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之旅-第7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他的自传式日记体小说成为探索综合使用现代派手法来表现作为现代人代表的亨利·米勒的生存状况、重建一个亨利 ·米勒的完整自我的革新尝试。
一位亨利·米勒的研究者指出:“米勒从小就显然是一个废寝忘食而又敏感的读者,他在书本中寻求超越凡俗的体验。因为如他经常承认的那样,他在大大小小的行动中都无甚英雄举动,所以文学形象就成为个人颂扬的代用品。他把大多数文学都视为严格意义上的个人宣传。他完全不加区分地从冒险故事、浪漫化的历史。传记推广之,一直到异国情调,神话色彩浓厚的历史(克里特,中国,亚特兰密斯);到通俗的浪漫传奇(哈格德,显克微支,贝拉米);到叛逆的美国人(瓦尔特·惠特曼,舍伍德·安德森,爱玛·戈德曼);最后,到更 极端、更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欧洲现代派(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斯特林堡)。富有灵感的著作和启示文学作品——尼采以及施本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在30年代初的米勒看来尤其是自我辩解式的——同先锋扼的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乔伊斯、桑德拉尔、塞利纳等)相混合,所有这些点点滴滴、不同方式的修辞手法与风格,都混合出现在他的‘自传’中。”
由亨利·来勒开创的这种新型日记体的独特体裁看来,他不仅是一位极力推行先锋派文学主张的革新者,也是各种现代主义手法的集大成者。他有丰厚的文学基础,在对他有深刻影响的作家中,既有巴尔扎克等一大批传统作家,又有韩波、劳伦斯等一大批反传统的现代派作家,他甚至还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所以,他虽然是一位反传统的作家,但他既继承了古老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中反传统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他创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以此影响了诺曼·梅勒等一大批重要作家。正因为如此、他得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独特的地位。
附录2 亨利米勒作品年表
1934年 北回归线
1935年 你拿ALF怎么办?
1935年 回到纽约
1936年 黑色的春天
1938年 马克斯和白细胞
1939年 南回归线
1939/1943 哈姆雷特1、2
1939年 宇宙的眼睛
1940 性爱的世界
1941年 马洛西的大石像
1944年 战后星期天
1944年 忠实过去的幌子
1944年 美国的艺术家
1945年 回声之神
1945年 亨利米勒杂谈
1945年 为何抽象?…谈话录
1945年 空调恶梦
1946年 永远的莫利兹
1947年 关于回忆的回忆
1948年 石榴裙下的微笑
1949年 性爱之旅
1952年 我生活中的书
1953年 情欲之网
1956年 柯利希的宁静日子
1956年 谋杀者的年代
1957年 大瑟尔
1958年 红色笔记本
1959年 重聚巴塞罗那
1960年 春梦之结
1960年 作画是再爱一次
1962年 水彩、画作和散文“天使是我的水印”
1962年 稳如蜂鸟
1963年 象亨利一样疯狂
1964年 希腊
附录3 情迷六月花—亨利米勒和他的情人们
双性恋妻子:琼曼斯菲尔德
琼曼斯菲尔德,也叫琼伊迪斯,琼米勒
琼在1923年遇到亨利米勒,当时她是纽约百老汇的舞蹈演员,而米勒是西联公司的人事经理。米勒的第一个妻子是个钢琴家和钢琴教师,在和她离婚后,1924年米勒娶了琼,并辞职开始专事写作,期间由琼使尽浑身解数来养活两人。1928年,米勒夫妻经过长途航行来到欧洲,游历法国、奥地利、匈牙利和德国。
1930年,米勒独自回到巴黎,穷困潦倒却精神充实,那是他日后在《北回归线》中回忆起的一段日子。1931年琼来巴黎看望他,米勒把她介绍给阿娜伊丝宁。这两个女人立即被对方的魅力迷惑倾倒。这迷离纠缠的激情持续到琼1932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回到纽约。当1932年10月琼再回来时,一场复杂的感情纠葛爆发了。米勒在阿娜伊丝和另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试图逃往伦敦,但在1932年12月最后的交锋中琼要求离婚,并回到纽约。离婚于1934年12月由墨西哥律师协助进行,但琼从此成了米勒心中萦绕不去的谜题。琼后来再婚,在纽约皇后区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工作。
第三情:阿娜伊丝和琼
1931年12月,当阿娜伊丝第一次遇见琼之后不久,她写下以下日记:
#一张惊人苍白的脸,燃烧的眼睛,琼曼斯菲尔德,亨利的妻子。当她从花园的阴影走入门厅的光亮中,走向我,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许多年前,当我尽力去想象一个纯粹的美女,我在自己脑海中创造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个女人。我甚至想象过她会是犹太人。我早就知道她头发的颜色,她的轮廓,她的牙齿。
她的美貌淹没了我。当我坐在她的面前,我感到自己会去做任何她要求我做的事。亨利黯淡无光了,她就是色彩,光亮,新奇。
她在生命中的角色本身就占据了她。我知道原因何在:她的美丽把故事和戏剧带给了她。思想毫无意义。我在她身上看到对戏剧角色的一种模仿。服装,态度,语言。她是个一流的演员。再没了,我抓不住她的核心。亨利说的关于她的一切都是真的。
那天晚上我象个男人,疯狂地爱上了她的面孔和身体,如此的诱惑。我恨那个由他人创造在她体内的自我。他人因她而生的感觉;为她写的诗;为她恨;他人,象亨利,不顾自己地爱她。 琼,夜里我梦见她,似乎她非常小,非常脆弱,我爱她。我爱她谈话时显露在我面前的渺小:不成比例的骄傲,那伤人的骄傲。她缺乏确定的核心,她贪婪地渴望爱慕。她活在别人眼中她自己的映象里。她不敢作她自己。根本没有琼曼斯菲尔德,她知道这一点。她越是被爱,她越是知道这一点。
一张惊人苍白的脸退入了花园的暗影中。她离去时向我致意,我多么想跑过去吻她那惊人的美丽,吻她并说:“你带走了我的映象,我的一部分。我梦想过你,我渴求过你的存在。你永远会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我爱你,那一定是因为我们曾分享过同样的幻想,同样的疯狂,同样的舞台。”
# 在咖啡馆我看到她面孔皮肤下的灰烬。支离破碎。我感到如此可怕的焦虑。我想拥抱她。我感到她向死亡滑去,我想追随她,拥抱她。她在我眼前死去。她令人焦渴的暗淡的美丽正在死去。她奇异的男人般的力量。我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我被她的眼睛和嘴唇迷惑,她苍白的嘴唇。她知不知道我一动也不能动了?迷失在她之中?
#1932年。当她坐在楼下的沙发上,她衣服的领口露出她的胸的开始处,我想吻那儿。我极其不安,我开始意识到她的敏感并害怕她自己的感觉。她说着话,但现在我知道她说话只是为了避免更深的内部交流…那些我们不能说的话。
#琼在1月离开巴黎回美国,10月又回来。这段时间阿娜伊丝和亨利成了情人,她害怕琼回来后会发生的一切。
1932年10月。我跟我的爱人渡过一夜。我只要求他不要跟琼回美国,这表明我有多在乎。他让我发誓琼来了后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必须相信他和他的爱。这对我来说是个艰难的誓言。
#琼打电话给我了,我在她的声音里没听出震惊,没听出狂喜,任何我指望感到的激动之情都没有。她明天晚上就来路福森。
#午夜。琼,琼和疯狂。琼和我站在站台上亲吻,任凭火车在身边飞驰而过。我是来送行的。我搂住她的腰。她在颤抖:“阿娜伊丝,我跟你一起很快乐。”她送上自己的嘴唇。
#在1932年2月22日给亨利的信中,她写道:我们失魂落魄了-为了琼。你和我,在某些瞬间,都要追随她到死了。她摧毁了现实。她摧毁了是非。(你说你没有是非,我说我也没有,但我们谁也没有琼那样没有。比如:为什么你总是对雨果如此细心,如此周到?)琼不会为真实困扰。她前行时创造着她的生活-她看不出故事和现实的区别。我们是多么爱她那一点-她对幻想那么认真。
别人的评论:阿娜伊丝一定是命令自己看到美女的。因为琼虽然是个醒目的形象,却没有别人说过她漂亮。她的穿戴可能看上去草率,但琼其实已经很小心地打扮了。因为她从米勒的“死党”那里听说了那所房子异国情调的装饰和它甚至更加异国情调的女主人。她穿着自己最喜欢的红色天鹅绒裙子,两边袖子上都有洞,前面还有几块大污渍。她的脸上敷着厚厚的白粉,眼睛边还象阿娜伊丝一样画着浓重的眼影。
虽然阿娜伊丝非常瘦,她却不是很多作家描写的那种娇小女人。她有五英尺六英寸高。穿着她的高跟凉鞋,她俯身于矮小的,穿着坡跟鞋,只有最多五英尺两英寸高的琼。
#阿娜伊丝发现了真实的琼,比亨利说的更真实。当说服了她自己她跟亨利将只不过是各自写作上的恋人后,阿娜伊丝告诉自己在身体上爱上了琼。这部分的是因为亨利告诉过她琼在纽约的几次同性恋事件,而且因为她是如此想在琼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她会做任何事来达到这个目的。问题是,她根本不知道同性恋者互相会做些什么。
就在她们两人沉迷在性行为的边缘…这种行为从来也没超出过亲吻、拉手和爱抚…之后几个星期,琼在阿娜伊丝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突然回了纽约。阿娜伊丝已经开始问琼同性恋的经历,但琼只是哄她,在不停地挑起阿娜伊丝越来越强的激情中获得奇异的快乐,然后她马上详细地(有时是夸张地)告诉亨利。
电影《情迷六月花》
《Henry&;June》
是大导演菲利浦考夫曼继《布拉格之春》之后的又一次大胆演绎,影片再现了当年无法无天、令亨利视为地狱天堂的巴黎以及亨利米勒、阿娜伊丝宁和琼曼斯菲尔德三人之间纠缠迷离的关系。该片香港译《情迷六月花》,台湾译《第三情》,由乌玛瑟曼扮演琼。扮演亨利和阿娜伊丝的演员尤其出色,简直是两人再生。全片可称完美,潮湿的欲望、迸发的激情、缠绵的放纵结合在迷人的影像中,不可不看!
1931年12月5日,阿奈斯?宁遇到亨利?米勒,很快将他和他的妻子琼带进她的肉欲世界,无论现实还是虚构的,宁一次又一次藐视一夫一妻制的行为令她的丈夫雨果惊恐不已。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1980),美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毁誉参半。著有自传三部曲《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南回归线》;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春梦之结》等等。
琼?曼斯菲尔德,亨利?米勒五位太太中的第二任,是她激起亨利?米勒的张狂而又粗糙的欲望、燃起驰骋顺境的写作激情。
阿奈斯?宁(Anais Nin),西班牙作曲家琴宁的女儿,金融家雨果(Hugh Guiler)的妻子,作家亨利?米勒(Henry Miller)的情人……以日记体小说《火》(The Diarv of Anais Nin,又名:《亨利、琼和我》),这便是本片的创作蓝本。
1931年的法国巴黎,亨利?米勒从事《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的自由写作生活,而阿奈斯?宁也在无关痛痒地写着分析D?H?劳伦斯(D H Lawrence)的文章,当二人擦出炙热的情爱火花,接着琼的加入,于是三人三情第三性的纷乱撕扯的爱情纠葛开始了。
不大能记住第一次看Henry &; June是什么时候了,只是针对考夫曼的电影,远没有《布拉格之恋》(The Unbearable Lighteness Of Being)印象深刻,或许多是因为不大喜欢亨利?米勒将性写得过于粗糙肮脏的缘故。
巴黎,现代艺术的巴比伦,艺术家虔诚地膜拜在她宽容的裙脚。在神秘主义、自然主义、虚无主义、象征主义、直觉主义、无政府主义还是什么超现实主义的大旗下,我们的确意识到工业文明繁荣后来自西方艺术界的强音,无论在美术绘画、旋律音乐还是文学创作方面敏锐的嗅觉让我们完全迷失在二三十年代曼妙的世界里;罗列大把熟悉的字眼:弗洛伊德、陀思妥耶夫斯基、斯特林堡、尼采、兰波、罗摩克里希那、毕加索、劳伦斯……
因为D H Lawrence开始
《情迷六月花》,我不大喜欢这样的港译,过于绚丽缺失了本该具有的内涵;台译《第三性》,直白窥视,却有些含糊;权且用直译《亨利和琼》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玛丽娅?德?玛德奥斯(Maria De Medeiros)扮演的宁,那双虚无的大眼睛,以及书柜里翻出的一叠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心仪在全然不知中缓缓引入了1931年的法国巴黎后是1931年巴黎路文森的居所。
玛丽娅?德?玛德奥斯扮相的宁确实比较神似,一个宽额大眼的女人,一个让文字欣宠坏了的女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与弗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