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秦汉史-第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关系。①
另一方面,汉与乌桓之间的关系是更为紧张的。例如,在前78年,匈奴
在辽东进行一场针对乌桓的报复性战争的消息传到中国,汉朝便派遣将军范
明友前去拦截匈奴。可是,在范到达时,匈奴已经离开该地。由于乌桓新近
曾对汉朝疆土进行多次袭击,朝廷反而命范明友去攻打乌桓。汉朝军队杀死
了6000余名乌桓人和他们的三个首领。其后,乌桓继续频繁地袭击东北(现
代河北、辽宁),结果每一次都被范明友的军队所赶走。②
在新朝 (公元9—23年)初年,中国与乌桓之间的关系有相当的改善。
中国使节在公元10年前往匈奴,成功地商定释放被俘的乌桓人,这便使乌桓
欠下了新朝的恩情,关系的改善导致把乌桓编入中国的军事体系。王莽有乌
桓军队驻扎在代郡 (在山西的极北),但他们的忠诚则是可疑的,因而他们
被要求派家属到中国作人质。后来,当乌桓士兵叛变时,中国政府将全部人
质处死。乌桓因此起来反对汉朝并和匈奴联合。③
贡纳体制下的乌桓:考古的证据
公元49年是汉与乌桓之间关系的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一年,光武帝以大
量的钱和丝绸作代价,成功地将乌桓诱入汉朝的贡纳体制。来自辽西的乌桓
酋长和首领不下于922人前来朝见皇帝,他们所带的贡赋包括奴隶、牛群、
马群、弓弩和各种毛皮。皇帝为他们举行国宴并赏给他们珍贵的礼物,以示
礼遇。在该年较晚的时候,多数酋长要求成为帝国的内属,皇帝授予81名乌
桓部落领袖以王或侯的荣誉称号。作为内属,这些乌桓部落被允许居住在沿
边诸郡。汉朝向他们提供食品和衣服。作为报答,他们承担保卫边境反对匈
奴与鲜卑的义务。
①
与此同时,重新设立乌桓校尉府,其公署在宁城。和前汉相比较,后汉
这个府的职能有相当的扩大。它不但负责乌桓事务,而且也有责任处理鲜卑
的事务。更加特殊的是,它的职权范围包括管理礼物和食品,安排正规的季
节贸易,并从那些愿意参加汉朝贡纳体制的集团取得质子。
新近的考古发现大大丰富了我们关于宁城乌桓都护府的知识。1972年,
在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发掘了一座装饰有彩色壁画的重要的后汉墓。该墓的时
间断定在公元145年到200年之间。在两幅直接与汉和乌桓关系有关的画中,
① 《汉书》卷九四下,第3820 页。见内田吟风:《有关乌桓族的研究》,《满蒙史论丛》,4 (1943),
第1—104 页。
② 《汉书》卷九四上,第3784 页;《后汉书》卷九十,第2981 页。
③ 《汉书》卷九四下,第3822 页; 《后汉书》卷九十,第2981 页。
① 在上谷郡,可能位于现在河北的张家口。 《后汉书》卷九十,第2982 页。
… Page 285…
一幅表现了校尉巡回视察的场面。 ②
这幅图画上的题词说:“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可以确定,画中有128
人,129匹马,和11辆车。校尉在图画的中部;他乘坐一辆三匹马拉的官车,
周围是部属和士兵。题词提到他的属下的某些头衔,是《后汉书》的官府建
③
制表中所未曾包括的。图画的证据也许暗示,到公元2世纪末,校尉的权力
可能因校尉府需要的增加而大大地扩大了。
另一幅图画表现了宁城城中的各种活动。校尉府在城市的西北部,它实
际上占全图的主要部位。画中的校尉坐在大厅的中央,接受宾客的问候,后
者大多数显然是乌桓人或鲜卑人。这是可以从他们的红色和褐色的衣服和他
们剃光的头 (有的在顶上留有一小簇发)推断的;这些细节和文献资料中关
①
于乌桓与鲜卑二者的记述是完全一致的。他们中有些人坐在建筑物中,而其
他人则排在主要入口之外,显然等着向主人致敬。在院中一伙杂技演员正在
为客人表演。在前面的宾客好像是一个乌桓酋长,他是由两个汉族官员伴随
的。
在图画中显示的其他建筑物包括军事设施和文官住所。此外,有乌桓和
鲜卑前来贸易的市场。整个地区由骑兵和持长矛的步兵组成的重兵把守。
完全可以断定,墓主是一个汉朝边境官员,他的经历在被任命为乌桓校
尉时到达顶点。很清楚,壁画的目的是叙述他生活中的主要事迹。可是,在
后汉和三国时期的所有乌桓校尉中,根据现存历史记载只能确定17人,他们
中没有一个人和这个墓主的生平细节是确切符合的。②
作为以汉为一方和以乌桓与鲜卑为另一方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证据,对
这些壁画的重要性作很高的估计是不过分的。它们不但以最生动的方式证实
了正史中提供的记载,而且还揭示了许多其他有趣的细节。例如,我们第一
次既有关于乌桓与鲜卑的生活又有汉朝贡纳体制实际进行的某些明确的观
③
念。在另一幅壁画中描绘了所谓“胡帐”。就我们所知,恰恰就在造此墓的
前后,胡帐在中国上层社会中由于灵帝(公元168—189年)的影响而风行一
时,因为他首先在宫中采用了它。①
在宁城重建校尉府证明是十分成功的。在汉帝国与乌桓之间存在普遍和
平的关系达半个世纪之久。证据表明,乌桓忠实地履行协议中他们的职责。
他们不但坚定地和汉朝一起抵抗匈奴和鲜卑的侵略,而且参加了对付帝国境
内其他叛乱的其他军事活动。例如,公元165年,26000名幽州和冀州的乌
桓步兵和骑兵被调往南方去平息零陵 (湖南)和苍梧(广西)的大规模的蛮
②
人地方叛乱。太尉张温也曾派遣3000名幽州乌桓骑兵前去协助镇压凉州的
② 见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和内蒙古博物馆:《和林格尔发现一座重要的东汉壁画墓》,载《文物》,1974。1,
第8—23 页。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北京,1978)。
③ 《后汉书》卷二八,第3626 页。
① 《后汉书》卷九十,第2979 页。
② 墓主可能是乌桓校尉公綦稠,他在187 年被杀,见金维诺:《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年代探索》,载《文
物》, 1974。1,第49 页。不同的观点见黄盛璋:《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与历史地理问题》,载《文物》,
1974。1,第38—46 页。
③ 吴荣曾:《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反映的东汉社会生活》,载《文物》,1974。1,第24—30 页。
① 盖山林:《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内蒙古呼和浩特,1978)。
② 《后汉书》卷七,第310、315 页;《后汉书》卷三八,第1286 页。
… Page 286…
叛乱。 ③
在公元2世纪,乌桓骑兵已经获得了如此高的声望,以致他们已开始为
皇帝服役;据报道,数百人被用来作为皇宫警卫。后来,在207年,对他们
④
战斗能力的赏识导致曹操将乌桓骑兵收编入他的私人军队。可是,为了保证
他们的忠诚,曹操再一次要求乌桓战士将他们的家庭置于中国政府的照看之
下,作为人质。例如,在217年,当乌桓首领鲁昔和他的骑兵屯驻在池阳(山
⑤
西)时,他的妻子留在晋阳(陕西)作为人质。正如我们所看到那样,这种
中国惯例至少自王莽时便已开始通行。可是,乌桓过多地被用作军人的情况
播下了叛乱的种子。
公元187年,渔阳 (河北)的两个原汉朝地方官员张纯、张举与幽州的
乌桓首领结成军事联盟,在北方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叛乱,影响到幽州、冀州、
青州(山东)和徐州(也在山东)。从一开始,张举确信他的计划将会成功,
因为按照他的估计,“乌桓数被征发,死亡殆尽,今不堪命,皆愿作乱。”①
中国人与乌桓人在这次叛乱中的合作证明,自从乌桓在汉帝国内部定居
以来,这两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是何等的密切。后来,在205年,当曹操的军
队向北部边境推进时,幽州与冀州的十余万户逃往乌桓寻求保护,此事说明
②
在两个民族之间相互信任已逐步发展起来。这是由沿着边境进行的兴旺的贸
易发展所取得的效果。在公元2世纪最后的十年中,宁城胡市的繁荣使幽州
成为帝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结果,当黄巾起义时,100余万中国人从青州
和徐州迁到该地。作为内属,许多乌桓人也已开始从事农业。例如,魏文帝
(公元220—227年)时期,雁门 (山西)郡守请求豁免在他管辖下的大约
500家乌桓人的地税和户口税,理由是他们支持在军中服役的成丁。这个事
例毫无疑问地说明,这些乌桓家庭已经成为中国行政管辖之下的正式 “编
户”。③
在汉代中国内部的乌桓人口究竟有多少是难以估计的。《后汉书》报道
说,灵帝朝(公元168—189年)之初,上谷、辽西、辽东和右北平四个北方
郡的乌桓人口大约由 16000落组成。根据现代的研究,每一落平均约有30
④
户,每户约有7口。假定每一单位包括200人,那末在上述四郡乌桓人口总
计约300万人。
鉴于公元2世纪最后十年据报道幽州乌桓已俘获中国人十余万家,这个
⑤
数字并非无据。况且,如上所述,在205年有十余万家中国人逃往乌桓寻求
庇护。这些家庭的总人数可能是100万左右,乌桓在20年内能够同化如此多
③ 《后汉书》卷七三,第2353 页。
④ 《后汉书》卷九○,第2984 页。
⑤ 《三国志》卷十五(魏十五),第470 页注引《魏略》。
① 《后汉书》卷八,第354 、356 页;《后汉书》卷七三,第2353 页以下;《后汉书》卷九十,第2984
页;《后汉纪》卷二五,第五叶。
② 《三国志》一(魏一),第27 页以下;《后汉书》卷九○,第2984 页。
③ 关于宁城市场,见《后汉书》卷七三,第2354 页。一幅汉代壁画也描述了宁城市场,见盖山林:《和林
格尔汉墓壁画》,第53—56 页。关于100 万中国人的迁徙,也见《后汉书》卷十三,第2354 页。关于豁
免500 户乌桓家庭赋税的情况,见《三国志》卷二六(魏二六),第731 页。
④ 《后汉书》卷九十,第2984 页;马长寿:《乌桓与鲜卑》,第121 页。
⑤ 《三国志》卷一(魏一),第28 页。
… Page 287…
的中国人是难以想像的,除非他们自己的人口数倍于此数。
鲜卑与汉
在整个后汉时期,除了乌桓定居在帝国之内以外,许多部落地处边界之
外,最后为鲜卑所同化。这是与汉代中国建立关系的最后的群体。在他们败
于冒顿手下之后,鲜卑人逃到一个远离辽东边境的大概从内蒙东部伸展到满
洲的地区。因此,整个前汉时期,他们与中国之间隔着乌桓。
后汉初年,鲜卑经常与匈奴、乌桓联合,袭击汉朝的东北边境,特别是
辽东。汉与鲜卑的官方联系在公元49年首次建立,当时辽东太守祭肜以慷慨
提供钱财和贸易的办法,成功地把一个强大的鲜卑群体的首领偏何吸引到汉
朝一边来。作为报答,偏何不仅同意向朝廷纳贡作为归顺的象征,而且为了
①
中国而和匈奴、乌桓战斗。汉帝国以很高的费用获得了鲜卑的归顺和效劳。
每一次使者带着黑貂皮和马匹来到边界,称之为贡品,他们接受帝国的礼物
的价值则两倍于此。此外,他们斩送每一个匈奴人首级都由汉朝政府给予厚
赏。
长年累月,匈奴在这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