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320节

鉴宝人生-第320节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我不能确认这一定就是用的套衣法啊!”楚琛连忙说道。

杜厚摆了摆手道:“嗨,没关系的,这只碗我都放在这里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说难听点,就把它当死马就行了,再说这是瓷器,又只是放在瓦片上烤,一般情况下根本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好了,我现在就去打电话!……”

想起打电话,本来,楚琛是准备等明天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再把之前的事情给刘老汇报,不过刚刚杜厚出门之后,他突然想到,自己的异能是可以看得出东西的制作时间啊!

于是他连忙走到桌前,装作重新打量的时候,对三件青花都使用了异能,而异能给出的结果,也和他之前猜测的一样,确实是近几年的作品。

接下来,楚琛就拿出了手机,给刘老打了个电话,把事情汇报了一遍。刘老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没聊几句挂断了电话,去安排相关的事宜了。

过了片刻,杜厚兴高采烈的从门外走了进来,说道:“好了,一会就有人把瓦片送过来,对了,小楚,你刚才有没有选到中意的东西?”

“已经选好了,是一只乾隆年间的碧玉笔筒。”楚琛走到刚才那个博古架前,指着那只笔筒说道。

“你选得是这只笔筒啊!这样的话,小楚你就有些吃亏啊!”

“哪里的话!那只提梁壶就已经抵我那两样东西了,说起来这只笔筒还是我赚了!杜老,您可不能不答应,不然我就不好意思换了!”

“行,随你!……”

过了十来分钟,有人把瓦片送了过来,而且不单单是瓦片,杜厚还细心的让那人送了一个架子和一盏酒精灯。

一切准备好之后,杜厚就迫不及待的点燃了酒精灯,接着他就紧紧的盯着瓦片上的那只青花碗。

随着瓦片的温度越来越高,上面的那只青花碗就好像要融化了一般,表面的一层物质开始慢慢的软化,紧接着就变成了一滴滴像是清水一样的液体,滑落到了瓦片上,而青花碗的真面目也渐渐的显露在大家的面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杜厚也越来越激动,最后差点就欢呼雀跃起来:“元青花,一定是元青花!”说着,他就忍不住想伸手上前把碗拿到自己面前好好欣赏一番。

见此,楚琛连忙上前边把他制止了下来,边说道:“杜老,小心烫!”

“见谅!见谅!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杜厚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

楚琛和吴叔会心一笑,他们也能体会到杜厚的心情,刚刚失去了三件心爱的元青花,现在却又出人意料的得了一件,无论换作是谁,心情肯定是很激荡的。

接下来,楚琛见青花碗上的那层东西已经都溶化掉了,连忙戴上手套把瓦片上的青花碗端了起来,随后把碗内的那些液体倒入了一件容器中,接着他马上换上干净的抹布把碗仔细的擦拭干净。

就这样,一只精美绝伦的青花碗就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露出了真容的青花碗,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抚摸釉面似糯米感,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某些地方有黑色锈斑,纹饰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

从这只碗上显露的种种特征,楚琛可以肯定它就是一只真正的元青花碗,等到碗的温度凉了一点,杜厚就迫不及待的拿起这只元青花松竹梅纹碗看了起来。

这几年随着元青花的拍卖价越来越高,市场上对元青花也越来越追捧,不过这其中许多人其实还存在着误区。元代和其它朝代一样,都有大量的民用瓷,因此,元青花其实也是有着出口型和民用型这两种类型的。

民用型因为是普通老百姓使用的,虽然从工艺特征来看,和出口型的元青花有些相像,不过往往做工随意和器型也不规整,像这种瓷器一般价值并不高。

而真正珍贵的是出口型的元青花器,这些瓷器的存量非常的稀少,而且做工相当的细致,像楚琛的那件元青花和眼前的这只元青花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因此,购买元青花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有些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就拿那些民用的元青花器当了宝贝,以为收到了“国宝”,而最后往往是失财又失意。

杜厚仔细的看了手中的青花碗良久,最后还是杜老夫人喊三人吃晚饭了,才回过神来,他一看时间都快要将近七点了,连忙满脸歉意的说道:

“真是抱歉啊,一下子就看入了神,走走走!今天晚上咱们得好好喝一盅!……”

大家非常热闹的吃了一顿晚饭,可能是因为刚才意外得到了那只元青花碗实在高兴,平常都一直控制着自己酒量的杜厚都连喝了好几杯酒,要不是杜老夫人夺下了他手中的酒杯,估计他还得喝下去。

好在人的心情一好,酒量也上升不少,杜厚虽然比平常多喝了几杯,不过到也没有喝的醉醺醺的,只是脸色有些发红,头脑和说话时的吐字都依然很清晰。

吃过了晚饭,楚琛和吴叔就准备告辞回去,不过杜厚一定要让楚琛和吴叔留下来住在这里,两人再三推辞他都不同意……

第四百七十一章做客(供春壶)

本来楚琛是打算明天一早就坐飞机回京的,不过因为“张火泥”的事情,估计还要再等个一两天才能走,这样回去了也没什么事情,再加上盛情难却之下,楚琛和吴叔也只能答应下来。

杜厚非常客气的给楚琛的杯子倒满了茶,随后感激的说道:“小楚啊,今天我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的话,很可能我这辈子都不会知道,我当初好奇之下在小摊上买的这只青花碗,会是一件真正的元青花!”

楚琛连连摆手道:“运气而已,而且如果不是您的这只碗有自己有内容,我也发现不了其中的问题!”

杜厚对此也没再多说,微微一笑道:“你们先在这里坐一会,我去去就来!”随后他就从沙发上站起身来,向屋内走去。

片刻之后,杜厚就捧着一只锦盒走了出来,随后小心的摆在茶几上,一边把盒盖打开,一边笑着对楚琛道:“小楚,你这次帮我圆了个元青花的梦,我也无以为报,这把我早年间得到的珍品紫砂壶,就转让给你吧!”

楚琛和吴叔听到杜厚这么说,当即就知道这把紫砂壶应该不简单,于是全都好奇的往盒里看了过去,不过当两人看到那把紫砂壶独特的形态时,就不禁有些发愣。

过了半响,楚琛才回过神来,有些不也置信的问杜厚道:“杜老,这是供春壶?”

杜查出摊了摊手道:“我认为这应该就是一把供春壶,但供春壶实在名气太大了。而且他的壶比较少,就算是现在被认为是真品的那几把壶,争议也比较大,我这把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供春壶还真不好说!这把壶到底真不真,还是你们看过之后咱们再来讨论吧!”

楚琛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很客气的让吴叔先看,吴叔也没有推辞,戴上手套小心得拿出盒中的紫砂壶,就仔细打量起来。

说起紫砂壶,供春的名字不管是在紫砂壶艺人。还是广大紫砂壶爱好者的耳中。都可谓是耳熟能详。

供春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人,又称作龚春,他原先是学宪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名仕。字克学。与苏州唐伯虎等友善。正德甲戌年进士。后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此人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之人。

据记载,吴颐山未中进士前。读书宜。兴金沙寺。书僮供春“给使之暇”,发觉金沙寺僧人将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制成壶样。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做成了“栗色暗暗如古金鉄”的茶壶,这就是后来名闻遐迩的紫砂茶壶。

后来供春技艺有加,再加上其主人吴颐山的原因,最后终于让他成为紫砂壶历史上的第一位名家,坐定了祖师爷的位子。

也正因为如此供春壶特别珍贵,从明代后期以来的几百年里,一直是人们追求的奇珍异宝。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不过供春壶传世稀少,见于著录者不过三把,其中最有名者乃旧为宜。兴乡贤储南强所藏,即是现藏于京城的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树瘿供春壶。。

而此时吴叔手中的那把紫砂壶同样也是一把树瘿壶,壶如其名,壶身作松树瘿瘤状,壶把做树枝分叉状,而壶盖却并不是博物馆那把树瘿壶那样是瓜形的,而是普通的圆形盖,只是表面也同壶身那样凹凸如树瘿,和壶身相配,就有如一个整体。

其实博物馆的那把树瘿壶的壶盖也不是原配。那把壶是储南强先生于1928年在一处地摊上购买到的。他经多方调查考证,了解到此壶曾收藏于清末大藏收家吴大澄家。他认为此壶是供春壶真品,不过盖是清末制壶名家黄玉麟后配的。

画家黄宾虹见此到壶后,认为黄玉麟后配盖是“张冠李戴”,就请民国时制壶名家裴石民先生重配树瘿形盖,并为之题了记。

也就是说,到底树瘿壶的壶盖原先是什么样的,谁也说不清楚,而且供春制壶比较随意,因此两把真正的树瘿壶对比起来应该也不可能会是一样的。

吴叔把手中的树瘿壶看了又看,过了良久才把壶放回了原位,见此,杜厚连忙问道:“小吴,你觉得这把壶怎么样?”

吴叔呵呵一笑道:“我觉得这把壶的神韵很是到位,是供春壶的可能性很高,至于到底如何,还是等小琛看了之后再说吧!”

楚琛点点头,做好了准备工作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把壶从盒里拿出来,仔细打量。

这把壶造型古朴精工,通体自然古朴,虽然和博物馆的那把同为树瘿壶,但表面看起来却并不相同,两相对比的话,看起来就好像是两把截然不同的树瘿,当然,因为供春的壶是全手工捏制的,如果两把壶外貌相同,那肯定至少其中有一把壶是赝品。

这把壶咋看之下以为胎体厚重,但当楚琛把壶拿到手中时,却感觉相当的轻,打开壶盖细细观察,也可以看到壶盖确实很薄,完全体现出了供春壶质纯薄坚实的特点,另外壶柄旁还有刻有“供春”二字。

楚琛也和吴叔一样,良久之后,才把这把供春壶给仔细观察完,最后又使用上了异能,而结果也让相当的令他惊喜。

“小琛(小楚),你觉得这把壶怎么样?”看到楚琛也看完了,吴叔和杜厚就异口同声的问道。

楚琛笑呵呵的说道:“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一件供春壶的真品!”

“哦?你是怎么认为的,能否说一说?”杜厚连忙问道。

“那我就说几点我的见解。”

楚琛侃侃而谈道:“咱们知道,供春那时候紫砂壶的工艺还很原始,打身筒、镶身筒和模具挡坯的技术此时都不可能出现,因此供春壶不可能具有上述技术特征,原始性,就是供春壶的一个主要特征,我觉得当时的供春壶应该都是手工捏制,然后用简单的工具修整的,甚至壶身上可见到指痕。”

“而这把壶就体现出了这样的特点。另外,正因为当时的技术很原始,所以胎土应该很粗糙,颗粒很粗,同时由于明火烧造,与缸瓮同窑,烧成的器色不够匀正,身上应飞溅有缸瓮釉泪,而这只这只壶同样也是表现出了这两点。”

吴叔和杜厚听得连连点头,对楚琛所说的两点都很赞同,楚琛也接着说着他的见解:

“还有就是,咱们知道供春壶的制作是很随意的,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哪里碰瘪了,划破了点表皮也无所谓,但就算是这样,如果是真正的供春壶,也可以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给完整的表达出来。”

“而这把壶就是这样,虽然表面看起来坑坑洼洼的,而且有些地方看起来还有手印,但这把壶上面的苍劲、古拙、自然质朴的意蕴却一览无余,我不知道除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紫砂壶大师之外,还有谁能够把这些意蕴轻松随意的表达出来!”

楚琛最后总结道:“综上所述,我认为这只紫砂壶应该就是一把真正的供春壶!”

“啪啪!”

听完了楚琛的讲解,吴叔和杜厚两人忍不住为他鼓掌喝彩起来。

楚琛连连谦虚道过奖了,过了一会,他就有些好奇的问道:“杜老,冒昧的问一句,这把供春壶不知您是如何得来的?”

杜厚闻言哈哈一笑道:“说这事来,我现在想想都觉得很好玩!……”

事情回到十年前,杜厚因为有事到京城去,因为要呆很长时间,闲暇之余他也没什么其它的爱好,就经常去古玩市场转转,淘点小玩意到也很快活。

有一次,杜厚走到一处比较僻静的地方,发现一位满脸沧桑的老头,衣服穿的很破旧,还特别土气,让杜厚马上就想起了解放前的佃户。

此时老头正在从一个非常破旧的布袋里往外拿货,很快就把他面前地上铺着的一张打着补丁的旧摊子,给摆满了。

不过让杜厚觉得奇怪的是,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