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神奇与梦幻-外国神话传说史话 >

第4节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神奇与梦幻-外国神话传说史话-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比伦和亚述几个主要时期的神话传说,反映了苏美尔人和闪米特人的神话体系。

  苏美尔神话传说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民很早就崇拜自然神。早期苏美尔人信奉多神教,他们因对自然界的许多疑问无法解释,便把这些疑问托之于天上的神灵。在苏美尔,人们对天神、地神、水神、植物神等十分崇拜,尤其是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大洪水泛滥,他们害怕洪水淹没生命和一切生灵,便把水神视为最重要的神祗。他们甚至认为大地上的一切生灵皆由水创造,生命起源于水,所以水神安启被称为创造神。当两河流域的人民发明了水力灌溉、控制了大水以后,他们又视水神为教会人类技艺的智慧之神,由于水造了万物,以后水神逐渐成为天地之神。随着人们对日月星辰的观测,他们发现天上的星系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农业的丰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于是他们又造出月神、太阳神的故事。当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人们给神赋予了更多的传说。这时,水神、天地神安启成为了众神之王,他生下大气神恩里尔,恩里尔生下月神辛即纳那,月神又生下太阳神奥吐和丰收女神印娜娜。后来印娜娜与安启之子、农神都姆兹结合,成为一对重要的农神。

  在苏美尔神话中,创世神话是主要内容,这些神话是后人从一些残存的史诗和亚述泥板中整理出来的,它表明苏美尔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主要神祗都是水天地日月星辰,对它们的崇拜表现了早期人类对宇宙及人类起源的认识,对自然、农业生产、人的生死、万物枯荣及四季变化的看法。在苏美尔,许多城市还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乌鲁克人奉天神安努、埃利都人奉天地神安启、尼普尔人奉大气神恩里尔为主要崇拜神。

  与埃及和希腊神话不同,苏美尔人对月神的崇拜先于对太阳神的崇拜,他们没把太阳神看作是最高之神,也不把太阳神视为农业保护神,因而很少有太阳神的神话传说,月神的故事则较多。此外苏美尔神多为自然神,并有很强的人性,而少动物性,或半人半兽神,这表明苏美尔人已摆脱了图腾崇拜,而较早过渡到万物有灵阶段。

  苏美尔神话中关于印娜娜与都姆兹的爱情故事和事迹传说尤为生动。印娜娜相传是月神辛的女儿,太阳神奥吐之妹,她是乌鲁克城的保护神,是乌鲁克城幸福繁荣的救星,因而她的名字使乌鲁克人倍感光荣。据说乌鲁克曾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后来印娜娜做了该城的保护神,她为了使乌鲁克成为不朽的文明古都,便亲自前往天地神安启的的住地,她利用美貌和智慧巧取安启的神圣王礼,带回乌鲁克,使乌鲁克从此成为著名的文明城市。在苏美尔,印娜娜后来成为天上的女王,她是母神、爱神、丰收神、战神的集中代表。都姆兹是安启之子,是著名的丰收之神,后来成为农神、牧神、植物神、丰收神几位一体的神。他爱上印娜娜,想娶之为妻,但一开始印娜娜爱的是恩启姆都 (一位早期的农神),在安启调解之下(另说太阳神说的媒),印娜娜终于同意与都姆兹结婚,他们的结合使两河流域有了一对重要农业神祗。

  有关印娜娜及都姆兹还有一段重要的故事即:印娜娜的地狱之行。这段神话叙事诗是在20世纪30年代被破译整理出来的,1940年,它一经发表,便引起世人的重视,它不仅使后世巴比伦文学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而且使人们对两河流域文化的成果有了新的认识。现对于印娜娜地狱之行的原因还众说不一,但主要有两种,一是推说她为拯救情人都姆兹而去,另说是为与姐姐地下女王艾莉什琪迦尔争夺权力。印娜娜到达地下世界,即与冥府的众神发生冲突,地下女王命令为其设置七道重门,印娜娜每经一道门,便被剥去身上的重要饰物,走完七道门时,她已是全身赤裸,很快她就被地狱法官判为死刑。几天之后,印娜娜的报喜官预感主人的不幸,马上通告了主神恩里尔、安启等,于是她被救出地狱回到人间。印娜娜的这段故事后经巴比伦人改编,创作出动人的神话故事:《伊什塔尔(即印娜娜)降入地下世界》。

  除了神的故事,苏美尔人还留下了关于吉尔伽美什的英雄传说。相传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第一王朝的第五位国王,可能是真正的历史人物,两河流域留传的这些与他有关的神话故事,正与他非凡的业绩有关,据说他出身贫穷,虽身材魁梧,英勇顽强,但他做国王后凶狠残暴,为所欲为,差使民意,乱施淫威,据史诗记载:他从不给父亲们保留儿子,也不给母亲们保留闺女,日日夜夜他的残暴从不敛息。(引自史诗《咏吉尔伽美什》后来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嫉恶如仇,为民除害,成为两河流域为人称道的国王,也许是他自封为神,也许是百姓奉他为神,在苏美尔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与神的故事,还说他与女神阿鲁鲁的勇士恩启都结为兄弟,他曾帮丰收女神印娜娜除死花蛇和鹫妖等等,此外则是对吉尔伽美什的颂歌。

  苏美尔神话中还留下一首关于洪水传说的故事,原诗记载在一块破损的泥板上,这段残诗可能是反映两河流域大洪水传说的最早记载。故事说天神安努、恩里尔、安启、娜赫尔萨克创造了人类、动物、植物,并规定了人的寿命,建造了五个大城市。后来不知为什么,人类触犯了众神,众神决定要降灾于人,灭绝人类。但天神安启同情人类,他认为天神们造物艰难,于是去向敬奉天神的舒路帕克城的统治者吉尤苏得拉作了通报,并教他修造了方舟,躲避灾难。当洪水降临之时,淹没城市,吞没众生灵,唯有吉尤苏得拉和他的船只幸存。洪水整整停留了七天七夜。当洪水过去后,吉尤苏得拉打开船舱的窗户,看见外面风调雨顺,太阳四射,他走出方舟,放出动物,避免了生灵的灭绝,他也成了不朽之人。

  巴比伦的神话传说

  巴比伦文化多继承苏美尔—阿卡德文化,神话则更是如此。由于两河流域国家的统一,宗教信仰也逐步趋于一致。在阿卡德王国时,天神安启改称安努,都姆兹改称坦姆兹,埃阿神与安启共用。巴比伦王国时,宗教表现为多神崇拜和一神崇拜。天神安努、地神埃阿、大气神恩里尔等仍为主神,此外也有月神辛、太阳神沙玛什,农神坦姆兹和伊什塔尔 (即印娜娜),其它的神统称为安努那基。但是,由于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巴比伦城成为王国首都,为表现王国的统一,这时出现了许多表现巴比伦保护神玛尔都克和反映帝王业绩的颂歌,其主要代表作品即是《埃努玛·埃立什》和《咏吉尔伽美什》。

  著名史诗《埃努玛·埃立什》(又称《咏世界创造》)主要汇集了苏美尔民族的创世思想,着重歌颂地神埃阿之子、主神玛尔都克的事迹。这首诗约一千行,成书于约公元前十五、十四纪世,后经学者从七块泥板中考据整理出来,故又称“七块创世泥板”,它是历史上最早关于创世神话的题材之一。

  相传太古之初,世界一片混沌,没有天,没有地,只有汪洋一片海。海中有一股咸水,叫提亚玛特,还有一股甜水,叫阿普苏,它们分别代表阴阳两性,在汪洋中不断交汇,生出几个神祗,到安沙尔和基沙尔时,他们又生出天神安努和地神埃阿,于是宇宙出现了最初的几代神灵。随着神灵逐渐增多,众神发生争端,提亚玛特和阿普苏日益感到自己的势力在缩小,于是他们决定惩治众神。可是阿普苏并不满意提亚玛特的计划,决心将众神干尽杀绝。当众神得知这一秘密消息,便在埃阿神带领下,杀了阿普苏,埃阿神因此成了众神之首。不久,埃阿神喜得贵子玛尔都克,他生来便与众不同,浓眉大眼,身强力壮,埃阿神又赋予他一切智慧和力量。后来阿普苏的儿子为报父仇,开始向天地神挑战,提亚玛特也前去助阵。天神与之交锋初战告负,决定让玛尔都克一展威风。玛尔都克欣然应允,并做了众神的统治者,他不负众望,英勇作战,一举歼灭来犯者,并亲手切断提亚玛特的腰身,用她的上身筑成苍穹,用她的下半身造出大地。而后他又杀死了提亚玛特的一个辅助神,用他的血造出了人类,并规定人的天职便是侍奉众神。这样玛尔都克终于建立起巴比伦王国,他则成为天国之主,众神之王。

  这个神话故事是巴比伦文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不仅表现了巴比伦人对创世、人类起源问题的关心,对自然的崇拜,也反映了两河流域国家政治的统一,宗教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还表明巴比伦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转变的历史进程。在诗中,提亚玛特代表了阴性世界,她不满众神的强大,欲惩治诸神,代表阳性世界的埃阿神不畏先辈的威力,先斩后奏,夺取王位。埃阿之子玛尔都克继承父业,成为阳性世界的首领,他勇猛顽强,不屈不挠,经过殊死搏斗,终于战胜神母提亚玛特,体现了阳性的刚强和伟大。这个故事与古希腊神话中地母盖亚和众神之主宙斯的故事有些相似,它表现了历史在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反映了巴比伦王国在两河流域不断统一强大的现实,以及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王权神授的宗教观念。

  《咏吉尔伽美什》是代表古巴比伦文学最高成就的史诗,它用楔形文字记载在十二块泥板上,约3000来行,成书在约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是人类现存的最古老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大洪水后苏美尔的乌鲁克王朝国王,在苏美尔神话传说中就有关于他的英雄传说,当时是以民间口传的形式在百姓中间传播,到巴比伦王国时代,人们对它进行了加工、编撰,形成一个完整的神话史诗。据说在这部史诗中有绝大部分是苏美尔的史诗作品,现习惯称《咏吉尔伽美什》为巴比伦史诗,实际它是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共同创造的结果。由于它描写生动,流传甚广,亚述人入侵后曾得到极力保存,亚述国王阿树尔巴尼帕尔爱惜书籍,命人将该史诗用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制成泥板文书,藏于首都尼尼微的宫廷书库里,因而我们今天才能看见这部珍贵的文学杰作。

  关于吉尔伽美什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两河流域大洪水后的开国皇帝是沙喀罗斯,他曾得神的旨意,说他女儿生的儿子将篡夺皇帝的皇位。所以,沙喀罗斯为防患于未然,便将女儿关在一高塔内,不让她找寻男性。然而过了不久,皇帝女儿无夫而孕,生下一子,高塔看守人惧怕皇帝得知此事,便将男婴扔下塔外。奇怪的是,这时塔外飞来一只雄鹰,将小孩叼走,带给一个种地的农夫,农夫将小孩抚养成人,也长大后终于夺取了沙喀罗斯的王位。这个小孩便是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

  巴比伦史诗《咏吉尔伽美什》主要讲述了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的故事。合诗共分六个部分 (也有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块泥板。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国王,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他体格健壮,英勇不屈,聪明机智,力量超群,是完美与智慧的化身。但他并不开明,常仗势欺压百姓,诱骗民女,为此人们开始怨声载道,于是祈求神灵帮助。神灵们认为吉尔伽美什因没有一个相当的对手,所以才会到处寻衅,众神们决定让创造女神阿鲁鲁造一个勇士恩启都与之抗衡。两位英雄一经相遇,便打得不可开交,胜负难分,于是互认对方为英雄,并结为兄弟,从此形影不离。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块泥板,讲述两位英雄杀灭雪杉之妖洪巴巴。自从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大战之后,他便改邪归正,成为除暴安良的义士。当时在黎巴嫩森林中有位看守杉林的魔妖洪巴巴,他凶狠残忍,杀害无辜,还斗胆劫持女神伊什塔尔,将之囚禁山顶。吉尔伽美什决心为民除害,讨伐洪巴巴,但恩启都得知此事却不愿行动,可吉尔伽美什一意孤行,恩启都只得随行。他们殊死相搏,后在太阳神沙玛什的庇护下才消灭洪巴巴,求出伊什塔尔。第三部分包括第六块泥板,写吉尔伽美什拒绝女神伊什塔尔求爱而遭女神报复的故事。由于吉尔伽美什的英勇气概吸引了女神伊什塔尔,女神向英雄求爱,但吉尔伽美什知道女神水性杨花,便拒绝了她。女神深感羞辱难堪,便求其父王阿努神帮助。阿努神造了一只天牛下凡,与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展开了大战,英雄勇战天牛,将之杀死。第四部分包括第七八块泥板,写恩启都之死和吉尔伽美什的悲伤。由于两位英雄的一系列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