质量标准进行直接比较的,只能根据各自的偏爱或信赖而决定向谁购买,例如,家具、服装、室内装修服务,就属这类商品或营业项目。

为此,在分析有关销售商品(或服务项目)的竞争情况时,无论经营什么项目,要想做成生意,“吸引顾客和取信于顾客”这一关是必须要过好的。

当然,如果发现有某些竞争对手无暇顾及或鞭长莫及的空缺品种,并由此也可成就某项大业的话,更应毫不犹豫地充分利用此种机会,力求合理加以垄断。

重新闯出一条新路

任何一个私营公司只有和别人不一样,才能有更大的出路。作为创业者,公司老板应该懂得,所谓的市场良机,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印度尼西亚有位印尼华人——林绍良,这位传奇式人物被列入12位世界大银行家之一,拥有银行、保险、财务、工业、运输、贸易等各类公司。然而在40年前,他却只不过是一个油店小伙计。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

1945年日寇投降后,荷兰在印尼卷土重来,战火一开,最紧要的是军火与药品。有着强烈正义感的林绍良毅然离开叔父的油店,筹集一笔资金,做起了军火生意,大力支持印尼军队。他的机敏、勇敢和坚毅,使他受到了后来印尼总统苏哈托的赏识。在许多商人不敢经营军火的时候,林绍良慧眼洞察,发现这是一本万利的大买卖后,抓住时机,造就了林氏金融王国。

综观捕捉市场机会的种种方法,可归纳为三条:一是快速获得经济信息,尽早窥见市场机会;二是善于运筹,铸成巧用市场机会的高招,三是创造条件,把市场机会转化为公司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各种市场信息,从而将本公司的产品顺利地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日本人安藤百福常见到这种场面:总有许多人挤在面铺里等着吃面条。他心想,日本人的时间是那么的紧,把时间花在等吃的上面太浪费了,但人们又都那么地爱吃面。这里面有机可投!

当时,日本对美国采取了扩大小麦进口的方针,政府为增加面粉使用量,也采取了具体措施。这样安藤百福直觉地感到:是否可以生产一种由工厂批量生产的可保存的面条?

在此之后,安藤百福售出1300万份他发明的面条,是什么面条呢?——就是今天的方便面。安藤百福的成功就在于,嗅到了未来的机会,并抓住了它,从“无”创造出了“有”。

英国华伯斯服饰公司以制领带而闻名。然而华伯斯公司也曾差点陷入了困境——当时生产领带的厂家太多了,竞争激烈。是倒闭,还是转业?华伯斯公司的创始人华伯斯开始了痛苦的思索。突然,他猛地想起一位伯爵曾对他说过,贵族阶层对市场上的领带颇有微词,觉得不能显示自己的华贵。华伯斯想到这一点便倾尽最后的努力,精心制作了一批符合上层人士的高质量领带,拿了一些送人。未料到的是,这原本准备拼死一博的举动却真的为华伯斯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人有我优”,华伯斯将眼光放得远了之后,发现了市场上的又一个“新大陆”。

“人优我转”也是一种投资战略。

香港的“地产大王”李嘉诚原先是“塑胶大王”。早年投资做塑胶花生意取得了成功,并且在欧亚占领了大量的市场。然而处于喜悦中的他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冷静地进行了分析:欧洲方面发现塑胶花市场有利可图时,必定会全力介人,那么欧洲地区生意就很可能被中断。(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花已将出现取代塑胶花的势头。于是李嘉诚毅然决定战略转移,逐步退出塑胶花市场,做起了前景看好的地产生意。果然,当鲜花占领市场时,李嘉诚已在地产界稳稳地站住了脚。

“人弃我捡”也能找到生意机会。

比如在80年代初,美国食品研究机构把黄豆列为健康食品,美国人吃黄豆制品之风便很快流行起来,随之对豆制品加工机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美国机械制造业早已专注于尖端产品,没有厂家搞这类简单的加工机械。此时,台湾机械制造厂商瞄准这块“荒地”,迅速开发生产出豆制品加工机械,结果抓住了大洋彼岸的这一市场机会,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