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精神洞穴的烛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第13节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精神洞穴的烛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戈理在从事写作的过程中,一直把现实当成教课书。他从现存社会的具体实际出发,对俄国腐败的社会进行无情的斗争。虽然他的思想一直充满着矛盾,但他对社会命运的关注,使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在《彼得堡故事》里,他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臣民的生活状态。其中《涅瓦大街》、《狂人日记》、《外套》等篇章,对非人道的生活,进行了形象再现。在果戈理那里,入们都生活在一种荒唐的环境中,金钱、特权、歧视,使许多人丧失了正常的心理。著名的 《狂人日记》的主人公的精神分裂,使人感到俄国社会已成了一个精神病院。而 《外套》的主人公倍受欺压的命运,更让人读后喘不上气来。当时的俄国小人物,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而生存,等级制和专制体制,给无数普通百姓带来了灾难。果戈理对这些现状的认识异常深刻,他用一枝妙笔,辛辣地讽刺了社会的黑暗。并道破了这个社会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

  在果戈理的创作生涯中,《钦差大臣》的意义不可低估。这个剧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动人的魅力。《钦差大臣》刻画了一个群丑图,剧中许多人物是当时俄国社会腐朽的贵族的典型。他们醉生梦死,虚伪愚昧;他们欺上瞒下,鬼计多端。这是一群吃人肉喝人血的贪官污吏,他们的世界,丧失了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操。作者曾说,他写此剧本,是将“俄罗斯的全部丑恶集成一堆,来同时嘲笑这一切。”的确,《钦差大臣》的讽刺效果很好,作者把那些恶人,当成泥人一样夸张地摆弄着。果戈理不仅写出了社会的真实,而且也写出了人的灵魂的真实。他在一定程度上,比英国的讽刺作家们更有批判意识,因为,在对人的精神的变形的表现上,他更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

  同《钦差大臣》一样,长篇小说《死魂灵》是果戈理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在他一生的所有作品中,它的影响力最大。果戈理用六年的时间写完了第一部。他的晚年,曾用更大的精力去创作第二部,但由于思想上的矛盾,他对自己的手稿十分不满,最后痛苦地将它付之一炬,使《死魂灵》成了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死魂灵》第一部,描写了一个叫乞乞科夫的骗子,到各地去收买“死魂灵”。当时在俄国,农奴死后,户口上如未注销姓名,仍在法律上被视为活人。乞乞科夫利用此空隙,试图嫌取大钱。购买死魂灵,是一件颇滑稽的事情,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事实:其一,在当时的俄国,农奴的地位是悲惨的,他们可以被任意宰割;其二,地主阶级利用他们的特权,无情地盘剥人们,他们对平民百姓敲榨勒索,在社会上投机钻营,恶的力量横行无忌。这清楚地表明,社会荒唐到了极点。果戈理通过这个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俄国农村形形色色地主的形象,挖苦了这些统治者丑陋、可笑的嘴脸。作者塑造的乞乞科夫、玛尼罗夫、罗士特来夫·梭巴开维支、泼留希金等,形象各异,但神韵相似。他们有的貌视正径,实则空虚;有的狰狞可恶,是实足的恶根;有的精明尖刻,赤棵棵盘剥人民;有的贪婪自私,腰缠万贯,却过着乞丐式的生活。这些地主,是靠着他人的血汁养肥自己的,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段,维系着自己的生存方式。作者对地主泼留希金的描写很生动,这个地主阶层的独特的人物,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和普通的瘦削的老头子,是不大有什么两样的;不过下巴凸出些,并且常常掩着手

  帕,免得被唾沫所沾湿。那小小的眼睛还没有呆滞,在浓眉底下转来转去,恰如两匹小鼠

  子,把它的尖嘴钻出暗洞来,立起耳朵,动着胡须,看看是否藏着猫儿或者顽皮孩子,猜

  疑的嗅着空气。那衣服可更加有意思。要知道他的睡衣究竟是什么底子,只好白费力;袖

  子和领头都非常龌龊,发着光,好像做长靴的郁赫皮;背后并拖着两片的衣裙,倒是有四

  片,上面还露着一些棉花团。颈子上也围着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

  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一句话,如果在那里的教堂面前,乞乞科夫遇见了这么模样的他,他一定会布施他两戈贝克;因为,为我们的主角的名誉起见,应该提一提,他有一个富于

  同情的心,遇见穷人,是没有一回能不给两戈贝克的。但对他站着的人,却不是乞丐,而

  是上流的地主,而且这地主还蓄有一千以上的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

  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屋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呢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

  及各种菜蔬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只要看一眼他那堆着没有动用的各种木材和一切

  家具的院子就是——人就会以为自己是进了莫斯科的木器市场里,那些勤俭的丈夫和姑母

  之流,由家里的厨娘带领着,在买她的东西之处的。他这里,照眼的是雕刻的,车光的,拼成的,编出的木器的山:桶子,盆子,柏油桶,有嘴和无嘴的提桶,浴盆,匣子,女人

  们用它来理亚麻和别的东西的疏麻板,细柳枝编成的小箱子,白桦皮拼成的小茵子,还有

  无论贫富,俄国人都要使用的别的什物许许多。人也许想,泼留希金要这无数的各种东西

  做什么用呢?就是田地再大两倍,时候再过几代,也是使用不完的。然而他却实在还没有

  够,每天每天,他很不满足的在自己的庄子的路上走,看着桥下,跳板下,凡有在路上看

  见的:一块旧鞋底,一片破衣裳,一个铁钉,一角碎瓦——他都拾了去,抛在那乞乞科夫

  在屋角上所看见的堆子里。“我们的渔翁又在那里捞鱼了,”一看见他在四下里寻东西,农人们常常说。而且的确经他走过之后,道路就用不着打扫;一个过路的兵官落掉了他的

  一个马刺——刚刚觉到,这却已经躺在那堆子里面了;一个女人一疏忽,把水桶忘记在井

  边——他也飞快的提了这水桶去。如果有农人当场捉住了他,他就不说什么,和气地放下

  那偷得的物件;然而一躺在堆子里,可就什么都完结了:他起誓,呼上帝作证,说这东西

  原是他怎样怎样,如何如何买得,或者简直还是他的祖父传授下来的。就是在自己的家里,他也拾起地上的一切东西来:一小段封信蜡,一张纸片,一枝鹅毛笔,都放在写字桌,或

  者窗台上。

  果戈理在这里对泼留希金的描写是维妙维肖的。同时地主,泼留希金的个性却与众不同,但他的近于疯狂而可笑的贪婪,却是成千上万地主形象的写真。他们被金钱、物质所诱惑,精神统统被束在欲望的山峦上。在这里,人已丧失了基本的自由状态,丧失了理智和情操,而变成了无道德两足动物。果戈理看到了俄国社会的这种扭曲人性的恶势力,他的作品,像一幅逼真的漫画,让人在幽默的笑中,体味出世态的炎凉来。

  别林斯基曾高度地赞扬了果戈理的创作,认为他的小说,与生活贴得很近,使人了解生活的深层的东西。中国的鲁迅,也十分喜爱这位幽默的文学大师,并在中国第一个翻译了《死魂灵》。果戈理的文学创作,已成了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5

  在浏览俄国文学的时候,屠格涅夫占有重要的地位。伊凡·塞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年生于一个贵族之家。他的父亲是个退职军人,母亲是个狠毒的地主婆。优越的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幸福的回忆,相反,农奴主与奴隶之间巨大的生活反差,深深地刺激了他的童年记忆。1833年,他进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第二年进入彼得堡大学。大学时期,他对创作发生了兴趣,热衷于浪漫主义诗歌。大学毕业后,屠格涅夫到德国学习。后来常年居住于国外,是一位思想很活跃的活动家,并与国内许多优秀的作家、思想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他的文学创作,也正是在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赫尔岑、别林斯基等人的启示下开始的。

  四十年代末,屠格涅夫的随笔《猎人笔记》问世,这些随笔优美动人,内容生动,被认为是“自然派”中的佳作。《猎人笔记》是一部反对农奴制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塑造了众多的农民形象和地主形象。在尖锐的阶级斗争中,作者看到了农奴制的残酷性和不合理性,对广大农民寄予以深切的同情。由于屠格涅夫立足于现实生活,因而使作品溢满着真实性和风俗性。这部作品对农民的精神面貌的富有创见的表现,使屠格涅夫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屠格涅夫在长篇小说方面,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贡献很大。其中《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影响深远。《罗亭》塑造了一个贵族知识分子的形象,这个叫罗亭的青年人,有着良好的文化功底,他热情、富有理性,对历史和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表达能力很强,语言很有魅力。但是,由于不了解现实,由于缺少实际的经验,在生活和工作中,他几乎毫无建树。罗亭像许多幼稚的俄国知识青年一样,是这个社会新一代的“多余人”。但罗亭虽然对现实有种无力感,可在思想领域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他的热情洋溢的思想信念,他的鼓动精神,恰好是对俄国社会的一种反动。在罗亭身上,我们明显看到了时代的某种进步。的确,与奥涅金、毕乔林这两位“多余人”的形象相比,罗亭的精神是丰满的,屠格涅夫尽管看到了主人公的缺陷,但是,他毕竟从罗亭身上,感受到了民主精神的力量。《罗亭》对俄国贵族青年生活的把握,可以说是十分准确的。与《罗亭》相比,《前夜》、《父与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有了新的变化。《前夜》塑造了革命者英沙罗夫和进步女性叶琳娜的形象。小说描绘了俄国贵族女青年叶琳娜爱上了保加利亚的民主运动的活动家英沙罗夫的故事。叶琳娜冲破家庭阻力,与丈夫一同离开俄国,后来英沙罗夫不幸逝世,叶琳娜继续从事丈夫未竟的事业。在这个故事里,人物形象包含了更深的内蕴,民族解放的反抗意志,成了压倒一切的主旋律。几年以后,屠格涅夫创作的《父与子》,标志着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成熟,小说通过平民知识分子巴扎洛夫,折射出民主主义青年的个性特点。一次,巴扎洛夫到同学家作客,但却与同学的父亲和亲戚发生了矛盾。他们围绕俄国社会重要的问题,进行了争辩。后来,巴扎罗夫认识了美丽的阿金佐娃,并且爱上了她。但他的爱情却受到了冷遇。返回家中后,他在一次解剖尸体时,因感染了病菌而致死。巴扎洛夫是个很有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他是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保守的贵族主义者毫不妥协。他反对俄国落后的制度,但并不崇尚空谈,而是充满务实精神。他注重科学实验,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点。但是,这位富有魅力的青年,却过早地死于非命,读者无不为之惋惜不已。其实,这里充分地反映了屠格涅夫思想上的矛盾,在对巴扎罗夫的描写中,揉进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因素。他既看到了主人公令人尊敬的一面,又对其个性中的超常规的因素,持怀疑态度。作者的矛盾,也给作品带来了读解的多义性。不过,不管屠格涅夫怎样摇摆不定,这部作品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使读者看到了俄国民主主义思想的一缕光明。

  屠格涅夫的才华是令世人惊叹的。他在长篇小说、散文诸领域,给后人的影响是很深的。他的语言富有魅力,境界深邃。他的作品,画面典丽,极有抒情味道。他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具有诗的困素。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你都会感到,他把敏锐的社会问题,与自己的道德情感和精神冲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他的世界里,情感的冲动与冷静的认识,奇妙地联成一种诗的境界,他没有托尔斯泰那么博大,但却有着托尔斯泰式的激情;他没有普希金那样炽热,但却有着普希金式的友爱与多情善感。他在文学的天地里,找到了思考人生,思考美的途径,同样,也找到了他的生命意志的表达方式。世界各国的许多优秀作家,都给予他以极高的评价。屠格涅夫在自己的作品中,浓缩了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历史,也浓缩了俄国人寻找美的艺术的思想史。他的现实精神,他的思想品格,给东西方许多国家的作家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