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杭州就这样成为了南宋的京都。南宋是一个历尽屈辱的朝代,以屈辱始,以屈辱终,然而却维持了长达一百五十年的统治,而且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还实现了高度的繁荣,算得上是一个历史奇迹了,正是这一奇迹,到最后成就了杭州八大古都之一的历史地位。
南宋在吴越子城基础上修筑皇宫,〃周回九里〃。同时〃外城大有更易〃,杭州城比吴越国时期更为扩大了。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开始,南宋政府在吴越国都的基础上扩建宫城及其东南的外城。
第65节:杭州:最柔弱不堪的都城(3)
宫城又称〃大内〃或〃皇城〃,位于凤凰山麓,北起凤山门,南到钱塘江边,东止候潮门,西至万松岭,城周约九华里,乃就吴越〃子城〃改建而成。宫城四面各有一门,南门改吴越通越门为丽正门,北门改吴越双门为和宁门,另增辟东华、西华二门。丽正门是宫殿的大门,有三重门,每重〃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门上还筑有御楼,门外两旁排红杈子,戒备森严。北面的和宁门也有三门,其壮丽大致相同。
宫城内有〃大殿三十座,室三十三,阁十三,斋四,楼七,台六,亭十九〃。与丽正门相对的是庄严宏伟、富丽堂皇的文德殿,俗称金銮殿,是禁城内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用汉白玉砌成的殿基即高达二丈多。殿高约十丈,正中在高约六至七尺的平台上,设有金漆雕龙宝座,两旁为蟠龙金柱,座顶正中的天花板上刻有金龙藻井,倒垂着圆球轩辕镜,整个装饰显示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是皇帝〃外朝〃举行重大典礼的所在。
文德殿后面是垂拱殿。殿有五间十二架,长六丈,宽八丈四尺,是皇帝〃内朝〃日常接见群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垂拱殿后面是皇帝、后妃、太子生活起居的内廷,有皇帝就寝、用膳的福宁殿、勤政殿等宫殿。宫城内除了这些华丽的宫殿外,还有专供皇室享用的御花园后苑。苑内有模仿西湖景致精心建筑的人造小西湖,假山飞泉,亭台楼阁,美不胜收。
外城又名〃罗城〃。基本上是吴越西府城的规模,只是在东南部略有扩展,西北部稍有紧缩,成了内跨吴山,北到武林门,东南靠钱塘江,西濒西湖的气势宏伟的大城。城墙高三丈,宽丈余。外城共有城门十三座:东七门,北起为艮山门(今艮山门西南东河西岸)、东青门(一名菜市门,今东青巷南口)、崇新门(一名荐桥门,今城头巷北口)、新开门(一名草桥门,今望江门内竹椅子巷北口)、保安门(为吴越通江门)、候潮门(即今址)和便门(今候潮门南);西四门,南起为钱湖门(今清波门南云居山上)、清波门(即今址)、丰豫门(今涌金门)和钱塘门(今教场路西口);南有嘉会门(今南星桥北);北有余杭门(今武林门)。此外,还有北水门、南水门、保安水门、天宗水门和余杭水门等五座水门。
十三门中的艮山门、东青门、便门建有瓮城,其余各门均修有城楼,尤以嘉会门城楼〃绚丽为诸门冠〃,每年皇帝〃南郊〃(冬至日祭天)时的御车即由此门进出。城外绕有宽达十丈的护城河,亦称城濠(即今东河)。河岸种植杨柳,禁人往来。
而西湖在经过唐宋以来的疏浚和整治后,到了南宋时,其繁华达于顶点。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所谓〃西湖十景〃,即在此时形成。南宋还先后建造了聚景、真珠、南屏、集芳、延祥、玉壶等御花园,遍布于西湖之上及其周围,正是〃自六蜚(皇帝车驾)驻跸,日益繁艳湖上;屋宇连接,不减城中。有为诗曰:'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其盛可想矣〃。西湖中的游船,大者可容百人,次一等者也可容三五十人,游船中或湖上专营各种服务的小舟上,吃喝玩乐项目也是一应俱全。钱塘江岸观潮的声势则更为浩大,小潮不足论,每年八月中旬,潮水最胜,〃从十一日起便有观者,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二十日则稍稀矣〃。那几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弄潮儿的表演尤其刺激,因为危险,曾一度被官府所禁。此外,皇家的婚丧大典以及每年若干次的祭祀典礼,那种盛大豪华的场面在当时是生活在首善之区的杭州居民脑中无法磨灭的印象。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美丽的都市,国人争相游杭州。游览杭州的名人题咏西湖钱江山水的名作可以说以千万计。早在白居易之前,大诗人宋之问、孟浩然、王昌龄、李白、刘禹锡等都游览杭州山水。孟浩然赞赏涌潮前的平静:〃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似越中?〃他以〃渡浙江〃为题,说的是渡钱塘江。这里的〃越中〃也是指钱塘江岸边的青山。王昌龄的《浣纱女》:〃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这是最早把杭州山水与美女相比拟相陪衬的名篇。宋之问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名句,是最先以钱江潮为主题入诗。李白的《游天竺寺》:〃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是最早把这里的美景比作蓬莱仙境的。刘禹锡的《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花。〃这是最早实描钱江涌潮奇景的佳作。诗人徐凝的《浙江涛》抒述杭城观潮,兴会无穷:〃浙江悠悠海西绿,尺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可以想见当年游客如云、游兴似潮、百看不厌的热闹情景。白居易也爱观潮:〃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当然他对西湖更情有独钟,他的《钱塘湖春行》是写西湖较早的一首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三年,为杭州的山水写下无数诗篇,而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则广为传播。
第66节:杭州:最柔弱不堪的都城(4)
以杭州和开封作比较,当时就有人就说:〃山水明秀,民物康阜,视京师(开封)其过十倍矣。〃但在宋室南迁以前最繁盛的吴越时期,杭州毕竟也只是地方王国的都城而已,钱镠所筑的城周长七十余里,人口约一十七万。宋南迁以后,虽然不见重新筑城的记载,但实际市区面积却扩大了数倍至〃十数倍〃(见《都城纪胜》)。杭州为郡治时,钱塘、仁和两县〃附郭〃(县治设在郡城),南宋时,这两县原来所辖的一十五个市镇都被融入市区。市、郊连成一片,而扩大了的市区都在原来的城墙以外。市区空前膨胀的原因是〃南渡以来,杭为行都二百余年,户口繁盛,商贾买卖十倍于前,往来辐辏,非他郡比也〃。从户口变化的情况看,也很说明问题。北宋时杭州从十五万人增加到约二十万人,南迁以后,孝宗乾道年间是五十五万,理宗淳祐年间增至七十六万,到了度宗咸淳年间达到一百二十五万。这些数字不一定很准确,因为第一,外来人口恐怕没有统计在内,南宋朝廷对首都居民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外省人不得享受,所以户籍登记对两者肯定是严加区别的;第二,城乡居民(市民和郊县农民)在不同的统计中,有时含混不清。总之,当时市区实际居住人口决不会少于此数。
据文献载:〃十二世纪的世界各国,以南宋最为繁荣富盛,故南宋的第一州,实即世界的第一大都会〃。在这座〃人物繁盛,市井骈集〃的大都市里,全国乃至海外的商品应有尽有,各类不同的商品制作、供应及服务业共有四百四十行,而且各自相对集中,百姓购物及享受各种服务之便利可以想见。至于吃喝玩乐,其场所之多,服务分工之细,简直令人生出今不如昔之感。饮食业中,有茶肆、酒肆、分茶酒店、面食店、荤素从食店等种类,营业内容各有区别,其中分茶酒店日常供应的菜式达上千种之多,面食店和荤素从食店的菜肴和点心也多达数百种。这些花色品名,至今尚留有记载。
在当时,杭城夜市极为繁荣。古人曾以〃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四更,游人始稀〃加以描述。《武林旧志》说:〃都城自旧岁冬孟驾回,则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次之玩,而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毯求售,谓之灯市,每逢入夜,大街小巷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各式各样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南宋的历代帝王经常逛游夜市,大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奢侈之风,连一些平素深居闺阁的千金小姐也经不住闹猛的夜市之惑,争相上街选购自己喜爱的饰品衣物。但南宋灭亡之后,杭城的夜市几经盛衰,已然没了南宋临安那般兴盛繁荣了。
南宋杭州的娱乐业也相当发达,有细致的分工,庞大的规模往往使它形成一个个的街区,像纽约的百老汇大街或五十二街。这种街区称为〃瓦〃或〃瓦舍〃。瓦者,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谓其人员流动性大,易聚易散。杭州有多少〃瓦舍〃,其说不一,《梦粱录》说〃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而《西湖老人繁胜录》称,仅城外便有二十处,城内至少有五处,即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其中以北瓦为最大。北瓦有勾栏(演出场所)十三座,其中除了两所专供说史书(评书的一个种类)外,其余各处勾栏演出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演员〃一世只占一座勾栏,不曾去别瓦作场〃,有的则流动演出。勾栏有大有小,大的可容千人,小的则只装得数十名观众。为这十三所勾栏配套服务的饮食店多达数家,大点的店子一天要用十头猪的肉,其消费规模大体可以想像得到了。杂剧是所谓教坊十三部中的〃正色〃,当时在各种演出活动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其余的音乐表演(如器乐合奏、鼓书、时令小唱等)、百戏伎艺(如评书、杂技、魔术、皮影、诨话等)便要低一个档次。
当时的杭州还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出版中心,太学就设在杭州。太学校舍宏大,制度严格,师资优秀,学生约一千八百人(咸淳年间的统计),入学前都通过了严格的荐举和选拔,入学后一切费用由国家负担,待遇优厚。月季考试合格者,由外舍升内舍,再升上舍,升到了〃养正〃、〃持志〃两斋,根据皇帝的〃特谕〃,免去将来文解(地方解送参加科举)一次,省试殿试,还会受到特殊关照。与太学平级的,还有宗学(教育宗室弟子)和武学(培训军官),教学制度〃一如太学例〃,也是实行国家包干。等而下之的杭州府学同样由政府供给膳食(标准或略低于太学),而且连钱塘、仁和两县学,〃生员日供饮食,月修课考,悉如州(府)学〃。
第67节:杭州:最柔弱不堪的都城(5)
这时的杭州可谓灿烂开放,城市繁华真正达到了古代世界城市的最高境界。考查12-13世纪世界各国的境况,实在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与南宋都城杭州相比。奥代理谷、马黎诺里、伊宾拔都他等西洋人的所见所述,大抵也都是南宋杭州的繁荣景象:巨商高资多属江海商贾,四方百货不趾而集。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即已开店。百工分行细密,手工业极为发达,产品远销四方。城市不断扩展,都城之外南北相距30里,人烟密集,城外分置城厢公事所和都巡检使管理户籍和治安。市区辽阔,绕西湖都是巷市,延及赤山埠,有赤山市、赤山瓦子;灵隐天竺路侧有行春瓦子,一派喧阗,到处都成闹市。
城市繁华,城市人的气质也就非同凡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o波罗在元代来过中国,住了多年。在他写的游记中有不少对杭州人的评价。马可o波罗提到杭州人,褒扬溢于言表:男人像女人,面清目秀,肤色洁白,仪表漂亮。因为生在丝绸之府,也像女人一样,浑身绫罗,遍体锦绣。女同胞呢?夸她们娇生惯养,很有姿色,一身上下绸缎,珠光宝气,令人难以忘怀。
马可o波罗还说,杭州人性格平和,分析原因,当是从前的君主不崇尚武功,上行下效,所以杭州人性格恬静温文。他们不收藏兵器,也不会使用,而且讨厌军队,因为这会使他们触景生情,为南宋王朝的覆灭而产生亡国之恨。所以,杭州人完全以公平和忠厚彼此相处,友好和睦。居住在同一街道的男男女女,由于毗邻的关系,彼此亲密如同一家。
至于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他说:男士对自己的妻子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