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太平广记 500卷 >

第424节

太平广记 500卷-第424节

小说: 太平广记 500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记录下它的一些篇目及大概意思而已。


楚怀王
洞庭之山浮于水上,其下金堂数百间,帝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顶。楚怀王之时,与群才赋诗于水湄。故云,潇湘洞庭之乐,听者令人难老,虽《咸池》《萧韶》不能比焉。每四仲之节,王尝绕山以游宴。各举四仲之气,以为乐章。惟仲春律中夹钟,乃作轻流水之诗,宴于山南。时中蕤宾,乃作《皓露》《秋霜》之曲。其后怀王好进奸雄,群贤逃越。屈平以忠见斥,隐于沅澧之间。王迫逐不已,乃赴清冷之渊。楚人思慕之,谓之水仙。(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洞庭有山浮在水上,水下面有金子造的堂馆数百间,相传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住在这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篌、管、笙、箫奏出的优美的乐声响彻山顶。楚怀王时,怀王和群臣在洞庭水边饮酒吟诗。因此有人说:〃潇湘洞庭的仙乐,能让听到它的人不老,古时候的《咸池》、《萧韶》等雅乐也不能相比。〃因此,每到四仲节日,楚怀王都与群臣绕山游宴,不同的时节演奏不同的乐章。唯有在演奏仲春节律的乐章时,中间夹入金钟如水轻流。一边听着这优美的音乐,一边在山南饮酒作乐。当时正是初夏五月,却演奏《皓露》、《秋霜》等曲子,曲中藏着冷硬肃杀之气。此后,楚怀王喜欢重用奸雄之辈,贤良的人都离他远去。只有上大夫屈原苦苦劝谏楚怀王,却遭到怀王的贬斥被流放,隐没在沅水、澧水一带。楚怀王不断地迫害屈原。屈原悲愤绝望投入清冷的汩罗江中溺死。楚国民众思慕屈原,称他为水仙。


咸阳宫铜人
秦咸阳宫中有铜人(铜人原作铸铜,据明抄本改)十二枚,坐高皆三五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竽笙,各有所执。皆组绶华采,俨若生人。筵下有铜管,上口高数尺。其一管空,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琴瑟竽筑皆作,与真乐不异。(出《西京杂记》)
【译文】
秦咸阳宫有铜人十二枚,坐着约高三五尺,并排坐在一领大席上,手中各自捧着琴、筑、竽、笙等各种乐器,身上披着华丽的宽大绶带,栩栩如生,跟活人相差无几。席下有根铜管,管的上口高数尺,其中一根管子中空,里面放进去象手指头那么粗的绳子。让一个人吹那根空管,再让一个人拉动管中的绳子,这时铜人手中的乐器就会一齐舞动发出音响,跟真乐器一样。



隋文帝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于翟泉获玉磬十四。悬之于庭,有二素衣神人来击之,其声妙绝。(出《洽闻记》)
【译文】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在翟泉得到玉磬十四只,文帝将它们悬挂在庭院。有两个身着白衣的神人来击玉磬,奏出绝妙的乐曲。


唐太宗
唐太宗留心雅正,励精文教。及命太常卿祖孝孙正宫商,起居郎吕才习音韵,协律郎张文收考律吕。平其散滥,为之折衷。作降神乐,为九功舞,天下靡然向风矣。初孝孙以梁陈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按《礼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诗序》云,〃太平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故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曲八十四调。祭环丘以黄钟为宫,方泽以大吕为宫,宗庙以太簇为宫。五郊迎享,则随月用律为宫。初,隋但用黄钟一宫,唯扣七钟。余五虚悬而不扣。及孝孙造旋宫之法,扣钟皆遍,无复虚悬矣。时张文收善音律,以萧吉乐谱未甚详悉,取历代沿革,截竹为十二律吹之,备尽旋宫之义。太宗又召文收于太常,令与孝孙参定雅乐。太乐古钟十二,俗号哑钟,莫能通者。文收吹律调之,声乃畅彻。知音乐者咸伏其妙,授协律郎。及孝孙卒,文收始复采三礼,更加厘革,而乐教大备矣。(出《谭宾录》)
又    润州曾得玉磬十二以献。张率更叩其一曰:〃晋某岁所造也。是岁闰月,造磬者法月数,当有十三个,缺其一,宜如黄钟东九尺掘。必得焉。〃求之,如言所得。(出《国史异纂》)又    贞观中,景云见,河水清。张率更制为《景云河清歌》,名曰燕乐,今元会第一奏是也。(出《国史异纂》)
又    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作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云。
又    《破阵乐》,被甲持戟,以象战事。《庆善乐》,长袖曳屣,以象文德。郑公见奏《破阵乐》,则俯而不视;《庆善乐》,则玩之不厌。(出《国史异纂》)
【译文】
唐太宗很重视标准规范,想振兴文化教育事业。于是,就命令太常卿祖孝孙校正宫商,起居郎吕才研习音韵,协律郎张文收考证律吕。让他们删去那些芜杂散滥的,整理出标准规范的音律。于是,整理编制出来降神的乐曲,九功舞蹈,很快在国内传播开了。初时,祖孝孙认为江南梁、陈等地的乐曲多掺杂着吴、楚的小调,北方周、齐一带的乐曲多用的是胡戎的伎艺。于是他悉心探索北南乐曲的不同风格,再参考古乐曲,创作了大唐雅乐,以着十二律,各顺其月,以序为宫,叫旋宫。按《礼记》上的:伟大的乐曲与天地相和。《诗经》序上说:太平时代的音乐以安定为乐曲的题旨,他的政事就通和,因此又创作编制了十二和的乐曲,共三十曲八十四调。祭奠天地以黄钟为宫,祭奠大泽以大吕为宫,祭奠宗庙以太簇为宫。至于一年四季在五郊祭迎五帝祈求丰年时,就随月用律为宫。起初,隋朝的乐官只用黄钟一宫,扣七钟,余下的五钟悬在那里不扣。到了祖孝孙创造旋宫之法后,十二钟都扣,再没有悬在那里不扣的了。当时,张文收非常通晓音律,认为肖吉所制的乐谱不怎么详细,他研究考查了历代的音律沿革,截取竹管制成十二律来吹,用来标志十二旋宫。唐太宗又召张文收在太常卿祖孝孙手下工作,让他协助祖孝孙审定雅乐。太乐古钟十二,人称哑钟,没有人能通晓演奏它的办法。张文收用吹律调它,发出的声音才畅彻悦耳,通晓音乐的行家们都佩服他的技艺高超。张文收被太宗授与协律郎的官职。待到太常卿祖孝孙过世后,张文收开始又采集祭祀天、地、宗庙的乐曲,进行仔细地删改、整理、编纂,终于使乐教完备了。又    润州曾掘地得到玉磬十二只献上。张率更扣击其中的一只说:〃此磬是晋时某岁制造。这年闰月,造磬人按照月份制的,应当有十三只,现在还缺少一只。应当在取出黄钟的地方东边九尺再挖,一定会找到缺少的那只的。〃人们按照他指示的地方去挖掘,果然又挖出一只磬来。
又    唐贞观年间,天上有祥瑞的景云出现,地上黄河水变清了。张率更写了一首《景云河清歌》,名为《燕乐》,今天元会第一个演奏的就是这首歌。
又    唐太宗平定刘武周的叛乱后,河东的百姓当道载歌载舞来庆贺。军士们争相演奏秦王所作的古歌《破阵子》。后来,乐官将这首古歌编入《乐府》。
又    《破阵乐》演奏时,军士披戴铠甲,手执戟矛,边歌边舞,用来象征征战冲杀的场面。《庆善乐》演奏时则人们随着乐曲舞动长袖、踢腿曳屣,用来象征文德昌盛的景象。郑公一听到奏《破阵乐》时,就低下头不看;奏《庆善乐》时,则百看不厌。


卫道弼曹绍夔
乐工卫道弼,天下莫能以声欺者。曹绍夔与道弼皆为太乐,合享北郊。御史怒绍夔,欲以乐不和为罪。杂扣钟磬声,使夔闻,召之无误者,由是反叹伏。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夔与僧善,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其或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迄,出怀中锉,鑪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出《国史异纂》)
【译文】
乐工卫道弼,是个普天下没有人能够用声律来骗他的人。曹绍夔与卫道弼都是执管声律的官员。有一年冬祭北郊,曹绍夔不知因为什么事由得罪了御史大员。这位御史大员以乐律不和为由治曹绍夔的罪。于是他乱敲钟、磬,召曹绍夔来辨识音律,曹绍夔没有一个音听差了,这样,反让这位御史大为赞赏佩服。洛阳有一僧人,他房中有一石磬每天半夜时就自己鸣响。僧人感到怪异,惧恐成病。到处请术士,千方百计地用符咒制服石磬,让它别在自鸣了,始终未见成效。曹绍夔跟这位僧人是好朋友,听说僧人病了前来探望。问起得病的缘由,僧人如实相告。曹绍夔听了后,隔了一会敲斋室内的钟,于是磬就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僧人说:〃明天你摆上一桌盛宴招待我,我一定为你除掉这个妖磬。〃僧人虽然不信曹绍夔的话,但还是希望他能治住妖磬,仍然在第二天摆上一桌酒席招待他。曹绍夔吃罢酒宴,从怀中取出一把锉,将僧人室中的石磬锉了几个地方,这以后石磬再也不自鸣了。僧人苦苦问询曹绍夔为什么他锉一锉,石磬就不自鸣了?曹绍夔告诉他:〃石磬的鸣声跟斋屋中的钟声的音律相合,你敲钟磬就发声相和,就是这个道理啊。〃僧人听后大喜,他的病也很快就痊愈了。


裴知古
裴知古奏乐,谓元行冲曰:〃金石谐和,当有吉庆之事,其在唐室子孙耳。〃其月,中宗即位。(出《谭宾录》)
【译文】
有一次裴知古奏乐,然后对元行冲说:〃金石谐和,必当有吉庆的事情啊。这种吉庆的事情应在唐宗室中。〃就在他说这些话的当月,武则天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恢复大唐国号。


又    知古直太常,路逢乘马者。闻其声,窃言曰:〃此人即当堕马。〃好事者随而观之,行未半坊,马惊殆死。又尝观人迎妇,闻妇珮玉声曰:〃此妇不利姑。〃是日姑有疾,竟亡。善于摄生,开元十二年,年百岁而卒。(出《国史异纂》)
【译文】
裴知古去太常官衙,途中遇见一个骑马的人,听听他的声音,私下说:〃这个人立即就会从马上摔下来。〃有好奇的人随在那个骑马人的后面观察,行不到半条街,马受惊吓跳起将那个骑马人摔死在地上。又有一次,裴知古观看一家娶亲,他听了听新娘身上珮玉的响声,说:〃这位新娘剋婆婆。〃就在这同一天,她婆婆果然患病死了。裴知古善养生,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去世,享年一百岁。


李嗣真
唐朝承周隋离乱,乐悬散失,独无徵音,国姓所缺,知者不敢言达其事。天后末,御史大夫李嗣真密求之不得,一旦秋爽,闻砧声者在今弩营,是当时英公宅。又数年,无由得之。其后徐业反,天后潴其宫。嗣真乃求得丧车一镡,入振之于东南隅,果有应者。遂掘之,得石一段,裁为四具,补乐悬之缺。后享宗庙郊天,挂簨簴者,乃嗣真所得也。(出《独异志》)
【译文】
李唐王朝建国初时,由于经历了周、隋的战争离乱,悬挂的钟、磬等乐件散失,缺少徵音,知道这件事的人不敢向朝廷说。则天女皇末年,御史大夫李嗣真暗中寻找没有得到。一个秋高气爽的白日,听到有砧声从今弩营中传来,跟徵音相似。但是,当时这地方是英国公徐家的宅院,过了好几年都没有缘由得到。后来,徐敬业起兵反叛则天武后,武则天放水淹没他的府第。李嗣真找到丧车一辆短剑一柄。进入徐府内,在东南边敲地寻找,果然有回应声。掘开地面,得到一石。李嗣真将这段石头裁成四具悬乐,补上了乐悬所缺的徵音。这以后,凡举行郊祭,悬挂的簨簴,就是李嗣真补上的啊。


宋沇
宋沇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沇考钟律得之。(出《国史补》)
沇为太常丞,尝一日早于光宅佛寺待漏,闻塔上风铎声,倾听久之。朝回,复止寺舍。问寺主僧曰:〃上人塔铃,皆知所自乎?〃曰:〃不能知。〃沇曰:〃其间有一是古制。某请一登塔,循金索,试历扣以辨之,可乎?〃僧初难后许,乃扣而辨焉。在寺之人,即言往往无风自摇,洋洋有闻,非此耶。沇曰:〃是耳。必因祠祭,考本悬钟而应之。〃固求摘取而观之,曰:〃此沽洗之编钟耳,请旦独掇(旦掇羯鼓录作且缀)于僧庭。〃归太常,令乐工与僧同临之。约其时,彼扣(扣原作知,据明抄本改)本悬,此果应,遂购而获焉。又曾送客出通化门,逢度支运乘。驻马俄顷,忽草草揖客别。乃随乘行,认一铃,言亦编钟也。他人但觉镕铸独工,不与众者埒,莫知其余。乃配悬,音形皆合其度。异乎,此亦识徵在金奏者与。(出《羯鼓录》)
【译文】
    太乐令宋沇,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