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由非常简单:嫉妒加拍马屁——嫉妒郭松龄,拍张家父子的马屁。
“三八”旅打得好,长官就升得快。张学良不久就因为“战功卓著”而由少将晋升为中将,成为第3军团军团长。
不管别人怎么吹捧,小张自己还是拎得清的,如果要想军旅生涯一帆风顺,绝对离不开老师的“辅导”,所以对这位敬爱的老师十分器重,不仅打仗时“傍着走”,还经常让老师给他单独开点小灶。
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后,老张很郁闷,不知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时,张学良及时献出了“整军经武”方案,即重新改良和整顿军队一揽子计划。
老张虽然是胡子出身,却阅历丰富,非等闲之辈,马上大加称赞,并拍板定调:就这么办了。
经过“整军经武”,奉军力量大大增强,成为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得以取胜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整军经武”的智慧大部分都来自于小张背后的那个高人——郭松龄。
正是通过“整军经武”,师徒俩提拔和重用了一大批年轻军官,并形成了在奉军中颇有影响和实力的“讲武系”。
这个门派挂的是小张的牌子,实际掌门人却是已由郭老师转变而来的郭将军。
儿子有进步,老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生子当如孙仲谋。自己再英雄一世也有尽头,只有接班人长能耐了,自己以后睡觉才能睡得踏实安稳。
可惜郭将军终究和自己的学生是两种性格,吵架还不解恨,一路举着愤青的大旗就和自己的老板干上了。
少了这个生命中的贵人兼导师,小张从此就难了。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难以搞定的困境(包括“九一八”),他都会喃喃自语:要是郭松龄在,就好了……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大帅府内对于张作霖的去世一直秘而不宣。
有时候一个人活着与否,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无数人生死安危的公事。
人们从大帅府的公告中了解到,大帅只是在爆炸中受了点轻伤,现在安然无恙。不仅能吃能喝能听小曲,隔三差五还要应小报的要求,在八卦新闻版登张生活照什么的。
轻松和假象只能用于表面维持,大帅府的人其实早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在等待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仍留在关内的张学良。
五雷轰顶,万箭穿心,心如刀割,这些都能用来描述当时小张的心情。
但我觉得,在巨大的悲痛和震惊过后,留在小张脑海里的,更多的恐怕还是一种茫然和无所适从。
毕竟事件太突然了,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不管怎样,还是回去再说吧。
治安恶化到这个地步,不化装是不行了。
想来想去,现在只有当兵的最安全,而当兵的里面,又只有伙夫最不引人注意。所以小张乘着天色昏暗,剃了头(只有长官才留长发),带上饭勺,扛着大锅,在几名得力卫士的保护下,混在东撤士兵中间,坐上闷罐车就回了奉天。
在那里,他将接受一场严峻的考验,并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
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帅走后,必须有人主持大局。
在此背景下,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召开了。
会议实际掌控在一直担任奉军总参议(相当于总参谋长)的杨宇霆手里。
如果说郭松龄是奉军中不可多得的军事干才,那么这位杨先生就是奉军中首屈一指的军政两用人才。
人送杨宇霆绰号:小诸葛。
请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么一个名号。虽然平时我们给别人起外号往往是件不礼貌且不受欢迎的事,但“小诸葛”绝对是个例外。
根据历史记载,真实的诸葛孔明其实未必如《三国演义》和传说中那样英明神武。但经过人们几千年来的演绎和想象,这个形象已被大大神化,成了上知天文地理,下懂鸡毛蒜皮的世纪完人和超级偶像。
能被人冠以诸葛称谓(哪怕是小诸葛),就表明这个人本身也有点接近神人了。我只知道,要论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此之前,湖南的左宗棠算一个,在此之后,只有广西的白崇禧获得过这一光荣称号。
杨宇霆,少年时即有过目成诵之才,16岁考中秀才,废科举后,入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是奉系高层中绝无仅有的高级知识分子,“士官系”的代表人物。
此人有宰相之才,善于军事政治两手抓,是老帅张作霖最为器重和仰仗的“大管家”。老张时代,台前是老张在指手画脚,幕后却是他杨先生在出谋划策。
在任期间,大管家忙着帮老板搞装修,做家具,可谓劳苦功高,成绩突出。简单收集一下,至少包括以下“四大件”:制定田赋制度、修筑战备公路、督办兵工厂、创建东北海军。
定田赋,钱有了;修公路,路有了;办工厂,枪有了;建海军,水路优势也有了。
所谓高手一亮招,便知有没有。四件不多,但件件抓到了点子,捏住了要害,远虑近忧,一网打尽。
若论治军理政和战略眼光,其人超出郭松龄远矣,可算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人!
老张在选贤任能方面是从来不差的。
但是杨先生也有缺点,而这个缺点后来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那就是与处理军政方面的能力相比,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似乎要差一点。
往好了说叫做对人严厉,往坏里讲就叫心胸狭窄,总之人缘很不好。当然这也与奉军内部派系太多,关系太复杂有关。
奉军里面,随着历史的沿革,粗粗一分就可以分成两派:老派和新派。
以跟随老张打江山出来的老兄弟为一派,称为老派,代表人物是张景惠、吴俊升、张作相、汤玉麟这些人。他们大多属于草莽英雄,早年打打游击劫劫粮草还凑合,下了山后打正规战就不那么灵光了。
除了老派,就是新派。但新派内同样还能分出三六九等。
一派称为“士官系”,军官大多为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材生,代表人物为杨宇霆、韩麟春、姜登选等。一派称为“讲武系”,汇集了东北讲武学堂的精英,代表人物就是郭松龄郭老师。其背后实际支持者为张作霖的大公子张学良。
杨先生的做事原则是对事不对人,除了老帅,哪门哪派都敢招呼。
这是一个牛人:我是孔明,我怕谁?
作为新派的杨宇霆曾利用“整军经武”的机会,大胆树立新派,把老派人物都排挤在外。毫无疑问,老派人可都不是吃干饭的,这梁子算结下了。
同是军校出来的,作为“海龟”的“士官系”与“土鳖”的“讲武系”素来明争暗斗,隔阂很深,到“讲武系”的郭松龄搞叛乱被捕后,“士官系”的盟主杨宇霆又以总参议的身份下达了对他的处决令(其实就是他不下,老板张作霖也会逼着他下),这可就把“讲武系”连同张公子全给得罪光了。
就连“士官系”内部也有一些人对他不满意,认为他性情高傲,喜欢高高在上,颐指气使。
怪来怪去,什么都不怪,就怪奉军里山头太多,庙不算大神仙却不少。要想在这个蜘蛛网里做老好人,除非什么都不干,做个真正的和稀泥的老油条。
偏偏杨宇霆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换老板的时候,大家也很想把这个过于严厉的管家一并换下去。
可是现在局面如此诡异,综观东北军政各界,除了他杨某人,没人能压得住阵脚。于是,人们只好又把他推到台前,由他来主持这个对于东北命运来说极其重要的会议。
第10章 谜底
东三省议会联合会的核心是出台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人选名单。
此前,这个保安总司令的头衔是属于张作霖的。也就是说,谁当了总司令,谁就真正继承了老帅的衣钵。
事实上,在会议前,各派经过明争暗斗、相互妥协后,已基本内定了总司令人选。
会议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只有不明真相的少数人需要猜谜。
不过谜底很快就要揭开。
我可以告诉诸位的是:这个人绝不是张学良。
因为“皇姑屯事件”是个猝发事件,张作霖中招后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昏迷状态,几乎什么也没交代。他身前也未指定任何人接班。毕竟帝制早已废除,共和也已实行多年,虽然子承父业趋势十分明显,但不到那一步,谁也不好意思把话说得过于明白。
老张在世,小张承继大统自然毫无悬念。现在老张不在了,大家都得继续端碗吃饭,谁能保证自己这碗饭继续吃香吃好,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别怪世态炎凉,只能说人性本来如此。
杨宇霆认为,小张肩膀尚显稚嫩,恐怕很难胜任老张留下的这副担子。
不是他一个人这样想,相当多的人都作如是观。
接着,杨先生又把自己给排除了。他有自知之明,既然是“小诸葛”,角色定位就是辅佐型的能臣,在心理上就没有“登大宝”的准备和打算。
更何况,他也知道这么多年来,自己在朝野上下树敌颇多,即使有这想法,成功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他需要提出一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名单。
在宣布这一名单之前,这位称职的大管家也充分考虑到了小主人的情绪和承受力。
因此,会场上“适时”地出现了一份《大元帅遗嘱》。
全文意思大致如下:我在回来的路上不幸挨了炸,现在快不行了(“今病势已驾,殆朝暮人间矣”)。现在我把守卫治理奉天的重任,交给我儿子张学良,你们要帮我多照料他。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绝不是张老爷子的语调,倒是很像孙老爷子(孙中山)的绝笔。如果老张当时还能撑着立断气遗嘱,绝不至于这么假文酸醋,他只会说:妈拉巴子是免票,后脑勺子是护照,老子今天是过不了这一关了,弟兄们好好干,帮我把小六子扶上马,再送一程……
杨参议到底做过秀才,愣是无中生有地把老张打扮成了个文化人。
“假遗嘱”的前段部分是套话,实质体现在后面那句:守卫治理奉天。
摆明这是个地方官,没有谁做了省长还兼国家主席的道理,所以这就意味着小六子的东三省总司令肯定是当不成了。
这就是杨宇霆和会议参加者们准备留给张学良的面子。
有人说,这份《大元帅遗嘱》是杨宇霆之流违背张学良意愿偷偷炮制出来的。
违背张学良意愿,这可能是事实。因为小张并没有明确主动地表示过他不想继任掌门。但“偷偷”就谈不上了。毕竟事关重大,大帅没来得及留遗嘱这件事在内部知情人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如果这份假遗嘱不是得到了与会的大多数人(包括张学良)的同意,谁敢再重新捏造一份出来并当众宣读?
就像任何一次颁奖一样,安慰奖总是放在最前面的。
大家都把期待的眼神投向了杨宇霆,等着他宣布那个特等大奖的获得者。
谜底随即揭开,果然是他!
会议主持人随后提出表决,一切毫无悬念,因为赞成的人远远超过半数。
但是人们发现,偏偏这个人没有到场。立刻有未举手的人提出,鉴于被选举人本人不在场,这样推举有欠妥当,不合规矩。
杨参议不愧是宦场老手,回答从容不迫:本人不在而推举甚多,说明众望归一。
再没有任何异议。
主持人当场宣布:选举结果有效。
此时,张学良的心一定已经悲凉到了极点,但他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此外没有其他任何办法。
东三省最高军政长官就要新鲜出炉了,这个人却不是他。
就在这时,历史的天平又一次发生了惊人的逆转,一个人忽然出现在会场门口,并引起了一片惊呼声。
此人身着孝袍,腰系麻绳,脚蹬麻鞋,不像是开会来的,倒像是奔丧来的。
张学良人生中第二个贵人来了!
张作相,时任吉林省督军兼省长,老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担任奉军第二军军长,是张学良的顶头上司。
听名字,你可能会认为他与张作霖有什么亲戚关系。其实不是,两人同姓纯属巧合。尽管不是血缘上的亲戚,但这两人绝对有过命的交情。历史上,张作霖两次结盟,张作相均榜上有名。
张作相之所以能“众望归一”,确实是由于他的声望,说得更直白一点,是因为只有他才是当时各派均能接受的人物。
郭鬼子造反,十万精锐直逼奉天,形势危如累卵,幸亏他和吴俊升两人拼死护主,才转危为安。此事不仅使老张感慨系之,认为关键时候还是几个老兄弟最忠心,而且为他自己在老派中赢得了巨大声名。
郭部兵败,除处决郭愤青外,老张气恼之下,还准备将叛乱将领一律处死。幸亏张作相以平叛功臣之身再三苦谏,才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郭老师闹事,小张学生自然不能免责,用老张的话说,自己儿子“信任郭鬼子已经胜过信任他老子”了。按照老张的性格,死罪虽可免(总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